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三百六十二章 蝗灾

“有点道理,”崇祯皇帝笑道,“可是现在没有实行朱印状制度,你妈的船也很少去马六甲和巴达维亚吧?”

郑芝龙道:“陛下……臣等还是会放船下南洋的!只是数量有限……”

“是吗?”崇祯皇帝想了想,“那就给你们也发贸易许可吧!日本国的朱印状才几十张……大明人口是日本十倍,贸易许可状就放个五千张,给荷兰人五千张,剩下的给其他国家的商人和咱们自己人。而且朕还会提出要求,持有许可状的船只可以自由的出入巴达维亚港,以及通过马六甲海峡。”

五千张贸易许可状就是五千艘大帆船啊!

现在东南海上往来的可以跑远洋的大帆船,撑死了也就一百艘,一下就翻了五十倍!

在场的大臣们都惊呆了!这位万岁爷想干什么?想要大兴海贸?然后大把的捞银子吗?这可是舍本逐末,而且还违反祖制啊!

郑芝龙、李国助、韩布安和汉斯.普特斯曼也没想到崇祯皇帝一下放那么多张贸易许可状......这也太多了!

如果一张贸易许可状对应一艘载重一万吨的帆船,5000张贸易许可状就是5000艘总共载重5000万吨的商船啊!

大明的每年出口丝绸、棉布、瓷器、茶叶、铁器等等的商品加在一块儿,顶天就是几万吨,哪里用得着5000万吨的商船?

“陛下,”内阁首辅黄立极站了出来,“虽说海上贸易可以带来金银厚利,但是国家的根本毕竟还是农业......农本而商末啊!但是海贸所出之商品,除了瓷器是取土烧造,无关农事之外,其余商品归根结底都出自田土。丝绸出自于桑,布匹出自于棉,茶叶出自于树。而天下间的良田有限,所种桑、棉、茶树多了,种粮的田就少了。请陛下三思啊!”

郑芝龙也出班奏道:“万岁爷,这五千艘大海船的确是多了......如果都满载丝绸、瓷器、茶叶什么的,运去西洋也卖不出去啊!”

崇祯皇帝笑着摇摇头,对黄立极道:“黄阁老,你是不是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是啊,”黄立极自豪地点点头,“外夷之物,的确可有可无,即便是天朝所无的,着工商之民仿造就是。早先咱们不是要买西夷的大炮和火铳吗?这几年宣府炮、宁远炮都造起来了,不需要再进口了。”

崇祯皇帝叹息道:“可是老天不赏饭啊!阁老以为朕放5000张贸易状是求财吗?非也,朕所求外夷者,一不是火器、二不是金银,而是小民活命之本,天下安稳之根啊!5000张贸易状就是5000条一万石以上的大海船啊!如果都能载粮而来,一年最少就能进口5000万石米粮,可以活人多少?

毕阁老,你兼着户部尚书,你来说说今年各地水、旱、蝗、疫的情况吧!”

毕阁老就是毕自严,因为办闯贼和要饭有功,当上了户部尚书和东阁大学士,成了毕阁老。

不过和历史上主管户部时候遇到的难题不一样,这辈子毕自严的麻烦已经不是没钱,而是没粮食了。

当然了,上辈子的崇祯五年六年的时候,大饥荒也已经开始了。

不过因为东虏、西贼闹得太欢腾,在崇祯五年到六年间又来一场登莱之乱。所以大明朝廷也没有余力去顾及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了......

而如今,满清都被崇祯皇帝给杀绝种了,农民军也被解决了,至于孔有德、耿仲明他们,现在都跟着“李大头”在朝鲜吃香的喝辣的,当然不会造反了。

因为财政还算宽裕,连着好几年都有盈余,国内也算平稳,至少没有什么大乱子。所以吃饭问题,就更加显得突出了。

毕自严从年初上任至今,都在为陕西、河南两省还有南直隶淮北地区的饥荒犯愁,虽然崇祯皇帝已经拉了上百万人去四川、湖广“要饭”,但还是架不住水、旱、蝗三灾齐至啊!

哪怕是有了天气控制仪,解决了天气灾害,但是蝗虫又闹起来了。

到了崇祯六年,蝗灾啃光了陕北的庄稼,还祸害了关中平原的不少地方!

总之就是一句话:老天爷不赏饭啊!

在这种情况下,兼领户部尚书的毕阁老的麻烦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

除了闹灾、救灾的一大摊子事儿,毕自严还被崇祯皇帝想出来的将进士、举人名额和纳税挂钩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

陕西、淮北、河南东部那些闹大灾的省份一方面交不上多少税,一方面又想让本身的士子参加科举——灾又不是他们的错!怎么就不让他们考科举呢?

这些地方的士绅和官员找不着崇祯皇帝,就只能找几位阁老理论,而毕自严更是左右为难......他和别的阁老不一样,他不能旗帜鲜明的站在那些受灾省份那边。

因为没有受灾的省份的士大夫们都盯着那些进士名额......特别是有粮的湖广和四川,有钱的南直隶(淮南、江南部分)、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都抢着替陕西、河南、淮北的灾区交税!

毕自严能不头疼吗?他如果支持灾区士子,那么那些不受灾或是受灾之后依旧有钱的省份(地区)就不愿意多交税了。

如果他支持那些有钱的省份(地区),那灾区的士子和官员还不恨死他?

而且毕自严是山东人,他老家这几年也越来越旱,说不定今年闹灾的名单上就有山东了......

当然了,最让毕自严头疼的问题,还是在粮食总量不足的同时,崇祯皇帝还要求在襄阳、南阳两处储存“备灾粮”......崇祯五年、六年已经是灾年了,应该开仓放粮,哪有反其道而行之大肆收储存粮的道理?

“陛下,去年和今年的灾害是多了些,”毕自严道,“但是湖广大熟,还是可以补上缺口的,如果朝廷可以暂缓囤积备荒之粮......”

湖广大熟其实是崇祯皇帝在湖广要饭的结果!

因为湖广其实是有粮食增产潜力的——湖广在册的田土数目多达2.2亿亩!如果全部播种,并且精心打理,即使在平常年景,一年收到4亿石谷子都是可能的。

这就是湖广熟、天下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