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火焰并不神秘!玻璃才最神秘!“玻璃为什么是透明的?”
哥伦比亚大学报告大厅内。
李奇维的演讲刚开始,就勾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兴趣。
今天的演讲主题是物理与天文。
在此之前,很多人都以为布鲁斯教授会讲广义相对论。
毕竟这个理论与天文学息息相关,其五大预言更是无数天文学家追逐的目标。
然而,众人都没想到,布鲁斯竟然要讲点接地气的科学。
以对方的地位和视角,什么样的知识算是接地气呢?
“物理、化学、天文学领域都有。”
“人类已经运用几千年了,但依然对它一无所知。”
这一刻,所有人都有点懵逼了。
你要说牛顿那个时代,还有可能不了解。
毕竟当时的科学才刚刚起步,前方一片迷雾。
任何领域都是科学的未开垦之地。
但是现在已经步入二十世纪了。
人类甚至能够千里传音、纵横大海、翱翔九天。
小到原子,大到宇宙,其规律都被人类用智慧征服。
科学家的信心膨胀到了极点。
虽然最前沿的科学领域,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但是现在布鲁斯教授所说的,明显不是前沿的研究内容,而是很平常的东西或者现象。
这怎么可能还一无所知呢?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相互讨论声。
“想不到啊,想不到啊,都已经接地气了,还能难到哪里去呢?”
“怎么可能会一无所知呢?”
“现在难道还有没被研究过的领域吗?”
“物理、化学、生物、医学......”
“这么多的自然科学,足以把整个世界都纳入研究对象之中了。”
前排的密立根、海耳、戴森等大佬们,皆是满脸笑容。
仅仅开头一句话,这场演讲就成功了一半。
大佬们感慨:
“布鲁斯教授的演讲,总是和其他人不一样。”
“那种鲜明的个人风格,让人听过一场就永生难忘。”
“这才是演讲的最高境界啊。”
在场的大佬教授们,那也都是经常到处演讲的人。
然而他们扪心自问,和布鲁斯教授比起来,他们的演讲确实有点味同嚼蜡。
那种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大师风范,值得所有人学习一辈子了。
同时,他们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好奇。
能让布鲁斯教授说出一无所知的现象,一定非比寻常。
说不定又能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出来。
那相当于又拓展了人类的研究边界啊。
这就是当世顶尖科学家们的作用,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开疆扩土。
就在大佬们感慨时,很快,台下就有学生开始尝试回答了。
“教授,我觉得是火。”
“人类在远古时代就会使用火了。”
“但是火的本质是什么,好像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
这位学生的回答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然而,很多聪明的学生却微微摇头,应该不是这个答案。
至于前排的大佬们,还有吴有训这样的天才,则都是微微一笑。
火可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
这时,李奇维听后,笑着说道:
“刚刚有哪些人点头的。”
“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回去重修大学课程。”
会场内爆发一阵笑声。
“早在1772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就发现了氧气的存在。”
“并且他还认识到燃烧的本质,可能就是这种气体与可燃物结合,产生的能量反应。”
“拉瓦锡在舍勒的基础上,把这种气体命名为氧气。”
“并且他还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所谓燃烧的氧化学说。”
“他认为,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
“物质与氧结合的称为氧化反应,而氧化物失去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当然,后来的化学家们又更进一步,提出了化合价的概念。”
“这就不是我们的讨论范围了。”
“但不管怎么说,人类对火焰绝对算不上一无所知。”
众人全都敬佩地点点头。
布鲁斯教授对于各种科学知识,简直是信手拈来。
哪怕不是他主业的化学,也是如数家珍一般。
这种实力,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大宗师的境界。
然而,回答的学生好像没有放弃,反而继续追问道:
“可是教授,那火焰到底是什么呢?一团能量吗?”
他的问题引起一阵嗡嗡声。
显然让很多学生产生了共鸣。
如果说刚刚很多人能知道拉瓦锡的氧化还原反应。
那么火焰的本质,几乎就没人了解过。
除非是那种最聪明的学生,他们研究过很多课外的专业文献,才能找到答案。
因为这已经涉及到很深的物理知识了。
火焰明明看起来像一团空气,但是它却有影子。
说明它还是实体,但是实体怎么会飘忽不定呢?
不少学生甚至还以为这是什么未解之谜。
他们很担心:
“这个问题布鲁斯教授能回答吗?”
李奇维闻言,笑道:
“很好的问题。”
“我猜你是想问,固体、液体、气体,火焰到底是属于哪一种物质形态吧。”
那个学生猛猛点头,他自己表达不好。
“其实也很简单,火焰属于物质的第四态。”
“已故的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教授,在1879年,发现了物质存在第四态。”
“第四态的存在形式是被电离后的气体。”
“它是由大量的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所组成的系统。”
“由于不属于传统的固液气三态,所以被命名为第四态。”
“其实,这个东西非常常见。”
“天文学家们研究的各种宇宙射线,几乎都是以第四态的形式存在的。”
“火焰就是物质和氧气燃烧后,形成的各种粒子集合体。”
真实历史上,美国化学家朗缪尔,在1928年,首次使用【等离子体】来描述第四态。
这个名字非常贴切形象,展示了第四态的物质形式特点。
此刻,提问的学生佩服的五体投地。
在他眼里神秘无比的事情,在布鲁斯教授的嘴里,简直好像讲故事一般就解释了。
众多学生们都露出不明觉厉的表情。
这一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当世科学第一人的强悍之处。
没有任何问题可以难倒对方。
“布鲁斯教授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还是能不停更新版本的那种。”
“哦,上帝啊,原来物质还存在第四态,我真是孤陋寡闻了。”
“没想到布鲁斯教授对天文学也这么了解。”
“估计马上他就要像颠覆物理、化学一样,颠覆天文学了。”
同时,大家发现,原来物理学和天文学还有这么紧密的关系。
怪不得布鲁斯教授要研究天文学。
或许他是想找到一些新的灵感。
人群之中,余青松是第一次听到李奇维的演讲。
他现在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完美的男人。”
那种乾坤尽在掌握之中的气势,让余青松为之着迷。
对方娓娓道来,哪怕是一个没有基础的学生,听完后都会对火的历史有所了解。
这种能力已经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化境。
与那些喜欢卖弄知识的人,如云泥之别。
因为越是喜欢卖弄专业词汇的人,说明水平越低。
词汇本来就是为了解释现象而创造的。
任何专业词语,一定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来。
讲不出来,说明自己也没有彻底搞懂。
这就是后世很多专家变成砖家的原因。
这一刻,余青松想要与李教授交谈的欲望,越发强烈了。
吴有训激动地看着台上。
只有真正进入物理的前沿研究领域,他才明白校长到底是什么样的伟大存在。
以前他只知道校长很厉害,厉害到甚至是科学第一人。
但是,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厉害法呢?
吴有训不理解。
然而,当他发表吴-康普顿效应,解释光的波粒二象性的那一刻,他就深刻地明白了。
他和康普顿绞尽脑汁,仿佛耗费毕生心血的成果,只不过是验证了校长随手写的一篇论文而已。
那是神与凡人的差距。
这里的凡人都不是普通人,而是指像吴有训这样的物理学天才。
此刻,感受着台上校长那大宗师气度的演讲。
吴有训开心地笑了,心中暗暗发誓:
“我要成为和校长一样的科学家!”
此刻,前排的密立根和海耳等大佬,也是万分感慨。
火焰的本质对他们而言,只能算普通知识点。
这些前沿的知识,学生们不知道,他们这些大佬肯定是了解的。
大佬们感慨的是,布鲁斯教授就这么丝滑地把物理学和天文学联系在一起了。
物理学有第四态,天文学也有第四态。
普通的火焰,和浩瀚神秘的宇宙物质,也有本质上的相同之处。
这种美感才是让大佬们震撼的。
密立根说道:“看来布鲁斯对天文学了解很深。”
“连宇宙射线他都这么清楚。”
海耳不以为意道:“这对布鲁斯教授而言,算不得什么。”
就在众人以为回答结束时,李奇维又补充道:
“克鲁克斯教授生前曾和我说过,他不喜欢第四态这个称呼。”
“他开玩笑地说,让我帮他想个名字。”
“后来因为战争,这件事也就被我遗忘了。”
“正好今天趁着这个机会,我想完成他的夙愿。”
“我决定把第四态命名为【等离子体】(plasma)。”
哗!
台下瞬间响起一阵惊呼。
实在太霸气了!
布鲁斯教授,当着这么多科学大佬的面,直接为第四态重命名。
谁赞成?谁反对?
这一刻,他就是科学的权威。
这一幕,让余青松等华夏留学生看的热血沸腾,恨不得当场站起来仰天长啸。
在无数西方人面前,李教授宛如高高在上的神灵,俯瞰一切。
“那就是我们华夏的李奇维教授。”
“他一言可定科学法!”
“在科学这个领域,李教授做到了古往今来的最巅峰!”
前排的诸多大佬们都默默咀嚼这个词的含义。
越想他们的眼睛就越亮。
因为这个名字实在太好了。
好听又好记。
当然,就算不好听,这个名字也注定会被物理学界采用。
因为它的提出者,是布鲁斯教授。
插曲过后,众人心情逐渐平复下来。
接着,又有不少人给出一些答案,但是都没有猜对。
这时,李奇维说道:
“不管是火焰,还是其它什么,和天文学的关系都不大。”
“我所说的东西,对于天文学研究非常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此外,对于化学、物理学同样至关重要。”
不过,众人实在是猜不到了。
李奇维忍不了,只好笑着提醒道:
“天文学最重要的观测仪器是望远镜。”
“那么望远镜上最重要的部件是什么呢?”
话音刚落。
在场所有人灵光一闪,然后几乎是异口同声般说道:
“玻璃!”
“是玻璃!”
“我在天文台工作我知道,望远镜的核心就是玻璃。”
“废话,哪怕我是文科生我也知道。”
玻璃,尤其是光学玻璃,几乎决定了一座天文台的高端程度。
面积越大且越光滑的玻璃,形成的镜片效果越好,光学系统也更精密。
这一刻,众人终于明白了这个谜底。
余青松挠挠头,恍然大悟道:
“亏我还是天文学专业的人。”
“竟然连这个都没有想到。”
“天文学家用玻璃做望远镜的镜片。”
“物理学家用玻璃做各种光学研究的器件,比如三棱镜反射镜等。”
“化学家用玻璃做各种化学反应的容器。”
“玻璃确实是各种学科交叉的领域,它的适用性太强了。”
吴有训则是笑着感慨道:
“这应该就是校长经常说的,多领域交叉学习合作的重要性吧。”
“我是研究物理学的,肯定不会往玻璃上想。”
“青松是研究天文学的,也不会往玻璃上想。”
“因为玻璃实在太常见太普通,下意识就被忽略了。”
“但若是把我们二人放在一起,就会发现玻璃的共同之处。”
众留学生:那吴哥你刚刚怎么不说,是没想到吗?
吴有训:交流会不带你们了。
但是很快,大家就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玻璃怎么了?
为什么校长(李教授)说我们对玻璃一无所知?
此刻,不仅仅是吴有训等人,在场的所有人都发出了同样的疑问。
“为什么是玻璃?”
“玻璃有什么神秘的吗?”
“布鲁斯教授不会是说错了吧。”
“我们怎么可能对玻璃一无所知。”
“不仅仅是科学领域,生活中更是到处都是玻璃。”
众人全都疑惑不已。
实在无法把玻璃和高大上的物理学、天文学难题联系在一起。
一时间,会场内到处都是议论声。
前排的大佬们也不例外。
海耳没有了之前的淡定,因为现在话题已经和天文学相关了。
美国之所以在天文学领域如此发达,就是得益于其强大的工业能力。
所以才能造成其他国家造不出的优质玻璃。
尤其是高端玻璃,更是属于战略物资。
在军事等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疑惑。
“我们对玻璃一无所知?”
这话要是其他人提出来,海耳绝对当场把对方骂的狗血淋头。
但是若是那个男人的观点,他就立刻冷静下来了。
问题一定出在我自己身上。
同时,他忽然心跳加速。
“上帝啊,布鲁斯教授难道要发明新型玻璃?”
“那对于天文学就太重要了。”
不仅是海耳这样的天文学大佬,密立根也是一脸懵逼。
什么情况?
我怎么不知道玻璃还有特殊之处?
密立根作为实验物理学家,又是光学大佬迈克尔逊教授的接班人。
在场所有人,没人敢说比他更懂玻璃。
当然,布鲁斯教授不算人,排除在外。
他用玻璃做过的实验不计其数。
玻璃具有超高的稳定性、化学惰性,是完美的光学仪器。
这种东西还会存在什么问题吗?
密立根想象不到。
“以布鲁斯现在的地位,他不可能开玩笑。”
“今天还有这么多大佬在场,他所说的内容肯定也不会太过幼稚。”
“即便学生有很多,内容可以通俗易懂,但是理论一定要非常深刻。”
“不然岂不是损害了布鲁斯教授的威名。”
“可是,玻璃它确实没什么可说的啊。”
不仅是密立根、海耳,其他大佬都是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康普顿、哈勃等年轻天才们,也在默默思索。
既然问题是布鲁斯教授提的,那就绝对非同凡响。
此刻,李奇维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震惊、疑惑、思索、懵逼......
这个问题和他想象的一样,让所有人都不可思议。
原因就像他说的。
玻璃这玩意太普通了。
普通到根本没有人注意过它。
“我相信,在场的很多人都在疑惑。”
“布鲁斯教授是不是在拿我们开玩笑啊。”
“别说科学家了,就是普通人,也不可能对玻璃一无所知啊。”
“没错,玻璃的历史确实非常悠久。”
“早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就把沙子和碱、石灰等混合,烧出人类的第一块玻璃。”
“在华夏,玻璃被我们称为【琉璃】。”
“在三千多年前,华夏人也掌握了玻璃的制造工艺。”
“并且当时也能制造非常精美的玻璃。”
“所以说,无论东西方,对于玻璃都不陌生,都有着天然的喜爱。”
“公元前200多年,古巴比伦人发明了玻璃的吹制工艺。”
“可以将玻璃随心所欲地做出各种形态的器皿。”
“此后,又出现了各种新的工艺。”
“人类制造玻璃的手段越来越高超。”
“并且还发现往玻璃液中加入各种金属后,能烧制出带有颜色的玻璃。”
“于是,一千年前,欧洲的各种教堂里,出现了彩绘玻璃,使人灵魂得到安宁。”
“三百年前,科学先贤们,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和稳定性,制作了各种实验仪器,为人类打开科学之门。”
“牛顿利用三棱镜,破解了太阳光的组成之谜。”
“拉瓦锡使用玻璃发明了精密的化学反应装置,否定了燃素说。”
“列文虎克制造显微镜,让人类首次观察到微生物的世界。”
“伽利略改进望远镜,看到了浩瀚的宇宙星空,开启了人类真正的天文学之旅。”
“可以说,没有玻璃,就没有自然科学的诞生。”
“人类将永远活在愚昧之中。”
“玻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用任何语言形容都不足为过。”
“到了如今。”
“我们可以制造出更透明更平整更大型的玻璃。”
“比如海耳台长所在的威尔逊山天文台,据我所知,就有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光学镜片。”
“所以那里才会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
李奇维的话,让在场众人仿佛经历了一段史诗般的科学之旅。
因为意外而出现的玻璃,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这种厚重的,宿命般的羁绊,让众人灵魂震撼。
“哦!上帝啊!原来玻璃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我之前还讨厌过我们家旁边的玻璃工厂。”
“现在,我想为我之前的想法道歉。”
“玻璃明明那么普通,但是它却承载了人类的诸多奇迹。”
这一刻,所有人都沉浸在对玻璃的美好想象之中。
而布鲁斯教授的博学多识,再一次震惊了所有人。
前排的大佬们则是感受到一种洗礼般的净化。
他们只顾追求巅峰,却忘了身边陪伴已久的伙伴。
但是很快,大家就又想到了布鲁斯教授的那句话。
“我们对玻璃一无所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奇维继续说道:
“玻璃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但是反过来,科学的进步,应该让我们更深入地研究玻璃。”
“现在,就让我告诉你们,为什么我们对玻璃一无所知。”
“玻璃最重要的性质,就是它的透明性。”
“正因为透明,天文学家才能用它观察星星。”
“生物学家才能用它观察细菌。”
“化学家才能用它观察反应颜色和状态。”
“物理学家才能用它研究光的性质。”
“那么在座的你们,有没有谁想过一个问题。”
“玻璃,它为什么是透明的呢?”
轰!
全场皆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