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八方之候
大齐出了个女帝,这是几千年来开天辟地的头一桩事儿。
很多人都在登基大典前赶往上京,争取眺望女帝的英姿。
八方财也不例外。
当听见柳姒将要登基的消息时,他先是震惊,继而又觉得有些在意料之中。
他将藏在家中的箱子打开,里头是这些年攒的钱财,足够他离开凉州,去一趟上京了。
曹候生前一直想去上京瞧瞧,如今是时候了。
出发前,八方财先去了宣威的东湖镇。
白亭海旁依旧驻扎着一处军营,只是此处的军队不再叫北卫军,而是换了别的名字。
他站在白亭海旁,将那片带血的衣角从衣襟中掏出。
抬首,目光落向远处结冰的湖面。
他不叫八方财,他的本名已经很久没有人唤过了。
久到如今他自己都忘了。
只记得他原本是北卫军中的一个小兵,与同在军营中的曹候约好攒够了钱,等老了以后要游历八方。
那时突厥时常在宣威周边的镇外骚扰百姓,一次驱赶中,曹候为了救八方财,挨了敌人一剑。
虽艰难撑到军营,但还是丢了性命。
与兄长相依为命的曹守,因此迁怒了八方财。
八方财没有见到曹候的最后一面。
怀中珍藏多年的衣角,是当年曹候死后,他偷偷从其衣袍上割下来的。
捻了捻衣角上湿润的泪痕,八方财离开白亭海,回到宣威城。
这里的土地庙依旧香火旺盛。
因为冬日,庙中那棵千年银杏叶子都掉光了,光秃秃的枝干上挂着数不清的红绸。
许愿的人太多,所以庙里会定期将旧的愿布取下,等香客再挂上新的。
站在阁楼上的八方财被树顶的两根红绸吸引。
那是最高的两根,因日晒雨淋而渐渐褪色,在一众鲜艳的红绸中格外扎眼。
风轻轻吹动两根红绸,上头已然不清晰的字迹隐隐约约映入眼帘,他费力辨认。
——长乐未央,长毋相忘。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前者的字迹他不认得,可后者的字迹却有些眼熟。
扯过一旁擦拭栏杆的老者,他指着树顶问:“那两根红绸怎得不换下来?”
老者停下动作,眯着眼望去。
许是问这个问题的人不少,他了然开口:“四、五年前立秋那夜,有个郎君半夜跑到庙里来,爬到树上把这两根红绸挂上去的。他还给了庙里很多银子,说无论如何都不要将其取下。”
“那郎君长得好看吗?”
老者没有犹豫地点头:“小老儿活了这么些年,还没见过比他好看的男子呢。”
以至数年过去,他依旧记得。
那夜星光灿烂,那位郎君独自爬上树顶,将红绸挂上。相比于惊人出色的容貌,他眼中的珍重与爱意,更令人难以忘却。
八方财背上包袱,把写好的红绸随手丢在树上,而后朝老者摆摆手。
“走了!”
-
八方财没有资格见到隆重的登基大典。
只听说景瑞帝坐在太极殿龙椅上念完禅位诏书后,便被新帝封为了中山王,至死囚禁在宫外。
正月十六,也就是登基大典的第二日。
新帝在朱雀门颁布了大赦天下的诏书,以示恩德。
年号也由“景瑞”改成了“泰初”。
除此之外,新帝还为自己另择新名——恒羲。
恒者:永久不变;羲者:又指太阳。
恒羲者:永恒之日。
自此,新帝的名字不再是毫无佳意的“姒”,而是“恒羲”。
——柳恒羲。
八方财从凉州来到上京时,只看见了朱雀门前大赦天下的典礼。
他挤在人群中,听着颁布的诏书,见证了新一时代的开始。
隔着高大的城楼,他看见了大齐如今新的天子。
几年不见,她更加得霸气不凡,睥睨天下。
上京的繁华并未令八方财迷失,在城中待了十几日后,他准备离开。
只是没想到会有人来送他。
听说城外有个名声大振的大则书院,八方财离京的同时便顺道去看看。
看着掩映山间建立的书院,他莫名想起离开凉州前,姑臧城中即将开办的一座书院。
那是一座女子书院。
是叶将军的女儿,叶家大娘子叶丹凝与一位琴师一同开办的。过程很顺利,没有受到任何阻拦。
听说这座大则书院也招收女学生。
他收回目光,转身。
然后,顿住。
曹守站在五步之外,看着他。
“要走了吗?”他问。
“嗯。”八方财笑着点头。
“去哪儿?”
“老曹想看海,我打算先往南边去。”
“一路保重。”
“好。”
八方财颠了颠包袱,朝曹守身后的小道走去,路过他时还是停下,抬手拍了拍他肩膀。
“得了空,记得回东湖镇给你阿兄上柱香,保重。”
“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