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逼人请叫我小九哥

第一百七十八章 对付建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亡族灭种!

而一直守在他身边的分别是李虎、李若莲和方正化。

这三人一路上都环绕在他的左右两侧和后方,并且他们都没有穿重甲,只是着了一层轻甲。

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行动。

这里可能有人好奇了,是什么行动呢?

嗯...

当然是在太子爷遇到危险或者不小心跌落马的时候,赶紧把太子爷捞起来了。

毕竟他们心里都清楚,太子爷虽然说是真武大帝转世,但眼下毕竟还是凡人之躯,要是不小心死了,那可就是真的死了!

所以他们的职责就是保证太子爷的安全,不论发生什么意外,都要第一时间把太子爷保护起来。

所幸这一路上也没出现什么意外!

与此同时,看着周围的尸山血海,朱慈烺只觉得内心一阵反胃,因为这幅场面实在是太惨烈了。

各种各样的尸体在他面前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残肢断臂随处可见。

而祖大寿就带着剩下的人站在这尸山血海之上!

周围的将士也被眼前这一幕震惊到了。

他们虽然都是武将,但从未见过如此让人震撼的惨烈场面,一瞬间对祖大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而就在这时,祖大寿还在仰头凝望着那猎猎作响、高高飘扬的龙纛,在朔风的呼啸中,思绪飘飞。

他虽然曾随袁崇焕奔赴京城勤王,不过却从来也没有见过崇祯。

因为那个时候崇祯怀疑袁崇焕的忠心,所以拒绝接见他们!

此刻,他心中不断勾勒着崇祯的模样,想象着崇祯到底该是什么样子?

然而一低头,一个身姿矫健、英姿焕发的少年突然就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之中!

这一刻,祖大寿的瞳孔骤然收缩,眼睛瞪得如铜铃般滚圆,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

不是.........

他虽然没见过崇祯,但也知道崇祯最起码也有三四十岁了,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少年?

可看这少年身上所着的服饰与甲胄,很明显皆是皇室独有的规制,绣纹、配饰无一不是皇家专属。

所以,这到底是哪位王爷?

一时间,各种念头在他脑海中疯狂碰撞,搅得混乱不堪。

也不怪祖大寿没有把眼前之人和朱慈烺联系起来,毕竟皇帝带着太子一起御驾亲征的事情,古往今来就没有过!

就在祖大寿满心困惑,不知如何是好之时,旁边方正化颇为尖细的声音骤然响起:

“祖大寿,见到太子殿下如何不拜?”

事实上方正化也是好心提醒,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祖大寿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位是太子爷,所以出声提醒了一下。

而这一声呼喊,仿佛一道惊雷,将祖大寿从混沌的思绪中拉回现实。

他猛地回过神,连忙挺直身躯,扔掉手中的武器拱手道:

“臣祖大寿,参见太子殿下!”

祖大寿身后的其他将士见状,赶忙也是纷纷拱手道:

“臣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随即看向祖大寿说道:

“祖大寿,你还能骑马吗?”

祖大寿先是一愣,随即赶忙再次开口道:

“臣还能骑马!”

朱慈烺也不废话,直接对着身边的人招了招手。

“给他一匹马,随本宫继续追击!”

“剩下的人,在此等待即可!”

话音刚落,身旁一名骑兵迅速翻身下马,双手牵着缰绳,将自己的马匹毕恭毕敬地让给了祖大寿。

这一刻,千头万绪般复杂的情绪如汹涌的潮水般涌上祖大寿的心头,感激、疑惑、震撼交织在一起,让他一时之间难以言表。

但祖大寿深知此刻不是追问的时候,于是什么也没问,而是在身边之人的搀扶下大步跨向那匹马,随后利落地翻身上马后,来到了朱慈烺的身边。

朱慈烺侧过头,看了看身旁的祖大寿,笑着说道:

“将军既然能前来救君,君又岂会负了将军?”

“祖大寿,你的功劳本宫记下了。”

随即朱慈烺又看向了那些跟随祖大寿的将士们。

“你们的功劳,本宫也都记下了!”

“包括那些死去的将士的功劳,本宫都记下了!”

祖大寿听到这话,眼眶瞬间湿润,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脸上满是感动之色。

其他人亦是如此!

虽然来的不是崇祯,让他们多少有些失望。

但听到这话,他们这才发现,眼前这位太子爷似乎比皇帝靠谱多了!

紧接着,朱慈烺不再多言,双腿轻轻一夹马腹,手中马鞭一挥,策马扬鞭,向着前方疾驰而去。

“继续追击!”

大军紧跟随其后,跟着一起奔跑起来,扬起阵阵尘土。

跟随祖大寿的那些将士们虽然被留了下来,不过他们也没有闲着,而是开始在周围仔细检查那些倒地的同伴和建奴。

但凡发现还有一口气的同伴,都是想办法帮忙止血救治。

当然,如果发现还有一口气的建奴,那他们则会毫不犹豫地补上一刀!

有些士兵心中对建奴的恨意难消,索性直接砍下建奴的脑袋,以解心头之恨!

此时此刻,但凡大明骑兵所过之处,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所有的建奴尽皆被绞杀!

战场上喊杀声、惨叫声、马嘶声交织在一起,血腥之气弥漫在空气中!

当然,也有一些狡猾之徒趁机逃跑。

比如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

早在前方建奴出现溃败迹象的时候,豪格就像一只警觉的狐狸,悄悄退到了骑兵后面,然后趁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战场上时,带着自己的亲兵偷偷溜走了。

毕竟他心里清楚,自己身为皇太极的大儿子,是未来大清的接班人,可千万不能死在这里!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不止他老子皇太极知道,他也知道!

不过总体而言,成功逃跑的人其实并不多,大多数建奴都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丢了性命。

没死、或者没死透的,也逃不了被屠杀的命运!

因为在骑兵之后,约有十来万人的步兵如汹涌的潮水般涌了上来!

然后开始对那些侥幸逃脱的清军进行大肆屠杀!

活蹦乱跳的当场就杀,没死透的补上一刀,死透了的也要再砍一刀,确保他们死得更透一点!

屠杀完毕之后,他们又赶忙追了上去。

毕竟仗打到现在,明军已经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了,此时要是不好好表现一番,那可太亏了。

因为自始至终,他们这些步兵都没有和敌军发生正面冲突。

这会儿要是再不做点什么,岂不是会让皇帝和太子觉得他们是在吃白饭?

此时此刻,这些边军们心中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抓紧时间证明自己的价值。

松山的城墙之上,崇祯和洪承畴远远看着这一幕,一时间只觉得心头的巨石终于落了地。

两人同时长长地松了口气。

洪承畴反应过来之后,赶忙拱手对着崇祯拜道:

“陛下!天佑大明啊!此战大明大胜!”

崇祯听到这话,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放声大笑道:

“哈哈哈哈哈哈.......”

“胜了!胜了!大明终于胜了!”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崇祯脸上的笑意怎么也压不住,眼中更是闪烁着极度兴奋的光芒。

因为他知道,到目前为止,明军已经可以说是大胜了!

就刚才朱慈烺的那一番冲锋,少说也干掉了两万多的建奴!

当然,明军这边也有伤亡,不过肯定没有建奴那边多。

此时此刻,松山城下将近七八里的范围内,到处都是尸体。

有建奴的、有明军的、还有战马的。

其中有些尸体已经被无情的马蹄和人流踩得稀烂,血肉与泥土混在一起,化成了一堆让人触目惊心的肉泥。

整个场面显得无比血腥,那刺鼻的血腥味道在空气中肆意弥漫,甚至直接飘到了崇祯的鼻孔之中。

但此时此刻,崇祯却没有丝毫在意,反而满脸的兴奋。

因为他知道,伴随着这场大胜,大明算是彻底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他多年来的忧虑与压力也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洪承畴虽然脸上满是欣喜,但其实内心早已震撼无比。

因为这位太子爷远比他想象中还要勇猛无畏!

就算是与那唐宗宋祖相比,恐怕也毫不逊色。

他不禁在心中感叹,大明有此太子,实乃社稷之福!

与此同时,另外一边。

因为皇太极跑在最前面,而且身旁大多都是骑兵,所以后方的明军骑兵就算拼尽全力追赶,也始终差了那么一点距离。

无论如何都追赶不上。

再加上皇太极的后面还有三万多步兵挡着,明军就算想要先追上皇太极,也只能先突破这些步兵的阻拦。

所以皇太极就更加不用担心自己会被明军追上了。

此时皇太极骑在马上,不时回头张望,看到双方的距离之后,心中这才暂时松了一口气。

但他身后的这三万步兵可就惨了。

毕竟步兵的速度哪里比得上骑兵?

所以当六万多的明军骑兵追上来之后,瞬间就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大屠杀。

而此时此刻,这些建奴步兵早就失去了反抗的勇气,一个个面色惊恐,只顾着逃命。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绝望,脚步慌乱地四处逃窜,有的甚至摔倒在地,被后面的人踩踏而过。

没办法,六万多骑兵的冲锋,场面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根本就不是任何人力可以抗衡的。

一时间马蹄声如雷,连大地都在颤抖,喊杀声更是震耳欲聋,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一般。

很快,有些建奴察觉到大势已去,逃跑也是死路一条,索性聚在一起,扔掉了手中的武器,然后跪在了地上,口中大声喊着投降。

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希望明军可以俘虏他们。

但迎接他们的却是明军残酷的屠杀!

毕竟都到了这个时候,明军可不会接受投降!

杀了这些建奴还能算立功,接受投降又能算什么功劳呢?

就这样,顷刻之间,这三万步兵就已经被杀了数千人!

鲜血染红了土地,空气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是建奴的绝望!

皇太极骑在马上,偶尔回头看着身后不断被明军屠杀的士兵,一时间只觉得心如刀绞,仿佛有千万根针扎在自己的心上。

他的脸上写满了痛苦与无奈,却又偏偏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继续带着这两万骑兵拼命逃跑。

毕竟现在就算他折返回去,也救不了那些人,反而会让自己和剩下的这些兵马陷入绝境,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一时间,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责与悔恨,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听从代善的建议选择撤退。

要是当时选择撤退的话,事情哪里会变成如今这副模样?

但现在已经不是后悔的时候了,现在的他只想赶紧逃走,保住自己的性命,等待日后东山再起的机会!

有朝一日,他定要卷土重来!

不多时,朱慈烺率领的骑兵就追上了前面的骑兵大军!

紧接着,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混乱与厮杀。

建奴的三万步兵,在明军骑兵的猛烈攻击下,像被困在绝境的猛兽般拼死抵抗。

他们相互簇拥,组成紧密的防御阵型,手中长刀挥舞,试图抵挡明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没办法,步兵一旦被骑兵追上,逃是肯定逃不掉的,再加上明军似乎不接受投降,他们只能拼死一搏了!

但这也只是无用功罢了,因为此时此刻,明军骑兵的数量几乎是他们的两倍之多!

六万骑兵对三万步兵,这场战争的结果根本毫无悬念!

至于他们的皇帝皇太极,早已带着剩下的精锐骑兵,向着锦州的方向疾驰而去了。

而这三万步兵,则正好为皇太极提供了逃跑的时间。

因为此时此刻,目光所及之处,全是建奴步兵的身影,骑兵压根就冲不过去。

朱慈烺勒住缰绳,望着眼前的战场,眉头都皱了起来。

因为他知道,这次大概是抓不到皇太极了!

但如果不试试心里始终有些不甘心。

这样想着,朱慈烺随即吩咐道:

“去帮忙吧!尽快解决掉这些建奴!”

他身边的将领们听到这话,纷纷领命而去,也加入了这场屠杀之中!

不多时,战场上的三万建奴步兵已有近半倒在血泊之中。

横七竖八的尸体层层叠叠,有的肢体残缺,有的面目全非,大地被鲜血浸透,低洼之处甚至都汇聚成了一条条暗红色的溪流缓缓流淌,仿佛是大地流淌的血泪。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和令人窒息的血腥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气味。

还未死透的建奴躺在地上,发出凄惨的惨叫声和绝望的哭喊声,那声音在战场上回荡,仿佛是来自地狱的哀号。

但朱慈烺此刻却面无表情,就这么冷冷的注视着眼前的这一切!

因为他知

道,如果不是他穿越而来的话,那么现在躺在这里的尸体都会是大明的将士!

而且真实的情况只会比现在还要更加惨烈!

所以,同情建奴绝对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

在他身后不远处的地方,祖大寿此刻正在接受军医的救治。

所谓的救治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简单的在伤口上撒上一些止血消炎的药粉、然后再包扎一下。

毕竟目前条件有限,只能做到这点了。

不过此时此刻,祖大寿的心思却完全不在自己身上的这些伤口上,而是在眼前这位太子爷身上。

不得不说,这位太子爷给了他一种十分震撼的感觉。

在这乱世之中,他见过无数英雄豪杰,可从未见过如眼前这位太子爷这般独特的存在。

他周身散发着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仅仅是一个背影,就透露出一种沉稳与威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而且他小小年纪就敢直接带兵冲入几十万人混战的战场,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更别提就在刚刚,就是太子爷亲自带兵救了他!

一时间,祖大寿只觉得心情澎湃,对于现在的他而言,崇祯似乎都没有那么重要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祖大寿此刻的心情差不多就是如此了!

突然就在这时,一名浑身沾满鲜血的传令兵骑着一匹气喘吁吁的战马匆匆跑来。

他在朱慈烺面前紧急勒马,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声音急切地说道:

“启禀太子殿下,在这些建奴之中,发现了不少汉人、蒙古人以及西海女真和野人女真,且大多数都已投降,请问是否要留下这些人的性命?”

朱慈烺闻言,神色一凛,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他的目光在战场上缓缓扫过,心中迅速权衡利弊。

他并非心慈手软之人,只是在考虑这些人对于他未来的战略布局的作用。

打完这场仗之后,之前被建奴侵占的领土肯定会再次回归大明。

领土多了,也就需要大量军队驻守。

而就凭眼下的明军数量,似乎远远不够。

但如果留下这些人,把他们打散之后分到各处,似乎多少能有点用处。

而且还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异族前来投降。

特别是西海女真和野人女真,要是他们能带领更多的族人投降大明,那么就能逐渐瓦解建奴的实力。

毕竟现在的建奴就是由建州女真、西海女真、野人女真三个主要的部落组成的。

如果投降大明的女真人多了,那么相应的,建奴那边的实力就会减弱!

况且大明本就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

他要是想打造一个远超汉唐的帝国,成为一个远超秦王汉武、唐宗宋祖的帝王,那么他就必须包容一切!

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们选择臣服,皆可成为大明子民!

若不臣服,便打到他们屈服为止!

若臣服之后再敢反叛,那么就对不起了,亡族灭种了解一下!

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建奴!

对于建奴,朱慈烺直接略过前面的所有步骤,直接实行亡族灭种就完了!

总而言之,他一定要把建奴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抹除掉!

思绪回转,朱慈烺这才下令道:

“传令下去,只杀建奴!至于汉人、蒙古人、西海女真和野人女真,只要他们愿意放下武器投降,就饶他们一命!”

传令兵听到这话,赶忙躬身答应,随后迅速将朱慈烺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于是乎,接下来的战斗不再是毫无怜悯的屠杀。

许多人因为这道命令而得到了饶恕,大约五千人因此保住了性命。

其中,汉人和蒙古人相对比较好分辨,因为他们的发型和长相与建奴有着明显的差异。

但建奴与西海女真、野人女真之间就有些难以区分了。

很难保证有建奴为了活着,冒充西海女真和野人女真。

不过既然太子有令要留点活口,那么只要对方承认自己不是建奴并且愿意投降,明军这边也就不会再动手了。

毕竟太子爷就在身后看着呢,杀的太多也不好交代。

就这样,在混乱与厮杀中,这场战斗逐渐落下帷幕。

三万多建奴步兵,最终被杀了两万六千人,只剩下大概五千人左右被当作了俘虏

虽然心中清楚皇太极这会儿应该已经带着两万骑兵跑远了,这里就算是想追也追不上。

但朱慈烺依旧没有放弃。

留下一部分军队看守这些俘虏和清理战场之后,他自己则带着剩下的骑兵马不停蹄地追了上去。

与此同时,另一边。

因为那三万步兵‘争取’的时间,皇太极已经狼狈地逃到了锦州城外。

距离朱慈烺大约有十里左右的距离。

而锦州城外的建奴们,也早就通过松山方向传来的炮火声,知道明军和他们之间已经展开了激烈交战。

但他们其实一直处于忐忑不安之中,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到底哪边会获得胜利!

虽说他们的军队向来勇猛,明军根本无法抗衡,但毕竟这次明军的皇帝可是来了,并且兵力超出了他们的一倍之多!

这般看来,双方的胜负还真的尚未可知!

直到看到皇太极带着两万骑兵灰头土脸地狼狈逃窜回来,他们的心中瞬间猛地一震。

一个个的这才如梦初醒,明白这场仗居然是他们输了!

不然皇太极又怎么会带着两万骑兵狼狈的逃窜至此呢?

一时间,这些本来负责看守锦州的建奴们瞬间面如死灰,仿佛失去了魂魄一般。

似乎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