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明闯将李自成

大明,陕北。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陕北这块地儿可不得了,周围就是榆林镇、山西镇、宁夏镇、固原镇等四个军镇,出了榆林边墙就是无法无天的草原大漠。所以就养成了陕北男儿好勇斗狠,重武轻文,崇尚武功的风气。

如果大明朝廷能够拿出足够的财货来养陕北的豪勇之士,倒也能让他们为国为己成就一番功业。可一旦大明朝廷无力供养这群悍勇之士,那么距离国难也就不远了。

自万历末年以来,在西北干旱和辽东兵祸的双重打击之下,大明朝廷的财政已经濒临破产。而且陕西的一省五镇,也出现了巨大的粮食供应缺口,饥荒在各地蔓延,百姓和五镇兵士对大明朝廷的不满,也到了即将爆发的边缘。

而那些身在江湖,饱尝疾苦的陕西壮士,当然也闻到了乱世的气味。

乱世,才是好汉们大显身手的时代啊!

如果谁能证明自己即将成功,那么还在观望的英雄们就会毫不犹豫的举起义旗,揭竿而起!

如果他们失败了,那么大家伙儿就再观望一段时间,毕竟英雄好汉的性命也只有一条。

不过已经在摩拳擦掌的好汉们却大多深信,大明天下已经摇摇欲坠了!

得国将近三百年不说,而且气候还越来越诡异,只能说明,大明的气数,将尽了!

别真以为这些好汉们没见识,他们其实挺聪明的。

毕竟辽东失陷,西北奇旱,再加上一年更比一年寒冷的天气,大明朝的天还能不塌?

这根本就是天亡大明啊!

可是这个眼看就要遭遇天倾的大明朝,却忽然引来了一位“天命加身”的崇祯皇帝。

先是给正在灵活就业的陕西的好汉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工作岗位,只要肯出力,工地,矿井有的是职位要人!

这可真是有点打击陕西好汉们的造反积极性了。

没办法,大多数人有白饭吃就不去造反了,毕竟他们哪怕提着脑袋造反成功了,也就是这待遇。

造反前是这个待遇,造反后还是这个待遇,可能还不如,那这个反岂不是白造了?

而孙传庭开始大量招兵之后,无数陕地的好汉直接去投奔了孙传庭,这就更让无数准备造反的好汉士气低落了。

尤其是在榆林这里,一众好汉们的心情可以说是很不愉快了!

毕竟,榆林就是个军镇,管着1700里长城,下辖37座城堡,所属的墩台、卫仓、关口,多的难以计数。

根据明朝早年的军屯制,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军屯所得,则用来养兵。而当兵种田的军户,则代代相传,是为世兵世将。这套军制在后世虽然被人批得体无完肤,但也有它的可取之处。

比如以地养兵可以省军费,对于百业凋零的明初而言,积极意义是非常大的。当年如果要朱元璋发饷养兵,以元末明初的经济,能支持起百万大军吗?说不定连北伐中原的军队都拿不出来!

几十万北伐大军,如果不是为了争夺土地,而是为了拿几个军饷,朱元璋把江南那点地皮刮干净了也养不起啊!

再比如以卫所占地盘可以扎根基、省后勤。朱元璋再怎么不讨人喜欢,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打下的江山真的很大!

在历史上在这方面能超过他的,大概也只有唐朝的李世民了。

比起那个让读书人向往的大宋朝,朱元璋开创的大明江山实在要雄壮太多了。

而要把那么大的地盘打下来,还要占据下来,不靠军屯能靠什么?

如宋朝那样靠募兵根本不可能,军饷发不起不说,募兵不管种地,后勤军需都得朝廷解决。后勤转运就得累死人!

而且募兵是流水的兵,不在边疆扎根。就算能占点地盘,怎么将之汉化?募兵占地,然后再募民耕地?朱元璋有多少钱才够花啊?

所以朱元璋可以驱逐元朝恢复中原,还可以在有生之年把大明的地盘扩张到那么大,还可以迁移数百万汉人人口去边陲之地扎根,靠的就是这种半封建化的军屯卫所。

而后来明朝的不断缩边,其实和朱元璋没什么关系,而

是朱允炆和朱棣的锅。没有他们俩那么闹腾,光是九大攘夷塞王就能养好十几万铁骑,什么北元、满清,在朱元璋孙子一辈就都不存在了。

而九边军户的苦,实际上是九大攘夷塞王被圈养和明朝不断缩边的必然结果,没有塞王庇护,九边军户当然就没有话语权了。而没有话语权的九边军户当然也不可能在举国之力的支持下拓边,不断收缩边防也就成了明朝的国策。

而缩边的结果,又让军户们失去了通过战争获得土地的机会。蛋糕不能做大,当然就只能在分配上做文章了,卫上层侵吞军屯,压迫中下层军户,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明朝的缩边政策并没有真正减轻边防的压力。

因为明朝越退缩,敌人就越嚣张,需要设防的地方也就越多。

所以九边很快就变成了十三镇,最多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十六镇。

那么多的军镇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屯田,就得依靠民运粮、民运粮折银去养活。

对于交通便利的东部边镇,运粮运银还不算什么大问题。

可是对于交通不便,只能一省养五镇的陕西而言,那就非常苦了。陕西苦,五镇更苦。陕民苦,五镇军户更苦!

苦的没了出路,当然就只能盼着天倾地陷,闹一把大的了。

不过榆林这里毕竟是军镇,大明朝在这里还是有不少武力的。

可现在坏消息是一个接一个的传播了过来,先是崇祯皇帝带着最能打的中央军开了过来,一下子就碾碎了不少农民起义军。

而后,崇祯皇帝宣布,任何一个汉人,只要能得到不吃猪肉的反贼脑壳,就可以找崇祯皇帝换取五十两白银或者五十石粮食!

这个政策一经发布,无数好汉们顿时就找到了升官发财的好办法,纷纷开始动员起来帮助明军砍邪教教徒的脑壳去换钱换粮食!

有了这么几百万汉人好汉的帮助,明军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超过三百万颗首级,铸造了一个非常巨大的京观!

可这对于这些不打算要赏,只打算造反当皇帝的好汉来说,简直就是噩耗中的噩耗。

而更大的噩耗在于,大明闯将李自成正带人四处搜捕这些躲藏起来造反的好汉,更是给了他们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