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李靖:四路合击,灭亡满清
大明,长安城,天子行宫。
李靖正拿着指挥棒为崇祯皇帝分析局势:“陛下,陕西之乱的根,就在土默特川,就在东套草原啊!
当然,臣不是说蒙古人在背后支持陕西民变。
主要是陕西变乱的原因是军民负担太重,您知道的,陕西就是一个黄土高原,很穷很穷的,背靠榆林、宁夏、甘肃、固原、临洮等五个边镇!
大明九边十三镇,陕西一省就养着五个!一年一百几十万石的民运粮是不能少了的。以往风调雨顺的时候还行,可如今陕西连年旱灾,许多地方旱到颗粒无收。哪里还交得上那么多的粮食?
而陕西省受灾的时候,榆林、宁夏、甘肃、固原、临洮等五镇军屯一样受灾,军屯粮也收不上了。民运粮和军屯粮,是陕西五镇的命!而连年旱灾之后,陕西百姓也交不出这一百多万石了。
可他们不交,五镇边军就要饿死,兵无粮自乱啊!
而他们交了,陕西就得有许多百姓饿死,百姓不甘饿死,又会揭竿而起。真是左也要反,右也要反啊!
可是我大明又为什么要在陕西这个穷省边上设置五个边疆重镇呢?”
是啊,大明为什么要在陕西设立五个边镇?
按照九边十三镇的算法,北京周围也就宣府、蓟镇、山海、昌平、保真等五镇。可北京这边的五个镇不用北直隶包下来啊,自有大运河源源不断的运来漕粮,吃饭是绝不成问题的。
而陕西的五个镇没办法从东南运粮补给,都得吃陕西的,陕西肯定得给吃穷了,陕西在往年的年缴粮税总额高达173万石有余。而天府之国四川才108万石有余,广东差几十石才满100万石。考虑到陕西土地的质量,陕民负担之重,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陕西的负担刚性很大!别的地方闹了灾就减免一点,不行还可以从外地调粮来救济。
可陕西不能因为闹灾就免粮,崇祯皇帝一免粮,五镇边军不得饿出反贼啊!
而且陕西遭灾,五镇军屯更遭灾,总不能饿死边军吧?他们造反的手艺可比饥民厉害!
而崇祯皇帝的解决办法就是不停的花费军费从基地车中购买军粮,还雇佣了大量的汉人来充当劳工和后勤补给运输线。
这两个办法当然是有用的,非常有用的,但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军费开支实在是太高了!
崇祯皇帝的白银储备,正在被疯狂的消耗掉!
听李靖这么说之后,崇祯皇帝马上就明白了,“你是说,占据土默特川和东套草地的蒙古人,才是陕西乱局的根子?”
李靖笑了笑道:“是这样的,陛下,不过这祸根其实还是大明自己埋下的!成庙裁撤东胜二卫四守御,才是蒙古人可以回到土默特川和东套草原的原因!
成庙裁了东胜一镇,后人就得在陕西设置五个边镇!
裁东胜二卫四守御才省多少?建陕西五镇又得花费多少?亏死了!
而且东胜卫距离宣府不过500里之遥,在宣府摆两三万铁骑,5日内就能兵临东胜卫了,支援起来非常方便。
哪怕在宣府到东胜卫间再修道边墙,也就是几百里而已,一万多里都修了,还差这几百里?
恕臣直言,成庙皇帝虽然英雄了得,但是坑子孙的事情却没少干。
所以从单纯的军事角度来讲,陛下,我们必须收回东胜二卫之地。
如果不收回,陕西五镇就不能撤,不撤五镇,陕人绝无活路。
陛下每年用粮食养着他们固然可行,只是开支太大了,会严重影响汉人控制东南亚。
而且裁撤了陕西五镇之后,这些兵马可以用于燕山,可以用于东南亚,怎么选都是赚!”
“行。朕让林丹汗把这里交出来,让我们的人去控制这里!”崇祯皇帝对李靖的办法非常认可,军事上听他的,肯定没错。
李靖点了点头,指着地图道:“陛下,您看,我准备的“大雷雨”作战计划,是这样的。
我军现在可以出燕山,取辽河河套,由插汉部出潢河取东道蒙古,这是第一路兵马!
由辽镇出兵,从
锦州出发,猛攻满清,这是第二路兵马!
再让毛文龙率偏师出金州取辽东半岛,这是第三路兵马!
最后让在朝鲜的杨镐带兵跨过鸭绿江,这是第四路兵马!
从四个方向压缩满清的生存空间,最后灭亡满清,恢复辽东。”
崇祯皇帝现在也比较懂军事了,因为从山海关至沈阳,要行军800里!
期间还要渡过辽河、浑河等几条大河,渡河可不是挥挥手的事情。所以满清即便不加拦阻,明军至少也得走上个把月!
而走上个把月后再打沈阳城,又得多少时间?往少了算,也得一个月。如果稍微宽一点,就得花费三个月时间。
明军能带着三个月的口粮行军?那得多重啊?得多少车马随行?
至于靠后军转运,八旗兵的白甲、红甲打不了正面还打不了运粮线?
而明军想从辽西走廊进兵,就必须由到锦州的制海权,才能从海路抵达锦州,从锦州出发再进攻。
这就是为什么辽镇没办法“偷袭”沈阳的原因!
平原和河流是不一样的!
只能说,这沈阳、辽阳丢起来飞快,要拿回来真心是不容易啊!
如今明军的战斗力不是问题,但是后勤补给线是个巨大的问题。
之前一直都是内线作战,崇祯皇帝有用不完的汉人人力,才能保障补给的通畅。
哪怕是在朝鲜作战,去掉那些沿着海岸线给明军补给的运输船试试?
一旦大规模进攻,需要的补给就太大了。
这也是李靖为什么要将燕山当成了和满清征战的主场的根本原因。
毕竟燕山就在北直隶的门口,明军无论是攻是守,都占着巨大的后勤优势,而满清又是个穷鬼,根本供不起持久战。
所以明军完全可以将整个燕山都纳入掌中。
而一旦明军尽有燕山,那么明金战争的主动权就会彻底易手!
拥有了主动权的大明,就能从容的收拾内部,整军练兵,然后慢慢收拾满清!
至于没有补给在冰天雪地里猛攻敌人这种蠢事,拿破仑和小胡子都干过!
他们自信人的意志可以战胜严寒,然后他们的结局崇祯皇帝也看到了。
现在,可以说明清战争的主动权,完全在大明这一边,所以崇祯皇帝也不催着明军在冬天去搞事,哪怕李靖拿出了四路出击,诱导满清来交战的“大雷雨”计划,崇祯皇帝都没有否决,而是选择了同意。
上一个“优势在我”,不听前线将领的,还要微操的家伙,已经去玩海岛奇兵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