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一百八十一章 鱼和网

在李靖对明军进行了的民族主义改编之后,明军的战斗力得到了质的提升。

在万历皇帝乃至以前的时代,明军就是依仗自己一个万人集群就能打崩东亚,东北亚大陆上的一切对手,从而横行无忌。

不管是女真,还是朝鲜,倭寇,蒙古,以至于西北和西南的各路反贼,全部被明军按在地上当狗杀。

这种特性,就决定了一个明军总兵,带上几百个家丁,几千明军边军步兵,就足以解决他们所能遇到的一切敌人。

这也是文官对武将兵权大力限制的核心原因,毕竟只需要一个总兵带上几千人就能无敌了,还要那么多兵力,是想干什么?

在满清崛起之前,整个东亚,东北亚都对于明军这样的野战集群束手无策。

倭寇不信邪,结果就在朝鲜被打自闭了。

所谓的万历三大征,本质就是明军一路战斗力碾压。

倒霉的明军顶着那么多文官瞎微操的负面效果,还能依仗自己的战斗力赢得战斗。

直到他们在萨尔浒遇到了努尔哈赤改编后的满清,这才迎来了矛盾的总爆发。

可如今随着满清主力被崇祯皇帝全部斩首,拿去祭天,明军再次惊愕的发现,他们又一次实现了对整个东亚和东北亚大陆上所有的反贼的降维打击。

一个整编的明军步兵师(两万人),就是反贼死绝了都围攻不下来的存在。

哪怕是一个明军步兵团(五千人),也能实现在反贼老巢里横着走。

而现在,关陇总督孙传庭直接将明军拆分为营级单位,来投入对于一众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的追杀,这不是瞎搞,而是真的会打仗。

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与明军的关系就是渔网与鱼的斗争,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是鱼,明军是渔网。

对于明军而言,自然是希望渔网的缝隙越小越好;对于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而言,则是希望渔网的缝隙越大越好。

渔网缝隙的大小取决于编制渔网绳索的粗细。

越细的绳索编织的渔网缝隙就越小,反之,绳索越粗编织的渔网缝隙就越大。

这个绳索的粗细就是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与明军斗争的焦点。

明军对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的围剿一定要多路分兵,拉网式对反贼的老巢进行扫荡。那么,明军每路分兵多大就决定这个渔网的“绳索”的粗细。

除了驻守长安城外和潼关的两万明军之外,孙传庭手上有十八万明军可以投入对于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的围剿。

如果是团一级的单位,明军可以拆分成三十六路部队去追杀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

但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们直接化整为零,和明军打起了游击战,打不过明军,就疯狂对于汉人老百姓下毒手。

为了保护老百姓和追杀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孙传庭直接将明军拆分为营级单位,分出一百八十路去追杀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追杀效率可以直接提升五倍,尽一切可能对这些分裂分子全部杀掉。

当然,孙传庭也不是瞎来,而是准备先让一个明军营去试试这种做法的可行程度。

其他的明军骑兵营就在附近,如果这个步兵营顶不住了可以随时支援过来。

这其实是一个阳谋,逼着不吃猪肉的反贼来围攻明军。

如果那些不吃猪肉的反贼可以让明军出现巨大伤亡以至于不得不撤退,则意味着一个营的明军“绳索”是不安全的,是有可能被“鱼”撞断的。

所以,未来明军对反贼的老巢进行扫荡就只能每路分兵使用比一个步兵营更大的部队——也就是使用更“粗”的绳索。

这样明军编织的渔网就会有更大缝隙,就更有利于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运动。

反过来,如果这些分裂分子拿明军的步兵营没用任何办法,那么明军的追杀就可以放心分兵。

只要兵力达到一个步兵营就能在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的老巢横冲直撞寻找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主力作战,那么这些不吃猪肉的反贼就完蛋了。

就是渔网编织得越密,不吃猪肉的分裂分子渴望分裂国家的阴谋就越难实现。

阳谋这东西,其实就是无解的,那些不吃猪肉的反贼哪怕明知道是坑,也不得不来和明军死磕。

只要他们还有一天想分裂中国去建立所谓的宗教国家,他们就不得不面对如何全歼明军步兵营的难题。

而被选来试探的明军步兵营现在

都兴高采烈,没有多少人沮丧。

按照崇祯皇帝的军功赏赐标准,一个不吃猪肉的反贼人头价值五十两,顿时就让一众明军两眼放光。

没办法,蒙古炮灰的人头也就是这个标准了。

而这些不吃猪肉的反贼,唯一的优势就是组织力,这让他们在对付原子化的汉人时占据了上风。

在大家都搞民族主义的时候,汉人被忽悠着不搞民族主义了,可不就是天天挨打吗?

但是明军的组织力更高,而这些不出猪肉的反贼战斗力还不如蒙古炮灰,简直是移动的五十两。

一行明军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而一众反贼也在丛林里埋伏就位。

带队的明军营长还不及多欣赏一下林间的风景,一阵极为强烈的危险感觉猛然袭上心头,他还没弄清究竟发生了什么,耳边风声骤起,是一记哭泣般的尖啸,眼角余光看到自己的亲卫疾扑过来,一下就把自己扎扎实实地压在地上!

一根羽箭几乎贴着他的脸颊插进地里,凌厉的劲风刺得他眼睛发酸,露在地面的箭杆则余势未歇,依然在不断颤动着,发出令人心悸的嗡嗡声。

再一次与死亡擦肩而过,明军营长却冷静了很多。敌袭!是他第一时间想到的。

一名明军的步兵在他们不远处跑过,然而没有奔出几步,几支利箭就呼啸而来,尽数钉在他身上,但是都没有能穿透他的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