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逼人请叫我小九哥

第一百六十九章 建奴:明军这也太残忍了!

除此之外,他们还缴获了大量的牛羊。

这些不仅是战利品,更是对建奴实力的一种削弱。

另外,一路所过之处还有数不尽的田地,田地中耕种着小麦、高粱等物。

但这些东西带不走,所以往往都是一把火烧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建奴不是渔猎民族吗?哪来的牛羊和小麦以及高粱?

事实上建奴一开始确实是渔猎民族,也基本上不从事农业和养殖。

然而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农作物品类不断丰富,小麦、高粱等常见作物一应俱全。

同时开始发展养蚕、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后来又打败了蒙古,也开始从事养殖牛羊,这才有了现在的建奴!

现在的建奴早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渔猎民族,而是一个渔猎、耕种、游牧民族相结合的民族!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曹变蛟他们还解救了数十万辽东汉人百姓。

努尔哈赤或许真的下令过要善待这些汉人百姓,但在曹变蛟他们看来,这些汉人百姓几乎和奴隶没什么区别。

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衣衫破旧,往往都是十几个几十个人挤在一处牛棚中,眼神木讷,似乎对一切都失去了希望。

而这些汉人百姓,全都要一并带走!

至于一路上遭遇的建奴,则是全部被处死!

虽然之前朱慈烺曾说过他的行动只针对建奴,并不涉及西海女真和野人女真。

但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谁还有时间去分辨哪些是建奴、哪些是西海女真、哪些又是野人女真?

所以自然是全杀了!

就连关宁铁骑中的女真人也都默认了这样的事情,毕竟一颗脑袋一百两银子,而且还有额外的军功,这种事情也没什么好说的。

再说了,他们充其量也就几百人,就算想做什么也做不了。

而在这些天的时间里,他们至少斩杀了三万多建奴!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带的建奴都被他们给杀的绝种了!

此时,大军正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原地休整,埋锅造饭。

士兵们有的在生火,有的在屠宰刚刚得到的牛羊,炊烟袅袅升起。

他们这次出来的时候没有带任何粮食,吃的都是从建奴手里抢来的。

开玩笑!

凭什么建奴能抢汉人,他们就不能抢建奴?

不得不说,这抢来的东西吃起来就是香!

士兵们一边吃着,一边谈论着这几天的战斗经历,笑声不断。

突然就在这时,几匹快马从远方疾驰而来,马蹄声急促而响亮。

众人抬头一看,这才发现来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们派出去的哨骑。

曹变蛟见状,眉头微微一皱,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妙。

果然,几个哨骑来到他身边,气喘吁吁地汇报:

“将军,三十里外发现建奴大军,约有三万人左右!正在向我们靠近!”

然而曹变蛟听到这话,非但没有丝毫畏惧,反而笑了起来。

“哈哈哈.....”

他的笑声爽朗而豪迈,甚至有点松了口气的意思。

因为曹变蛟知道,自己的任务终于算是彻底完成了。

这次来辽东,他的任务有两个。

一是对建奴后方进行彻底的毁灭和打击,尽可能地削弱建奴的实力。

二是迫使建奴分兵。

而如今,这两个目标他都达成了,可以回去交差了!

随后,曹变蛟这才笑着说道:

“建奴已然已经分兵来对付我们,那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是时候该撤退了!”

就在这时,曹变蛟手下的一个游击将军问道:

“将军,我们真的不和这支建奴军队交战吗?”

曹变蛟明白他的意思,毕竟建奴的人头那可都是钱啊!

但曹变蛟还是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不用!我们此行深入

辽东腹地,一旦真的和这些建奴交战,很可能陷入重围,到时候可能就走不掉了!”

“我们不能冒这个险!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安全撤回,将战利品和百姓带回大明。”

众人听了这话,便不再多言。

随即,大军迅速开拔,朝着港口的方向返回。

不过在离开之前,曹变蛟特意让大军分成了几波,每一波朝着不同的方向奔跑了一会儿,留下了杂乱的马蹄印。

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迷惑建奴,为后面的大明水师争取更多的时间。

毕竟大明水师都是步兵,撤退速度可没那么快。

做完这一切之后,曹变蛟才带着大军撤离。

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只留下一片空旷的草地和那杂乱的马蹄印。

就在曹变蛟带着大军离开不久,大地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震动。

起初如隐隐雷声,自遥远之处滚滚而来,随后愈发强烈。

眨眼间,乌泱泱的建奴骑兵仿若黑色潮水般汹涌出现,正是济尔哈朗和阿济格率领的三万骑兵!

他们的马蹄声交织在一起,如密集的鼓点,踏破了这片草地的宁静。

济尔哈朗骑在一匹高大的棕色战马上,身姿挺拔,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阿济格则在他身旁,一脸的粗犷与豪迈,手中紧紧握着马鞭,眼神中透露出焦急与不甘。

因为眼前的场景再明显不过,这里有军队刚刚停留过。

地上甚至还散落着啃了一半的干粮,有的已经被踩进泥土里,还有吃剩下的肉骨头,上面还残留着些许肉丝。

不远处,刚刚熄灭的火焰仍冒着袅袅青烟,灰烬在微风中轻轻飘散。

济尔哈朗面色凝重,翻身下马,随后蹲下身子,用带着厚茧的手仔细地触摸着灰烬,感受着那尚有余温的热度。

紧接着,抬眼看向身旁的阿济格沉声道:

“火才刚灭,他们应该没跑远,继续追!”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阿济格微微点头,目光在四周扫视,紧接着眉头紧紧皱起,脸上露出一丝懊恼的神情说道:

“周围的马蹄印杂乱无章,四面八方都有,根本搞不清关宁铁骑朝哪个方向去了,这些明军可真够狡猾的!”

济尔哈朗咬了咬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恶狠狠地说:

“一个方向一个方向的找,总之无论如何也要找到他们!”

“不过找到他们之后不要主动出击,只需要驱赶即可!”

阿济格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随后,建奴大军开始朝着几个放心追击而去。

虽说济尔哈朗和阿济格麾下有三万骑兵,但面对关宁铁骑,他们却不敢贸然追击。

毕竟关宁铁骑身后还有十几万大明水师,一旦正面交锋,他们也占不了什么便宜。

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他们只能选择驱赶。

而这也是之前一早就制定好的计划!

费了大半天的时间,他们终于确定了关宁铁骑的行军方向,似乎是朝着来时的方向离开了?

也就是说,关宁铁骑居然主动撤退了?

济尔哈朗和阿济格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还是即刻追了上去。

在追击途中,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处处惨绝人寰的场景。

无数满人的无头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鲜血早已干涸,在地面上留下一片片暗红色的痕迹。

被焚烧的房屋还在冒着缕缕黑烟,焦黑的梁柱歪歪斜斜地倒在地上。

无数的麦田被焚烧、曾经的一切如今已化为一片废墟。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济尔哈朗和阿济格的心中犹如刀绞。

他们深知,自己的部族人口本就稀少,每一个族人都是宝贵的财富,如今遭受如此重创,内心满是愤怒与不甘!

很明显,关宁铁骑此番行动就是犁庭扫穴,要将他们的根基彻底摧毁!

一时间,他们对关宁铁骑恨得咬牙切齿!

这些明军,怎么如此残忍?

他们似乎忘了,他们也曾对大明百姓干过同样的事!

如今不过是自食恶果罢了!

哎!

济尔哈朗长叹一口气,满是无奈与悲凉,随后下令留下一部分士兵处理尸体,进行焚烧掩埋,以防瘟疫爆发。

随后,济尔哈朗便继续带领大队人马,沿着那些混乱的马蹄印,追击关宁铁骑的踪迹。

可没过多久,他们又遇到了同样的一幅场景,只能再留下一部分士兵处理这些尸体。

几次停留之后,时间早就过去很久了。

而另一边,曹变蛟已然成功与大明水师会师。

说明情况之后,一行人随即浩浩荡荡地朝着港口撤回。

不得不说,这次他们算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

辽东。

夜幕如墨,缓缓笼罩住了辽东大地,寒风吹过,带着关外特有的凛冽。

辽东的天气就是这么奇怪,明明中午的时候热的人汗流浃背,偏偏早晨和晚上的时候却又冻得人瑟瑟发抖。

朱慈烺一行人在夜色的掩护下,一路上紧赶慢赶,终于是抵达了杏山。

远远望去,杏山仿若黑暗中的一座孤岛,灯火通明,那点点亮光在这漆黑的夜里显得格外醒目,仿若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为他们指引着方向。

杏山守将史泰来,此时早已带着杏山的一众军民在城外毕恭毕敬地等候多时。

毕竟是崇祯御驾亲征,所以每次都有哨骑提前通报接驾。

此时此刻,史泰来的眼中满是期待,目光不停地向远方张望。

当他看到朱慈烺和崇祯的御驾缓缓映入眼帘时,眼中瞬间闪过一抹激动的光芒,赶忙迅速整理好衣冠,率领众人‘扑通’一声跪地相迎。

“臣杏山守将史泰来,带领杏山全体军民,恭迎圣驾!”

杏山堡的规模比塔山更为狭小局促,城内的街巷狭窄而曲折,房屋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显得拥挤不堪。

这样的环境下,实在难以容纳众多的人马进城。

于是,朱慈烺和崇祯仅带着少数精锐护卫缓缓入城。

至于其他士兵和杏山堡的军民们,则是要在城外过夜了。

但即便如此,可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的不满与抱怨之色,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激动与荣耀的光芒。

因为在他们心中,皇帝亲临,这是何等千载难逢的无上殊荣,哪怕只是远远地瞧上一眼,也足以让他们在往后的日子里回味无穷!

崇祯迈着略显疲惫的步伐踏入城中,面容平静,却难以掩饰眼中的倦意。

来到下榻之处后,史泰来又带着几位主将规规矩矩的跪在了崇祯面前。

眼见如此,崇祯轻轻摆了摆手,声音温和却又不失威严地说道:

“众爱卿都平身吧!”

听到这话,史泰来等人这才站了起来。

然后当崇祯的目光逐一扫过这些将士时,不禁微微一怔。

只见此时此刻,他们个个灰头土脸,衣衫上沾满了厚厚的尘土和泥污,脸上还挂着尚未干透的汗水,似乎是经历了什么事情一般。

崇祯满是好奇地开口问道:

“诸位爱卿,为何如此狼狈?”

史泰来急忙上前一步,拱手回答道:

“陛下有所不知,今日清晨,建奴又派人将之前的壕沟大幅加宽加深。”

“臣知道这壕沟乃是大军必经之路,若不填平,大军根本难以通行,所以等他们离开后,臣便带领全体军民前去填补壕沟,这才弄得如此模样。”

“臣等本来是打算先洗漱一下再迎接陛下的,没想到陛下先一步到了,臣等来不及收拾,就只能顶着这一身狼狈来迎接圣驾了,还望陛下恕罪!”

史泰来说着,就要下跪请罪。

他可没忘记,大明的律发中还有殿前失仪这一条大罪!

其他的几位将领见状,也都准备跪下去磕头请罪。

只是没等他

们跪下去,就被崇祯给制止了。

“爱卿不必如此,你等也是为了国事操劳,朕又岂会怪罪你们?”

“都起来!都起来!”

众人听到这话,这才暗自松了口气。

与此同时,崇祯的眼神中却是突然闪过一丝难以抑制的恼怒。

不过别误会,这种愤怒不是针对史泰来的,而是针对建奴的。

在御驾亲征前,崇祯也是做了一番功课的。

他特意让朱慈烺把这些年辽东的战报全部送到了后宫,然后逐字逐句、详细地研读每一份战报。

所以对建奴在杏山与锦州之间挖掘的那条巨大壕沟也是知道的。

不过他倒是没有想到,建奴居然还进一步扩宽了壕沟,这显然是在蓄意阻拦他们的行军步伐。

朱慈烺在一旁,此时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随后看向史泰来问道:

“这壕沟究竟有多长、多宽?”

史泰来不敢有丝毫隐瞒,如实禀报道:

“回太子殿下,原本这壕沟有数几十里长,四五米宽,南接大海北接山脉。”

“经建奴扩宽后,如今已有六七米宽。”

“臣等从下午开始,便带人忙碌了许久,可这工程实在太过浩大,也仅填补了一处不足百米的壕沟。”

史泰来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深深的无奈与担忧,心里十分清楚这进度远远无法满足大军通行的需求。

但他也没有办法,一来是因为杏山的驻军太少,动用不了多少人来做这件事情。

二来是因为干活的时候还要防备建奴突袭,速度方面也快不了多少。

朱慈烺听到这话,心中不由得暗自叹息一声。

因为他也知道,若要二十万大军顺利通过,这点宽度确实远远不够。

看来接下来的行程又要耽搁了,可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况且,此刻正值夜晚,四下一片漆黑,实在不宜动工。

一来壕沟距离杏山大约有十里路程,若明军在黑暗中修补壕沟时,建奴突然来袭,在这人生地不熟的陌生环境中,将士们难以迅速应对,后果必将不堪设想。

二来大军奔波了整整一日,人困马乏,早已疲惫不堪,急需休整恢复体力。

而杏山的军民同样劳累不堪,所以填补壕沟之事只能等到明日。

想到这里,朱慈烺这才说道:

“你们先下去休息吧,等到明日一早,大军一起填补壕沟,想必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填补出一条路了!”

史泰来听到这话,赶忙拱手道:

“臣遵命!”

不过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小心翼翼的看向了一旁的崇祯。

虽然太子殿下让他退下休息,但一旁的崇祯还没有开口,所以他根本不敢走。

崇祯似乎也察觉到了这点,但也没说什么,只是随意的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

史泰来这才带着下属转身离开了。

朱慈烺看到这一幕,心中只觉得好笑。

果然,太子的名头就是没有皇帝好用!

不过,朱慈烺也没有闲着。

即便已是夜晚,他还是带着人来到了城墙之上,然后下令组装两台热气球。

士兵们得到命令,随即便在寒风中迅速忙碌起来,将热气球的部件一一精准地组装在了一起。

不多时,热气球组装完毕,在众人满是期待的注视下,缓缓升上夜空。

那巨大的球体在夜空中悠悠飘荡,仿若一个神秘的巨大怪物,在杏山城墙上空轻轻摇曳,引得众人纷纷惊叹不已。

做完这一切之后,朱慈烺这才去休息了。

时光匆匆,转瞬即逝。

次日清晨,天边才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

朱慈烺便早早用过早饭,然后带领着一众将领和士兵来到了距离杏山十里外的壕沟处。

只见这条沟渠规模十分庞大,宽度约在七八米左右,内部却极为狭窄,最多只能容纳两人并行。

长度更是惊人,绵延几十里,

仿佛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大地之上,沿着地势起伏,贯穿了广袤的区域,展现出一种磅礴而又震撼的气势

朱慈烺微微皱眉,很难想象建奴是如何挖掘出这样一条壕沟的。

一旁的史泰来似乎察觉到了朱慈烺在想些什么,随即小心翼翼地走到朱慈烺身边道:

“太子殿下,这壕沟并非建奴亲自挖掘,而是他们驱使汉人百姓所为。”

“臣曾在壕沟底部发现不少百姓的尸体,那些尸体衣衫褴褛,面目全非,显然是在这繁重的劳役中被折磨致死。”

“臣虽已把这些尸体妥善处理,但每每想起,还是令臣痛心疾首。”

朱慈烺听到这话之后,眉头紧锁,心中不由得怒火中烧。

但很快,他突然又平静了下来。

因为目前不是生气的时候。

随后,朱慈烺挥了挥手,身后的将领们得到命令,纷纷指挥士兵开始填补壕沟。

士兵们手持工具,迅速分组协作,一时间,铁锹与泥土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

现在他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尽快填平壕沟,让大军顺利通过。

而这边的行动也很快引起了建奴的注意,于是没过多久,建奴那边就派出一支约一万人的军队前来骚扰。

他们骑着快马,速度极快,却并不近身作战,只是远远地使用火铳和弓箭进行攻击。

好在朱慈烺早有防备,带来了十门火炮和三千京营士兵。

然后将大炮一字排开。

每当建奴靠近,他就果断下令开炮射击。

瞬间,炮声轰鸣,火光冲天。

等到建奴再靠近些的时候,就让京营利用燧发枪发动攻击。

燧发枪的攻击距离可比建奴的火铳和弓箭距离要远得多,所以一番交战下来,还真打死了不少建奴!

只是因为中间有壕沟阻拦,所以双方并未真正交战。

然而,即便见识到了燧发枪的厉害,建奴却仍不死心,他们依旧持续骚扰着明军。

这就导致工程进度有所延误。

士兵们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直至夜幕降临,壕沟仍未完全填好。

朱慈烺站在壕沟边,望着未完成的工程,心中微微叹了口气。

随后一抬头,看着明军正在割取那些死去建奴的脑袋,似乎也没那么失望了.....

虽说进度确实延误了,但却杀了七八百个建奴,总的来说也不算太亏。

随后,为防止建奴夜间破坏已经挖掘好的壕沟,朱慈烺又派遣了一支军队在此驻守。

果然,当晚建奴再次派出兵马,试图重新挖开已填补的壕沟。

然而,朱慈烺派来的军队早有防备,当建奴靠近时,他们立刻发起攻击。

一时间,炮声、枪声、喊杀声震耳欲聋,彻底打破了夜晚的寂静。

建奴在慌乱中抵抗了一阵,最终留下了数千具尸体,然后仓皇而逃。

没办法,燧发枪的火力实在是太猛了,他们根本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