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三百三十一章 几亿两军费

“好好好,尔等勋臣果然都是公忠体国的忠良,大明有你们这样的勋臣,朕心甚慰。”

南京,外城,西苑离宫。

在一座修建了不知道多少年,但依旧屹立不倒,最近还被粉刷一新的宫殿内。自以为英明的大明崇祯皇帝,终于被老奸巨猾的大奸臣骆思恭和骆养性给蒙蔽了。

看见骆氏父子还有几个南下勋贵以及一批南京勋贵联名提交的“报价”,当下就是龙颜大悦。

看来崇祯皇帝对12000万石折布折绢的报价,还是非常满意的!

“四川差不多上缴5000万,湖广交了10000万石米,若是南直隶能交上同样价值的布匹丝绸......光是这些每年差不多就是27000万了!算算其他地方,一年几个亿的军费都有了。”

崇祯皇帝,笑得嘴都合不拢了,笑着对站在自己左右的几个蟒袍乌纱的文官说,“本朝自太祖开国以来,从没有这么富过!有了那么多的钱粮布绢,朕何愁奴贼不灭、辽东不平?朕还担心什么中原和西北的大灾?”

比南京勋贵们早一步抵达西苑见驾的这几个文官,分别是南京六部的大官。

明朝的南京六部基本上就是个官员养老院,在南京六部当官有时候会被人称为“吏隐”,也就是居官由如退隐,基本上是透明的。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南京户部尚书就有点实权,负责向直隶各府和浙江、江西、湖广三省征收赋税。此外,南京户部还有独立的仓库、粮库和银库。但征税行为、征税数额均要事前报北京户部审批,每年的收支账目一份上交御前,一份交户部备案。

也就是说,南京户部实际上是北京户部的一个派出机构。但是也有一定的独立权限,比如南京户部库存北京户部无权直接调拨,只能依靠皇帝“圣裁”。

还有就是负责管理“黄册”,也就大明朝廷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

不过明朝的“黄册”在洪武年后就是个形式,名义上十年一造,实际上就是抄抄写写,也没谁当真。

除了南京户部之外,南京兵部尚书只要挂上“参赞机务”的衔,就会同镇守太监、南京守备勋臣共同管理南京的全部事务。

一般这三个人中,还会以南京兵部尚书为主。

崇祯皇帝瞅着阎鸣泰,“可是朕看南京户部的账,简直是乱麻一团!各府各州各县的税率都不一样,而且还没什么道理......还有许多军屯的账更是糊涂!”

这明朝的税收标准就是没有标准!糊涂的很,同一个府州下面不同的县,都会有不同的标准,各县之间也经常因为怎么分摊税额而争执起来。

崇祯皇帝顿了顿,又道:“你们南京户部能不能趁着这次机会,把这笔糊涂账理理清楚?照着北直隶的办法来吧。先清一下田,查明数目,再分一下军、官、民田和上、中、下田......就是九个等级,每个等级定一个统一的税率。也不收米了,一律折色,折布折绢折银都可以,但是总数不能少于10000万!”

听了崇祯皇帝的话,阎鸣泰有点儿惊喜,但也有点儿害怕,“万岁爷,您让臣的户部负责清查、整理南直隶18个州府的土地和税率?”

这可是南直隶啊!水深的很......现在只是骆思恭、骆养性两父子领着南京的那边怂包勋贵服了软,而比南京勋贵势力更大,分布也更广的东南士大夫还没发声儿呢!

不过崇祯皇帝这个凶得要死的万岁爷将那么重要的使命交给南京户部,毫无疑问是给了南京户部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不是南直隶18州府,”崇祯皇帝摇摇头,“徐州不必查,凤阳、淮安两府的淮北地区也不必查。”

那是啊,查田,又不是查海!

那里都淹成一片泽国了,怎么查?

“至于剩下的地盘,”崇祯皇帝道,“南京户部能不能去查?能不能查好?”

“陛下,”南京户部尚书吸了口气,“只要陛下能给臣全权,臣可以为陛下赴汤蹈火!”

“好!”崇祯皇帝点点头,笑道,“朕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他的语气忽然放沉,“朕给你大权,回头会下大诏,给你尚方宝剑,再命淮东、淮西、江南、江东四镇总兵官和南京京营总兵配合南京户部清查南直隶17州府的田土并整理税务。凡有胆敢抗拒之徒,可先斩后奏。如果有人胆敢聚众抗拒,你可以命五总兵出兵弹压!”

崇祯皇帝的话说的挺凶,但是在场的官员和勋贵们却是长出了口气。

因为崇祯皇帝把查田清田的权

力交给了南京户部......这里面转圜的余地就很大了。

而且崇祯皇帝还让南京京营、淮东、淮西、江南、江东等五总兵配合阎鸣泰。听着很吓人,但实际上却没多大威慑力。

因为这五个总兵都是北京来的勋贵在当,没有多凶恶。

而且配合并不是让南京户部尚书节制这五个总兵当南直隶总督,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就多了......

“臣领旨!”南京户部尚书揖拜一礼,算是接下了这个无比烫手的差遣。

崇祯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似乎一点都不担心南直隶的查税清田的问题出状况......而且他也没再提什么商税。而是话锋一转,说起了自己对南直隶人文风物的喜爱:“朕虽然长在北国,但却一样钟爱南方人。而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山环水绕的南京,朕还是很喜欢的!”

听到这话,一众奸臣都快被崇祯皇帝给吓死了。

崇祯皇帝这是想干什么?

他不会准备以后就常年住在南京城了吧?

这不对吧?

自从太宗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提议迁都回南京了!

哦,也不是没有,明英宗那次就有人提议迁都南京。

只是被于谦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给骂了回去。

可崇祯皇帝这么喜欢南京,以后不会在南京真的迁都回来吧?

不行啊,你还得回去守国门,替大家挡着八旗兵呢!

在场的文武官员全都给崇祯皇帝的话惊呆了,但他们马上就明白了这个凶暴之君在打什么主意了。

他这是要盯在南京查大家伙的田,查大家伙的税啊!

大明就没你这样奸诈的皇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