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〇章 战争升级
此外,巴西帝国的平民阶层在当时非常弱小。尽管种植园和工厂不再使用奴隶制度,但却采用了契约工制度。
那些来自中欧和东欧的移民,他们的处境与当初被贩卖到美洲的华工相差无几。
他们满怀希望地移民到巴西帝国,却并不能自然地获得土地。
通常情况下,他们只能与种植园或者工厂签订契约,然而这些契约条款极为苛刻。从一开始,他们就背上了高额的债务,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还清。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从这些契约工手中收钱打仗显然是行不通的。
因此,佩德罗二世要想筹集到足够的战争资金,就不得不从那些贵族和种植园主身上下手。
于是,佩德罗二世在议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台下的议员们,声音洪亮地说道:“诸位,我们的帝国正在遭受华族人的入侵。这片土地是我们的祖先辛苦开垦出来的,是主赐予我们的神圣领土。面对侵略者的铁蹄,我们能做的只有奋起反抗!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祖先们的心血被践踏,不能让我们的家园陷入敌人的魔掌。我们必须拿起武器,捍卫我们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佩德罗二世的演讲充满了激情和感召力,他试图用自己的言辞点燃议员们心中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对战争的支持。
然而,那些议员们可不会仅仅因为几句慷慨激昂的话语就轻易地做出决定。
一些来自沿海地区的议员,他们的利益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威胁,因此对于战争持谨慎态度。
他们认为,或许可以与东鲁王国通过谈判来解决亚马逊地区的争端,而不必轻易发动战争。
这时,一名大腹便便的秃顶男子站了起来。他名叫桑切斯,是沿海地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议员。他用那洪亮而富有磁性的嗓音说道:“尊敬的陛下,如果没有必要的话,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与东鲁王国坐下来谈谈呢?首先,据我所知,东鲁王国曾经向我们提交过自由通行亚马逊河的请求,但是却被某些人给拒绝了。他们发动战争,是否与这件事情有关呢?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否是我们的决策失误,才导致了如今的紧张局势。”
桑切斯虽然看起来肥头大耳,但说话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他扫视了一眼众人,有人恶狠狠地对他投来鄙视的目光,认为他是胆小怕事的投降派;也有人在为他鼓掌,赞同他的观点,认为应该先尝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毕竟打仗可是需要花大钱的。
桑切斯并没有被众人的目光所干扰,他继续说道:“其次,东鲁王国的事情为何要与东华王国开战呢?要知道,东华王国可不是那么好惹的。法兰西人虽然占据了苏里南地区,可是东华王国的人口和资源早已经搬迁到南边的巴塔哥尼亚地区。阿根廷联邦的遭遇,大家应该都记忆犹新。一场战争,至少让他们倒退了二十年。我们的主要城市都在沿海地区,而且我巴西帝国的海岸线长达数干海里。东华以海军见长,我们的海军有能力保护这漫长的海疆吗?到时候,我们会不会遭遇同阿根廷联邦同样的遭遇呢?”
桑切斯的话语中充满了担忧和疑虑,他的每一个问题都直击要害,让在场的议员们陷入了沉思。
他们都是有钱人,几代人才积攒了现在的身家,谁都不想在战争中让自己的财富归零。
战争真的爆发,就算是人能够逃走,他们大部分的固定资产可是搬不走的。
东华王国之前曾经攻入了布宜诺斯艾利斯,那场战争的惨烈程度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
东华军队在城内烧杀抢掠,差点让这座城市毁于一旦。为了震慑阿根廷联邦的各个州,东华王国放任那些马普切印第安骑兵在这里进行复仇式的屠杀,这让阿根廷联邦南部很多城市直接从地图上消失。这样的惨痛教训,让桑切斯对与东华王国开战充满了恐惧。
就在这时,另外一名敌对派系的议员赶紧站了起来,反驳桑切斯的观点。
这人名叫费尔南多·卡罗尔,他长着络腮胡子,身形瘦高,一双眼睛泛着精明的光芒。
卡罗尔毫不客气地说道:“桑切斯先生,你这么说恰恰说明我们必须要进行反击。东华能够对阿根廷联邦作出这样的事情,那么有一天他们也会对我们作出同样的事情。我们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坐等敌人来侵犯我们。至于你所谓的海上威胁,很快就会没有了。”
卡罗尔的语气坚定而自信,他似乎对战争
充满了信心。
卡罗尔环视一眼众人,继续说道:“法兰西联合海军已经在苏里南执行任务半年多时间,他们在海战中击败了东华舰队。只要我们与他们合作,逃到南边的东华海军很快就会被消灭。所以,桑切斯先生,我们现在不需要一个胆小怕事的投降派。我们需要的是勇气和决心,是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而战的精神!”
卡罗尔的话充满了攻击性,他直接将桑切斯称为投降派,这让桑切斯顿时火冒三丈。
桑切斯愤怒地反驳道:“认清形势,并不意味着投降。战争是外交手段穷尽之后才能够采取的最后行动。我们不能轻易地发动战争,让无数的百姓生灵涂炭。而且,跟法兰西人合作难道就真的好吗?你们要知道,他们现在吞并苏里南,那么也随时可能从圭亚那南下。而我们现在与东华王国之间还隔着一个阿根廷联邦呢。我们不能为了对抗一个敌人,而引入另一个潜在的威胁。”桑切斯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和担忧,他试图让议员们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佩德罗二世静静地坐在一旁,并没有直接参与到议员们之间的争论当中。
但他心中却有着自己的盘算,他深知如何引导议会的节奏,让局势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他看了一眼海军大臣阿尔梅达,对方当即心领神会。
只见阿尔梅达站了起来,大步走到台上,向众人说道:“大家可能不知道,佩纳总督在坚守玛瑙斯的最后一刻,也没有选择投降,而是毅然选择了战死。他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巴西帝国的尊严和荣誉!那些华族人,他们十年前才出现在秘鲁,但是他们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就窃取了西班牙后裔建立的政权,当地的白人几乎被种族灭绝。现在,他们刚刚占领秘鲁,就开始向东谋取亚马逊河流域。东华王国同样如此,短时间内就从荷兰人手中夺取苏里南,然后就有数十万的黄种人漂洋过海迁移过来。这一切都是华族人的阴谋,他们就是想要将南美洲给夺走。”阿尔梅达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怒和仇恨,他试图通过讲述华族人的“罪行”,来激发议员们的民族情绪和爱国热情。
“我劝诸位,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华族人扩张的脚步不会停下来,他们的野心是无穷无尽的。现在,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加入反华族阵营。就像当初的十字军东征一般,主的子民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邪恶的侵略者。上帝的荣耀需要我们去捍卫,我们不能让这片神圣的土地落入异教徒的手中!”
阿尔梅达的话极具煽动性,他将华族人描绘成了邪恶的侵略者,而将巴西帝国与法兰西联军的合作比作是捍卫上帝荣耀的正义之举。
阿尔梅达的话顿时得到了大部分议员的附和。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认为必须要对华族采取强硬的措施,否则巴西帝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在这种群情激奋的氛围下,桑切斯议员见到这样的情形,也不敢继续坚持自己的主张。
他深知,如果继续坚持下去,自己可能真的会被视为卖国贼,遭到众人的唾弃。而同意发动战争的话,不过也就是损失一点金钱而已,相比之下,似乎是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权衡之后,巴西帝国最终通过了开战的决议。
佩德罗二世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随后,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政令,为战争做准备。
第一条政令就是发行五百万雷亚尔的国债。这部分国债将由法兰西的银行进行承销,实际上,大部分国债都被法国人购买。
这是巴西帝国加入法兰西联军的条件之一,通过发行国债,巴西帝国可以筹集到一部分战争资金,同时也加强了与法兰西的经济联系。
第二条政令就是增加税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那些种植园中的雇工进行征税。政令中要求种植园主为这些人缴纳税收。
然而,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这笔钱却被种植园主算成了契约工的负债,进一步增加了这些底层人民的负担。
这一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却引发了契约工们的不满和反抗,也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第三条政令就是以分摊的方式让各州征兵。第一批计划招募十万名义务兵。
要知道,这个时候巴西帝国的总人口也不过五六百万。如此大规模的征兵,对于巴西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佩德罗二世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措施。
尽管征兵过程中遇
到了种种困难和阻力,比如民众的抵触情绪、地方势力的不配合等,但在政府的强制推行下,征兵工作还是艰难地进行着。
巴西帝国就这样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之中,而等待着它的,将是一场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将考验巴西帝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也将对巴西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的日子里,巴西帝国将面临着无数的艰难险阻,它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捍卫自己的尊严和领土完整,还是会像阿根廷联邦一样,在战争中遭受重创,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历史的车轮,正滚滚向前,将见证这一切的发生。
南美的战争也因此升级,整个大洲都卷入了这场战争之中。
就连始作俑者的卓浪和伍立恒都没有想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