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下一部电影《隐入尘烟》!
德芸社、汇林社的人马一块儿前往玫瑰园集合。
上午九点。
到来玫瑰园的弟子极多。
云鹤九霄,短短时间聚集起了五六十位。
等到快十点,弟子赫然有了一百多位。
德芸社弟子远不止一百多位,但这一百多位都是上了家谱给了字科拜了师的,只有他们才能跟着一块儿去祭奠。
其余人想要上家谱和能来师父家,得需要一段极长时间。
除非能像秦霄闲那样半路自己大火,被关注才可能中途插队过来教导教导你。
而早上瞧见家谱里面的弟子全部来了,郭得刚在家里少有的打起了几分精神。
自从弟子们一个个退社,他从来没有想过竟然会以这种方式聚集,然后一块儿给张先生扫墓上坟。
其中目光不由看向人群里面的阎鹤相,其余人过来没问题。
阎鹤相不一样,阎鹤相是大林退社后第一个跟着走的人,成为了大林的左膀右臂,甚至照顾他的公司一切。
非常有担当。
更主要的是退社时期,当师父的说过他,尽管阎鹤相没有什么计较,他内心不得不去多想。
可是一时半会儿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时不时岳芸鹏、孔芸龙、陶杨几个人坐在他身边跟他聊天。
包括大爷到达后,一帮人赶着上去迎接。
去祭奠张先生不能少了他。
至于郭启林来不来,所有人不用想都知道不可能。
到时间差不多,郭得刚起身说一声,“走吧,去看看张先生。”
话音落下。
德芸社偌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前往张先生的墓地。
阵仗一大,自然有狗仔蹲守跟拍。
清清楚楚把德芸社聚集一块儿去祭奠张先生的场面发出来。
但凡是德芸社的粉丝,都知道张先生的含金量,可不少人却欷歔不已。
张先生确定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结果到了郭得刚此刻的年份,云鹤九霄这些大多分开去向汇林社社,没办法聚集在一起。
毕竟老先生怎么会料到,他那么看好的郭得刚会因为和儿子闹矛盾闹成这样,一副要分家的模样。
于是在德芸社众人集体扫墓的时候,网络上新闻出现一些谈论的话题。
话题持续不久。
众人集体给老先生扫墓完毕,便准备在中午各自散开。
“师父,我们先走了。”孟鹤糖、周九量、阎鹤相、张九灵、何九哗等人站在一块儿向师父,大爷告辞。
郭得刚仔仔细细打量他们,在过去扫完墓大家都是一块儿回家的,如今“家”不一样了。
“这么快走?要不回玫瑰园待会儿,做几桌子好菜。”
“谢谢师父,我们下午还有事情忙,需要回到公司里。”孟鹤糖作为代表说话,如今孟鹤糖一样担任一些公司的职务。
不仅他,他们这一批的师兄弟哪一个没有职务。
包括新来的何九哗一样。
大林对他们的重视和信任,不是任何一家公司能比。
“好吧,有空再回来。回来了给你们做最爱吃的菜。”
说完话,一帮汇林社的演员集体离开。
他们离开,剩下的百来人全部看着他们。
尽管去汇林社的人不多,可一个个全部是中梁抵住。
人一走,云字科还好,鹤字科几乎没多少能出名的存在了。
甚至不如岳芸鹏的徒弟有名。
仿佛被挖空了一大截。
就连九字科,不少人也是以张九灵、周九量他们为主,如今眼睁睁看着他们一块儿来扫墓,又眼睁睁看着他们走人。
心里情绪说不上好。
而再不好,少班主退社带走大批人已经成为事实,他们也只能继续在德芸社演出。
至于未来怎么发展,郭汾杨怎么接手,不是他们想的。
德芸社公司内部的权利变化,他们普通演员掌握不到。
于是一帮人只能跟着师父大爷回去。
等到了下午时间。
郭启林觉得差不多,想要动身去给老先生扫墓,没来得及出门,忽然接到了舅舅的电话。
接到舅舅的电话,他嘴角勾勒笑容,是啊,即便再忙,舅舅不可能不回来上坟。
张先生在过去最看好的就是他们这第一批的徒弟。
学什么什么灵,天赋极高,简短一两年,就已经在台上如鱼得水。甚至在郭得刚最忙期间,是他处处带着师弟,这种场面德芸社的长辈不可能瞧不见和欣慰。
可惜仅仅怹去世的一年之隔,漕运京便开始遭受数年的网暴。
网暴的来源,便是他最亲近的师父师娘。
“你在哪呢回燕京了?”郭启林道。
“昨天到的,我过来找你吧,反正不远了。”
十来分钟。
漕运京来到大林家门口附近,一按门铃第一眼瞧见的自然是大林,第二眼瞧见的是身旁小小的禾禾。
禾禾认识小剧场里面的其他叔叔,爸爸时不时会带她去,外加每年过年注定会找他们要红包,但却对眼前的大人不熟悉。
因为他很少来大林这,如今他的事业起死回生,和大林公司一样需要不断忙活和养着不少人了。
说不定今年还要扩招。
导致他几乎没空。
“没想到一转眼这么大了,多可爱的姑娘,也得亏是个姑娘,姑娘就不用卷入那什么相声行业了。”
漕运京瞧见大林的闺女,打心底里感慨一声,觉得女孩儿很好,女孩儿真不用接触这什么破相声圈子。
就算想接触娱乐圈,大林给她铺的路,即便娱乐圈顶流也得给面子。
好几部电影的大火,奠定他踏实的地位。
其中《塘山大地震》已经不是简单用票房和人气来形容的电影,它拍摄出来,娱乐圈中敢得罪他的人不多。
因为电影拍摄不仅展现了大林的实力,还结交了不少人脉,谁都清楚当天当场很多某部门至关重要的领导。
正是这些领导才保证电影上线的稳妥性。
可以说它就是大林电影生涯的一部基石。
“来,禾禾,拿着。”
二话不说,漕运京从钱包里面掏出来几张红票子,忘记带礼物只能用钱说话。
小丫头看着几张红色的钱,没有第一时间去接,直到爸爸去接,再转交给她手中,才乐意拿起来。
对陌生人防范,郭启林和邓子棋一直有教小丫头。
“谢谢~”
丫头目前不知道怎么叫对方,只说了一个谢谢,即便一个谢谢也足够让漕运京听得高兴。
“来,再拿几张。”
漕运京心情愉悦果断再掏出来两三张,郭启林赶紧打住,“两个字换三百,我都赚不了这么多。”
“拿着吧,没什么。”
禾禾拿着钱,还是说出两个字,“谢谢~”
“嗬,来,再来几张。”
“快没完了这是。”
两个人高兴,简单说几句,郭启林便让禾禾跟小姨儿一块儿玩,然后出门去扫张先生的墓。
到达张先生的墓。
周围的痕迹肉眼可见,很明显来了一大拨人看望。
鲜花、香烛、贡品不少。
“看来郭老师他们来过了。”
漕运京再次瞧见张闻顺先生的遗像,心中的情绪泛滥大起。
自从离开德芸社,他除了扫墓再没见过怹的遗像。
他已经被德芸社踢走了,见不着后台的遗像,有什么办法。
当初不是他想离开,是德芸社当权者想他走。
两个人用不着什么大排场,简单祭奠和鞠躬已经足够。
“老爷子当年是一个很豁达的人。”
漕运京望着老先生的墓想起过往,“干什么事情不带一点拖泥带水,徐德量退出德芸社时,哪怕身体有病也果断让媒体通过新闻让徐德量归还字,徐德量是他因为德芸社收的,给了一个家谱的德字,离开必须还。
但我的字是怹在饭桌上给我们定下的,说你就叫这个。包括给张芸雷都改了字,不叫磊叫做雷更亮一些。
可是怹人家走得早,不知道如今发生什么事情。”
郭启林站在旁边点点头,他一直知道缘故,也知道他对先生的感情深。
死活不会让郭得刚收回去。
这不是他的权利。
“好啦,咱们走吧。”
过来的时候,两个人一块儿,走的时候各自去向自己的地方。
彼此都忙。
需要一大堆的事情处理。
毕竟都不再是过往的小孩,各自有各自的事业。
尤其汇林社这边要出人一块儿去德芸社开办一次祭奠张先生的场子。场子不在北展开。
只在小剧场举行。
第一是一块儿在后台再次祭奠,第二是能重新恢复一下小剧场的人气。
经过众多事情,德芸社小剧场多灾多难,丢掉不少人气,需要重新缓和起来。
又过去几天,德芸社祭奠专场开办了。
开办的头一天正好是《欢乐喜剧人》的播出。
播出那一刻,由于郭启林和孔芸龙的一块儿演出,孔芸龙这一次的灵异版相声成员在网上吸引了一些流量。
虽说没有上去热搜,距离热搜有很大一节,但那一期的播放量比其他期高出五六倍。
导致当天为看孔芸龙来的观众占比不低于岳芸鹏。
“接下来请您欣赏相声《论捧逗》!表演者孔云龙、李芸杰。”
瞧见三哥上场,观众们在台下期待满满。
他发愣发直宛如犯病一般的相声风格,开始受一些人喜欢。
一时间让郭得刚都感慨,他捧小三那么多年不行,大林和他说一段相声就有了人气,不光是段子的作用,里面有大林个人的吸引力。
德芸社举办祭奠专场。
与此同时另外一边,汇林社一样在演出,他们即便有一些人会过去,却不是第一天全部去演,有秩序的分布在几天演完。
而他们在演出,郭启林在家里却放下心情,看看系统最后剩下的电视剧剧本。
电影方面他需要自己寻找剧本了,圈子当中有很多不错的编剧,不少找他联系拍东西,结果没有一个满意,要不然这段时间不会一直参加综艺,在他心中,系统给的东西就是不错的。
正要挑选着。
师父的电话打来。
最近几天他不怎么见到师父,但师父的电话总是能挑到空隙的地方打过来。
“喂,师父?”
“大林,我手头有一个稍微麻烦一点的电影,我一个朋友自己写的,在家里构思了好几年。要不你看看?人家专门找你的。”
正打算拍电视剧的郭启林,陡然被师父的话吸引,稍微麻烦一点的电影。
有什么电影比《塘山大地震》还要麻烦,里面的搭景还有人员联系,不少忙活。
“好,我马上过来。”
郭启林对影视永远有着极大的喜欢,既然师父找到了一个剧本,自然有兴趣看看。
不过刚要收拾一下出门,听到动静的小丫头飞快跑出来。
“爸爸,带禾禾一起吧,带禾禾一起去玩。”
这就是家里有了孩子的坏处,甭管大人要干嘛,只要听见出门动静,必定黏着一块儿。
好在他原本是说相声的,瞎说随便能来。
“爸爸去医院打针,禾禾也去吗?要去的话,我们一块儿吧,走,让爸爸抱着一起。”
郭启林为了演得真实快速上手去抱小丫头,听到打针,小丫头在爸爸的怀里拼了老命挣扎,挣扎出来疯狂往后退,躲在沙发附近。
“不去,不想去了,爸爸拜拜,早点回来。”
“好,早点回来。”
郭启林笑得不行,自己生的闺女还制服不了?不可能。
想起小时候打针,害怕得直哆嗦。
出门去师父家。
郭启林到达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
三点钟进门。
赫然发现师父正在跟一个和他差不多岁数的中年人一边喝酒一边聊东西,像是聊剧本的模样。
“师父,还是您厉害,喝了酒都能聊剧本。”
“来,您认识认识。”
和师父聊天的人是一个资深编剧,参与过不少的电影。
之所以拿出这个剧本找郭启林。
纯属是明白他这个导演的人脉和拍摄实力。
简单认识一下后。
郭启林接过剧本,打看一下大概内容,顺便听听他们的看法。
听完才明白师父为什么说会有些麻烦。
这麻烦不是拍摄麻烦,是能不能上映以及有没有市场的问题。
格调和内容,有些和现在美好富强的社会唱反调。
但他倒是很喜欢电影名字。
叫做《隐入尘烟》!(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