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皎皎秦时月
第879章 争风吃醋
小
大
“大臣们真的有人这么说?”
熊柔眼睛闪动一下,“陛下,这是早晚的事情。现在陛下得权,人人都渴望做陛下身边的红人。”
“可咸阳令和卫尉,那都是极其重要的差事。”
“陛下如此重视吕氏一门这样破格提拔,可是总得有些来由。若是在外人心目中,陛下这么做就是为了一个女人,岂不是不值当。”
“朝廷里,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人,真可谓若如牛毛啊。”
“而陛下谁都不选择,却看重吕雉的两个兄弟。这不是正给了那些臣子们借口吗?”
吕雉的话,不无道理。
本来皇帝和臣子的斗争,那是一直都存在的。眼下臣子们偃旗息鼓,根本是因为皇帝把改革的利益首先补贴给军队,大臣们投鼠忌器了。
扶苏做事仅仅凭借他的心意,以维护他的利益和帝国的利益为先,势必会触动很多权贵的利益。
权贵们被压迫,那心里肯定不好受。时时刻刻等着反击。
所以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旦落下口实,日后就会被臣子借机做文章,到时候就会输的很惨。
对此,秦二世一直尽力克制自己,别干出什么昏头的事情。
“朕听说,君王要亲君子,远小人。”
“吕氏兄弟,也算是克勤克俭了。他们两从不搞什么勾心斗角的事情,一味的逆来顺受。”
“朕安排这两个人,自然是因为他们让朕放心。什么时候轮到臣子们议论了?”
熊柔作揖,“妾身自然是知道,陛下想要换一些可靠的人。”
“可是妾身以为,吕雉此人风头太大,光芒已经压盖住了皇后……”熊柔绞尽脑汁,苦口婆心地找着说辞,“……”
“行了行了。朕知道了。”
“陛下,您应该一碗水端平啊。怎么能独宠吕雉呢,妾身也是帮助陛下的一把好手啊。请陛下给妾身一座工坊,妾身能把那些女工们治理的服服帖帖的。”
“退一万步说,陛下也不该再亲近这吕雉了。吕雉是个小人啊。”
皇帝听到这里,鼻翼缩了起来。
我的天,吕雉都成为了宠妃。
扶苏真想把史书交给熊柔来写。
听着皇帝在里面一声不吭,陈平估计皇帝也是又烦又无奈。
这熊柔又是表姑又是表姐的,还和皇帝一块儿长大,搁谁谁也收拾不了。
陈平及时闯了进来,“陛下,章豨回来了。”
这一幕,在很多年前华阳太后的宴会上,也上演过。
“章豨?”秦二世听到这个名字,直起身来了。
熊柔看皇帝这反应不像是演的。
“你先回去吧。朕还有要事处理。”
熊柔望着皇帝,也不管陈平在场了,极为热切地靠近秦二世,在他脸上嘬了一口。
“陛下,妾身今晚等你。”熊柔勾着皇帝的腰带,笑得异常灿烂。
熊柔笑起来,眼睛微微地弯着,像是狐狸一样笑眯眯的。实在是狡滑美丽,还看着有几分呆呆蠢蠢的模样。
虽然熊柔心地可恶,可是实在是美丽妩媚,诠释了什么是水做的女人。
皇帝望着熊柔,“乖,你先回去。”
可等到熊柔走了,秦二世立刻变了脸。
扶苏刚打算继续提拔吕氏兄弟,帝国的军功爵制改革进程太慢了,如果还是按照老规矩走下去。
急切的需要一批新的将领来主持军务,否则大秦帝国的军队改革将会一直在原地踏步。
最简单的,就比如说接下来这军需物资的分配。
扶苏只想找个信得过的人,他不想给未来的大秦帝国培养一批腐败份子。
民,在秦朝时,一开始被秦始皇治理,秦始皇非常严格,到了自己这一代,秦二世治国理政的政策渐渐宽松下来。
但是这是个收买人心的好机会,而不是放松懈怠的日子。
帝国需要耕耘的地方多着呢……
太过的老旧贵族,新贵族掌握资源,他们如今连手指甲缝里流出些油脂都不愿意了。可就是这些贵族们手指缝里流出的油脂养活无数人。
阶级越来越固化,贵族们越是根深蒂固,这越是对帝国十分不利。
改革初期,简直是千头万绪啊。
而改革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总有人认为是需要好的制度,好的规则,这样就能够改变问题了。
但这种解决办法无异于舍本逐末。
还是那句话,人的身上出了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就回归人本身。
不是这个制度不行了,而是这帮人腐朽了、烂了、坏了。
所以,要想进行成功的改革,就一定要做到一件事——人和。
秦国在这个档口,比当初攻打六国还更需要人才。
改革需要的人,绝对是要从底层抽上来的,任用贵族豪门去治理贵族豪门只会引发内讧,割裂权力。
让贵族去改变贵族,可能吗?秦始皇都退位了。
还是现实点,让吃过苦的人去治理吃苦的人。
是以一听到有可用之才,秦二世眼睛都亮了。
“这个章郗,他怎么回来了啊?”
“章郗的生母死了,他回来尽孝了。到了咸阳侯,他先行命人通报陛下。”
扶苏眼里闪着兴奋,“好,这个章郗实在是不错啊。在君臣和父兄之间,选择了君臣之义,为了不让朕为难,不惜辞去官职得罪哥哥。”
“如今母亲去世,第一时间回来,还能记得问候朕。做臣子的,若是都能够像是章郗这样,那朕就能踏实安寝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秦二世开始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
当过去为他遮风挡雨的人一一离开之后,秦二世要独自一个人为大秦帝国掌舵,巨大的压力和内忧外患,让秦二世经常在深夜里不断地叹息,睡不着觉。
二世可不是不近女色,而是接了一个烫手山芋,大部分时间,他都没那心情。
陈平听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什么叫都啊……难道我对陛下不够尽忠吗。
再说了,陛下关注的点也太奇怪了。这种事,换作自己也能做到啊。
说实话,也就是侍奉陛下,他陈平愿意弯腰,做一些违背自己本性——做有良心的事情。
换做别人,他陈平才不乐意干呢。
再说了,让他当内官,整天和一帮心理扭曲的宦官、罪臣待在一块,知道他多委屈吗。
陈平自然心想,‘这皇帝陛下是不是在暗示我什么?’
‘要我说,章郗那叫愚笨,真正的强者哪会顾忌这些。说到底还是那些腐朽酸味重的圣贤书看多了。'
陈平表面镇静,洗耳恭听状。
“朕打算,封赏这个章郗。”
陈平的脸色顿时一阴,但是很快又恢复如常。
章台宫里,多的是变色龙。
陈平暗想,怎么又是别人,还没有轮到我?
陈平站出来问说,“陛下,您打算让他重新担任官职吗?”
陈平感到皇帝有些不可思议,他不过是提一嘴章郗,给皇帝解围。
结果皇帝要给章郗封赏。
扶苏捻着自己的须。
秦二世长得瘦削,脸颊长,留着一把浓密的胡子。这为他增添了不少男人味。
古时候的男人,都会留胡子,大家都认为,只有这样才男人。
秦二世作为一国之君,不仅仅给自己留胡子,还给自己整最帅的胡须,配最好看的发型。
古时男人多浪漫潇洒,面貌飘逸,一靠长发,二靠胡须。
“怎么,你觉得不妥当吗?”
“朕要嘉赏这种风气。”
陈平眼珠一转,当即回问,“请问陛下,您觉得章郗的举动真的值得赞赏吗?”
“那是当然。章郗看似是忠君,实则是忠于帝国,为大局考虑,为江山社稷、吏民百姓考虑。”
“比起那些个只为谋取私人利益、宗族势力的臣子来说,章郗怎么算不得是大义呢?”
陈平作揖,“陛下,那微臣以为,陛下更加不应该大加赏赐了。难道陛下忘记了,我们秦国的官场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秦二世正色,“不外乎人浮于事,改革之风骤然而起,群臣表面上呼应,实际上实心用事,忠心为国的根本没有几人。”
“朕是知道基层的。出了事亡羊补牢,没出事整日浑浑噩噩在混日子。”
“所有的官吏们,都是长官们骂一句,干一下。催一下,挪一步。”
“官员们死气沉沉,根本没有主动担当责任的意识。出了事互相推诿责任,还以为朕什么都不知道。”
“人浮于事,虚伪浮夸。臣子们都打着爱民的旗号,去做压榨民众血汗的事情。官员们大都骄横跋扈,可是书写的文章却满是锦绣溢美之词,把自己个个装扮成圣人、有德者。”
“国家的德行就是被这些人败坏的。”
陈平想了想,“那请问陛下,您是需要真的忠君爱国之人,还是虚假的忠君爱国之人?”
秦二世眼睛眯起,“自然是要真的。”
“那臣请陛下不要这样大肆地赞扬章郗这样的人。一旦陛下鼓励此举,人就会跟着生心。大家都会想尽办法伪装这样的德行。”
秦二世听着,微微皱眉。
扶苏嘴角不自觉微微上扬,努力向下压,虽然已经很努力了,可是还是往上翘起。
陈平脸色再度阴沉下来。
“陛下可否还记得,陛下与臣曾经谈论过的道德之题。”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臣记得,陛下说过,要用最高明的办法治理天下。陛下不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堆难以收拾的局面。”
秦二世眉头皱着。他只是需要一些愿意效忠他的人。
封赏章郗,本质是拉拢章邯。这些日子秦二世对章邯的打压太过了。对于权臣来说,这样不好。
扶苏的目的是让大臣们都为自己办事而且离不开自己。
就算是不办事,那也不能离开自己,不能和自己对着干。
扶苏知道章邯的想法,他一直想做个将官。
政治嘛,只要能够有共同的利益,那就永远都是共同的朋友。
就算是之前有矛盾,那又怎样……
可惜陈平不懂皇帝的心思,他只是照旧说着,
“最上乘的德,不以施行德为目的,所以才具备了真正的德。”
“下乘的德,处处以施行德为目的,反而不具备真正的德。”
“最上乘的德,以无为来行事,顺从本性而为之。最上乘的仁,以施行仁德来行事,顺从本性而为之。”
“最上乘的义,以施行义举来行事,强制自己而为之。最上乘的礼,以施行礼制来行事,得不到回应,就举起胳膊强迫他人遵从。”
“所以大道失去了,德开始得到推崇;德失去了,仁开始得到推崇;仁失去了,义开始得到推崇;义失去了,礼开始得到推崇。礼是忠信缺失的表现,推行它就是祸乱的开始。”
“先行确立的规范制度,不过是大道的浮华,追随它就是愚昧的开端。所以大丈夫选择内里的敦厚,而不居于外表的浅薄;选择本质的朴实,而不居于肤浅的浮华。因此取其厚实,而弃其薄华。”
“陛下弃厚实,而取其浮华,只怕是会给臣子吏民造成不好的影响。”
秦二世黑着脸,什么时候,轮到陈平来教训自己了。
“这固然是真义。但是这些东西恐怕只能是给那些志向远大的人使用的。”
“若是这些经典真的能够帮助君王治理好国家,那老子走后这么久了,为何出不来明君呢?”
“更何况,朕听说老子写出这本书后,就因为害怕,所以连夜离开了。”
“这样的一本书,还能够治理国家吗?”
秦二世违背了自己之前的原话,这么训斥陈平,还侮辱了陈平最敬佩的先贤——老子,顺带贬低了陈平最擅长研究的书——《德道经》。
这本身就是对陈平最大的侮辱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