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二百五十七章 削减五镇

大明,长安城。

如今已经到了临近过年的时候,崇祯皇帝就在长安城里高高兴兴的赏赐臣民,让他们沐浴皇恩。

崇祯皇帝可没有什么忌讳,所以整座长安城都飘荡着猪头罐头的香味,闻了就让人食欲大振。

可惜在长安皇城内的承运殿上,全都是穿着特赏的蟒服、飞鱼服、斗牛服的文武高官。

他们都是来自榆林、宁夏、固原、甘肃、临洮五镇的总兵、副将,还有延绥、甘肃、宁夏三镇的巡抚。在场的武官可都是在陕西前线带兵的将领,没有京中的武官那么揖让从容,这会儿一个嗓门儿赛过一个,趁着皇帝没来的时候,就在承运殿上大声交谈了起来。

“定宇兄,你们宁夏镇今年的收成还好吧?黄河百害,唯利一套的一套,就在你们那里啊!”

“好个屁,额们宁夏是肥一点,可是吃饭的人也多,而且分到的民运钱粮草料也少,比不得你们延绥(榆林)。”

“我们延绥最苦,细细长长的一条,根本没什么好地方可以屯田,却还要负担五万六千多石的军屯粮!特么的都旱成那样了,还怎么收取啊?而陕西送来的民运粮又因为旱灾收不来多少,朝廷送来的京运也是银子。这两年陕西粮价高昂,一样的银子买不了原来那点粮了,苦啊!”

“你们延绥苦什么?又有银子,又能从山西买粮。额们甘肃才是真苦,年征屯粮二十三万几千石,草四百余万束,折草银两千多粮。东南那边,一个纳粮大府也就交这点东西吧?不是,这甘肃才多少烂田?能比得了东南的大府?况且东南是太平年景,额们甘肃年年打仗。”

“都苦,都苦,陕西五镇谁不苦?可这就是命,是命苦,好在万岁爷知道额们苦,已经亲自到了长安,就是来救苦救难的!”

“唉,苦啊!”

将军们都叫苦不迭,虽然他们自己该捞还得捞,不会因为下面的人苦就少捞一点。但也不等于他们一点不关心手底下人的疾苦,手底下的兵在挨饿啊!饿急了造起反来,他们这些总兵、副将不是第一个倒霉?

可是现在的情况,叫苦有用吗?

在场的三个文官,延绥巡抚张梦鲸、甘肃巡抚梅之焕、宁夏巡抚郑崇俭都没参与议论,全都是心事重重的模样。

他们的消息比吴自勉(榆林总兵也称延绥总兵)、杨嘉谟(甘肃总兵)、尤世禄(宁夏总兵)、杨麟(固原总兵)、王承恩(临洮总兵)这几位总兵要灵通一点。已经隐约知道崇祯皇帝要裁撤合并陕西五镇了!

其实也用不着耳聪目明,只要看看眼下西北长城内外的形势就明白陕西五镇中的延绥、固原、宁夏三镇,还有隔壁山西的山西镇,都已经没有必要保持了。

因为林丹汗已经被打怕了,让出了许多汉人的故土,到时候崇祯皇帝在边墙外面原本东胜二卫的地盘上新设一镇,就能护住延绥、宁夏,也能保证山西、陕西腹地不被蒙古人入侵。

而摆在东胜二卫故地上的镇,因为和大同、宣府两镇的距离并不远,完全可以互相支援,朝廷只要在宣府布署一两万真正能战的铁骑,就能在东胜二卫遇到危险的时候迅速驰援。

在这种情况下,再设置延绥、宁夏、山西、固原四镇就有点多余了。

三个文官正想到这里的时候,忽然传来了太监的唱名声:“万岁爷驾到!”

皇帝来了!

张梦鲸、梅之焕、郑崇俭三个文官互相看了看,然后就连忙各自就位。张梦鲸还高声道:“站好班次,不要在驾前失仪!”

将领们嗡的一声就乱纷纷的四下归位,在大殿的右侧站成一列。才按品级站好班,就看见崇祯皇帝板着一张面孔,在一众武将的簇拥下来到了承运殿上。

崇祯皇帝自己在龙椅上坐了,跟着他的几个文武则按照文左武右分列两边,王承恩等太监,则站在了崇祯皇帝左右。

众文武一起向崇祯皇帝叩拜行礼、山呼万岁。礼毕之后,崇祯皇帝朝着下面的文武淡淡一笑,一一扫视过去。

“平身。”崇祯皇帝道。

臣子们全都站了起来,一张张堆满了忠义谨慎表情的面孔,都对着御座上的皇帝老子。

崇祯皇帝笑着道:“眼看着崇祯二年又到了头,又是整整旱了一年啊!诸卿大多是陕西管军管民的大吏,这大灾之年的官,一定很不好当吧?”

这话说的人心里都是暖烘烘的,这崇祯皇帝办事虽然出格,但还是知道底下人的疾苦的!

虽然在场的陕西地方大员,大多都是贪官。但是陕西这边旱成这样,贪官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万岁爷,”宁夏巡抚郑崇俭出班奏道,“陕西虽然又旱了一年,但是托您的福,总算没有出什么大乱子,只要不出乱子,旱灾总是能过去的。”

“郑卿说的对!旱灾总是能挺过去的,”崇祯皇帝笑道:“但是这旱灾真也不知什么时候能过去?而且陕西的确贫瘠,又要负担五镇开支,实在难以应付。所以朕就想给陕西减负,咱们量入而出,减少一些兵将,郑卿以为如何?”

什么?要裁减西北的兵将?

在场的总兵、副将们马上就紧张起来了!兵将少了,粮饷肯定也会减少,他们这些总兵副将的权势也会下降!

立马就有几十道目光射向郑崇俭。

“陛下,”郑崇俭眉头皱了起来,“您打算减多少兵将?”

崇祯皇帝已经把这帮不怎么能打仗,捞钱倒是一把好手的总兵、副将焦虑的表情尽收在眼底了。

他笑着说:“朕不说了,要量入而出吗?先紧着一镇的军屯粮、军屯草和各种折银来吧,能收入多少,就先养多少兵,如果不够用,再酌情增加一些。”

“那,那可就别说什么兵了!”榆林镇总兵吴自勉忍不住就插话道,“榆林一镇只有五万多石军屯粮额,因为旱灾的原因,实收只有一半。”

崇祯皇帝笑道:“榆林还需要多少兵马?河套朕已经收复了,林丹汗已经带着彻底蒙古人彻底退出了。以朕看,榆林这地方有两个五千人的步兵团,总共一万人的兵马,绝对就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