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走马上任,长生氏族!(二合一)
“我推荐麾下小旗主杨臻,过去已经参选过一回,此次在灭苏大战中,亦是有斩杀苏氏族人的战功......”王天双正色道。
宋长明看了一眼这位曾经的老上司,点了点头。
“记上。”
他也无需顾虑避嫌问题,如今他已是军部的一把手,在军中他便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就算他真的任人唯亲,旁人也拿他没办法,只有翠王亲自来说道有用。
当然,将杨臻列入候选名单中,也并不需要他力排众议。
杨臻本身的实力和功绩都是满足条件的,甚至在一众候选者中都算是出色的一批。
无非还是老生常谈的背景身世差了太多。
但如今,宋长明便是杨臻最大的靠山和后台,旁人又能再说道什么呢。
“第五军团,小旗主,许元。”孟昆仑随后出声。
他并未说举荐的理由,罗列战功的话语,但只雷霆战将许元的名头,就足以让一众大帅点头认可。
“记上。”宋长明也没有什么好迟疑的,这都是他的老朋友了。
哪怕孟昆仑不提,他都会去抬一手。
“我举荐第六军小旗主,窦玄...”
“我举荐十一军小旗主,温振...”
名单开始扩充,此次有四个大帅位置空缺,故而候选名单也能多罗列些人选进来。
其中不乏有宋长明耳熟的名字,亦有他没怎么了解过之人。
毕竟偌大的军部,四十八支翠旗大军,数十万的将士,他不可能记下每个人,至多是对那些闯出名声,战功显赫之人有点印象。
宋长明也没有搞什么特立独行,只按照条件来,符合要求条件的也不为难,都列入名单之中。
而若有不满足条件的,除非能像宋长明当年一样,实力相当过硬,那他也会给个机会列入。
名单列入过半,忽而一名大帅起身,对宋长明先是恭敬的行了一礼,方才看起来有些迟疑的出言道。
“我举荐一军小旗主,唐乐山...”
宋长明静静的听着,对这个唐乐山他还是有些印象的。
当年唐乐山就不服宋长明能够胜过他,占了十九军大帅之位。
此事执念根深蒂固,后来再见时,唐乐山甚至顶撞胡洞火这位自家大帅,也要与宋长明再比一场。
最终被宋长明打碎了道心,变得恍恍惚惚。
如今一军大帅胡洞火已经牺牲,这举荐唐乐山之人也不意外,是唐家背景的一名大帅。
看对方的样子,显然也知道唐乐山是有冒犯过宋长明的。
如今宋长明已是军部的大元帅,他想要在名额上卡死唐乐山,那么唐乐山这辈子都休想再染指元帅之位了。
没办法,元帅的权力就是有这么大。
故而他也担心这次举荐,会惹来新元帅的不快和限制。
然而,宋长明在听到唐乐山之名后神色如常,只道记上。
他还真没把当初唐乐山的那点冒犯放在心上。
过去不在意,现在更不会多加理会。
莫说唐乐山如今只是先天圆满境的实力,他就是突破成为武道宗师,对宋长明而言也构不成什么威胁。
“多谢元帅。”唐尔德松了口气,这才坐了回去。
他对这位新元帅的脾气有了新的认知,至少此人不是斤斤计较之辈。
数个时辰后,这份大帅候补名单才算敲定的差不多了。
共计七十八位候选者,论数量远超当初宋长明那一届选拔。
不过这次要选出四名新任大帅,如此数量的候选者倒也合情合理,几乎囊括了整个军部的所有优质人才。
正当此事要拟定结束时,那王府的督使忽而起身,行礼道:“王府三品武官胡樊毅胡大人,受胡冢大人举荐,特来参与此次大帅选拔。”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心领神会,这说是胡冢举荐,但实际怕是翠王授意的。
而胡樊毅是何许人,他们也都清楚的很。
翠王的第三子,一身实力早已先天圆满,是胡洞火之后,最有望踏足武道宗师境的王族子弟。
此次前来参与选拔,用意很明确,就是来继承胡洞火的位置,来胜任一军大帅的。
“果然如此...”一干大帅对此也都并不意外。
由于一军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由王
族子弟胜任大帅,统御这一支军部的王牌军团。
最初是胡冢,后来是胡洞火,如今便是胡樊毅了。
说是选拔,实际也就是走个流程,这个位置可以说无人能争得过胡樊毅。
“记上。”宋长明点头应下,接着吩咐道。
“选拔的日子初定为今年冬季,年关前夕,在此期间劳烦诸位安排下去,让那些候选者尽早做好准备。”
之所以将日子定的这么晚,留出这么长时间,也是考虑到此前灭苏一战中,不少人都负了不轻的伤势,目前正在养伤阶段。
这个时候开始选拔,会有损公平,也会让那些为王族竭力奋战的将士心寒。
故而宋长明必须考虑周全,再怎么样,也要给够伤员恢复的时间。
“领命!”
随着众大帅应下,这场议会也就散场了。
宋长明走出议会厅,亲卫荣江跟在身后同行。
他从当初宋长明还是主将时便开始跟随,后来随着宋长明的步步高升,他也成了小旗主的亲卫,大帅的亲卫,再到如今的元帅亲卫。
论军衔官职,他或许还不如一军主将,但哪怕是一方大帅,现在也不敢怠慢于他了。
“必须尽快组建出自己的元帅幕府才行...”宋长明暗自道。
现在他的身边只有一个亲卫荣江可不行,根本处理不了军部汇总起来的各种事务。
原本杨臻又或是萧沛白这样心思缜密,办事妥当的人才,若能招来他身边办事,那自然是最好不过。
但他清楚,无论是杨臻还是萧沛白,都是将帅之才,未来都是能独当一面成为大帅的人物。
且他们二人内心亦是有这般的目标和野心,宋长明也是考虑到这一点,这才没调动两人。
若不然,这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
除此之外,十九军的其他人才,则多是杀伐有余,智略不足,同样不适合在他身边办事就是了。
“算了,还是找找杨老哥看看吧。”宋长明暗自道。
别看他如今身居高位,但在许多事上,他都不如杨臻老练。
再加上他日常醉心修行,城中有哪些合适的人才可招募,他是完全不知。
相比之下,杨臻就极为关注,也颇为愿意结交一些尚未出头,但颇受他看好的小官小吏,或是军中的将才。
宋长明就打算找一些没什么背景靠山,更没什么立场,却有几分办事能力的小官小吏,充进他的幕府,为他办事。
而除了提拔一些低品官吏外,他还打算让宋平安在民间找点有学识且聪慧之人,用以栽培出自己人来,也一并带进他的元帅幕府进行锻炼。
只能说没有世家背景,就需要如此麻烦。
如胡冢做大元帅时期,根本就不必操心身边无人可用一事。
且不说那些胡氏的家族子弟任他挑选,就是通过家族影响力,搜罗一批办事的精英,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云州边境一带,几道人影迅速的飞掠而过,在一片荒漠里停了下来。
若是翠柏道的主城中人见得这几道人影身上的衣着服饰,定能认出他们的身份。
正是逃得一命的苏氏残党!
“前头就要进风州了!”苏波凝眉说道。
“我们真的要进风州么...”苏子逸看着眼前的漫天风沙,望不到前路,这让他有些迟疑起来。
“事到如今,已别无他法,眼下要么跟随古姑娘投奔风州的长生古氏,要么便是去淼州,投奔长生公孙氏,请求他们收留!”
“淼州太远,且我们没有主母引荐,那公孙氏未必肯收下我们,去投奔长生古氏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就不能留在云州么,只要能寻得家族族老的庇护,亦或者还能聚拢其他活下来的族人......”
“不,风烨的伤势拖不得,必须去古家!”队伍中,面容惨白的古心月坚定道。
在她的身旁,一名苏家的家将正背着重伤昏迷的苏风烨。
其他几个苏家族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抱着几分惶恐,几分迷茫的心态,踏入了风州大地。
不为别的,这古心月毕竟是古氏族人。
有她的引荐,他们再怎么样也不会被驱赶出来吧。
而身在云州终归是有些危险,倘若被翠王发现他们的踪迹,十有八九是再难逃脱掉的。
更不必说,他
们现在也无法确定,到底还有多少苏家族人存活了下来。
兴许,这段时间过去,就只剩下他们这最后几个族人了。
与此同时,关于云州翠柏道的长生苏氏,被翠王所代表的王权势力所剿灭的消息,也在各州各地不胫而走。
云州,上藜道,长生姜府之中。
“先生,已经证实过了,消息属实,那长生苏氏,真的没了。”府中,柳相南面见姜河,拱手说道。
“那位翠柏王怎么敢的?”一旁的赵东鸣有些纳闷道。
“就是再没落了,那也是长生氏族,怎可轻易杀之......”
姜河轻叹口气,放下手中稍显老旧的茶壶,说道:“若无原由,就是借那翠王十个胆子也不敢这般肆意妄为,这其中只怕是另有隐情。
另外,苏家如今尚存的底蕴,我也有几分了解,这个翠王能够覆灭苏氏,只怕本事甚高。”
柳相南点头道:“据传在外云游数十年的苏家老祖苏东丹,在此事之前就已经回归到了苏府中,之后被那翠王所杀!”
“那就更了不得了。”姜河听罢,不由道。
他了解苏东丹的宗师修为,早年便达到了宗师后境,那翠王不管用了什么方法,能够斩杀苏东丹,绝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
“另外,还有消息传来,说是翠王联手了元州的狐山狐妖一族,这才成功覆灭了苏氏。”柳相南接着讲述收集的诸多情报。
这些情报消息如此准确,自然不是他从外头听来的小道消息,而是这姜氏自有的消息渠道,可靠的很。
“狐山么,可见着九尾神狐?”姜河不由问道。
“暂时还不知。”柳相南摇头说道,但姜河清楚,昔颜雪定是参与了此事,完成了她对那苏家的复仇。
只是,他难免有些担心昔颜雪是否因此受伤,还有昔日好友苏风烨的生死......
“听了这消息,这茶水喝的都没了滋味。”姜河起身道。
“先生这是要去翠柏道?”柳相南见姜河要外出的样子,不由问道。
“不,去元州。”
另一边,风州,灵蜂道,长生古家。
“月儿来信说苏家遭了大难,她带着其夫要暂住我们这里。”大堂里,一名满身金银玉饰的中年女子出言道。
“哼,她还有脸回来,嫁人做二妻,他夫君先前娶了一狐妖为妻,这等满身污点之人,来我古家,岂不是要让我们被族人耻笑?”古远洋一拍椅子扶手,皱眉说道。
“当年不听劝,现在吃了苦头才想到家里了,让那丫头滚远点,就当没这个女儿!”
中年女子则是于心不忍,帮衬自己女儿道:“那苏风烨在苏氏是直系血脉,即便现在遭了大难,其长生血脉仍是优秀的,不说将来与心月诞下子嗣如何,其本身已踏入宗师境,是个极佳的人才。
夫君,这样的人杰,正是落难之时,你若这时候帮衬于他,日后定会念着我们的好,回馈我等,到那时候......”
妻子所说不无道理,也逐渐让古远洋的情绪平静了下来。
苏风烨纵然身染污点,但一身潜力和那优质的长生血脉摆在那里,又是自己的女婿,在其身上的投资价值确实极大。
尤其是现在苏家落难,更是给了他雪中送炭的机会。
“我们毕竟是家族旁系一脉,说话份量有限,我怕主家不会答应。”古远洋闷声道。
“我们只是迎回自己的女婿,只需夫君尽力争取,此事说得通,说得通。”见丈夫意动,妻子在旁赶忙道。
“哼!”古远洋沉默了片刻,这才像是打定主意,出了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