第495章 半夜起来都要给自己一耳光!

“师父,这一次的剧本对我来说又是一种挑战,我完全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生活。”

拿到剧本,郭启林一路聊了不短时间,但直到那位编剧离开,他才说出了一句真心话。

说出后不免有些自嘲。

因为他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里面,享受富贵生活的人很难去理解这种状态。

无法理解的话,再让自己去导演,极大概率弄一个四不像出来。

于迁却没觉得什么,“《塘山大地震》你不一样没经历过?最后还不是拍得很好?”

“不一样,我没经历过它,但经历过之后的几次地震,我能感受到全国人民的力量以及灾区发生的真切感。

这种电影,却是一种生活,和这位编剧老师一样,正是因为他从小经历才写得出来。

我觉得找其他导演可能更好。”

郭启林从来不是一个逞强的人,有时候事情失败往往不是经验不足,而是因为逞强。

他能拍摄出《牧马人》那种年轻人向往的爱情和生活,却拍不出一对中年夫妻在困苦日子的艰苦生活。

只因为没有经历。

“那我帮你婉拒了。”

于迁从来不会为难自己的徒弟,徒弟既然没把握就算了。

可以看得出来这一次徒弟并非是说假话,过去拍电影口头上说着麻烦不好处理,神态却神采奕奕,鬼都知道他很有兴趣试试。

这一次神色目光不一样,显然是真切的。

“让人家白来一趟。”

“没事,之后我给他介绍一些导演问问看。”

于迁无所谓的态度,为什么圈子人缘好,那就是愿意帮别人忙,还一帮到底,反之别人也愿意帮他忙和他相处。

放下手头的东西,郭启林第一次觉得无力,只是无力之中又隐藏了什么,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

“陪我聊会儿天吧。”

“嗯。”

在师父家,郭启林和师父说了不少。

全是有关于禾禾的。

禾禾在他老人家心中无法替代,等过了一个多小时。

师娘带着小洋回来。

瞧见大林来了,白慧敏高兴,喜欢禾禾她是一样的,从小到大她拍摄过不少视频和照片。

一岁的、两岁的、三岁的、四岁的都有,包括现在马上五岁的模样。

“大林,你瞧瞧两岁的小丫头。”

郭启林过去师娘身边看看,不看不要紧,内心深处的柔软被触动不已。

画面是禾禾三岁的模样。

三岁模样比起现在要稍微没长开一些,但依旧软软糯糯的状态。

而且是冬天下雪,小丫头非要犟着去看雪,然后穿着又厚又长的羽绒服在雪地上走,活像一个小煤气罐圆圆滚滚的。

正因为圆圆滚滚,一个人摔在地上怎么也爬不起来。

“哎哟~哎哟~哎哟~”

见爬不起来,小丫头坐在雪地上一个劲哎哟。

给正在看的郭启林和白慧敏笑得不行。

最后好不容易爬起来,头也不回继续玩雪。

根本不管雪已经给她的小手指头都冻得红了。

等翻到下一个视频,场面不一样。

小丫头生病被抱着准备喂药。

喂药不好喂,只能拿着一个小针筒吸一点止咳糖浆给她灌到嘴巴里,一到嘴里,小脑袋和小身子一个劲哆嗦,哆嗦完毕开始在爸爸怀里蛄蛹。

不想再喝的感觉。

糖浆尽管带甜,但对小孩子敏感的味蕾来说还有其他不舒服的味道。

“不得不说时间真快啊。”

视频里面全是两三岁的时光,如今禾禾快五岁,是一个大姑娘。

说话不仅流利,还有点嘴碎,顺便偶尔的闯祸。

当然跟她妈一样成为了一个美女。

“我得回家了。”

看到闺女,郭启林忍不住回家瞧瞧,晚上还要给她做饭呢。

刚要走,白慧敏放下手机,“你把这个带回去吃。”

师娘给的是放在冰箱里的羊肉。

郭启林没拒绝,谁不知道他们一家子喜欢吃,这些肉吃不了多久。

只是面对电影剧本的事情觉得有些可惜,没太大把握,只能继续去系统那里确定电视剧的剧本。

“爸爸,回来啦~~”

小丫头听见门打开的声音,宛如猫听见了猫罐头又飞快跑过来喊一声。

“嗯。”

“爸爸看完医生了嘛?打针痛不痛?”

“打针?”郭启林疑惑,紧接恍然大悟,走的时候是有这个借口来着,“对,打完针了。”

“痛不痛。”

“挺痛的。”

“爸爸,给。”

小丫头从衣服口袋里掏出来一个糖果放在爸爸手上,“吃完应该好很多了。”

握着闺女带着手心温度的糖果,这一刻郭启林不知道为什么良心有些痛了。

半夜起来都要给自己一耳光的程度。

“亲一下爸爸,弯腰,低下来。”

郭启林蹲下来,小丫头在脸颊上亲一下,郭启林百口莫辩,得了这下半夜起来都要打自己两耳光了。

“谢谢闺女,晚上有好吃的了,吃涮羊肉,奶奶给的,去打电话谢谢奶奶。”

“好。”

听到吃的,禾禾永远高兴。

脚步一刻不停去给奶奶打电话说谢谢,这一下弄得白慧敏开心了。

家里人都爱着小丫头。

也正是小丫头的开心,郭启林本来想看电视剧剧本都打算明天再说,在家里的安乐窝里很难不放松。

只是到了晚上睡觉,他望着天花板不禁又想起那部电影,好是真的好,完全不是这个电影圈能出来的东西,但如果真因为市场的问题,展示不出来就太可惜了。

现在他拍电影已经不为票房,为喜欢,还为一个不错的故事。

仅仅一个念头,他思考了不短时间。

只希望能有导演接受。

不接受的话,自己说不定可以试试。

当然有人看得上接受拍摄更好。

说到底心里还是有些没底。

念头一定,等到第二天,他却没想到师父真打来电话,并带着编剧一块儿在上午过来找自己。

“这是?”

郭启林迎进来一脸疑惑,师父应该婉拒了才对,看模样似乎没有。

“问过了,没有几位导演愿意答应,觉得这一部文艺片没有太多价值,不一定出来票房。”

在意料之中,郭启林没有说话,想想也是。

先不说最后故事的结尾适应不适应社会,它就是没有太多商业价值。

连自己拍的小众电影《人生大事》都比不上。

《人生大事》跟丧葬有关,是生活中的事情,看完电影让人关注到这个话题以及宣传起来不累。

这一种农民生活的文艺片,不是单单用小众来形容的。

它就没有什么市场。

况且他的估计成本只有三百来万,三百来万的东西,什么投资方会看一眼?

谁拍谁得不偿失。

正因为如此,编剧不得不厚着脸皮再过来找大林导演聊聊。

一聊便是一个小时。

他们聊。

邓子棋带着禾禾在远处瞧着看着,很好奇老公谈业务的样子,不仅她好奇,禾禾一样。

眼睛瞪大了看。

“爸爸和爷爷在干什么,说去哪吃饭吗?”

“美的你?哪都想着吃。”

邓子棋捏了捏小丫头的脸蛋,“去写作业,不要打扰他们。”

“哦。”

小丫头答应,去写她好不容易学到的数字和几个简单的汉字。

而郭启林这边除了聊天,还再一次认认真真看了一下剧本。

剧本的好是郭启林赞叹的,电影有时候未必需要大开大合,拍出来平淡反而有意境。

尤其里面的文字很吸引他。

“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都留给了还在受苦的人。”

不止一段,里面有不少不错的台词。

郭启林越想越感慨,人家找过来是不想丢弃这个本子,所以才再一次请于老师带着他试试,即便不能拍,拉一拉投资也是好的。

至于导演和团队怎么组建,那需要之后再说。

思索了良久。

郭启林心头活跃,人家不想丢弃,他也不想看着它不被人采纳,下意识点头,“剧本很不错,既然如此我试试吧,拍出来的效果得拍出来再说,不能直接先预定多少多少票房和成绩。”

“……”

听到大林最终还是接受了剧本,于迁充满皱纹的脸上多了几分笑容。

尽管徒弟不太了解电影所拍摄的生活,但人骨子里的情感是不变的。

而自己徒弟对情感的处理还有一些细节很到位。

例如《牧马人》、《塘山大地震》等。

这里面的个人情感和细节,全部是他把控。

自己这位朋友想让大林看看不无道理,人家就明白他的厉害之处和擅长之处。

所以才顶着压力再过来找自己。

为什么需要顶着压力。

因为大林是什么导演,百亿票房导演了,接近两百亿导演不远。

不知道能不能接受这种低成本的东西。

本来就是试试。

没想到于老师真帮忙,大林导演也并没有嫌弃。

顿时让他激动不已。

比起看重电影票房的大导演,眼前年轻导演的性格,完全没人能比拟。

导演一但成名,可是十分在意自己拍出烂片以及票房低的电影。

《隐入尘烟》明显有着票房低的趋势。

于迁道:“中午去我们的饭店吃饭吧,顺便确定确定事务,演员方面可能是重点。”

“演员?”

郭启林昨天便想过剧本,自然对演员有过考虑,直截了当道,“这种题材的电影,请明星反而有些不符合格调。”

“一位也不请吗?”于迁问一下,具体安排还得徒弟来。

“不确定,先试试吧,有合适的要,没合适的算了。”

一切都只是开始,几个人没有着急着手,然后准备出门吃饭。

眼看人要走了。

写完作业的禾禾有点不干,委屈着一张漂亮脸蛋,爸爸今天又不在家,不能陪她玩。

“在家让妈妈给你做饭吧。”郭启林瞧见闺女的脸蛋,有些不忍心,连忙过去劝劝。

当听到妈妈做饭时,表情变化得更难受。

差一点哭出来。

邓子棋在旁边猛吸一口气,双手叉腰,“怎么着?我做的不好吃吗?能让你哭?”

“好吃,妈妈做的好吃~

小丫头懂得看脸色,赶紧冲着妈妈说一句好话,说完转头小声冲着爸爸道,“爸爸早点回来,带好吃的回来,妈妈做的其实不好吃。”

“知道了。”

安排好闺女,郭启林带着笑意出去和师父他们谈剧本上的事情。

谈了一个下午。

主要是演员的事情,一直在选谁来。

其中确定了海青老师。

她是郭启林提起的。

但恰好不好,于迁前段时间和她见过面,已经确定打算坐着游轮带着全家出去玩。

现在邀请她拍戏,大概率不会接受。

更别提要去甘肃那边去农村体验一个月,这不是一般有钱人能忍受的。

郭启林点点头,打算换一个女演员,可是一想想除了她还能找谁?

她演的电视剧,大多家里长家里短。

尤其妻子这个角色,演得很多,深入人心。

比起其他中年女明星要多几分这方面的印象。

郭启林当导演不短时间,选择角色方面有自己的第六感。

见徒弟犹豫。

当师父的拿起手机。

“这样吧大林,我让人联系他经纪人把剧本送过去,她看了再说。”

“……”

师父的想法没问题。

答应不答应,先让人家看剧本,但郭启林脑海一琢磨,“海清老师就住在燕京,我直接问问算了,我先出去打一个电话。”

于迁没说的,知道孩子对电影上心。

不大一会儿,郭启林走回来,打算离开饭店,“我现在就过去,你们先吃吧,回头联系你们。”

“现在?”

“对啊,得亏打了电话,要不然海青老师明天就走了,不现在不行。”

“我们跟你一块儿。”

“不用了,我一个人快一些。”

说完话,郭启林果断离开。

只剩下于迁和这位编剧朋友在包厢里,后者不由感慨这位导演的行动力不是一般的好。

说走就走。

难怪能成功,一点机会都不会放过。

“迁儿哥,我敬你一杯。”编剧端起酒杯,“这一次我欠你和大林导演一个大人情,以后剧本或者电影方面有麻烦的,您说话,我一定帮忙。

我也认识不少朋友,长津湖、流浪地球他们都参与过。”

“嗐,咱们不是朋友么?来,咱们先喝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