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养猫防鼠疫
而天猫司真正的任务,其实和耗子过不去......他们奉命在北京皇城、南海子离宫、宣府皇城、帐前军南海子大营、帐前军坝上大营、帐前军宣府大营、殿前军北京大营、海运仓、太仓等处养猫。
“万岁爷......小的,小的真的能去凤阳府的五河县垦荒?”
问话的是一个感激涕零状的兵卒,四五十岁年纪,被太阳晒得又黑又干,在徐州城外的一初散发着臭味的窝棚里面,跪在前来赈灾的崇祯皇帝跟前。同棚的十来个男女,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大明皇帝。
这些都是驻扎在徐州的运粮军和运粮军的家眷,在崇祯三年的大水发起来前,他们都被徐允松集中到徐州疏通被泥沙淤积的运河。
没想到运河还没有挖通就再以次被淹,之前劳动全部白费不说,连朝廷好像都灰心了,要弃漕改海。
消息传到徐州,集中在徐州的运粮军顿时就骚动起来,差一点就发生兵变了。
还好崇祯皇帝来的及时,还带来大批的中央军骑兵,而且还开出了一个让运河军的兵卒们无法拒绝的条件——去淮北垦荒!
一户可以垦50亩,垦出来的土地还可以三年免税两年减半......而且在税收减免期过后,官府还会发给地契。
50亩淮北的土地当然没有那么香,哪怕加上免税期和产权,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但是再上朝廷要废漕保淮,并且开挖黄河入海航道后,那可就足够香甜了。
因为开挖黄河入海航道的工程一旦完工,淮北就不大会被水淹了!
淮北本是好地方,就是因为黄河的大水和泥沙所害,才让淮河平均两年半泛滥一场的。
如果黄河改了道,不再夺淮入海,那么淮北可就要好起来啦!
“老人家,朕给你发地契!”
崇祯皇帝耐着性子发放一大堆地契!
有了这个东西,就可以在淮北合法拥有五十亩土地。
“万岁爷,”那运河老兵欢天喜地:“小的守着淮北50亩旱田,老老实实种地就知足了。”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也不再说什么了。
所以崇祯皇帝这几天见到的运河老兵,几乎都选择去淮北种地。
崇祯皇帝顿了顿,又道:“朕不能不给淮北几百万生民活路......所以必须要改漕入海,而黄河也不能再夺淮入海了,必须要在淮北开挖入海的新河道。只要黄河走淮北入海,那么淮河就不容易再泛滥成灾了。淮北的几千万亩土地,又能变成鱼米之乡了......亩产八九斗,一年也有三四千万石,也可以活人上千万啊!
这可是关系到我大明国运的工程啊,朕就全权交给你们了,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如果办好了,朕就给你们封爵!”
......
隆冬时节,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已经是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过各处官道上,仍然有不少顶着风雪往来的晋商。他们都将头面裹得紧紧的,不然那迎面而来的寒风,就好象一把把小刀子在切割面皮一样,脸皮再厚,也受不了这样一刀刀的割啊!
即将过去的崇祯三年,对于山西人来说,倒是相当不错的年景。
而在崇祯三年中获利最多的山西人,还是那群什么违禁品都敢发卖的晋商!
不过他们现在都“改邪归正”,不再走私了......这倒不是因为这奸商的良心得到了发现,而是崇祯皇帝和林丹汗达成了贸易协定。
现在这还有啥不能卖的?
别说铁器和火药了,就是红夷大炮也能往草原贩卖......只要那帮山西老坑有本事把炮铸出来!
至于向满清走私火药铁器的路子,则是早就不存在了。
现在宣大边墙以北和千里松林以西都是大明的天下,靠近边墙的地盘属于大同、宣府两军,离边墙较远的地盘,则属于崇祯皇帝直辖的地盘。
如果真有奸商要赚豪格的钱,得拉着火药枪炮在大明的地盘上走上1000多里!
不过没了通奴的机会,走口外奔草原,一路向北、向西的买卖都能做!
而且最近还有传闻,说万岁爷打算开天津商埠......以后东西洋各国的货物都可以直接海运到天津,南方的漕米也要走海路到天津。
这可是山西商人的又一桩大买卖啊!
不过买卖再大,年还是要过的!
所以临近年关的时候,山西省境内的官道,又一次繁忙起来了!从邻近省份返回太谷、祁县、平遥、介休、徐沟这些专出晋
商的州县的山西商人们,或是骑马,或是坐车,成群结队的在保镖的护卫下,向着各自的家乡而去。
不过当他们从大同镇、太原府北部经过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让他们感到担心的事情。他们忽然发现各处路口、渡口,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座座刚刚搭好的“木关”——就是用木头搭建的关卡,关卡边上还有小小的堡寨。
这些关卡、堡寨看着也不像是御敌防虏的城关,因为非常单薄狭小,如果真遇上强敌,还不是一击而破?
这些关卡......难道是用来收税的税卡?
商人都是善于和人套近乎打听消息的,所以在每处关卡守着的山西镇或大同军的兵丁,都不止一次遇到了前来探听的奸商。不过他们可以提供给这些奸商的消息,却非常有限。
“这是干什么关卡?额也不知道啊!”
“额只知道这是御马监的一个什么天猫司的人让造的......他们拿着万岁爷的圣旨,还肯出工钱,当然就造了呗。”
“这个天猫司是干什么?应该是替万岁爷养猫的吧?你们有没有好猫啊?有的话,可以卖给万岁爷......”
“他们为什么要造这些关卡?额哪知道去?许是要让天猫司的猫驻扎在这里逮耗子?”
这些守卡的兵丁也不知道什么机密,他们不过是照着上面的命令办事儿......至于这天猫司的功用,当然得问天猫司掌司太监高起潜了。
被人在背后称为“猫公公”的高起潜是崇祯三年受命出任御马监天猫司掌司太监的。
其实明朝皇宫里设立一个天猫司也没啥奇怪的,明朝皇宫本来就是象房、豹房之类的机构。
现在多个养猫的天猫司也没什么,许是当今天子喜欢猫咪呢!
明武宗连虎豹都能养,崇祯皇帝养点猫咪算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