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举保底制度

姜果然是老的辣!

一块在锦衣卫当中沉浮了几十年的老姜,自然是辣到了极点。

骆思恭早就看明白大势了——眼下这位大明天子和太祖、成祖一个路数,凶残着呢!

在他手底下做官得千万牢记一点,绝不能和他顶着来,要不然会死得很难看的!

当然了,身为朝廷命官,也不能因为皇帝老子太凶残,就不去当奸臣捞银子了。

想当年太祖高皇帝在世的时候,当官的该捞不还是在捞?只是要小心一点,低调一点。

所以对付崇祯皇帝这路凶暴英明之君,就不能在明面上硬顶,要不然就是找死了。

所以大家就要努力当猴,绝不当那只被宰掉的鸡!

而这一次,骆思恭、骆养性父子不仅要当猴,而且还要当两只左右逢源,上下通达的猴头。

他们自从被崇祯皇帝发配到南京之后,就已经变聪明了许多。

壮猴头骆养性又对众人道:“万岁爷在陕西时先拿一帮不吃猪肉开刀立了威,然后又除了秦府的藩。到四川、贵州则屠了安奢两家和大凉山,还移了蜀藩。在湖广,呵呵,不说了,惨啊……现在又到了南直隶,大家伙好好想想吧!多交税,保住南京的户部才是关键啊!”

“对啊!”

“他到哪儿都得死一堆人!”

“咱们得小心一点……”

“算了算了,交税就交税吧!”

这帮勋贵都怕了,南京勋贵本来就怂,北京勋贵再怎么都在第一线守国门,时不时的还得和鞑子打一仗,多少有点血性,而南京勋贵舒服了二百多年,是真的朽烂到家了。

“骆卫帅,咱们交税就是了,为什么还要保住南京户部啊?”

不知道是哪个没用南京勋贵忽然问了一句。

骆思恭已经把这帮怂货的表现都尽收眼底了,当下就笑道:“保住南京户部的权,咱们这些人才能躲在后面有所转寰啊!如果没有了南京户部,那咱们就得直接去面对万岁爷派下来的北直隶税官了!”

南京户部再怎么都比崇祯皇帝的税官好应付。南京户部高高在上,手头的权力又不是太大,而且责任也不大——南京户部和北京户部肩碰肩的衙门,谁买谁的账?

而且大明皇帝又难得来一次南京,只要他不来,那就是天高皇帝远。

骆老头子又道:“现在老夫估摸着万岁爷一年能收到一亿多应该就心满意足了,至于这一亿多从哪儿来……还不是咱们和南京户部商量着来吗?”

魏国公徐弘基打断骆思恭道:“骆卫帅,不是说一亿吗?怎么又多了几千万了?”

“还有商税呢!”骆养性接过问题,“南直隶工商繁荣是一眼可见的,能不交商税?再说了,以后各个省市的进士名额就要分省计算了……而各省额度多少,是和纳税多少和兵役负担挂钩的。

现在湖广一年给朝廷一亿多,咱们南直隶能少给?少给了,以后的阁老可就都是湖广人了!这事儿咱们能答应,江南士林也不能答应啊!”

崇祯皇帝把税收和进士、举人名额挂钩的路数还真是挺奸恶的,这摆明就是要调动下面的士大夫和商人、勋贵斗争,同时也挑拨各省各府士大夫之间的关系。

因为崇祯皇帝的进士,其实和后世的高考差不多,但是比后世的高考更公平。

每个省都有一个基础名额,不能少于这个数目。

至于可以多出来多少,就要和这个省的纳税,服兵役,出劳力三者互相挂钩。

比方说沿海各省,经济实力都比较强,那么就多纳税。

西北各省,穷得掉渣,但是能打,那么就给崇祯皇帝交血税。

中原各省,人力富裕,那么就跟着崇祯皇帝去铺桥修路。

总之,各个省份都对国家做出贡献,国家再庇护各个省份,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是一种比较妥善的解决办法。

决不能再出现朱元璋时代一个江西省垄断天下进士,还说其他各省汉人都是反贼的事情!

这可太破坏汉人内部的公平了!

比方说,再来

一次只有江西省的学生才可以考公,其他各省的汉人水平太差,对国家不忠诚,这让其他省份的汉人要怎么想?

他们能答应?

这么说吧,朱元璋掀起的所有大案,崇祯皇帝都有微词,唯独南北榜案,崇祯皇帝的评价是这帮人死有余辜。

纯是那些官员太蠢了,作大死。

春榜一个北方人不录已经很离谱了,皇帝要求复查,增录几个北方举子好平息事态,这群傻子居然坚持一个不录。

已经录了的51个南方人不变,额外加几个北方人,多好的事,朱元璋应该也是这么想的。

12个人的调查组,每人增补一个或两个北方举子,最多也不过共录取75人,安排职位还不简单吗,就算是今年朝廷开恩了,肯定是皇帝、北方举子、南方举子都能接受的结果,唯独春榜主考官面子不好看。

实际上夏榜朱元璋改成了六十一人录取,正说明多录几个人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一定要南北平衡。

这群蠢货,硬生生把自己作死了,还连累南方中榜的举子集体玩完。

既然你们那么刚,朱元璋夏榜直接全是北方人,还敢玩吗?

朱元璋一开始就只要求你们平衡一下而已,非得在死亡边缘疯狂试探,还说什么“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菲”。

看看夏榜就知道,皇帝并不认为这单纯是考生学术水平问题,全录北方人难道就成唯才是举了?被砍了的南方举子里面真的都没真才实学?

帮亲戚朋友一下,收点好处什么的,历届科举都会有,朱元璋也明白,但凡事都要有度。关键是皇帝都特别开恩,打算多给几个名额大家都开心了,还要打皇帝脸。

这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江西的经济,文化比北方发达,在当时确实是个实际情况,甚至可以说,这一科的江西士子,搞不好还真比北方人文章强一大截。

然后呢?就光录取江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