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逼人请叫我小九哥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明.....这是要亡了啊!
小
大
说实话,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户部和内阁的预期。
毕竟往年里,一年的盐税也就几百万两银子,结果现在三天收到的盐税都比之前一年多了。
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京城一地收到的银子,等盐税改革的消息传遍全国各地之后,各地的大商人也都会来到京城缴纳盐税和保证金。
到时候收到的税银到底会有多少,他们简直无法想象!
而这对于整个大明而言,那可是有利无弊,所以内阁才会如此坚定不移地推行商税改革。
这一日,朱慈烺正好闲来无事,便和崇祯一同前往御马监练习骑射,也算是活动活动筋骨了。
父子二人在马场上尽情驰骋了一番,直累得气喘吁吁,这才停了下来,顺便闲聊起来。
聊着聊着,话题就转到了接下来要御驾亲征这件大事儿上了。
崇祯微微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开口说道: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是不是该着手让户部准备粮草了?”
这种事情朱慈烺自然一早也考虑到了,只是想着等郑芝龙那边有消息了之后再做准备,所以暂时没行动而已。
不过仔细想来,崇祯说的其实也没错,粮草这种东西,早点准备总是好的。
之前两次出征的时候,要么就是沿路补充粮草,要么就只是携带个三五天的粮草,等到了地方之后再另行想办法补充。
可这次的情况不同以往,因为这次要去的可是辽东那边,而且按照计划,最少得带五万大军前往。
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一路上人吃马嚼的,那所需的粮草数量可不是个小数目。
想要让沿路的州县来承担这粮草供应,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毕竟从北京到辽东那一带,地广人稀,十分荒芜,压根就没有多少州县和百姓。
虽说朱慈烺也可以直接从系统里兑换粮草,可可五万人出征什么都不带,全靠着他在系统兑换,这貌似也不现实!
既然如此,还是提前把粮草事情先安排下去吧!
想到这儿,朱慈烺这才点了点头说道:
“父皇说得对,粮草确实应该先准备了!”
于是乎,朱慈烺当下便吩咐下去,传户部尚书倪元璐来御马监见驾。
经过了这些日子的相处,崇祯和朱慈烺父子俩已然和解,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所以崇祯也没必要再像之前那般避嫌了。
没过多久,户部尚书倪元璐便接到旨意,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奉命来到了御马监。
“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子。”
见到崇祯和朱慈烺,倪元璐赶忙恭敬的行礼。
与此同时,他的心里也犯起了嘀咕,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直觉告诉他,今天这两位爷凑到一块儿,肯定是有什么重大的事儿要向他宣布。
他现在只希望不是因为商税的事儿,毕竟之前商税的分配比例都已经谈好了,要是现在崇祯和朱慈烺想反悔的话,他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果不其然,等倪元璐起身之后,崇祯便神色严肃的说道:
“倪爱卿,朕有件事情要告知你,此事关乎我大明的社稷安危,你务必要尽心尽力,不能有丝毫马虎!”
倪元璐一听这话,神色顿时一变,赶忙一脸郑重地回道:
“陛下请说,臣万死不辞,定当竭尽所能!”
崇祯这才继续说道:
“如今辽东的战局日益焦灼,这场战事关乎着我大明的社稷安危,所以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要御驾亲征前往辽东。”
“而这一路上所需的粮草补给,皆需要户部尽快调配!”
倪元璐一听这话,整个人都懵了,看向崇祯的眼神无比震惊。
不是.....
御驾亲征?
崇祯居然想御驾亲征?
这算是什么事儿啊?
要知道大明的皇帝都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御驾亲征过了,怎么突然之间崇祯就要来这么一出呢?
而且在倪元璐看来,崇祯也不像是那种能够御驾亲征、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皇帝啊!
毕竟就在几个月前,崇祯还被朝廷里的那些奸臣和勋贵们耍得团团转呢!
怎么这才过去没多久,这会儿就要御驾亲征了呢?
一时间,倪元璐只觉得脑子里乱成了一团,浑浑噩噩的。
好不容易回过神来,他赶忙“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焦急地劝阻道:
“陛下!老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啊!辽东那地方苦寒无比,眼下又正值战乱之时,若是陛下您御驾亲征,身处前线,那难免会出现什么意外啊!”
“万一要是再发生像土木堡之变那样的事儿,那我大明可就.....可就要亡了啊!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啊!”
倪元璐真是被崇祯的这个想法给吓到了,眼看着大明刚刚改革了商税,国家正在慢慢走上正轨,结果这个时候崇祯非要去亲征。
这种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崇祯真的再来个土木堡之变,那大明可就真要亡了!
崇祯一听这话,顿时气得脸都红了,心中不由的大骂道:
好你个老东西,朕还在你跟前站着呢,你就敢当着朕的面说大明要亡了,你是真不要命了啊!
不过转念一想,倪元璐这番话确实也是出于一片忠心,是真心实意地在为他自己、为大明考虑。
所以紧接着,崇祯还是强压着心头的怒火,耐着性子说道:
“爱卿不必如此担忧,朕可不是一时冲动,这件事情朕可是经过了反复思量、深思熟虑的。”
“而且针对辽东目前的战局,朕早已经做好了谋划。”
崇祯说着,便将朱慈烺之前对辽东局势所做的所有谋划,一五一十地全部都说了出来。
倪元璐一开始本来是毫不在意,一心只想着劝崇祯不要御驾亲征。
可听着听着,他的眼神突然就变了。
随即,他便用一种极为诧异的眼神看向了崇祯。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要是真的按照崇祯的这些谋划去实施的话,那此次大明还真有可能一举击败建奴,把建奴赶回辽东老家去!
这可是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
可倪元璐转念又一想,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以他对崇祯的了解,这样的谋划压根就不可能是崇祯自己想出来的。
崇祯要是真有这个脑子,那之前又怎么会被那些大臣和勋贵们耍的团团转?
就在这时,倪元璐像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目光不经意间一转,然后看向了站在一旁一直未曾开口说话的朱慈烺。
刹那间,倪元璐心里就有了判断。
直觉告诉他,这个谋划大概率又是这位太子爷想出来的.....
一瞬间,倪元璐心里只觉得五味杂陈。
一方面,他着实佩服朱慈烺的深谋远虑和过人的智慧,毕竟这般精妙的谋划,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由此可见太子爷确实有着非凡的才能,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位明君!
另一方面,他又着实不想让崇祯去御驾亲征。
毕竟就算现在谋划的再好,可等上了战场,那这些谋划可就未必有用了,比较战场上难以掌控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有可能一个不起眼的决定,就可以改变这场战争的最终成败!
但是话说回来,崇祯既然能把这件事情告诉他,显然是已经决定好了的。
就算他这个户部尚书在反对也没用!
若是他执意反对崇祯御驾亲征,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重新换个户部尚书。
他倒不是在乎自己眼下的官位,可现在大明正在推行新的商税改革,要是再换个户部尚书,那人会像他这般全力支持商税改革吗?
或许会吧?
但倪元璐不敢赌!
再者说了,身为户部尚书,他何尝不想在有生之年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等做完了这件事情,他也算是可以功成名退了!
到时候大明的史书上肯定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想到这里,倪元璐也就没了刚才那般强烈的反对之意,只是脸上依旧带着一丝犹豫。
崇祯看着倪元璐那副犹豫的模样,心里也明白他的顾虑,便又开口说道:
“倪爱卿,朕知道你是担心朕的安危,可此次出征,朕心意已决,而且有这等完善的谋划在,此战必能大获全胜!”
“你无需多言,只需安心去筹备粮草便是了。”
倪元璐听了崇祯这话,心中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当下便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道:
“陛下既然已做此决定,臣也就不说什么了,定当竭尽全力去操办粮草一事。”
“只是还望陛下万事小心,战场之上诸多变数,不可不防啊。”
崇祯微微点头,一脸欣慰地说道:
“爱卿的心意朕明白,朕自会谨慎行事,你且尽快去安排吧。”
“另外,这件事情暂时不要告诉其他人,等时期成熟了朕自会宣布!”
倪元璐赶忙再次拱手。
“陛下放心,臣知道了!”
说完这话之后,倪元璐又冲着朱慈烺深深一拜,随后这才退了下去,着手准备粮草补给的相关事宜了。
看着倪元璐离去的背影,朱慈烺微微一笑。
因为通过他刚才在观察,他也明白倪元璐应该是意识到了什么。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这已经不重要了。
如今兵马、粮草的事情都已经安排下去了,就等郑芝龙那边的战况了。
只要郑芝龙能顺利剿灭建奴水师,那么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计划了!
与此同时,渤海,大明水师这边。
海面上海风呼啸,波涛汹涌。
东北水师总兵黄蜚此刻正稳稳地站在船头之上。
只见他身着一袭亮银铠甲,在日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海风肆意吹拂着他的披风,猎猎作响。
而此时,他正在紧紧地盯着不远处建奴水师。
片刻之后,察觉道距离差不多了,他这才深吸一口气,而后猛地提高音量,声音如同洪钟鸣响道:
“开炮!”
刹那间,炮声隆隆响起,仿若夏日里的滚滚惊雷,震得海面都泛起层层涟漪。
数不清的炮弹瞬间从大明水师这边射出,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朝着建奴水师疾射而去。
船舱内的炮手们个个汗流浃背,在弥漫的硝烟中,熟练地装填弹药、调整炮位。
与此同时,建奴水师那边也毫不示弱,同样开炮还击。
一时间,海面上炮声交织,火光冲天,两边瞬间就较上了劲,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双方的炮弹呼啸着划过天空,有的落入海中,激起冲天水柱,有的直接命中船身,木屑横飞,士兵惨叫连连。
几轮炮击过后,海面上硝烟弥漫,仿若被一层厚重的浓雾笼罩,刺鼻的火药味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窒息。
这一轮炮击下来,双方都有多艘船只遭受重创,有的甚至沉入海底。
不少水手、士兵们也纷纷落水,在冰冷的海水中挣扎求生。
眼见如此,黄蜚二话不说,随即下令救人。
无数只小船瞬间四下分散开来,然后解救落水的水手和士兵。
做完这一切之后,黄蜚再次下达了撤退命令。
紧接着,大明水师开始撤退。
但令人意外的是,建奴水师见黄蜚率领的大明水师撤退,竟没有丝毫追击的意思,反而也有条不絮的去救起了落水的水手和士兵们。
此时,率领这支建奴水师的总兵不是别人,而是从大明叛变过去的孔有德。
想当年,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不久之后,孔有德便带领麾下的军队投靠了建奴。
为表忠心,他还将明军的火器以及船只制造技术拱手奉上,当作了自己的“投名状”。
这些珍贵的技术,让建奴如获至宝,直接助力他们组建起了自己的火器部队和水师。
原本,建奴水师和大明水师平日里基本相安无事,建奴水师忌惮大明水师的雄厚实力,很少主动侵扰大明沿海城市。
可自去年开始,皇太极为了能更好的拿下锦州,下达了一道命令,让建奴水师阻拦大明水师从海上向锦州运粮。
就因为皇太极的这道命令,导致大明水师和建奴水师时不时爆发冲突。
最近一段时间,黄蜚率领的大明水师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频繁前来骚扰建奴水师。
甚至有好几次,船都逼近到距离建奴水师不过几海里之处。
站在岸上,一抬头都能望见大明水师的船帆了。
那场面着实引人注目,也让孔有德如芒在背,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一开始,孔有德还自作聪明地以为大明是要走海运给锦州运粮,所以派黄蜚前来扰乱他们的视线。
为此,孔有德特意派人出海侦查了一番。
可结果却连一艘运粮的船只都没瞧见,这下他愈发困惑,完全不知道大明水师到底要干什么。
毕竟他心里清楚,黄蜚向来足智多谋,诡计层出不穷,从过往的交锋中就可见一斑。
所以,即便黄蜚屡次三番前来挑衅,他也坚决不主动出击,每次只和黄蜚对轰几下,便鸣金收兵。
毕竟眼下这个时候,明军和建奴正在锦州激战,局势异常紧张。
而他只要守好这片海域,不让明军从海路向锦州运粮,那便是大功一件。
但话说回来,这支建奴水师其实并非完全由他掌控。
也不知皇太极是信不过他,还是另有谋划,硬是给他安排了一位副将。
这个副将不是别人,正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兄弟爱新觉罗?阿拜。
阿拜是个典型的莽夫,身材魁梧壮硕,满脸横肉,脑子里成天只想着打仗,对兵法谋略一窍不通。
可水师作战并非日日都有,大多数时候,都是漫长的对峙。
有时候,即便双方开战,也就是火炮互相攻击,根本不会真刀真枪的打仗。
这可把阿拜憋得够呛,整个人变得愈发暴躁,如同被激怒的猛兽,稍有不顺心便大发雷霆。
这段时间以来,每次看到大明水师前来挑衅,孔有德又下令不准追击,阿拜就气得暴跳如雷。
在心里直骂孔有德是个胆小怯懦之徒,觉得他错失了大好战机。
所以当这次孔有德再次下令撤退的时候,阿拜彻底按捺不住了自己那好战的心思。
他猛地将手中的马鞭一甩,大步流星地冲到孔有德面前,粗声粗气地吼道:
“孔有德,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下令追击?”
孔有德瞥了他一眼,眼神中透着一丝轻蔑与无奈,冷冷地哼道:
“阿拜将军,您也看到了,明军都已撤退,咱们的目的已然达到,何必再追?”
阿拜一听这话,音量陡然提高,仿若要震破孔有德的耳膜:
“你这说的是什么混账话!明军水师三番五次前来挑衅,炸毁了咱们好几条船,折损了不少勇士的性命,就这么让他们走了,哪有这般道理?”
他一边吼着,一边用手指着远处渐渐远去的大明水师,眼中满是怒火。
孔有德耐着性子解释道:
“明军狡诈多端,这说不定就是诱敌之计,咱们万不可中计。”
“再者,皇上之前可是交代过的的,咱们只需要守住这片海域,不让明军走海路向锦州运粮即可,一直以来咱们不都做得好好的,何必去招惹无端的麻烦。”
孔有德试图让阿拜冷静下来,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毕竟这家伙的身份摆在那里。
阿拜一听这话,满脸的不服气,撇了撇嘴说道:
“少跟我扯这些没用的,我看你就是心里还念着大明,根本不想跟明军拼死一战。”
孔有德一听这话,内心怒火‘噌’地一下就蹿了起来。
就他如今这处境,要是被明朝抓回去,那必定是死路一条,会被千刀万剐的!
自己为建奴做了这么多事情,这阿拜居然还怀疑他,这让孔有德很是恼怒。
可一想到阿拜的身份,孔有德又只能强压怒火,咬着牙说:
“阿拜,你别忘了,我才算是水师总兵,这儿的事儿由我做主,你要是不服,就去找皇上吧!”
阿拜听到这话,虽心有不甘,但也知晓皇太极曾交代过,水师的事情得听孔有德的,他即便身为皇太极的亲兄弟也不能擅自做主。
随即,阿拜冷哼一声,满脸不悦地转身欲走。
可就在这时,突然有人高声呼喊:
“大人快看,明军又来了!”
那声音充满了惊恐与急切。
孔有德听闻,眉头紧锁,心中纳闷不已。
不是......
刚打完一仗,这大明水师怎么又回来了?
他抬起头,目光望向了海面。
好家伙,只见不远处的海面之上,几百艘船只浩浩荡荡,如同汹涌而来的钢铁洪流,气势汹汹地朝着这边冲来。
眼见如此,孔有德心中满是无奈,只能轻叹一声,然后下令迎战。
两边水师规模不相上下,主帅又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一时间又是难分高下。
一阵激烈的狂轰滥炸之后,双方又各有数十条船受损,水手们忙着灭火、堵漏,一片混乱。
明军这边,又是故技重施,打完就迅速撤离,借着海风,快速消失在海平面上。
孔有德虽满心不悦,但也只能下令己方暂且后退,然后重新整顿队伍,准备应对接下来的变数。
可就在这时,又有人神色慌张地跑来报告。
“大人不好了,阿拜将军率领几十条船追出去了!”
孔有德一听,气得差点昏厥过去,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抬头一看,果然看到海面之上,几十艘大船正朝着明军的方向追去,仿若一头被激怒的公牛,不顾一切地向前冲。
孔有德气得咬牙切齿,此时此刻,他真恨不得就这么看着阿拜去送死。
可一想到阿拜的身份,要是真见死不救,被皇太极知晓,自己必定吃不了兜着走。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咬着牙下令:
“快追,一定要把他给我追回来!”
随即,大片的船只开始追了上去。
再说黄蜚这边,原本都已经撤退了,结果突然看到建奴的船只追了上来。
黄蜚瞬间好似看到了久候的猎物,心中顿时大喜,差点欢呼出声:
来了来了,老子终于把你们盼来了!
这两个月来,他频繁骚扰建奴水师,每次都佯装不敌,就盼着能将建奴水师引出来,好让埋伏在周围海域的郑芝龙与他前后夹击,将建奴水师一举歼灭。
可谁料想,建奴水师狡猾异常,压根不上当,每次都是和他进行炮轰,打完就撤,根本不给他们任何可乘之机。
这可把黄蜚急得团团乱转,郑芝龙的水师更是快闲得发霉了,水手们整日无所事事,只能在船上打架斗殴,用来打发时间。
只是没想到今日不知为何,建奴水师居然主动追了上来。
这顿时让黄蜚兴奋不已!
因为他知道,胜败可能就在今天了!
毕竟往年里,一年的盐税也就几百万两银子,结果现在三天收到的盐税都比之前一年多了。
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京城一地收到的银子,等盐税改革的消息传遍全国各地之后,各地的大商人也都会来到京城缴纳盐税和保证金。
到时候收到的税银到底会有多少,他们简直无法想象!
而这对于整个大明而言,那可是有利无弊,所以内阁才会如此坚定不移地推行商税改革。
这一日,朱慈烺正好闲来无事,便和崇祯一同前往御马监练习骑射,也算是活动活动筋骨了。
父子二人在马场上尽情驰骋了一番,直累得气喘吁吁,这才停了下来,顺便闲聊起来。
聊着聊着,话题就转到了接下来要御驾亲征这件大事儿上了。
崇祯微微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开口说道: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是不是该着手让户部准备粮草了?”
这种事情朱慈烺自然一早也考虑到了,只是想着等郑芝龙那边有消息了之后再做准备,所以暂时没行动而已。
不过仔细想来,崇祯说的其实也没错,粮草这种东西,早点准备总是好的。
之前两次出征的时候,要么就是沿路补充粮草,要么就只是携带个三五天的粮草,等到了地方之后再另行想办法补充。
可这次的情况不同以往,因为这次要去的可是辽东那边,而且按照计划,最少得带五万大军前往。
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一路上人吃马嚼的,那所需的粮草数量可不是个小数目。
想要让沿路的州县来承担这粮草供应,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毕竟从北京到辽东那一带,地广人稀,十分荒芜,压根就没有多少州县和百姓。
虽说朱慈烺也可以直接从系统里兑换粮草,可可五万人出征什么都不带,全靠着他在系统兑换,这貌似也不现实!
既然如此,还是提前把粮草事情先安排下去吧!
想到这儿,朱慈烺这才点了点头说道:
“父皇说得对,粮草确实应该先准备了!”
于是乎,朱慈烺当下便吩咐下去,传户部尚书倪元璐来御马监见驾。
经过了这些日子的相处,崇祯和朱慈烺父子俩已然和解,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所以崇祯也没必要再像之前那般避嫌了。
没过多久,户部尚书倪元璐便接到旨意,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奉命来到了御马监。
“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子。”
见到崇祯和朱慈烺,倪元璐赶忙恭敬的行礼。
与此同时,他的心里也犯起了嘀咕,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直觉告诉他,今天这两位爷凑到一块儿,肯定是有什么重大的事儿要向他宣布。
他现在只希望不是因为商税的事儿,毕竟之前商税的分配比例都已经谈好了,要是现在崇祯和朱慈烺想反悔的话,他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果不其然,等倪元璐起身之后,崇祯便神色严肃的说道:
“倪爱卿,朕有件事情要告知你,此事关乎我大明的社稷安危,你务必要尽心尽力,不能有丝毫马虎!”
倪元璐一听这话,神色顿时一变,赶忙一脸郑重地回道:
“陛下请说,臣万死不辞,定当竭尽所能!”
崇祯这才继续说道:
“如今辽东的战局日益焦灼,这场战事关乎着我大明的社稷安危,所以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要御驾亲征前往辽东。”
“而这一路上所需的粮草补给,皆需要户部尽快调配!”
倪元璐一听这话,整个人都懵了,看向崇祯的眼神无比震惊。
不是.....
御驾亲征?
崇祯居然想御驾亲征?
这算是什么事儿啊?
要知道大明的皇帝都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御驾亲征过了,怎么突然之间崇祯就要来这么一出呢?
而且在倪元璐看来,崇祯也不像是那种能够御驾亲征、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皇帝啊!
毕竟就在几个月前,崇祯还被朝廷里的那些奸臣和勋贵们耍得团团转呢!
怎么这才过去没多久,这会儿就要御驾亲征了呢?
一时间,倪元璐只觉得脑子里乱成了一团,浑浑噩噩的。
好不容易回过神来,他赶忙“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焦急地劝阻道:
“陛下!老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啊!辽东那地方苦寒无比,眼下又正值战乱之时,若是陛下您御驾亲征,身处前线,那难免会出现什么意外啊!”
“万一要是再发生像土木堡之变那样的事儿,那我大明可就.....可就要亡了啊!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啊!”
倪元璐真是被崇祯的这个想法给吓到了,眼看着大明刚刚改革了商税,国家正在慢慢走上正轨,结果这个时候崇祯非要去亲征。
这种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崇祯真的再来个土木堡之变,那大明可就真要亡了!
崇祯一听这话,顿时气得脸都红了,心中不由的大骂道:
好你个老东西,朕还在你跟前站着呢,你就敢当着朕的面说大明要亡了,你是真不要命了啊!
不过转念一想,倪元璐这番话确实也是出于一片忠心,是真心实意地在为他自己、为大明考虑。
所以紧接着,崇祯还是强压着心头的怒火,耐着性子说道:
“爱卿不必如此担忧,朕可不是一时冲动,这件事情朕可是经过了反复思量、深思熟虑的。”
“而且针对辽东目前的战局,朕早已经做好了谋划。”
崇祯说着,便将朱慈烺之前对辽东局势所做的所有谋划,一五一十地全部都说了出来。
倪元璐一开始本来是毫不在意,一心只想着劝崇祯不要御驾亲征。
可听着听着,他的眼神突然就变了。
随即,他便用一种极为诧异的眼神看向了崇祯。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要是真的按照崇祯的这些谋划去实施的话,那此次大明还真有可能一举击败建奴,把建奴赶回辽东老家去!
这可是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
可倪元璐转念又一想,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以他对崇祯的了解,这样的谋划压根就不可能是崇祯自己想出来的。
崇祯要是真有这个脑子,那之前又怎么会被那些大臣和勋贵们耍的团团转?
就在这时,倪元璐像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目光不经意间一转,然后看向了站在一旁一直未曾开口说话的朱慈烺。
刹那间,倪元璐心里就有了判断。
直觉告诉他,这个谋划大概率又是这位太子爷想出来的.....
一瞬间,倪元璐心里只觉得五味杂陈。
一方面,他着实佩服朱慈烺的深谋远虑和过人的智慧,毕竟这般精妙的谋划,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由此可见太子爷确实有着非凡的才能,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位明君!
另一方面,他又着实不想让崇祯去御驾亲征。
毕竟就算现在谋划的再好,可等上了战场,那这些谋划可就未必有用了,比较战场上难以掌控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有可能一个不起眼的决定,就可以改变这场战争的最终成败!
但是话说回来,崇祯既然能把这件事情告诉他,显然是已经决定好了的。
就算他这个户部尚书在反对也没用!
若是他执意反对崇祯御驾亲征,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重新换个户部尚书。
他倒不是在乎自己眼下的官位,可现在大明正在推行新的商税改革,要是再换个户部尚书,那人会像他这般全力支持商税改革吗?
或许会吧?
但倪元璐不敢赌!
再者说了,身为户部尚书,他何尝不想在有生之年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等做完了这件事情,他也算是可以功成名退了!
到时候大明的史书上肯定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想到这里,倪元璐也就没了刚才那般强烈的反对之意,只是脸上依旧带着一丝犹豫。
崇祯看着倪元璐那副犹豫的模样,心里也明白他的顾虑,便又开口说道:
“倪爱卿,朕知道你是担心朕的安危,可此次出征,朕心意已决,而且有这等完善的谋划在,此战必能大获全胜!”
“你无需多言,只需安心去筹备粮草便是了。”
倪元璐听了崇祯这话,心中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当下便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道:
“陛下既然已做此决定,臣也就不说什么了,定当竭尽全力去操办粮草一事。”
“只是还望陛下万事小心,战场之上诸多变数,不可不防啊。”
崇祯微微点头,一脸欣慰地说道:
“爱卿的心意朕明白,朕自会谨慎行事,你且尽快去安排吧。”
“另外,这件事情暂时不要告诉其他人,等时期成熟了朕自会宣布!”
倪元璐赶忙再次拱手。
“陛下放心,臣知道了!”
说完这话之后,倪元璐又冲着朱慈烺深深一拜,随后这才退了下去,着手准备粮草补给的相关事宜了。
看着倪元璐离去的背影,朱慈烺微微一笑。
因为通过他刚才在观察,他也明白倪元璐应该是意识到了什么。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这已经不重要了。
如今兵马、粮草的事情都已经安排下去了,就等郑芝龙那边的战况了。
只要郑芝龙能顺利剿灭建奴水师,那么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计划了!
与此同时,渤海,大明水师这边。
海面上海风呼啸,波涛汹涌。
东北水师总兵黄蜚此刻正稳稳地站在船头之上。
只见他身着一袭亮银铠甲,在日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海风肆意吹拂着他的披风,猎猎作响。
而此时,他正在紧紧地盯着不远处建奴水师。
片刻之后,察觉道距离差不多了,他这才深吸一口气,而后猛地提高音量,声音如同洪钟鸣响道:
“开炮!”
刹那间,炮声隆隆响起,仿若夏日里的滚滚惊雷,震得海面都泛起层层涟漪。
数不清的炮弹瞬间从大明水师这边射出,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朝着建奴水师疾射而去。
船舱内的炮手们个个汗流浃背,在弥漫的硝烟中,熟练地装填弹药、调整炮位。
与此同时,建奴水师那边也毫不示弱,同样开炮还击。
一时间,海面上炮声交织,火光冲天,两边瞬间就较上了劲,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双方的炮弹呼啸着划过天空,有的落入海中,激起冲天水柱,有的直接命中船身,木屑横飞,士兵惨叫连连。
几轮炮击过后,海面上硝烟弥漫,仿若被一层厚重的浓雾笼罩,刺鼻的火药味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窒息。
这一轮炮击下来,双方都有多艘船只遭受重创,有的甚至沉入海底。
不少水手、士兵们也纷纷落水,在冰冷的海水中挣扎求生。
眼见如此,黄蜚二话不说,随即下令救人。
无数只小船瞬间四下分散开来,然后解救落水的水手和士兵。
做完这一切之后,黄蜚再次下达了撤退命令。
紧接着,大明水师开始撤退。
但令人意外的是,建奴水师见黄蜚率领的大明水师撤退,竟没有丝毫追击的意思,反而也有条不絮的去救起了落水的水手和士兵们。
此时,率领这支建奴水师的总兵不是别人,而是从大明叛变过去的孔有德。
想当年,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不久之后,孔有德便带领麾下的军队投靠了建奴。
为表忠心,他还将明军的火器以及船只制造技术拱手奉上,当作了自己的“投名状”。
这些珍贵的技术,让建奴如获至宝,直接助力他们组建起了自己的火器部队和水师。
原本,建奴水师和大明水师平日里基本相安无事,建奴水师忌惮大明水师的雄厚实力,很少主动侵扰大明沿海城市。
可自去年开始,皇太极为了能更好的拿下锦州,下达了一道命令,让建奴水师阻拦大明水师从海上向锦州运粮。
就因为皇太极的这道命令,导致大明水师和建奴水师时不时爆发冲突。
最近一段时间,黄蜚率领的大明水师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频繁前来骚扰建奴水师。
甚至有好几次,船都逼近到距离建奴水师不过几海里之处。
站在岸上,一抬头都能望见大明水师的船帆了。
那场面着实引人注目,也让孔有德如芒在背,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一开始,孔有德还自作聪明地以为大明是要走海运给锦州运粮,所以派黄蜚前来扰乱他们的视线。
为此,孔有德特意派人出海侦查了一番。
可结果却连一艘运粮的船只都没瞧见,这下他愈发困惑,完全不知道大明水师到底要干什么。
毕竟他心里清楚,黄蜚向来足智多谋,诡计层出不穷,从过往的交锋中就可见一斑。
所以,即便黄蜚屡次三番前来挑衅,他也坚决不主动出击,每次只和黄蜚对轰几下,便鸣金收兵。
毕竟眼下这个时候,明军和建奴正在锦州激战,局势异常紧张。
而他只要守好这片海域,不让明军从海路向锦州运粮,那便是大功一件。
但话说回来,这支建奴水师其实并非完全由他掌控。
也不知皇太极是信不过他,还是另有谋划,硬是给他安排了一位副将。
这个副将不是别人,正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兄弟爱新觉罗?阿拜。
阿拜是个典型的莽夫,身材魁梧壮硕,满脸横肉,脑子里成天只想着打仗,对兵法谋略一窍不通。
可水师作战并非日日都有,大多数时候,都是漫长的对峙。
有时候,即便双方开战,也就是火炮互相攻击,根本不会真刀真枪的打仗。
这可把阿拜憋得够呛,整个人变得愈发暴躁,如同被激怒的猛兽,稍有不顺心便大发雷霆。
这段时间以来,每次看到大明水师前来挑衅,孔有德又下令不准追击,阿拜就气得暴跳如雷。
在心里直骂孔有德是个胆小怯懦之徒,觉得他错失了大好战机。
所以当这次孔有德再次下令撤退的时候,阿拜彻底按捺不住了自己那好战的心思。
他猛地将手中的马鞭一甩,大步流星地冲到孔有德面前,粗声粗气地吼道:
“孔有德,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下令追击?”
孔有德瞥了他一眼,眼神中透着一丝轻蔑与无奈,冷冷地哼道:
“阿拜将军,您也看到了,明军都已撤退,咱们的目的已然达到,何必再追?”
阿拜一听这话,音量陡然提高,仿若要震破孔有德的耳膜:
“你这说的是什么混账话!明军水师三番五次前来挑衅,炸毁了咱们好几条船,折损了不少勇士的性命,就这么让他们走了,哪有这般道理?”
他一边吼着,一边用手指着远处渐渐远去的大明水师,眼中满是怒火。
孔有德耐着性子解释道:
“明军狡诈多端,这说不定就是诱敌之计,咱们万不可中计。”
“再者,皇上之前可是交代过的的,咱们只需要守住这片海域,不让明军走海路向锦州运粮即可,一直以来咱们不都做得好好的,何必去招惹无端的麻烦。”
孔有德试图让阿拜冷静下来,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毕竟这家伙的身份摆在那里。
阿拜一听这话,满脸的不服气,撇了撇嘴说道:
“少跟我扯这些没用的,我看你就是心里还念着大明,根本不想跟明军拼死一战。”
孔有德一听这话,内心怒火‘噌’地一下就蹿了起来。
就他如今这处境,要是被明朝抓回去,那必定是死路一条,会被千刀万剐的!
自己为建奴做了这么多事情,这阿拜居然还怀疑他,这让孔有德很是恼怒。
可一想到阿拜的身份,孔有德又只能强压怒火,咬着牙说:
“阿拜,你别忘了,我才算是水师总兵,这儿的事儿由我做主,你要是不服,就去找皇上吧!”
阿拜听到这话,虽心有不甘,但也知晓皇太极曾交代过,水师的事情得听孔有德的,他即便身为皇太极的亲兄弟也不能擅自做主。
随即,阿拜冷哼一声,满脸不悦地转身欲走。
可就在这时,突然有人高声呼喊:
“大人快看,明军又来了!”
那声音充满了惊恐与急切。
孔有德听闻,眉头紧锁,心中纳闷不已。
不是......
刚打完一仗,这大明水师怎么又回来了?
他抬起头,目光望向了海面。
好家伙,只见不远处的海面之上,几百艘船只浩浩荡荡,如同汹涌而来的钢铁洪流,气势汹汹地朝着这边冲来。
眼见如此,孔有德心中满是无奈,只能轻叹一声,然后下令迎战。
两边水师规模不相上下,主帅又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一时间又是难分高下。
一阵激烈的狂轰滥炸之后,双方又各有数十条船受损,水手们忙着灭火、堵漏,一片混乱。
明军这边,又是故技重施,打完就迅速撤离,借着海风,快速消失在海平面上。
孔有德虽满心不悦,但也只能下令己方暂且后退,然后重新整顿队伍,准备应对接下来的变数。
可就在这时,又有人神色慌张地跑来报告。
“大人不好了,阿拜将军率领几十条船追出去了!”
孔有德一听,气得差点昏厥过去,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抬头一看,果然看到海面之上,几十艘大船正朝着明军的方向追去,仿若一头被激怒的公牛,不顾一切地向前冲。
孔有德气得咬牙切齿,此时此刻,他真恨不得就这么看着阿拜去送死。
可一想到阿拜的身份,要是真见死不救,被皇太极知晓,自己必定吃不了兜着走。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咬着牙下令:
“快追,一定要把他给我追回来!”
随即,大片的船只开始追了上去。
再说黄蜚这边,原本都已经撤退了,结果突然看到建奴的船只追了上来。
黄蜚瞬间好似看到了久候的猎物,心中顿时大喜,差点欢呼出声:
来了来了,老子终于把你们盼来了!
这两个月来,他频繁骚扰建奴水师,每次都佯装不敌,就盼着能将建奴水师引出来,好让埋伏在周围海域的郑芝龙与他前后夹击,将建奴水师一举歼灭。
可谁料想,建奴水师狡猾异常,压根不上当,每次都是和他进行炮轰,打完就撤,根本不给他们任何可乘之机。
这可把黄蜚急得团团乱转,郑芝龙的水师更是快闲得发霉了,水手们整日无所事事,只能在船上打架斗殴,用来打发时间。
只是没想到今日不知为何,建奴水师居然主动追了上来。
这顿时让黄蜚兴奋不已!
因为他知道,胜败可能就在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