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明御弟沐天波
不过沐家也不全是废物,比方说,沐天波的曾祖父沐昌祚倒是个能打的。
在他第一次担当云南总兵官期间(在沐睿被革职下狱后,已经隐退十余年的沐昌祚再任总兵),曾经打垮了盛极一时的东南亚霸主缅甸东吁王朝!
这场发生在万历十年到万历二十三年期间的明缅战争(不是一直打,而是打打停停)有点儿被人忽视。
但是穿越者崇祯皇帝却知道,这是一场改变了南蛮之地格局和东吁、暹罗、阿拉干乃至真腊等国国运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屡战屡败,被沐昌祚、邓子龙、刘綎、高国春等名将指挥的明军多次重创的东吁军队元气大伤,国王莽应里的威信也大为折损,使得被莽应龙大帝所压服的暹罗、阿拉干等国纷纷挣脱东吁的控制,其中就包括纳黎萱大帝领导的暹罗。
在万历十二年以后,东吁王国就陷入同时和大明、暹罗对抗的不利处境。
战争持续到万历二十三年的时候,曾经称霸南蛮,不可一世的缅甸东吁王国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
可惜明朝的南进步伐,因为万历朝鲜之役的爆发,以及沐昌祚在万历二十三年被逼隐退而中止,使得明朝失去和暹罗联手灭亡并瓜分东吁的机会。
而东吁王国也因此逃过一劫,在纳黎萱大帝病逝后稳住了局面,保全了以阿瓦为中心的上缅甸,并且走上了逐步复兴的道路,现在又一跃成为了大明南方的一号强国。
但是崇祯皇帝很清楚,东吁王国的复兴不过是建立在强敌衰弱的基础上的。大明自万历三大征后元气大伤,到了万历四十七年又遭遇了萨尔浒惨败,自然无力进取东吁。
暹罗也因为纳黎萱大帝的去世而转攻为守,也不再谋求灭亡东吁。东吁王国的最后一口元气也就得以保留,并且得以再兴。
但是再兴后的东吁也不再是兵强势盛,热衷于和四方开战的军事强国了,而是沦为了一个关起门来混日子的国家(暹罗也这样),根本抵挡不住强敌的入侵。
现在崇祯皇帝认为自己是超强的,而且手下要吃饭的汉人超多,需要地盘安置,肯定是那个灭亡东吁的强敌!
而且崇祯十年后大明还有一场吃饭危机,单靠在大明本土挖掘潜力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大量进口看来是必须的。
不过崇祯皇帝的进口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崇祯皇帝的理论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现在这个西南蛮夷是汉人吗?
不是?
他们是崇祯皇帝的臣子吗?
也不是!
那就是窃据汉人国土的反贼了!
必须要重拳出击!
当然了,崇祯皇帝也不可能一直常年住在大西南,他毕竟不是刘备啊。
所以崇祯皇帝就决定培养沐天波当一个代天讨贼的大明公爷,以后派他去收复失地!
于是崇祯皇帝就下了一道圣旨,把沐家小公爷留在了身边。而且还封他当了个“大明御弟”,也就是自己大明皇帝的把兄弟!
这个,当然是没问题了。
因为沐家的老祖宗沐英和朱元璋是养父子关系。
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朱元璋在至正十二年(1352年)收养了八岁的沐英,并将其改姓朱,视如己出,教他读书写字和军事武艺。
作为大明朝的开国功臣和军事将领,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八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
沐英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跟随朱元璋征战,十二岁时开始军旅生涯,十八岁时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洪武九年(1376年),他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为西平侯,赐丹书铁券。
洪武十四年(1381年),他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讨云南,平定后留滇镇守。沐英在滇南独镇十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
而朱元璋对沐英非常信任和器重。沐英在大都督府中位列第三,处理军务干练果断,得到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称赞。
洪武十年(
1377年),他随邓愈出征川藏,俘斩万计,获马牛羊十余万。
洪武十一年(1378年),他任征西将军,与蓝玉等统兵征伐西番,取得胜利。
所以朱元璋对沐英的军事才能和忠诚非常满意,称其为“死忠”。
哪怕是他死后,朱元璋对沐英的病逝倍感痛惜,命其归葬京师,追封为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
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在,沐家和大明皇室是非常亲密的,历史上也确实为大明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这种忠臣,必须好好的发展和壮大一下,才能作为大明在西南地区的藩属!
虽然沐天波自己不会打仗,但是崇祯皇帝会啊,可以教教他,让他和李定国等人一起去上少年军校,以后就一起去西南地区打仗吧!
所以在今天的庆功宴上,沐天波就以“大明御弟”的身份坐在崇祯皇帝身边,和他一起参加庆功宴。
这当然是在示威,明摆着告诉所有人,沐天波的后台就是崇祯皇帝,这种后台比钛合金都硬,想给沐天波使绊子的可得小心点!
庆功宴之后,崇祯皇帝笑道,“朕有两个弟弟,湘怀王由栩和惠昭王由橏,如果不是早夭,现在都比你还大了......朕一看见你,就想到他们了。如果他们还在,朕就能多两个帮手了。”
沐天波心想:你还有四个哥哥,怎么就不想他们了?
心里想的话当然不能和崇祯皇帝说了,沐天波这个小公爷现在是人在屋檐下,只好点头称是了。
“玉液,此地比云南如何?”崇祯皇帝忽然问。
沐天波笑道:“万岁爷,这四川可是天府之国,岂是云南这个蛮荒之地可比的。”
崇祯皇帝笑道:“蛮荒之地好啊……人少而地广,正是英雄开拓,百姓立业之地!这些年云南的气候如何?是不是凉快一些了?这几年北京可是越来越冷了。”
“云南本就不热,”沐天波笑道,“云南虽然在南方,但地势很高,所以气候比较凉快,昆明更是舒服,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素有春城之称。”
崇祯皇帝点点头,道:“云南的人口多不多?”
“倒是不多,”沐天波道,“不过云南山多平地少,林子又多,而且蛮族很多,大都叛服不定,开垦起来也很不容易。”
崇祯皇帝点点头,笑道:“叛服不定可不行啊,朕是很会解决问题的。既然他们想叛服不定,朕就把他们统统送去地狱见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