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压力
如果不是因为大夏联邦本土的工业链齐全,新科集团在半导体产业和智能手机、工业软件产业的号召力强大,新科动力公司其实并不可能在短期内建设成功锂电池工厂,更不可能在如今这个工程师资源已经颇为昂贵的情况下,在短短数月就建设出一个初具规模的半固态电池工厂。
扬程在听到自家董事长这番话的时候,这位从联邦有色金属研究院走出来的工程师,看着自己身旁的这群学生,还有工厂里面这些设备,神情感慨道:“不仅有半固态电池,以后我们还会努力研发真正的固态电池,让能源不再被浪费,改变这个世界的能源格局!”
“没错,这座工厂只是一个开始,咱们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更优秀的能源工厂!”周瑜也笑着感慨道。
从第二季度开始,数个大型新能源项目在蓉城市、鹏城市、中原市三地同时开工。
与蓉城市、鹏城市不同的是,中原市对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有着极为清晰的发展定位,那就是依靠本地优势,优先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形成横向以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四大主材,纵向涵盖材料、电池制造、动力电池、产品性能检测、循环回收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在与新科集团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中原市班子成员甚至喊出了:“力争到2025年,要把能源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口号。
不过这也并非是中原市想着画大饼,套牢新科集团的动力能源项目,这其实也是中原市的真实产业规划。
在还未与新科集团动力能源项目达成合作之前,中原市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就有上百家企业和专业机构,看似是内陆城市,但吸纳了不少产业人才,在新能源产业规划中,已经走在了许多一二线城市前面。
在传统能源因为碳排放规划和民众环保意识快速崛起的大环境下,先进储能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承载产业。
目前,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已超过三万亿美元,大夏联邦的产业总产值也已经超过5万亿夏元,如果按照新科集团、比雅荻福迪电池等企业的产能规划,在三年或五年之后,大夏联邦在该产业的总产值很可能会达到实质意义上,全球总产值的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
作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大夏联邦,只要能够攀登到该产业的高端市场,很快就会以强大、配套的产业集聚规模,将该产业的中高端产品成本降低到其他国家的企业无法达成的可怕程度。
面对未来这巨大的市场空间,周瑜并不打算让其他企业机构独享美味,在全面打造最强工业机群的同时,自然不可能停下占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战略高地的步伐。
新科集团在大夏联邦本土推进这些繁忙项目的时候,西方各大势力和企业的高层们那叫一个焦急。
明明针对新科集团搞了这么多限制性操作,但是这家公司挺了这么久,居然还没有沦落到资金链断裂去卖技术,卖项目的程度!
甚至还让新科集团和大夏联邦其他企业的商品给逼迫到开始给自家产品也进行降价。
美利坚白殿在众多企业、机构和背后势力的影响下,加上为了让本土产业能够重新复苏,只能够尽可能用限制销售和增加产品关税的手段。
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利坚白殿可以让美军坐着军舰和战机,得偿所愿。
但是对于大夏联邦,美利坚白殿现在已经有些难以下嘴,第五代战机、主力航母群、舰船都能够抗衡,并且大夏联邦的近海、本土都是美军的禁区,从上世纪就流传下来的“魔咒”,让美利坚白殿一直无法忘却。
特别是新科集团,不仅不愿意配合,还敢跑到华盛顿法院起诉自家商务部!
就这样,新科集团还在大夏联邦本土大手笔投资各种项目!甚至将各种项目技术提供给新科联盟的其他企业机构。
“我们可以限制新科集团、限制華卫科技,甚至是限制大夏联邦的高校和机构,但我们不能将大夏联邦的所有企业机构都拦在门外!”
美利坚白殿如今的男主人,虽然十分不愿意让大夏联邦的各大企业机构赚钱,但是他也清楚的知道,现在美利坚本土的工业、工人还无法直接承接全球的工业产能需求。
只不过,他心中明白归明白,但美利坚的各方利益群体却不会如此坐视不理。
在白殿的会议室里,有来自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们出声道:“如今,大夏联邦已经成为了制造业大国,这对我们美利坚而言,是巨大的冲击。
接受我们华尔街投资的美利坚本土企业,其创新能力虽
然仍然十分优秀,但我们能够看到,这些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正在逐步落后于大夏联邦,并且大夏联邦拥有全产业链工业优势,我们的企业无法在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与大夏联邦的企业竞争。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让各大企业机构能够有低成本的融资、借贷额度,企业兴盛,产业才能够复苏。”
“股票的市场价是股市对公司未来利润的预期,这是企业对未来的利润预期的总折现值。我们可以为企业的未来产值进行定价扶持,还能够为各大企业、机构提供提前兑现未来利润预期的机会,加快这些企业科技创新的速度和深度。
只要给我们金融产业足够的支持,盖茨、戴尔的传奇仍然可以继续上演!”
“我们希望白殿您能够给新科集团足够的压力,让这家跨国科技集团到我们美股上市,甚至可以借此入驻新科集团董事局,利用股票交易和金融手段,架空新科集团。
未来,我们可以让新科集团在大夏联邦本土运营高污染项目,将高科技产业转移到我们美利坚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