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

第一三三七章 悄然逼近

东华王国远征团的登陆,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干层浪,预示着东华王国对法兰西联军反击的正式开始。

一时间,整个南美洲的局势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搅动,风云变幻。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海岸线上,卓一清和卓浪正对着巨大的海图,眉头紧锁,神情专注地敲定着从海上反击的计划。

他们的手指在海图上缓缓移动,时而停顿,时而交流几句,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横亘在他们面前。尽管他们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渴望能立刻挥师而上,将法兰西联军彻底击败,但不得不承认,此刻他们的实力与法兰西联军相比,仍有着一定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兵力的多寡上,更体现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以及海战经验等多个方面。

所以卓一清认为只能剑走偏锋。然而这一计划多久能够发挥出作用便不得而知,这取决于法兰西人的决心。

而华族第四舰队,本应是他们在海上最为坚实的后盾,此刻却深陷困境,暂时无法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

英国人一直对麦哲伦海峡的控制权虎视眈眈,他们的远洋风帆战舰频繁地出现在这片海域,如同一群饥饿的鲨鱼,随时准备发动攻击,夺回他们失去的“猎物”。

还有一些更为大胆的英国战舰,竟然冒险从火地岛南边那气候极端恶劣的德雷克海峡穿过,前往遥远的纽西兰岛,为那里的英国殖民者运送补给。

这使得第四舰队不得不分散兵力,在两条海峡上艰难地布防。

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就像是两片被诅咒的海域,气候十分恶劣。

大部分时间里,这里的狂风如同恶魔的咆哮,肆意地席卷着海面,掀起数丈高的巨浪,仿佛要将一切船只都吞噬。

暴雨如注,倾盆而下,使得视线变得极为模糊,船只在航行中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

在这样的环境下,建立海上防线,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第四舰队的将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在惊涛骇浪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用生命捍卫着海上的防线。

好在李喜斌那里传来了好消息,让卓浪的心放了下来。

有了登陆之地,他再按照母亲的计划行事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他并不急于完全收回苏里南地区,但是却着急在那里打开局面。

因为法兰西联军一旦稳定了那里的局势,必然会南下。

在刚刚被命名为北江的大河之畔,气氛略显凝重。李喜斌和侯澜正站在河边,望着滔滔江水,准备道别。

因为上游有一个落差十几米的瀑布,那奔腾而下的水流,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使得船队只能送到这里。

侯澜已经接到国内的命令,要前往大河之畔的玛瑙斯驻扎,同时在那里组建林江水师。

既然东鲁已经开始对亚马逊河进行开拓,那就不能再继续沿用西洋人定下的名字。

不过这条大河可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河,其波澜壮阔的景象,让每一个见到它的人都为之震撼。

伍崇耀深知此事的重大,不敢擅自取名,于是请示元首。最终,董良给出了“林江”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地应和了这条河两岸雨林众多的特点。

“李团长,你们一定要将河边的这处码头给弄好,我一个月后定然会将补给给你们送过来。”侯澜指着河边的一处缓滩,认真地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仿佛在向李喜斌传递着一种力量。

“侯司令请放心,以后还要仰仗侯司令帮我们输送补给。有您在,我们便没有后顾之忧了。”李喜斌拱手回应道,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充满了感激之情。

两人的合作并没有因为这次道别而结束,按照东鲁与东华的协议,东鲁王国的水师将帮助东华远征团提供补给。

这座沿着北江的码头,便是两者接头的地点。然而,这里原本只有葡萄牙探险家建造的简易码头,十分简陋,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物资运输的需求。

侯澜默认这里是东华人的

地盘,所以让李喜斌自己完成扩建工作。

李喜斌已经从梁思复的口中得知敌人的强大,他深知反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他必须要利用这条连接上游的大河,先在苏里南南部的圭亚那高原上建立一块稳固的根据地,然后以此为后方,不断袭扰法兰西联军。

他的心中有着一个清晰的战略,就像一把钝刀,慢慢地给对方放血,直到将对方给耗死在这片土地上。

圭亚那高原,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绵延数干公里。它向西北连接着委内瑞拉,东南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站在这片高原上,李喜斌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战局。

从这里,他不仅仅可以进攻苏里南地区,还可以对英属圭亚那和法属圭亚那发动攻击。当初卓浪选择从内陆发动反击,如今看来,确实是一步好棋。

“梁大人,再会了。”侯澜与梁思复打了一个招呼,便带着船队顺流而下。

巴西人的反击随时可能到来,侯澜必须要赶到玛瑙斯去参与防卫。

他深知,玛瑙斯对于东鲁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李喜斌,你觉得侯澜这个人怎么样?”梁思复看着侯澜的背影,突然问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回梁大人,侯司令这个人非常讲义气,可以做朋友。”李喜斌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在与侯澜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李喜斌对他的为人有了深刻的了解,侯澜的豪爽和真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梁思复欲言又止,他的心中有着更深层次的担忧。东鲁既然已经进军林江中下游,那么今后的东鲁与东华之间,就一定会出现矛盾。这是地缘政治的必然结果,就像两片相互靠近的大陆,迟早会发生碰撞。

不过这些事情现在考虑还为时尚早,毕竟眼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共同对抗法兰西联军。

“李喜斌,我们就在这里建一座城吧,这里的高原地区确实比沿海的雨林气候温和一些。”

梁思复心中想着,不管如何,现在要在北江的上游建一座城,将这里的土地给占下来。

这样,以后就算要跟东鲁扯皮,也能够占据优势。绝对不能将整个林江流域都交给东鲁。

“一切听梁大人的安排。有您留在这里,我就可以放心带兵出击了。”李喜斌说道。

他对梁思复充满了信任。这位梁大人可是从小跟在国主身边的心腹。

“那李团长准备从哪里着手?”梁思复问道。

他知道李喜斌的这个远征团现在已经不满编,在进攻玛瑙斯的战役中,他们至少损失了一个营。如此兵力,要想对强大的法兰西联军造成威胁,谈何容易。

“梁大人您不是说苏里南地区的法兰西联军数量很多嘛,那我们就从东边的法属圭亚那动手。我知道那里有很多法国人的庄园。这些庄园中出产的粮食为联军提供了大量的物资补给,我们突然从西边杀过去,一定能够打的那些人措手不及。”

李喜斌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可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将领。他的这个计划,看似冒险,实则深思熟虑,充分利用了敌人的弱点和自己的优势。

“好一招声东击西。让战士们休整一段时间吧,我们先在河边将军营、仓库和码头建好,我已经跟国主联系过了,他会继续派兵过来。”

梁思复赞许地点了点头,他对李喜斌的计划十分认可。

同时,他也知道,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还需要更多的兵力和物资支持。

李喜斌来的时候带来了一台大功率无线电,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利用华族在南美洲建立的无线电网络取得联系,这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及时和准确。

在遥远的东华城,当卓浪得知黑妹牺牲的消息时,心中五味杂陈。

当初他与黑妹结婚,确实存在着利用的成分。作为一名枭雄,他的心中有着更远大的抱负和目标,感情在他的心中,有时不得不退居其次。

然而,在这个时候,那些与黑妹相处的点点滴滴,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想起了黑妹的笑容

,她的温柔,她的勇敢,每一个画面都如此清晰,仿佛就在昨天。

他为了防止黑人战士成为威胁,将王国的黑人军团派到北部驻守。

在建设七河地区的时候,完全将黑人给排除在外。

当初放弃苏里南地区的时候,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有没有存着打压黑人势力的心思。这些曾经的决策,此刻在他的心中,都变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愧疚。

见到丈夫如此的低落,栗娜知以为卓浪是在为逝去的王后悲伤。

她感概丈夫是一个重感情的君王,轻轻地走到卓浪的身后,从后面抱住他,轻声说道:“夫君,我们一定要为姐姐报仇,我跟父亲说了,他愿意说动其他部落一起派出两干名勇士北上。”

栗娜是马普切最大部落酋长的女儿,他们家族在巴塔哥尼亚高原上有着很高的威望。

卓浪与七河地区的原住民之间,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他通过分封来管理这些部族,实际上各部族完全是自治的状态。

在七河地区,华人移民在沿河的地方开垦种植,原住民则在内陆的高原沙漠地区放牧。他们与华族人贸易驼绒和牲畜,换取生活所需的布匹、铁器、盐、面粉、土豆……这样的模式维持着东华在七河地区的稳定。

不过卓浪一直对当地人心存芥蒂,就跟当初在苏里南地区对待黑人一般。

所以在栗娜提出说动族人出兵苏里南时,卓浪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他的心中,既有为黑妹报仇的决心,也有着对局势的考量。他希望借助原住民的力量,增强自己的实力,在这场与法兰西联军的战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此时的南美洲,局势愈发紧张。李喜斌在圭亚那高原上,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他带领着士兵们,在河边忙碌地扩建着码头,建造着军营和仓库。

他们的汗水滴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仿佛在播下希望的种子。

梁思复则在一旁,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一切,他与国内的联系从未中断,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变化,等待着援军的到来。

在法属圭亚那,法国人的庄园依旧一片繁荣。殖民者庆祝着对东华战争的胜利,他们幻想着法兰西帝国能够称霸南美洲。

他们并不知道,一场危机正悄然逼近。

那些庄园中的粮食,依旧在源源不断地被运往法兰西联军的营地,为他们提供着物资支持。然而,李喜斌的计划,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慢慢地向他们收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