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子野战集群
等到英国公走后,内阁首辅黄立极的眼睛就闪过一丝精光。
真把他当成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傻子了?
天真。
内阁首辅黄立极早就知道崇祯皇帝对于京营吃空饷的事情非常不满了,只不过以前兵马不足,这才没有直接翻脸。
眼下崇祯皇帝就希望皇太极去“打死”京营上面的账面兵,空饷兵,好直接裁撤了京营。
勋贵们准备借坡下驴,清掉自己的烂账,也需要去和皇太极“战斗”!
内阁首辅黄立极对于这种事太清楚了,他也不准备做这个得罪人的恶人,干脆就装傻充愣,假装自己根本不懂军事。
朝廷里的大臣都把自己当成了只会拍崇祯皇帝马屁的小人不要紧,只需要安安稳稳的拿首辅的好处就行了。
哪有那么多真傻子,只不过是喜欢装傻罢了。
......
宣府,天子大营。
崇祯皇帝正在四处发圣旨,给北直隶的诸将的圣旨是: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给辽镇的诸将的圣旨是:速速前往山海关,准备和朕会师!
给天下其他各地的诸将圣旨是:朕很能打,尔等坚守自己的防区,不许进京勤王!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崇祯皇帝很清楚其他明军将领的德行,发下去的军饷,只能说有改善,但是别指望有多强。
召集天下兵马前来勤王,一方面,会加剧北京后勤的压力,一方面会让很多问题暴露出来。
大明朝的官府效率,就是非常智障且出生的。
哪怕崇祯皇帝已经开始大杀特杀,但是仅限于北直隶,关陇,辽镇,东江地区有所好转。
其他地方的大明官府,还是老样子。
李靖的整编明军说白了也不复杂,主要就是五件事。
一,把明军拖欠的军饷都给结了,有功劳就奖赏,战死了就抚恤,绝不拖欠军饷、
二,给工匠们足够的经费,别让工匠们连工料费都拿不够。
三,把军队的缺编、吃空饷的部分全部都补齐全,还有把老弱病残都裁掉。
四,把军队里左良玉之流的打仗他不行劫掠百姓一个顶俩的干掉。
五,后勤补给跟上,干掉一切试图在军队后勤里捞好处的人。
完成了这五件事整编的明军,才是大明现在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
现在只有崇祯皇帝直接掌握的中央军,李靖整编过的大同明军,王在晋整编过的辽镇明军,毛文龙整编过的东江明军,孙传庭训练和组织的关陇明军完成了这些改革,其他的明军改变程度非常有限。
如今孙传庭指挥的关陇明军距离太远,等他们赶过来黄花菜都凉了,而且关陇地区的不吃猪肉反贼会彻底做大,崇祯皇帝就没有抽调关陇明军。
而毛文龙指挥的东江明军在旅顺战役中损失异常惨重,几乎被打废了,现在正在重建,指望他们出兵是饮鸩止渴。
所以李靖计划的只用中央军,大同明军,辽镇明军的作战方案,就是目前大明最有效,也是最合理的作战方案。
其他明军战斗力低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明文官们太牛逼了。
哪怕不谈什么小冰期、南北矛盾、欧洲30年战争导致大明白银流入减少这些东西。
明朝的文官真的是奇葩中的奇葩,绝对不愧是“职业官僚“。
能想象文官们敢直接在现实中卡bug吗?
山西总兵张鸿功接到朝廷命令火速带兵勤王。到达北京以后兵部官员们为了节约粮饷,让张鸿功先去通州,然后第二天还没吃饭马上调去昌平,第三天天不亮直接调去良乡。
为什么呢?是敌人在这三地间活动?还是有什么战略部署?
都不是,是因为明朝规定“军令,卒至之明日,汛地既定,而后乃给饷。”
也就是说,到这里驻守的第二天才开始发粮饷。所以文官们想,如果我们把军队在第二天到来之前,就进行调防是不是军队就不需要消耗粮食了?
就问牛不牛?这种操作,崇祯皇帝这种甲级战犯,以前玩游戏的时候都不敢太这么玩,怕部队直接哗变。
哪怕是填线师,崇祯皇帝都会给他们发点步枪,配上补给,不至于不把核心人口的人命不当命。
文官们敢在后金大军压境的时候直接在现实玩,就问牛不牛?
可怜张鸿功他们来了三天啥也没干又累又饿,就跑了三个马拉松。最后士兵们饿的受不了了直接哗变大掠京郊,挨户抢粮。
耿如杞和张鸿功被崇祯逮捕并处死。山西兵一哄而散,大部分加入了流贼。
在崇祯皇帝看来,这些山西兵连饭都吃不上,一文钱的军饷都没有,还能硬抗三天不哗变,这士兵的素质相当可以啊。
真正操蛋的,就是大明的那些文官了。
虽然崇祯皇帝已经发了圣旨,改变了朱元璋定下的傻缺规定,要求部队抵达,各地必须马上提供军粮。
哪怕肉类不多,至少也要保障蔬菜和粮食不缺。
只是,崇祯皇帝的圣旨,在辽东,东江,大同,他的中央军和孙传庭的关陇明军这里非常好使,还有他现在直接控制的宣府这里非常好使之外,在别的地方,能有多好使,全靠下面的文官自觉。
对这些文官根本信不过的崇祯皇帝,干脆就不调动其他部队前来勤王了。
这不是满清的民族矛盾,纯粹就算大明的文官高层太过于畜生不当人。
哪怕有崇祯皇帝在后面杀杀杀,还发了各种圣旨,下面的文官根本就不当一回事。
对付他们,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是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局面的。
而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手里就一定得有“大刀”和“阔斧”啊!
只有先干碎满清,崇祯皇帝才能抽出他的中央军教育教育这些文官,什么叫做“以德服人”!
既然放弃了地方军勤王,明军在北直隶,就只剩下三个野战集群。
李靖亲自指挥的中央军和大同明军凑成的天子野战集群,王在晋,赵率教指挥的蓟辽野战集群,一大群勋贵指挥的昌平混子集群(京营+昌平镇明军)。
除了这些明军野战集群,剩下卢象升指挥的明军防御集群,都缩在一个个城市里面,遵照崇祯皇帝的命令坚守待援。
这些明军防御的城市,可不容易攻下来。
里面的明军,火枪,炸药包,可是一点都不缺。
皇太极第一个遇到的硬骨头,就是崇祯皇帝火速提拔的阎应元!
历史上,这小子凭借一群老百姓,就能在江阴硬抗了满清八十多天,简直是打防守战的大师!
这等人才,必须火速提拔!
崇祯皇帝直接把他提拔成了明军的一个师长(两万人),给他配齐了武器和兵源,要求他坚守遵化县。
阎应元打开崇祯皇帝发过来的圣旨一看,上面就写了八个字:坚定守住,就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