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魏文侯不及陛下


魏文侯身边的人看到乐羊新近得到重用,骤然担任要职,都有不平之意。

等到听说他三次停止进攻,就向魏文侯进谗言说:“乐羊屡次胜利,威势惊人,攻打中山国势如破竹。只因为乐舒的一句话,便三个月不进攻,父子情深,可见一斑。”

“主公如果不把他召回来,恐怕会白白耗费军队和财物,对拿下中山国没有好处。”

魏文侯并未回应,而是询问翟璜。

翟璜说:“他一定早有计策,主公不要怀疑。”

此后,群臣纷纷上书,有的说中山国将把一半的国土分给乐羊,有的说乐羊谋画和中山国一起攻打魏国,魏文侯一言不发,把这些书信都封存在箱子里,只是时常派遣使者去慰劳乐羊,预先在国都为他建造府第,等待他回来。

乐羊心里非常感激,见中山国始终不肯投降,于是率领将士全力进攻。

中山城坚固厚实,积蓄的粮食很多,鼓须和公孙焦日夜巡逻,拆掉城中的木头和石头,作为防御的准备。

乐羊攻打了几个月,还不能攻破,恼怒起来,和西门豹站在箭石之下,亲自督促四门加紧进攻。

鼓须指挥士兵防守,被箭射中脑门而死。中山城里的房屋墙壁,也渐渐都被拆光了。

公孙焦对姬窟说:“事情已经很紧急了!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可以退去魏兵。”

姬窟问:“什么办法?”

公孙焦说:“乐舒三次请求宽限时间,乐羊都听从了,足以看出他对儿子的疼爱之情。现在攻势很急,将乐舒绑起来,挂在高竿上,如果他们不退兵,就杀掉他的儿子。只要让乐舒哀号求救,乐羊的进攻必然会放缓。”

姬窟听从了他的话。

乐舒在高竿上,大声呼喊:“父亲救命!”

乐羊看到他,大骂说:“不肖之子!你在别人的国家做官,上不能出谋划策,让你的国君取胜;下不能临危受命,劝你的国君请和,还敢像吃奶的小儿一样,用哀号来乞求怜悯!”

说完,乐羊架起弓搭上箭,就要射乐舒。

乐舒叫苦不迭,下了城,去见姬窟说:“我父亲一心为国,不念父子之情。主公自己决定是战是守吧,我请求死在您的面前,以表明我不能退兵的罪过。”

公孙焦说:“父亲攻城,儿子不能无罪,应当赐死。”

姬窟说:“这不是乐舒的过错。”

公孙焦说:“乐舒死了,我就有退兵的计策。”

姬窟便把剑递给乐舒,乐舒自刎而死。

公孙焦说:“人情没有比父子更亲的了,现在把乐舒的肉煮成羹送给乐羊,乐羊看到羹必然不忍心,趁着他哀伤之际,无心进攻,主公带领一支军队杀出去,大战一场,如果幸运得胜,再作打算。”

姬窟不得已,听从了他的话,命人把乐舒的肉煮成羹,连同他的首级送给乐羊。

使者说:“我的国君因为小将军不能退兵,已经杀了他,煮成羹,谨献上此羹。小将军还有妻子儿女,元帅如果再攻城,就会把他们全部诛杀。”

乐羊认出是儿子的首级,大骂说:“不肖之子!侍奉无道昏君,本来就应该死。”

乐羊立即接过羹,当着使者的面吃了下去,吃完了整整一碗。

乐羊对使者说:“承蒙你们国君送羹来,等破城之日,我会当面致谢。我的军中也有鼎镬,正等着你们国君呢。”

使者见状,吓得眼珠子都直了,回去坐在车上的他两腿一直打颤。

姬窟听到汇报,看到乐羊完全没有痛惜儿子之心,攻城更加急迫,担心城破后被侮辱,便毅然走进后宫,自缢身亡。

公孙焦打开城门投降。

乐羊历数公孙焦谗言败国的罪过,将其处斩。

随后乐羊把中山国府库中的珠宝玉器全部收缴,派人抚慰城中居民,留下五千士兵,让西门豹驻守,然后班师回魏国。

魏文侯听说乐羊大获全胜,亲自出城迎接,慰劳他说:“将军为了国家,失去了儿子,实在是我的过错。”

乐羊叩头说:“我不敢顾及私人感情,以免辜负主公授予我的重任。”

乐羊朝见完毕,呈上中山国地图以及宝物名录。

群臣都来祝贺。魏文侯在宫内的高台上设宴,亲自捧着酒杯赐给乐羊。

乐羊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趾高气扬,大有居功自傲的神色。

宴会结束后,魏文侯命令左右拿来两个箱子,封得很严实,送到乐羊的府第。

左右把两个箱子交给他。

乐羊心想:“箱子里一定是珍珠美玉之类的东西。主公担心群臣嫉妒,所以封好送给我。”

乐羊命令家人抬进中堂,打开箱子一看,都是群臣的奏本,奏本里全都说乐羊反叛的事情。乐羊大吃一惊,心道:“原来朝中这么多人造谣诽谤我!如果不是国君对我深信不疑,不为所惑,我怎么能成功呢?”

第二天,乐羊上朝谢恩。魏文侯提议,要赐给他上等封赏。

乐羊再次拜谢,推辞说:“中山国的灭亡,全靠主公在国内大力支持。我在外面稍效犬马之劳,有什么功劳呢?”

魏文侯说:“不是我不能重用你,也不是你不能辜负我的重用。将军辛苦了,为什么不到封地去安心享受呢?”

魏文侯就把灵寿封给乐羊,称乐羊为灵寿君,解除了他的兵权。

翟璜进言说:“国君既然知道乐羊的才能,为什么不让他率领军队守卫边疆,却让他安闲无事呢?”

魏文侯笑而不答。

翟璜出来后,去问李克。

李克说:“乐羊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何况是别人呢?管仲怀疑易牙,也正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翟璜这才明白,不再让魏文侯重用乐羊。
——
皇帝讲完故事,望着章邯同样笑而不答。

章邯在殿内,一直默默地听着皇帝的故事。

其实,从乐羊为了报恩,选择放弃自己的儿子开始,章邯就已经心中恐惧不安,手指颤抖起来。

但是最让章邯感到心惊的是,乐羊都做到了这个地步,可是魏文侯最终却选择了放弃乐羊。

“你没有什么想对朕说的吗?”

章邯思索一番,“陛下,乐羊为了报答魏文侯,已经是放弃了自己的儿子,这确实是有悖人道。”

“但是没有人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更好的选择。”

“倘若乐羊选择了救助自己的儿子,他一定会被姬窟所要挟,到时候乐羊就会战败。”

“而乐羊战败,乐羊便不能够活命,还会连累魏国。但是乐羊的儿子,他能够又如何自处呢?”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愚蠢的人。他们考虑事情是很可怕的。”

“他们只会用眼睛去看待世界。”
“譬如,有一群人看到一个道路上有一个人持着一把剑,而他旁边的地上躺着一个死人,那人身上有一道剑伤,鲜血不住地从伤口中流出来。”

“这时候,人人就会指责站在他旁边站着的人为杀人凶手。”

“但是,这个人是真的是杀人凶手吗?”

“人考虑事情的时候,总是只考虑结果,而不思考原因。只把自己看见的东西当做真实的,把自己看不见的东西当做是虚假的。”

“只是不知道,陛下是哪一种人?”

“乐羊固然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个可恨的人,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

“好像围观与评判的人,比乐羊更爱乐羊的儿子。可是围观的人,他们和乐羊的儿子非亲非故,和乐羊也是非亲非故。”

“在这种情况下,乐羊和乐羊的儿子两人之间必有一死。”

“那么既然这些人爱乐羊的儿子,为什么不能爱乐羊呢?为什么不能为乐羊说话呢?为什么他们不觉得乐羊做的是对的呢?”

“在这个世界上,有着太多虚伪的东西。”

“所谓的善,被人定义成牺牲、被人定义成奉献,被人定义成吃亏。”

“所谓的恶,被人定义为自私,被人定义为自利,被人定义为不做事。”

“但其实真正的善,不过是合理罢了。在一件事情上,做出最合理的抉择,用最快的速度,用最合理的方式。”

“如果臣相信了世间普遍流传的那一套善恶,那么臣便不会有机会做到今天这个位置上。”

“身为少府,臣如果仅仅是做到把陛下交代的任务完成,那么天底下能够替代臣的人多了去了。”

“就是泥瓦匠,都能够把这些事情做到。”

“可是,我章邯却不止于此。我得考虑麾下那些将官们的前途,我还得考虑未来陵墓之中那些刑徒何去何从。”

“微臣私以为,乐羊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而魏文侯是一个小人。以小人之心,揣度君子之肚腹,那君子势必也只会是个小人。”

“乐羊知道,像是姬窟这样的小人。一旦被他得到魏国,魏国和中山国都会被他给毁灭。与其将胜利给姬窟,倒不如让他得到胜利呢。”

“可是,魏文侯是个短视的人,他只知道看当下发生的事情,却不考虑为什么当初乐羊面临的局势,乐羊这么做的目的。”

“乐羊已经为魏文侯杀了儿子,可是魏文侯却嫌弃乐羊是个不讲孝道的人,对他不再重用。”

“那么以后又有谁愿意为魏文侯卖命呢?”

“魏国之所以渐渐衰落,留不住人才,不正是因为君王不能够包容,只顾着忌惮人吗?”

“魏文侯连为自己舍弃儿子的乐羊都不爱,又怎么会去爱乐羊的儿子呢。”

“乐羊为了魏文侯,付出了诸多;而魏文侯给乐羊的,不过是一个空空的爵位。”

“魏文侯这样做君王,非但对不起臣子,而且违背了做人的信义。虚伪至极。”

“大家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可是得到了利益的人,胜利的人就把自己定义为善,把失败者定义为恶。”

“商朝原本是一个敬畏神明,尊重伦理,崇尚自然的朝代。”

“何错之有?”

“只是因为商朝想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必须要去灭掉西岐。周朝的人趁着商朝东征大战,京城防备空虚,趁虚而入,取代了商朝。”

“人皇被杀死,商朝的大军远渡重洋,去往东边。”

“商朝的王族彻底没落。”

“周朝成为了胜利者,此后周朝就开始抹黑商朝。商朝人惩罚恶人竟然被编撰为过错。”

“因为周朝无法面对自身,从一个臣属邦国,通过偷袭的方式夺取了政权。”

“于是他们就捏造善恶,编造是非。”

也许,人就是这样,人不是不能面对他人,而是不能面对自己。

一切虚假的东西被造出来,接下来就开始了祸乱人心。

也许,从商朝落幕,周朝开始,神权被打碎,底层的民众彻底失去了沟通鬼神的能力后,那才是礼崩乐坏的开始。

也就是说,周的诞生,本身就是一种礼崩乐坏。

邦国偷袭大商,本身就是臣子作乱。

那么请问,周朝的邦国有什么好的榜样可以效法吗?没有。

因为周朝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他当初就是靠着偷袭大商的方式取得了政权,他的小弟们干嘛又要守规矩呢。

上行下效,有什么样的老大,就有什么样的小弟。

“陛下,臣就是那个为了自己、为了大秦、为了陛下,愿意牺牲儿子的乐羊。”

章邯的一席话,让秦二世沉默了半响。

他和章邯之间的矛盾,恰如魏文侯和乐羊之间的矛盾。

章邯为了自己,付出了太多,牺牲了自己的可靠。

但是到头来,自己却背弃他。

这于理不合。

本来今天秦二世想给章邯一个台阶让他上来。

结果章邯竟然这么上道,给了秦二世一个台阶,让他赶紧下来。

扶苏便问,“你觉得,朕与魏文侯相比,哪个更厉害呢?”

章邯一笑,“臣以为,魏文侯不及陛下。”
——
猎场上,黑色的旌旗随风飘展。

大风吹打旌旗,旌旗发出呼啦呼啦的声音。

骏马在嘶鸣,麋鹿在狂奔,野猪在山坡上嗷嗷叫唤。鸟雀在树林顶处起飞,落下,细密的点点汇聚在一起,像是一张漂浮在绿色海洋的渔网,起起伏伏。

章邯站在高山上一处岩石后。

身侧站着他的弟弟。(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