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三百六十三章 下南洋

实际上,湖广还有大量的坡地、山地没有得到开垦......如果这些土地中有一部分种上蕃薯洋芋,一年多收个三四亿石可以果腹之粮。

可是湖广的粮食产能在历史上的崇祯年间,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这是因为湖广被李自成、张献忠的流寇袭扰破坏,大量的土地抛荒,以及北方的饥民缺乏购买力——湖广人少田多,所以粮食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市场没有需求,农民当然不会种那么多许多了!

所以崇祯皇帝给湖广加税和囤积备荒粮的政策,实际上大大刺激了湖广的粮食生产。

另外,几十万上百万的陕西、河南要饭兵被湖广的17个州府收容后,都分配了坡地,还得到了蕃薯洋芋的种子,所以湖广的蕃薯、洋芋产量也大大增长。

不过对于崇祯十年后的“大明劫”而言,粮食就没够的时候......绝对没有这两年湖广多了点粮食,就可以不要“关粮米”的道理。

崇祯皇帝摇摇头道:“天道难测,所以国不能无隔年之粮......如今国家所有的府库义仓当中存粮不足,根本不能应付连年大灾。而南洋、暹罗、安南、占城、真腊、吕宋等地都有可以种粮的沃土......朕大兴海贸,不为收取关税,就是为了能用咱们的布匹、丝绸、茶叶、铁器,以及其他的手工之品,换取他们的粮食。

所以朕的贸易状也不能用钱来换,而用半船米换一年的贸易之权!如果持有贸易状的商人可以满载一船大米而来,朕可以高价收购余下的半船大米。”

“万岁爷,臣真的不知道五千条大海船能运些什么出去?丝绸、茶叶都不重,只有瓷器有点分量。但是五千条大海船都装上瓷器,欧洲那边也吃不下来啊。万岁爷您也许还不知道,这些年欧洲各国都忙着打仗,真的用不了那么多的丝绸和瓷器啊......”

郑芝龙穿着刚刚发到手的蟒袍,躬身跟在崇祯皇帝后面,在太液池的水边亦步亦趋的走着,他这是去“瀛台儿童乐园”跟儿子郑成功告别的,从今往后,郑成功就能当上大明朝的驸马了。

至于即将和他联姻的,就是崇祯皇帝的长女,大明王朝的“长公主”,年仅五岁的长平公主。

五岁的长平公主和八岁的郑成功,基本上都是大明最有权势的下一代,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不过首富的事业心都重,哪怕就要生离死别了,也还是把自家的生意摆在第一位,所以就一边走一边和崇祯皇帝说起了海上贸易的事情。

大明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丝绸、瓷器、铁器、茶叶等等。

其中丝绸和瓷器是大宗,主要市场是印度、奥斯曼帝国和欧洲。

因为美洲的白银、黄金大量流入欧洲的缘故,欧洲市场的购买力一下子就起来了,到17世纪初的时候,已经成了大明丝绸、瓷器的第一大主顾。

可是从西历1618年开始,一场三十年战争席卷欧洲,使得欧洲各国都卷入其中,因为军费开支激增,所以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就减少了。

所以崇祯皇帝给出的五千张贸易状,的确是多的有点过头了。

在三十年战争开始以前,一年也没有五千条满载瓷器、丝绸的商船驶往欧洲啊!

现在人家都忙着杀人放火了,还用得着瓷器和丝绸?当骨灰坛子和包尸体吗?

崇祯皇帝停下了脚步回头看着眉头紧皱,好像在苦苦盘算的郑芝龙郑首富。

“郑提督,”崇祯皇帝笑道,“贸易者,互通有无尔!将大明盛产者输出,将大明所匮乏者输入,贸易不就能成了?至于输往何处?也不一定非欧洲不可啊!输往南洋不行吗?”

“万岁爷有所不知啊,”郑芝龙摇摇头道,“南洋地广而人稀,卖不出什么东西……”

“地广人稀?”崇祯皇帝笑道,“郑提督知道我大明多的是什么?”

“知道啊,”郑芝龙点点头,“丝绸、瓷器、茶叶。”

“错了!”崇祯皇帝摇摇头,“如今大明最多的是穷人!穷的没饭吃的穷人!既然南洋无人,大明又多的是穷人,那么我大明就出口穷人去南洋吧……郑提督,这买卖

有利可图吗?”

啥?出口穷人去南洋……还问有没有利可图?

郑芝龙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那些穷人都是你这个皇帝的子民啊!

出口子民?这也太耸人听闻了吧?

虽然大明国内一直有奴婢买卖,但那大多都是私底下进行的。而万岁爷现在却想把大明的穷人贩卖去南洋为奴……真是太邪恶了!

“万岁爷,这可不行啊!”郑芝龙连连摇头,“南洋的土人王公全都残暴邪恶,连自己的百姓都不当人看,何况贩卖过去的中土百姓?

“郑芝龙!”崇祯皇帝已经听不下去了,“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朕想要出口穷人是为了让他们得一条出路,不是要将他们卖给土人王公为奴!

朕要存着这个想法,还花那么大气力笼络荷兰人干什么?

朕拉拢荷兰人是准备打一场金融战争,这个有点复杂,后面再说。

至于南洋,我大明无敌的太平洋舰队将会夺取全部的制海权,而陆地上则会是我大明天兵纵横之地。

朕与荷兰结盟联手,以南洋之大,何人可敌之?”

什么意思?郑芝龙一愣,随即明白了崇祯皇帝的心思——原来这位大明天子比他想象的还要邪恶啊!

崇祯天子不是要贩卖子民为奴,而是要联手西夷红毛荷兰国去抢南洋土王的地盘啊!

本来以为你就是个人贩子,没想到你是个夺人江山亡人国的巨盗……

“万岁爷,”郑芝龙知道南洋的地盘不好占,眉头皱得紧紧的,“荷兰人奸诈凶残,绝不可以轻信!而且南洋瘴痢丛生,开发艰难……中原百姓恐怕不能适应,去了南洋之后很容易染病早亡。臣在去年曾经迁移了许多福建饥民去大员拓荒,仅仅一年,就有将近两成的移民染病而亡了!大员地近福建,这福建的百姓都不能适应,何况迁中州贫苦之民于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