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量子力学绝世天才!美国之行!让核聚变震撼世界吧!
英国,格林尼治小镇,量子研究所内。
距离李奇维从德国回来,已经半个月了。
这段时间,他一直待在研究所内,深入简出,为4月份的美国之行做准备。
天文学大辩论将在4月26日举办。
李奇维作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主席,自然要出席活动并致辞。
说不定还要被求着做几场演讲。
而且,本来他就准备去一趟美国,处理很多事情。
美国是李奇维全球布局中,很重要的一环。
学界、商界、政界,他都经营着巨大的人脉。
学界。
美国科学界,比欧洲科学界还要崇拜李奇维。
因为他在那里是断档式的领先。
至少欧洲还有卢瑟福、普朗克、汤姆逊等这样的大佬在。
而美国的顶级科学大佬,恐怕两只手就数的过来了。
此外,在美国的华夏留学生,也是最多的。
这些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李奇维的恩惠。
布鲁斯集团专门拨款部分资金,用于留美学生的资助工作。
他的名字就是学生们最大的保护伞。
很多学生首选的地点,并不是德国或者英国这样的科学强国,而是美国。
这里面当然有很复杂的因素。
但是其发达现代的生活,恐怕是最重要的因素。
欧洲老牌国家有点像贵妇人,高贵矜持,处处有着规矩。
而美国就像青春靓丽的少女,无时无刻不在展现着她的动人。
年轻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而且从国家地理、政治文化看,现在国内的青年,更愿意去美国取经。
众人希望华夏也能成为那样的大国。
商界。
现在李奇维的布鲁斯集团,已经是美国知名的商业巨无霸了。
旗下产品横跨各领域,而且都是所谓的高科技产品。
李奇维给公司高层的命令就是:凡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我们都不做。
有了特斯拉的加持,洪门的保驾护航,布鲁斯集团的发展稳如泰山。
目前为止,都没有受到过什么大的动荡。
政界。
在李奇维的暗示和建议之下,洪门开始投资潜力股。
司徒大佬的法律顾问罗斯福,就是其中最大的黑马。
对方不仅背景深厚,而且个人能力超群,已经在美国政界有着不小的名气。
他在担任海军助理部长期间,得到了时任总统威尔逊的公开夸奖。
虽然罗斯福今年竞选副总统失败了,但是却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只待一个时机到来,一飞冲天!
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权利最大的总统。
或许只有未来的川皇,才能与之一较高下。
李奇维一边梳理着美国的情况,一边准备这次的计划。
除了天文学大辩论,他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
那就是发表他在天文学领域的第一篇论文。
恒星的能量来源:核聚变!
这篇论文,一定会震惊整个天文学界。
他这个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的名头,瞬间就名正言顺了。
哪怕抛开广义相对论,他在天文学界的地位,也是最顶级的。
而核聚变的概念,也将首次公布于世,掀起无尽波澜。
其对于物理学,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条前途无限之路,这也是一条前途渺茫之路。
李奇维顺手给欧美各国画个大饼。
“这玩意有前途,只有国力强大的国家,才有资格研究。”
“华夏暂时是不能参与了。”
核聚变不稀奇,太阳高高挂在头顶已经几十亿年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核聚变。
但是【可控】核聚变就太稀奇了,它是人类工程领域的终极梦想。
一旦实现,就是星辰大海。
可控核聚变的物理原理不是很难,难就难在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
超过一亿度的高温,任何材料都无法充当容器,只能用磁场束缚等离子体。
但是目前的效果依然很差,一般只能维持几分钟。
李奇维前世看过的网文,主角无一不是靠开挂,才能解决可控核聚变的瓶颈。
由此可见,其难度之大。
他喃喃自语:希望四大基本力统一后,材料领域会有质的突破。
材料学也是一门充满神秘的学科。
因为微观到宏观,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界限。
这种界限的存在,使得宏观材料,有时会表现出诡异的性质。
万一哪天人类能制造出水滴那样的材料,容器问题应该就解决了。
他要是能攻克可控核聚变,那超越的可就不仅仅是牛顿了。
就在李奇维做着美梦时。
忽然,王正阳轻轻走了进来。
“校长,卢瑟福教授过来了。”
李奇维回过神来,心中纳闷。
一般卢瑟福要过来,都会提前打招呼,今天竟然不请而来,看来肯定有事情。
于是,他就带着王正阳前去迎接。
量子研究所的一楼大厅内。
卢瑟福正带着一个年轻人参观,并且还亲自给对方讲解。
看样子,他很欣赏这个年轻人。
“量子研究所虽然主要研究量子论,但是其它方向也多有涉及。”
“你应该知道,前段时间的演讲,对于量子论有多么巨大的意义。”
“布鲁斯教授一个人就撑起了一个研究所。”
“不出意外,这里很快就会迎来一波求学热潮。”
年轻人有点沉默寡言,只是回应性地点头,但眼中的光芒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卢瑟福忽然又自豪道:
“不过嘛,这里的原子研究就差点意思了,跟卡文迪许没法比。”
“你将来去剑桥读书,一定会喜欢那里的。”
实验室助理薛定谔则是在一旁陪同。
听到卢瑟福这话,他心中发笑,暗道还好伊蕾娜那丫头不在这里。
不然对方肯定当场辩论。
这小妮子的性格,可比她的母亲居里夫人烈多了。
李奇维给了她一个重要任务后,伊蕾娜就泡在实验室里了,十分用功。
看着卢瑟福,薛定谔内心感慨。
自从他加入量子研究所后,科学界的大佬们简直如走马观花一般,被他见了个遍。
不管是多么有名的大佬,只要来到这里,都对他客客气气的。
虽然他们不知道薛定谔是何人。
但想来能做布鲁斯教授的助手,那绝对就不是普通人。
薛定谔这段时间,算是亲身体会到,当世第一人的影响力是多么恐怖。
他现在毫不担心自己的未来了。
就在三人边走边看时,李奇维走了下来,朗声笑道:
“卢瑟福,你怎么不声不响就过来了。”
“是不是想从我这偷师啊。”
卢瑟福闻言,笑道:
“布鲁斯,看来德国那场精彩的演讲,让你膨胀了。”
“你的量子研究所可比不上我的卡文迪许。”
两人哈哈大笑。
接着,卢瑟福又笑着说道:
“好了,布鲁斯,不和你开玩笑了。”
“我待会还得坐火车赶回剑桥呢。”
“我今天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告诉你。”
说罢,卢瑟福郑重地从怀中拿出一份请柬。
他递给李奇维后,面带笑容地说道:
“6月10日是艾琳的婚礼。”
“布鲁斯,我和玛丽都希望你可以来参加。”
“艾琳她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李奇维接过请柬,打开后,上面男方的名字果然是拉尔夫·福勒。
他开心地说道:
“恭喜你,卢瑟福,找到一个乘龙快婿。”
“艾琳她一定会很幸福的。”
“放心,我一定会参加他们俩的婚礼。”
得到李奇维的肯定答复后,卢瑟福非常开心。
因为他知道现在的布鲁斯太忙了。
全世界每天都有很多人,想要邀请对方。
自己女儿的婚礼跟那些大事比起来,就属于小事了。
所以卢瑟福才提前这么多天,通知到位。
他知道以二人之间的情谊,只要对方答应的事,那就一定会做到。
而且自己女儿的婚礼,有布鲁斯教授参加,那会成为一段佳话。
想到女儿幸福的样子,卢瑟福老脸开花。
同时,他的心中对于李奇维充满感激。
“布鲁斯,谢谢你。”
“改天我会让福勒过来拜见你的。”
卢瑟福对这桩婚事还是非常满意的。
福勒的学识、人品、家世,都是上上之选。
而且他已经正式离开卡文迪许,开展独立研究。
在卢瑟福的支持下,福勒现在是三一学院的物理学讲师。
对方只要历练几年,发表几篇高水平的论文,很快就能获得教授职位。
卢瑟福对此充满了信心。
毕竟对方是他亲自调教过的,能力如何都了如指掌。
而且福勒最近也在进行天文学方面的研究,在恒星光谱等领域有不错的成果。
卢瑟福认为对方和李奇维会有共同的话题。
以后正好有机会多多交流。
不得不说,卢瑟福为了培养女婿也是煞费苦心。
此外,他甚至连福勒未来的研究生都找好了。
正是他今天带来的这位。
这时,李奇维也终于注意到卢瑟福背后的那个年轻人。
对方看起来只有十八九岁,高鼻梁,深眼眶,看起来非常安静。
这种安静和海森堡的害羞有很大不同。
更准确点说,那就是比较孤僻。
李奇维没有从对方的身上感受到紧张,好像对方不在意任何事情。
但是那种隐隐蕴含的智慧,却好像溢出来一样。
他可以肯定,这绝对不是无名之辈。
就在他要开口询问时,卢瑟福开口了:
“布鲁斯,我给你介绍一位真正的天才。”
“他可是我们英国这次物理奥赛夺冠的希望啊。”
说罢,他就拉着年轻人上前,眼中满是欣喜。
在几人的关注下,年轻人轻声开口道:
“您好,布鲁斯教授,我叫保罗·狄拉克。”
“目前是布里斯托大学的本科生。”
哗!
李奇维闻言,心中猛然一惊。
竟然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狄拉克。
未来的又一量子巨头。
如果单纯比较聪明程度,狄拉克比海森堡、泡利、薛定谔等人,都要高出一个层次。
这位是真正意义上的绝世天才,而不是灵光一闪的那种幸运物理学家。
他的数学能力,比海森堡还要强。
李奇维前世看过杨振宁的一场讲座录像。
杨老本人是见过海森堡和狄拉克的。
他曾评价说:
【狄拉克写的论文就和诗歌一样优美。
而且注重逻辑性,让人找不到一丝一毫的错误。
海森堡的论文也像诗歌,但却是小孩子写的,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力。】
虽然说的很委婉,但意思很明显。
杨老的评价算是非常中肯了。
在量子力学中,与狄拉克有关的成果可就太多了。
而且每一个都至关重要。
第一:狄拉克方程。
该方程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也就是相对论形式的薛定谔方程。
由这个方程,可以直接从理论上,推导出第四量子数的存在,并给出精确的性质描述。
此外,根据这个方程,狄拉克还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
并且最后被证实,牛逼克拉斯。(别急,后面都会解释)
反物质在后世各种科幻小说的出现频率和地位,那就不用多说了。
第二:量子场论。
狄拉克是量子场论的奠基者。
后世各种统一模型,都是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电弱统一、标准模型、规范场论等等。
全都是在量子场论的框架之中。
量子场论彻底取代了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成为大统一理论的最优道路。
第三:预言磁单极的存在。
这个概念也极度重要,和大统一理论、宇宙起源息息相关。
第四:费米-狄拉克统计。
由此可见,狄拉克的牛逼程度。
这是一位把量子力学推向巅峰的人物。
不过由于他天生孤僻,喜欢沉默,也不愿与人争论,对数学之外的事物毫无兴趣。
所以,历史上他的名气反而不如海森堡、泡利等人。
只有真正业内的人才知道,论贡献,狄拉克绝对是量子力学的第一人。
今年的狄拉克刚刚18岁,比泡利小1岁,比海森堡小2岁。
现在,这位绝世天才,就站在李奇维的面前。
“你好,狄拉克。”
“能被卢瑟福教授如此看重,想必你肯定很优秀。”
狄拉克闻言,略微不好意思。
“谢谢您的夸奖,布鲁斯教授。”
这时,卢瑟福解释道:
“英国在全国的大学范围内,进行了一场考试选拔。”
“用以筛选参加第二届物理奥赛的选手。”
“狄拉克获得了第一名。”
“这次我去布里斯托大学演讲,正好把他带回剑桥突击培训。”
布里斯托大学就是于隐毕业的那所大学,位于英格兰的西南方向。
这也是英国的一所老牌工科名校。
伦敦正好就夹在布里斯托市和剑桥市之间。
所以卢瑟福才会带着狄拉克一起过来。
看起来,英国对这次的物理奥赛势在必得啊。
竟然仿照起华夏的经验,把参赛选手集中起来培训,以求快速提高选手们的实力。
这件事对于西方而言,还是比较难做到的。
在华夏,所有大学的头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领导。
更是有着李奇维这样一尊大神。
所以集中选手很容易做到。
但是在英国这里,每所大学都独立自主,各自为政,不受政府管辖。
凭什么要去你们学校集训,不能在我们这里集训。
也只有卢瑟福这样的大佬出马,才能平衡各方。
而且,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
“布鲁斯,我可是听说德国出了一个叫泡利的物理天才。”
“对方还得到了你的称赞。”
“你觉得泡利和狄拉克相比如何?”
“他们俩谁能夺得个人金牌?”
“这次我们英国的目标,可是个人金牌和团体金牌都要拿到。”
面对这个问题,李奇维笑了笑。
“好你个卢瑟福,你们欧洲队这是不把华夏放在眼里啊。”
“我谁都不支持,只希望我们华夏能再次一骑绝尘。”
虽然他嘴上说的很自信,但是内心拔凉拔凉的。
因为华夏选手要面对的,是他娘的一堆妖孽啊。
卢瑟福等人听后,全都笑了。
布鲁斯教授还是那么有意思。
狄拉克默默地观察着眼前这个神一般的男人。
全球公认,当世科学界第一人!
物理学活着的伟大。
对方的经历比传奇故事还要传奇。
虽然狄拉克刚刚表现的很淡定,但是那种强悍至极的气场,还是压的他差点喘不过气了。
在布里斯托大学,他是大家眼中的天才,所有考试皆是第一。
但是天才在布鲁斯教授面前,不值一提。
天才甚至连对方的背影都看不到。
物理学最终是要靠成果说话的。
一个天才,如果不能发表震撼学界的论文,那就永远只能是天才,而不是物理学家。
狄拉克觉得布鲁斯教授刚刚对自己那么客气,恐怕还是看在卢瑟福教授的面子上。
不过,他一点也不在意。
他对自己充满自信。
单单从学校获得的奖学金,都足够他继续在剑桥大学居住和读书了。
这也是狄拉克的梦想。
布鲁斯教授的母校,那是所有理工科学生心中的圣地,是梦寐以求渴望能读书的地方。
而现在,他甚至有机会当面和布鲁斯教授交谈。
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但也足以拿出去吹了。
当然,狄拉克肯定不会这样做。
他虽然孤僻,但不代表就没有欲望。
他只是把李奇维当成科学的信仰,是他要超越的目标。
卢瑟福在所内聊了半个小时后,就带着狄拉克赶回剑桥了。
李奇维也没有挽留他们,亲自送他们离开研究所。
接下来几天,陆续又有不少人前来拜访。
李奇维在德国演讲的影响力,到现在还没有消除。
随着第三届布鲁斯会议的临近,无数人都铆足了劲,想要再做突破。
哪怕是参加过第一届第二届会议的大佬们,也不例外。
毕竟大佬们也不想被别人说是吃老本。
他们也需要全新的成果,来证明自己,不负铁王座的尊贵与意义。
连布鲁斯教授那么巅峰的人物,现在还保持着高强度的一线研究和输出。
谁又有资格可以偷懒摆谱呢。
只能说,内卷害死人啊。
就在众多物理学大佬摩拳擦掌,埋头苦干时。
李奇维反倒没有继续研究物理。
而是开始启动他的美国天文学装逼之旅了。
-----------------
1920年4月10日。
量子研究所内。
戴森、爱丁顿等英国天文学大佬们齐聚一堂。
众人的脸上都带着喜悦的笑容。
因为今天他们就要跟随布鲁斯教授一起,前往美国,参加天文学领域的一场盛事。
世纪大辩论:宇宙的尺度!
这场辩论不仅仅是天文学内部的会议,更是吸引了无数的普通民众。
举世瞩目!
毕竟,任何一个人都会对神秘的宇宙产生好奇心。
本来爱丁顿是不打算去美国的,因为大辩论的主题和他关系不大。
但是德国演讲让他改变了主意。
“万一布鲁斯教授到时候再发表什么惊世骇俗的内容,我不去那就亏大了啊。”
于是,他就推掉了原本的事情,跟着大部队一起前去。
这时,爱丁顿给李奇维介绍了一个人。
“布鲁斯教授,这位是剑桥大学的詹姆士·金斯教授。”
“他在恒星研究领域有很多重要的成果。”
李奇维闻言,看向对方,心中了然。
这也是一位天文学的大佬。
金斯和爱丁顿是英国宇宙学研究的两位奠基者。
真实历史上,爱丁顿提出恒星的能量来自于核聚变后,金斯公开表示了反对。
二人因此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
结果很显然,最后金斯错了。
这位老哥一生提出的错误理论还不少。
比如,他认为行星的来源是,一颗恒星经过太阳附近时,其潮汐引力使得太阳内物质喷射而出,最终形成。
这一理论一直未被接受。
今年43岁的金斯,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李奇维,但这样的正式见面是首次。
所以,他表现的比较激动。
“布鲁斯教授,听说你也在研究恒星。”
“希望有机会能和你一起交流,得到你的指点。”
李奇维伸出手,笑道:
“非常乐意,金斯教授。”
“天文学领域我是萌新,向你们学习才是。”
未来的金斯:你是萌新,那我们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