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一百三十三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

明军就如一具硕大的磨盘,缓缓研磨,收割着蒙古炮灰的生命。

每一分,每一秒的战斗,都变得无比漫长。

四千蒙古弓手依旧集火,没有支援已方的步兵们,而是一段段收割扫荡着城墙上和暴露出来的明军小股部队。

但正因为他们的存在,却让明军不敢集结成密集防御阵形。连续不断的抛射,就是密集队形的梦魇。

城墙上明军军官的的指挥极为精到狠辣,每次都是带人档在蒙古人即将突破的地方,然后把蒙古顶了回去。

每一次被顶回去,都会给蒙古人带来极大的伤亡。

可以说,蒙古人正在迅速失血,持续下去,全面溃败就只是时间问题。

果然,在丢下了上千具尸体之后,这个万人级别的蒙古集群彻底溃败,哪怕是八旗兵在后面疯狂砍杀都无济于事。

带队的明军军官已经大汗淋漓,全甲战斗可是一个幸苦活,而明军太少,让他们几乎得不到片刻的喘息和休息。

他从早上一直打到现在,几乎都快脱力了。

而下面的皇太极冷冷的用望远镜看着这一切,根本没有理会败兵,而是又驱赶着一个万人级别的蒙古集群投入了战斗。

城墙上的明军看到这一幕,几乎感到绝望和窒息。

短短一个上午,他们已经杀伤了超过六千蒙古炮灰,炸药包都快丢光了!

按理说,哪怕是万人级别的游牧民,在承受了这么巨大的损失之后也该崩溃撤退了。

可是喜峰口外,满蒙联军的数量至少在二十万以上!

皇太极更是摆出一副在死光所有的蒙古人之前,绝不撤退的架势,就彻底让明军军官没了办法。

随着又一轮蒙古人攻来,减员严重的明军已经无力阻止他们登上喜峰口的城头。

已经有蒙古炮灰爬上了城头,然而他们面对的是无数长枪陌刀,以及攻守搭配合适的明军战士们。

明军的陌刀确实不错,每一下挥斩都会带走几条人命。

每个蒙古炮灰周围都是数不清的武器,根本躲不开,闪躲也不是他们擅长的。离开了坐骑的蒙古炮灰,机动能力几乎丧失大半。

但是蒙古炮灰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多到明军都感到绝望。

若不是没有战马,在野外逃跑注定是个死,这些明军新兵早就崩溃了。

可是在这种绝境下,明军反而激发了他们另外一份斗志:多带一个垫背的。

汉族人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殉道精神,总觉得应该干点什么大事,不能窝窝囊囊地活着或死去,不怕死,但必须死得重于泰山,这就很可怕了。

而现在,崇祯皇帝给他们提供了可以死得重于泰山的办法:炸药包!

眼看城头就要守不住了,一队队的明军敢死队直接抱着炸药包朝着蒙古炮灰扑了过去,直接和他们强行一换多。

轰!

随着一声声的爆炸响起,蒙古炮灰们再次陷入了崩溃,绝望的开始撤退。

留在城墙上的蒙古炮灰瞬间陷入了明军的围攻,很快就被明军砍成两半,缓缓倒下!

血在每个地方流。

明军的军官脸上掠过一抹苍白,握着陌刀的手也在微微颤抖。

看到蒙古人的崩溃,他并没有多高兴,因为他很清楚,刚刚的炸药包,就已经是明军最后的存货了。

果不其然,皇太极根本不在乎蒙古人的损失,再次把退下去的蒙古贵族一阵砍杀,又派上来一个万人级别的蒙古集群。

失去了炸药包的助力,明军绝对的劣势兵力瞬间就让他们陷入了苦战。

一排排的蒙古炮灰刚刚爬了上来,但很快就死于明军的围攻之下。

这些明军自知必死,此刻只想和野兽一样找人垫背,对于这些让他们去死的蒙古炮灰,饱受他们欺凌的战士们早就恨之入骨,这时候哪里还会放过这个报仇的机会。

明军军官用最后的力气挥起陌刀,看着那些蒙古炮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脸上的痛苦和恐惧。

此时,一个明军战士发现了阵亡明军尸体下,还有最后的一个炸药包,果断拿起炸药包朝着蒙古炮灰扑了过去。

轰!

炸药包再次炸响,顿时就让蒙古炮灰们惊呆了。

“杀!”趁此着蒙古炮灰还在震惊的时候,明军战士们大喊一声,挺起步枪上的刺刀就往蒙古炮灰冲去。

原本看起来信心满满的蒙古炮灰只在一瞬间就崩溃了,个个抓起武器就往回跑。

这也是蒙古炮灰的作战特色吧,形势有利的情况下他们可以打的比较好,痛打落水狗嘛。

但是一旦形势不利,他们逃跑的样子甚至比明军还要狼狈。

正如现在,就算扣除了在战斗中已经伤亡的人数,他们的人数,比明军多的多,却被明军给赶下了城头。

其实这时如果他们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完全可以用人海战术,把最后的一百多名明军战士全部杀死。

但是他们就是没有那种勇气,没有那种与明军战士战士肉搏拼命的勇气,没有明军战士那种誓死的决心。

明军现在被崇祯皇帝提供了民族主义的强力思想加成,而且还有一系列保障。

哪怕战死了,家人也能拿最少二百两的抚恤金,他的儿子可以无条件直接进大明少年军吃一份皇粮,还有各种优待。

在这种情况下,明军还天天吃肉罐头,现在都觉得是报答崇祯皇帝,保卫汉人祖国的时候了,各个都怀有死志。

而蒙古人早就不一样了,自从不信长生天改信佛祖之后,他们的战斗力就从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明军和满清都能随便欺负的弱渣。

所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这些不再信仰长生天的蒙古炮灰,虽然数量很多,但是他们终究还是缺乏真正军人的那种敢打,敢拼,敢死的精神!

和他们那些信仰长生天的祖宗,在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上,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明军战士们在蒙古炮灰身后追杀着,用步枪,用刺刀,用各种武器轻轻松松地将落在后面的蒙古炮灰一个一个撂倒。

见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明军收起了武器就躲在了盾牌后面装填火枪。

跟蒙古炮灰佬打了几场战斗,明军基本上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作战习惯,只要这蒙古炮灰一退下去,不一会儿这箭雨和蒙古炮灰就要上来了。

果然没过多久,皇太极又派了一批蒙古炮灰杀了上来。

而这一次,明军已经再也没有炸药包救场了。

包括军官林浩在内的八百明军全部战死,长城防线的重要支点喜峰口失守。

付出了超过八千蒙古炮灰的伤亡之后,皇太极终于强行攻陷了喜峰口要塞,浩浩荡荡的带着满蒙联军杀向华北平原。

已巳之变就这么被皇太极提前了,变成了戊辰之变!

大明和满清在萨尔浒之后的第一次战略决战,就在这里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