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神机营和燧发枪!
就这样,商税改革之事最终得以拍板确定。
下朝的时候,早已写好的圣旨就已经发往了两京十三省。
其他地方或许要过上些日子才能收到圣旨,而京城这边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
当天上午,一道道诏令就稳稳地张贴在了京城各处衙门的八字墙上。
这八字墙乃是明朝专门用来张贴告示和圣旨的地方,每次张贴的时候,都会安排衙役在旁边值守。
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有人心怀不轨,恶意破坏圣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围观的民众宣读并讲解圣旨的具体内容。
京城一处衙门口,诏令刚一贴出来,周围很快就聚集了不少老百姓。
衙役扯着嗓子高声喊道:
“朝廷有旨,从即日起正式实行商税改革.........”
刚开始,老百姓们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毕竟关于商税改革的消息已经在坊间流传了好些日子了。
甚至都已经收了好几天的税了,他们想不知道都难。
可是,当听到盐税改革的相关内容时,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阵惊呼声,大家都惊讶得合不拢嘴。
原来,朝廷此次规定,只要个人手头有钱,并且获得朝廷的官方认可,就能够从事食盐贩卖生意。
这在以前可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毕竟以前食盐生意可一直都被那些大盐商牢牢把控着,寻常人根本没有机会涉足。
如今突然变成这样,老百姓们都觉得十分意外。
“以前盐不是都被那些大盐商垄断着吗?怎么现在变成这样了?”
“不知道啊!不过按照这上面说的,我们也有机会去做食盐生意了?”
“这可真是太好了,比起其他生意,食盐生意可是暴利啊!”
.........
一时间,老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周围一些小商贩们听闻此消息,更是心动不已,跃跃欲试。
就连部分大商人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毕竟,食盐生意向来利润丰厚,是个赚钱的好门道,以前他们因为种种限制无法涉足,只能望洋兴叹。
如今朝廷政策放宽,只要能够获得朝廷的审批,再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就能够名正言顺地参与到食盐生意当中,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消息。
于是乎,许多商人立刻决定组队前往户部下属的盐运司,打听一下具体该如何经营食盐生意。
当然,这些事情暂时还不需要朱慈烺去操心了。
毕竟如果凡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那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岂不是都成了摆设?
他相信大臣们有足够的能力把这些事情妥善地处理好。
眼下,大战即将拉开帷幕,朱慈烺最为担心的便是兵力问题。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紧张招募,腾骧五卫的人数已经成功达到了一万五千人。
这些士兵大多是从京畿地区以及各地卫所精心挑选招募而来的,身体素质普遍都还不错。
此外,还从灾民中选拔了一部分人补充进来,这些人本来只是为了活命才来到京城的,结果没想到居然吃上了皇粮,因此比其他士兵都要更加卖命。
除此之外,还有关宁铁骑,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修整,关宁铁骑比之以往更加精神了些。
毕竟以前在辽东的时候,他们每月的饷银不过三两,而且未必真能拿到这么多,说不定哪次就被克扣了。
但现在被留在了京城,每月的饷银足足有五两银子,而且是全额发放的。
除此之外,每天三顿饭,顿顿都有肉吃,比起在辽东的日子,那简直提升了不止好几个档次。
他们现在唯一怕的,大概就是被赶回辽东了,毕竟关宁铁骑可不只有他们这群人。
所以,他们现在铆足了劲想要证明一下自己确实值得这个待遇。
总的来说,朱慈烺并不担心腾骧五卫和关宁铁骑的战斗力,他最为担心的,还是京营的战斗力。
所以,趁着今天闲来无事,朱慈烺决定前往京营去查看一番。
他带上了郑成功、李虎以及李若琏等人,便轻装简从地朝着京营的方向进发了。
京营,也就是所谓的明军三大营,在明朝的整个历史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平时训练的时候,五军营练习营阵,三千营练习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
而当皇帝亲征时,三大营则是环守于皇帝大营周围,一般是神机营居外,骑兵居中,步兵居内。
这样既可以时刻保护皇帝,又能随时对各种威胁做出应对!
虽然京营当年在土木堡之变中主力损耗殆尽,但不久之后又进行了重组,重新走上了历史舞台。
在之后的成化犁廷、万历三大征又发挥了关键作用。
不过当然,到了明末这个时候,京营就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根据历史记载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进入居庸关,来到沙河一带时,京营奉命出战。
结果还没打呢?
李自成那边就只是放了几炮,京营马上就溃败而逃了,然后李自成顺利的攻破京城,灭了大明。
也是因为这点,导致朱慈烺对京营实在是没啥信心。
虽然已经命李国帧整顿了京营、又派李邦华训练了新军,但他还是不放心。
因此,每当李国帧、李邦华送来京营的训练成果时,他大多数也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的。
没办法,谁让京营在明末的战斗力太拉胯了呢?
抵达京营之后,门口的守卫立刻警觉地将他们拦住。
“站住!此乃军事要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朱慈烺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只是不动声色地让郑成功掏出东宫的腰牌。
守卫们定睛一看,东宫两个字瞬间映入眼帘,顿时吓得脸色惨白,慌忙跪下磕头。
朱慈烺不等他们下跪就拦住他们,随后问道:
“襄城伯在何处?带本宫去见他!”
守卫们哪敢有丝毫懈怠,急忙在前面引路,带着朱慈烺前往李国桢的营帐。
此时,另一边的李国桢正在营帐内全神贯注地处理军务,察觉到有人未经通报就擅自闯入营帐,不禁有些恼怒地呵斥道:
“怎么回事?不是吩咐过不要来打扰我吗?”
然而,话音刚落,下一秒,一阵熟悉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怎么?本宫也不能来吗?”
李国帧听到这话,瞬间脸色大变,猛地抬起头来,就见朱慈烺正稳稳地站在面前。
下一秒,李国桢立刻站起身来,三步并作两步快步走到朱慈烺面前,“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
“臣不知太子殿下到来,有失远迎,还望太子殿下恕罪。”
朱慈烺面带微笑的将李国帧扶起,随后说道:
“襄城伯不必如此,本宫只是突然心血来潮想来京营看看,所以没有提前通报。”
“刚才也只是跟你开个小玩笑,别往心里去。”
李国桢连忙诚惶诚恐地说道:
“太子殿下这是哪里的话,臣岂敢有怨言。”
随后,他赶忙毕恭毕敬地请朱慈烺入座,自己则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旁伺候着。
朱慈烺大概翻看了一下桌上的文书,发现都是一些关于军营的文书,有些上面还有未干的墨迹,显然李国帧刚才确实是在忙着处理公务。
片刻之后,朱慈烺直截了当地问道:
“京营如今的状况如何?你且与本宫说说。”
李国桢不敢有丝毫隐瞒,如实回答道:
“回太子殿下,经过近两个月的大力招募和整训,如今京营的士兵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万之众。”
“其中五军营六万三千人﹑三千营两万五千人、神机营一万五千人。”
“虽然与太祖、太宗时期的人数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臣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这十万士兵个个都是精锐之师!绝无任何老弱病残!”
李国帧说的都是实话,自从跟着朱慈烺造反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裁撤掉京营的老弱病残和所有吃空饷的兵痞。
然后李邦华又担任了兵部尚书一职,主管京营训练一事。
这老头那可是有名的油盐不进,李国帧就算再有小心思也不敢做些什么,因此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也都是恪尽职守,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朱慈烺微微点头,对李国帧的话表示认可,接着又问道:
“神机营的具体情况如何?”
明军三大营中,五军营是由各省选派的精英骑兵和步兵组成,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和右哨五部分。
这支部队以步骑混合协同作战著称,结合了骑兵的机动性和步兵的稳扎稳打能力,在多次著名战役中都有出色表现。
且人数可以随时从各省补充。
三千营则全部都是骑兵,最初的三千营,其战斗力丝毫也不弱于现在的关宁铁骑,但是到了现在,战斗力远远比不上关宁铁骑。
神机营是明朝最早组建的火器部队,专门掌管火器,使用火炮和近期添加的燧发枪,是明军最重要的火器部队,同时也是朱慈烺最为在乎的部队!
毕竟在朱慈烺看来,骑兵什么的也就是现在重要,但这天下,以后都是火器的天下。
听到朱慈烺询问神机营的事情,李国桢立刻回答道:
“回太子殿下,神机营目前共有一万五千人,具体包括一万步兵、三千骑兵和两千炮兵。”
“按照殿下之前的指示和要求,这一万步兵都已经配备了最新的燧发枪,之前的火器也已经全部淘汰掉了。”
“并且臣可以保证,这一万步兵都能熟练使用燧发枪。”
“除此之外,炮兵配有红夷大炮、吕宋大铜炮、佛郎机大炮共计约两百多门,弹药更是
无数!”
说这些话的时候,李国桢的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了一丝自豪的神情。
以前,神机营所配备的火器虽然有好多种,但是都存在诸多弊病,比如瞄准精度差、威力不足甚至是炸膛。
导致士兵们对使用这些火器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抵触情绪。
毕竟火器只要炸膛,就很容易受伤。
可如今,将火器更换为燧发枪之后,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士兵们使用火器的热情和信心都大幅提升。
至今为止,发生炸膛的事故其实也只有那么一两起,而且受伤也不太严重,比起以前的火器,那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然而,朱慈烺在听到这话的时候,心中却多少有些失望。
因为按照他原本的计划,其实是打算给半个京营都配备上燧发枪的。
不止神机营的步兵要配备燧发枪,就算五军营也要全部配备燧发枪。
但是由于燧发枪的产量有限,而且还要优先保障关宁铁骑和腾骧五卫的装备需求,所以目前京营这边只有神机营的步兵配备了燧发枪。
不过没关系,再过一年,怎么着也能整备整个京营了!
想到这里,朱慈烺突然来了兴致,想要亲自去神机营的营地实地视察一番,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训练的。
于是便对李国桢说道:
“本宫想去神机营的营地看看,你在前面带路吧。”
说着便站起身来。
李国桢自是连忙应道:
“臣遵旨。”
然后便恭恭敬敬地带着朱慈烺等人朝着神机营的营地大步走去。
来到一处场地时,朱慈烺突然停了下来,随后望向了场地中央。
只见这广阔的场地之中,到处都是正在训练的士兵们。
这些士兵一个个身姿矫健、精神抖擞,有的在身上牢牢绑着沉甸甸的沙袋,绕着场地慢跑者,每一步前行都显得颇为吃力,却依旧进行着负重训练。
有的士兵则双手撑地,身子有节奏地一起一伏,奋力地做着俯卧撑,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额头滚落,滴在干燥的土地上,瞬间消失不见。
在稍远一些的地方,还竖起了几根构造独特、类似单杠的器械,一些士兵正在上面锻炼,或翻转腾挪,或拉伸引体。
朱慈烺目睹这一切,嘴角微微上扬。
这些训练方式可都是他给李邦华提出的建议,如今看来,李邦华果然是付诸实践了。
并且还依据实际情况,巧妙地对这些方法进行了部分改良。
朱慈烺心中也明白,古代士兵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以及身体素质等诸多方面,都与现代士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自然不能完全按照现代的标准一概而论,所以对于李邦华这样的改良,他还是颇为认可的。
当然,之所以可以这么快实施这样的训练计划,最重要的愿意还是因为京营的士兵们如今也能吃饱、吃好了。
以前京营的士兵每餐只是主食配一些时令蔬菜,一个月难得吃几次肉。
若是到了冬天,连蔬菜也没的吃,只能吃咸菜配饭。
但现在,他们每天都有肉吃,虽然不多,每人算下来每天也就半斤,但比起以前那简直是天壤之别了。
吃饱了、吃好了,肚子里有油水,自然就有力气训练了。
一路上,士兵们远远瞧见李国帧前来,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恭敬地行礼。
李国帧神色平静,只是微微颔首示意,并未刻意张扬,也没有暴露朱慈烺的身份。
因为他知道朱慈烺此次前来只是想低调地查看一番,并不想引起过多的关注。
就这样,一行人步伐匆匆,很快便抵达了神机营的训练营地。
还未等他们靠近营地的核心区域,一连串震耳欲聋的射击声便骤然响起,打破了周围的宁静。
往昔的神机营,在非作战时期往往疏于训练,一来是因为那时火器的制造工艺有限,质量欠佳,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影响训练效果。
二来则是子弹、火药的制作成本高昂,极为珍贵,实在经不起频繁的消耗。
但如今不同往昔,因为朱慈烺特意拨出了一笔专款,专门用于神机营的日常训练,有了充足的物资保障,神机营的训练频次和强度也都大大增加。
不多时,朱慈烺一行人便来到了训练场地。
只见场内秩序井然,士兵们各司其职,正在进行着训练。
朱慈烺在一旁观察着神机营的训练方式,李国帧则在一旁讲解着。
简单来说,神机营现在采用的是一种名为三段式射击法的方法。
三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其中一人负责瞄准射击,另外两人则负责装填弹药,确保射击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如此循环往复,紧密配合,就如同一个精密运转的机器,大大提高了燧发枪的射击效率,使其在战场上能够发挥
出更为强大的杀伤力。
而且在实际作战之时,神机营的战术安排更是巧妙合理。
一般先是由炮兵部队利用火炮的强大威力,远距离地对敌方阵型进行猛烈轰击,瞬间打乱敌方的战斗部署和阵脚。
紧接着,士兵们会站在事先挖掘好的陷马坑后进行精准地进行射击。
等到敌人冒着枪林弹雨冲到前面时,一旁骑兵部队便会配合步兵一同出击,对敌人进行最后的致命一击。
而不是毫无战术地傻站在原地射击,被动地成为敌人的靶子。
朱慈烺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暗自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真是不可小觑啊!
就目前神机营所展现出的这套射击和战斗方式而言,无论是从战术的合理性,还是从实际的战斗效果来看,都堪称无懈可击。
不过,朱慈烺还是想到了一些改进措施。
那就是等全军都装备上燧发枪时,便可尝试着将现有的三段式射击法进一步改良优化,比如尝试推行六段式甚至九段式射击法。
让燧发枪可以展示出更大的威力!
想象一下,当十万人、五十万人并立而站,一起射击的时候,试问天下谁人可以阻挡?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现阶段神机营能够达到如此水平,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对于眼前的这一切,朱慈烺已经十分满意了。
观看完神机营的训练后,朱慈烺心满意足地随李国帧返回营帐。
在营帐之中,简单用过午饭,又稍作休息后,他们便启程踏上了回京城的路途。
不多时,众人便回到了京城。
走着走着,朱慈烺突然觉得周围的场景有些似曾相识,他微微皱眉,仔细地回想了一番,这才恍然大悟。
这里好像是英国公府附近!
略作思索后,朱慈烺转头对身旁的李若琏道:
“先不着急回东宫,去英国公府瞧瞧。”
李若琏连忙恭敬地应下,随即指挥着队伍改变行进方向,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直奔英国公府而去。
此时,英国公张之极刚刚吃完午饭,正惬意地躺在花园中的躺椅上闭目休息。
作为大明声名显赫的第一勋贵,他的生活可谓是怡然自得了。
这么多年以来,始终保持着尊贵的地位。
即便是在张居正、魏忠贤等权臣权势滔天一手遮天之时,面对英国公这样的世家大族,也不敢有丝毫的冒犯和不敬之举。
这便是大明第一勋贵历经岁月沉淀所积累下来的深厚底气和威严。
如今的英国公,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人生的风风雨雨他都经历过了,对于功名利禄,他已没有过多的奢求和追求。
唯一心心念念的,便是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儿子能够顺顺利利地承袭英国公的爵位,将家族的荣耀继续传承下去。
而且在他看来,这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儿,毕竟自家已然搭上了太子爷这条大船,只要太子爷日后顺利登基,那自家便是当之无愧的从龙之臣。
到时候荣华富贵自然是享用不尽。
想到这儿,英国公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仿佛已经看到了家族未来的辉煌景象。
突然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只见管家神色慌张地匆匆跑来,嘴里大声喊道:
“老爷,老爷,不好了!”
英国公原本惬意的神情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不悦。
他缓缓睁开眼睛,斥责道:
“大呼小叫的干什么?”
管家气喘吁吁地忙说道:
“老...老爷,太子殿下来了,此刻正在门口等着呢。”
英国公一听这话,顿时惊得差点从躺椅上摔下来,他手忙脚乱地站起身来,满脸的不敢置信。
卧槽!
这位爷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