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科举入仕才是你们最好的命运

第545章 科举入仕才是你们最好的命运

当王大海说出这样的话来的时候,

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科举制,同时也不明白这个科举制怎么就能让他们的后代儿孙们都能享福。

刘百户听完后还是感慨。

其实实行科举制度这个事情不是夏元吉提出来的,而是陈寒提出来的。

当时他们听完之后都觉得很惊讶,因为这完全就是要将这里变成第二个大名。

而且还是直接将他们给同化的大名。

其实刘百户一开始是觉得很奇怪的。

因为国公爷在大名的时候好像对科举制度很是不喜欢,甚至到了一定的仇视的程度,毕竟直接将孔家不少的前辈都给挖出来鞭尸了,这种讨厌程度可是不开玩笑的。

可是为什么到了三弗齐却又要用这种办法来控制这里的百姓呢

不过很快有一个想法就在脑海里闪过,那就是这里好像没有孔老夫子。

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那些圣贤书,到底是谁写出来的。

而如果只告诉他们一定要将这些圣贤书背熟,然后考试,他们就只会觉得那些圣贤书只是明朝弄过来的书本而已,而不会去想其他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刘百户终于是明白,为什么人家陈寒是真正的国公爷,而且这么厉害,原来一直都在这里下功夫。

让这些不知道具体的根源在哪的三弗齐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明朝的文化,还不让他们知道根源在哪,这样一来他们就只会感恩明朝,而不是孔老夫子或者那些所谓的圣贤。

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杜绝神仙崇拜论。

明朝的那些读书人之所以会那样的崇拜孔老夫子,就因为他们觉得一切的学问,一切圣贤的终点,那都是孔老夫子。

孔老夫子能够在一千多年前,就创造出了儒家,这样的人就应该备受尊崇。

于是他的子孙孙都被读书人给供奉了起来。

而他们之所以供奉孔老夫子,有他们所崇拜的原因在,更多的则是把孔老夫子当做一张牌来打。

甚至将孔老夫子当作神圣,这样一来,那些个大儒们就可以借着解读经典的名义。

然后将所有违背孔老夫子言行的那些改革变法,都贬视为歪魔邪道。

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完全就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因为只要把孔老夫子树立为神圣,那就可以愚弄所有的老百姓。

毕竟在老百姓的眼里边,那些读书人就相当于高人一等的贵族,他们就是真正的话语权。

天底下所有的道理都是从这些读书人的嘴里边说出来的,而读书人则把所有的天地道理的解释权,都归功于孔老夫子。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闭环,他们会说不是我们说的这些道理。

而是从一千多年以来,大家都在践行着孔老夫子的那些道理。

这一千多年来,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好,都是因为孔老夫子的光辉依旧在照耀着天下。

所以我们必须要去遵守这样的道理,我们必须要相信孔老夫子才能够真正带领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他们用这一套神话了孔老夫子的个人,达到了保护他们利益的目的。

这一千多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掌握了权力之后。

他们就像屎壳郎滚的屎球一样,越滚越大,将最核心的利益牢牢的锁在那团粪球的核心。

然后在粪球的周围一圈又一圈的用屎把它给糊住。

这样一来,一旦有人要动这堆屎的时候,会发现外面是一层厚厚的粪球,让你碰碰不得,还臭不可闻。

而这就是他们这些人丑恶的面貌。

可是他们却又不承认。

因为他们一直都觉得自己掌握了话语权,这些读书人为了掌握话语权,那可是无所不用其极。

不管是在民间散布所谓的读书最高贵论,同时在朝堂之上也左右着皇帝的意志。

别看他们好像是皇帝的臣子,可是很多时候皇帝要治国,就得靠他们。

同时还有一个因为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

皇帝是不可能跟普通的老百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他们与那些读书人才有共同的语言。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即便是皇帝为了统治天下。

他也只能昧着良心将读书人的那一套,当做是自己治国的不二法门。

可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大量的百姓无法得到深渊。

让大量的百姓就只能被这种论调给统治,读书人的权利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扩张。

所以在明朝为什么国公爷,要那么努力的打击那些读书人,就因为这些读书人一个个的把权力都给扩张的太厉害。

但是如今如果把这些东西,都给弄到三弗齐这个地方来的话,那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首先来说如果没有了一个所谓的圣贤,也就是读书人心目当中故意树立起来的那种丰碑的话。

这里的读书人就只会认为,一切都是由于明朝的安排,他们感激的是明朝感激的,不是那个所谓的圣贤。

这就非常好办了。

所以当想到了这一点之后,刘百户就非常的佩服陈寒。

这实在是一个天才的举措。

或者说如今的科举制度在明朝,已经不能够把它当做唯一的官员晋升的途径。

但是在其他的地方,或者说除了明朝之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

因为就的确是选拔人才相对比较公平的。

虽说到了后期,可能会出现读书人扎堆之后。

为了自家的前途而去,互相联姻形成士绅阶层等。

既然知道可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提前将这些东西都给遏制的话,说不定就可以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估计当时的陈寒也是基于这个考虑,所以才会这么去想。

这么一想,刘百户对于陈寒现在的佩服那都是到了五体投地的地步。

谁也没有想到,在明朝的时候估计陈寒就已经想好了,要怎么才能够利用科举制度。

至少不要让明朝那些读书人一个个的把科举制度给神化了。

不要让那些个读书人,一个个都把科举制度,考中秀才、举人、进士之类的当做了自己立身的本钱。

甚至也不需要让科举制度成为明朝改革变法的那些个障碍。可是到了三弗齐之后,这里却能够促进此地的发展。

让这里的百姓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掌握一定的权力,从而突破那些个地主贵族财阀们的掌控。

因为如此,所以现在一想到这些东西刘百户、王大海他们才会那么的兴奋。

现在他们最大的痛苦就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寻找一条合适自己的道路。

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将来。

也就是说他们后代该怎么办。

即便明朝来了,如果依旧实行像三弗齐这样的制度的话,那么和没有来还不一样吗

所以他们才是最迫切想要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的。

这种时候如果能够给他们一个准确的答案的话,对于他们来讲又或者说对于整个明朝今后的统治,那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端。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

甚至有百姓小声的议论,“也不知道明朝这次来是不是来真的”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想要让我们过得更好一些,还是真的就像人家说的那样。

只不过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到他们明朝稍微有那么一点不同,但其实骨子里边还是想要利用咱们。”

百姓们议论纷纷。

又有百姓说道,“我也担心这个问题。不过看他们一来就直接用大炮轰开了咱们的城门。

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其实是有实力,直接将我们所有人都给奴役的。

但既然他们愿意跟咱们说这些,那估计也是有诚意的,毕竟就算他们真的要用强的话,我们这些个普通百姓如何能抵挡呢”

曼陀罗城的百姓一听这话其实觉得也是相当有道理。

就像刚才那个人说的那样,人家有的是能力,直接分开整个大门。

那就有能力,把你们一个个整的根本说不出其他的话来。

既然人家有这种能力却愿意跟你商量,至少说明了人家来此地是有诚意的。

一想到这里顿时又放松了下来。

接着就听到王大海说道:“所谓的科举制度,就是说我们会从明朝带过来我们那边的读书人所学习的,书本上面有我们大明的几千年来的文化和知识。

我们大明之所以能够迅速地接洽我国公爷的改革变法,让我大明从此一跃之间,成为了强大无比的国家。

能够与海面上的海盗完陈祖义硬碰硬,就在于我们那些读书人所学习的与你们不一样。

你们这里的知识已经不适合了,唯有学习我大明的知识,唯有学习我大明的文字语言。

才能让你们更快地融入到我大明的改革变法当中,才能让你们跟我们一样。

如若不然的话,即便我们在此地的改革变化做得再成功。

你们没有学习,我们这边的知识没有我们的书本上面的学识来教育你们,那你们也跟不上。

你们可以看到,现在我大明发展的有多好,你们也可以看到在我大明国公爷的改革变法之下,我们的战船,我们的火枪火炮有多强大。”

老百姓们听完了这句话之后,顿时是非常的感兴趣。

原来如今大明的改革变法,还真就是那些读书人搞出来的。

但是人家明朝的那些读书人,跟自家这边的读书人却不一样。

因为这边的读书人一个个的都是高层子弟,没有一个是普通人,他们都有大家族的支持。

于是就有百姓说道,“说到读书,我们这边也有许多人想要读书。

可是没有办法,我们就算是读了书也不能够当当官,就只能成为那些个大家族的傀儡。

甚至变成了大家族们取悦他人的工具而已。”

说这话的是一个读书人。

他在三弗齐这个地方实在是受到了太多的委屈。

因为他们这些人也算是读书人,虽然不如明朝那边的读书人那样能够接触到许多的典籍。

可是经过这几千年来的贸易往来,其实他们还是能够接受到一点中原文化的。

就从那一点点的中原文化当中,他们就感受到了中原那边的书籍里边所记载的那些东西有多么的高深。

他们也很想要去接触,可是出海的权力掌握在了海盗和高层子弟手上,不可能垂直到他们的头上。

他们这些人也就只能从高层,也就是贵族们漏下来的那一点文化当中,接触到可怜的一点点的知识。

可即便只是有那么一点点的知识,他们都觉得如同获得了无上的至宝一般。

由此可见呀,其实他们现在有多么的渴望从明朝那边得到好的东西。

而现在王大海说,只要他们能够接触到明朝那边的学识,然后科举考试,就能够真正的成为在明朝统治之下的三弗齐的官员的时候,读书人是最激动的。

他们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当中慢慢的又获取到了一点点希望。

而现在他们终于是看到了那么一丝希望。

王大海说道:“你们通过读书科举,考秀才、举人、进士便能够当官。

这是我们中原王朝千百年来形成的定例,而从那些读书人当中所选出来的人才,也让无数的优秀的官员子弟,可以获得从政的机会。

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自己的所长,也为我大明的改革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由于他们奠定了这些基础,才能让国公爷的改革可以迅速在这一次来到了三弗齐。

并且顺利地接管整个三弗齐,之后我们国公爷就说过,一定要让这里的百姓,也能够和我中原王朝的百姓那样。

通过读书便能够成为官员,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而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才来到这里。

你们的后代子孙真正想要脱离,被那些贵族们把控的命运也必须要明白,唯有通过科举读书,从政当官,才能够从此之后摆脱被人家束缚的命运。

不知我这样做说你们能否听得懂”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