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宇宙奇观!超新星爆发!惊骇全场!一千七百年前的记录!

中子星的存在,带给在场众多天文学家无尽的震撼!

它和广相预言的黑洞不一样。

黑洞是广相场方程的一个特殊解,它仅仅存在于数学公式之中。

而场方程到底有多少解,谁都说不出清楚,因为那是一个极度复杂的方程。

所以,黑洞的存在对于天文学家而言,属于可望不可及的美梦。

万一哪天撞大运找到了,那立刻就能名震天下。

但是中子星不一样。

它是在恒星演化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被理论推导出来的。

与黑洞相比,它是由真实存在作为根基的,而不是纯粹的数学解。

如果中子星是错的,那么质子-中子模型、不相容原理,这些都得跟着错了。

这种几率实在太小太小了。

所以,如果黑洞存在的可能性为1%,那么中子星存在的可能性至少95%以上。

这就是在场众多天文学大佬们的共识。

所以,大佬们对于布鲁斯教授的恒星演化理论,到了膜拜的程度。

而现在,所有人都被刚刚所说的最最恐怖的现象吸引住了。

在众人看来,中子星本身的存在,就已经足够匪夷所思了。

难道在它的演化过程中,还有什么更奇特的变化?

海耳、戴森、爱丁顿、哈勃等人,皆是屏住呼吸。

在布鲁斯教授的演讲面前,不管是大佬还是新秀,都变成了震惊的小学生。

李奇维的双眼扫过整个会场,所有人都兴奋异常。

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要讲的内容,绝对会把今天的会议气氛,推向最高潮。

“现在让我们想象,超过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在变成了红超巨星之后,它的核心区正在发生着恐怖的变化。”

“核心区的任何一处都在发生核聚变,它就像一个超级火药桶,一点就炸。”

“随着最终铁元素也发生聚变,此刻,核心区的内部已经达到了极限状态。”

“核聚变产生的恐怖辐射膨胀力,远远超越了引力的压缩作用。”

“于是,嘭!”

“核心区爆炸了!”

“连带着整个恒星跟着爆炸。”

“一个质量至少相当于8个太阳的超级炸弹,在瞬间被点爆,能量全部爆发出来。”

“其产生的恐怖威力,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根据我的恒星演化模型初步估算,核心区瞬间爆发的能量,大概相当于太阳在其一生中辐射的能量总和。”

“而太阳的寿命至少有100亿年,它每秒辐射的能量都是天文数字。”

“所以,这种恐怖的能量密度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爆发所释放的电磁辐射将照亮恒星所在的整个星系。”

“如果从地球上看,就好像天空中多了一个耀眼的太阳。”

“此外,在爆炸的过程中,还伴随无数物质被炸散,以十分之一光速向外抛散。”

“在天文学领域,有一个专业名词叫【新星】(nova)。”

“它是指亮度突然增亮的天体。”

“但是对于爆发后的红超巨星而言,它的亮度已经远远超越了所谓的新星。”

“所以,我把它命名为【超新星】(supernova)!”

“而它的爆炸过程,则是【超新星爆发】!”

“超新星爆发后所遗留下的残骸,就是中子星。”

“以上,就是中子星的整个演化过程。”

静!

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震惊的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恐怖的超新星爆发,让众人仿佛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那是何等可怕的天文现象!

银河系有多大?

按照现在公认的数据,它的直径至少超过了10万光年。

而超新星爆发的能量,竟然能辐射整个银河系。

实在太可怕了!

就好比在伦敦点燃一枚炸弹,它的光热却传遍了整个太阳系。

众人无不惊骇!

“上帝啊!这种现象真的会在宇宙中存在吗?”

“如果银河系内出现了超新星爆发,那岂不是地球都会有危险?”

“啊...那应该不可能吧,只要不是距离特别近,应该没有问题。”

“还好太阳质量很小,只能变成白矮星,不可能发生超新星爆炸。”

忽然有人幽幽地回道:

“这两种情况对地球,

对人类而言,有什么区别吗?”

......

此刻,会场内响起各种热烈的讨论声。

有人惊恐,有人骇然,有人疑惑。

如果说中子星还在大家的接受范围内,那么超新星爆发就完全超出了认知。

“一颗恒星直接爆炸了?”

“听起来简直就和天方夜谭一样啊?”

甚至不少人产生了怀疑。

有没有可能是模型出错了?

人群之中,哈勃脸色凝重。

他从之前的狂热激动中冷静下来。

虽然他无比崇拜布鲁斯教授那惊人的理论能力。

但是天文学毕竟不是物理学,它是观测真实宇宙的科学。

超新星,这种如此恐怖的天文现象,它的特征非常明显。

按理来说,人类应该经历过很多次才对。

为什么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呢?

于是,哈勃忍不住问道:

“布鲁斯教授,既然超新星爆发的威力如此之大,为什么天文学家们从未观测到呢?”

“按理来说,应该很容易观测到它。”

很多人微微点头。

哈勃终于不迷糊,能跟上节奏了。

直接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按照布鲁斯教授的描述,超新星爆发绝对算是宇宙奇观了。

而且是最恐怖的宇宙奇观。

什么宇宙射线、太阳风、引力潮汐等等,在它面前,简直就和过家家一样。

哪怕是白矮星的前身,红巨星,也只不过是吞噬小部分恒星系的范围而已。

这些都无法与横扫星系的威力相比。

所以,如果真的存在超新星爆发,要说地球上没有观测到,那绝对没人信。

因此,哈勃的问题十分犀利。

若是布鲁斯教授回答否,那就意味着他的模型大概率是错的。

但若是他回答是,那么该如何提供证据呢?

一时间,众人竟然都紧张起来了。

看着哈勃和布鲁斯教授,这对半师徒互相厮杀。

然而,李奇维只是微微一笑,语惊众人。

“不错,这个问题非常好。”

“在准备今天的演讲内容之前,我曾特意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专门通过各种书籍了解天文学史。”

“我不是面面俱到地看,而是只关注其中特定的一部分。”

“没错,就是关于各种明亮星体或者天文学现象的记载。”

“这些记录包含了从古到今,从华夏到欧洲的范围。”

“通过整理分析这些记录中的内容,并结合我的超新星爆发理论,我发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

“公历185年,对应我们华夏是东汉时期。”

“华夏的天文观测人员在《后汉书·天文志》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中平二年(公历185年)十月癸亥,客星出南门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稍小,至后年六月消。”

“其中客星是华夏古代天文学家对天文学现象的专业命名,有点类似西方的新星。”

“都是指天空中突然出现非常明亮的星星。”

“可以看出,华夏记载的这颗客星非常之巨大,而且持续时间达到了8个月之久。”

“通过这些描述可以得知,这颗客星绝对不是普通的天体,而且也不是什么新星。”

“它的种种特征表明,它只能是超新星爆发!”

“我翻遍了各种文献,没有找到比它更早的记录了。”

“所以我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并记载在案的超新星爆发现象。”

哗!

李奇维话音刚落,会场内一片轰动。

所有人都不敢置信。

华夏人竟然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记录下超新星爆发了。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在场的都是欧洲真正的高级知识分子。

虽然大部分人对华夏文化不了解,但他们也知道,华夏对于历史是多么的看重。

那是一个视历史为生命的国度。

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随口都能扯几句秦皇汉武。

不聊历史,到酒楼茶肆里还能干啥啊。

这种在华夏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欧洲就跟天方夜谭似的。

欧洲的底层人,绝对很少有人去关注所谓的历史。

而华夏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正规的史官制度了。

文化底蕴的作用在这一刻充分展示出来了。

一千多年前的记录,竟然被一千多年后的理论证明了。

这种跨越千年的宿命与科学的纠缠,让在场众人非常震撼。

而高鲁、余青松、常福元、蒋炳然等人,此刻已经热泪盈眶了。

他们的心中无比激动,那是自豪的激动。

原来华夏的天文学还有如此璀璨的一面。

刚刚李奇维说的内容,连高鲁这样的国内天文大佬都不知道。

没办法,凭借高鲁的实力,还发现不了史书中寥寥几字所蕴含的惊天意义。

就算他看见了,也不会过多关注,最多当是一次普通的新星记载而已。

高鲁轻轻拭去眼角的泪珠,让自己保持不失态,忍不住感慨道:

“华夏有李教授,到底是多少苦难才能换来的气运啊!”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能激起无数国人内心的自豪感、荣誉感。”

“几千年前我们有历史,几千年后我们有科学!”

“用科学解释历史,用历史印证科学。”

“这是只有华夏的天文学家才能有的特殊机遇。”

“我们现在虽然落后,但一定不能妄自菲薄。”

高鲁的话,让几个年轻小伙子重重点头。

他们的内心升腾起强烈的欲望。

“将来有一天,我也要像李教授一样,证明华夏人对科学也有重要的贡献。”

“甚至是唯一特殊的贡献。”

高鲁几人沉浸在华夏的荣光之中。

而场上的其他人则很快从震撼中冷静下来。

秉持着科学的态度,仅仅一次记录,说服力可远远不够。

李奇维当然知道这点。

他给了高鲁几人一个默契的眼神后,继续说道: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证据。”

“公历1006年,对应华夏宋朝时期。”

“根据华夏的《宋史·天文志》记载:”

“景德三年四月戊寅,周伯星见,状如半月,有芒角,煌煌然可以鉴物,历库楼东。”

“同样,这也是一次超新星爆发现象。”

“而且它很有可能是有史以来,人类记录到的亮度最强的超新星。”

“因为当时的人们甚至能够借助超新星爆发的光芒,在半夜阅读看书,犹如白天。”

“可想而知,这颗超新星一定离地球非常近。”

“如果说这一次还存在侥幸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记录,绝对能证实我的理论。”

“因为它是同时被东西方记录的,可以互相印证。”

“公历1054年,华夏在史书中记载道:”

“至和元年五月己酉,客星晨出天关之东南可数寸(嘉祐元年三月乃没)。”

“在当时的美洲、樱花国、欧洲等地,都能找到对应的记录。”

“这是同一时期观测人数最多的超新星爆发现象。”

“它足以说明,人类早已经历过这种可怕的宇宙奇观了。”

“到了后来,随着欧洲天文学的发展趋于完善,记录的现象就更多了。”

“大家请看我整理的表格。”

“1572年,丹麦天文学家记录了一次亮星现象,经过我的分析,应该是超新星爆发。”

“1604年,德国天文学家发现一例。”

“......”

“以上的观测记录中,虽然都把这种现象归类为新星。”

“但是我认为,它们其实就是超新星爆发。”

“因为普通新星的亮度,根本不可能达到记载中的那些描述。”

“所以,这些史料证明了我的理论是正确的。”

“质量巨大的恒星会发生超新星爆发,然后生成一个中子星。”

“这就是恒星的第二种命运!”

“对于恒星而言,超新星是死亡的前奏;但是对于中子星,超新星则是新生的序曲。”

轰!

李奇维最后掷地有声、逼格满满的总结,深深震撼了所有人。

人类与超新星早已接触了几千年。

但是直到今天,在场众人才真正认识到它的面目。

那些排列有序而详实的史料,让众人找不到任何质疑的地方。

“布鲁斯教授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