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三百零三章 什么?好色也能是明君?

古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众所周知,一个大权独揽的封建帝王,比方说,秦皇汉武、唐宗明祖,他们固然可以对其他人的身家性命去生杀予夺,固然可以对世间财富去随意支配,但同样也必须要承担管理国家的义务,承担处理政务的责任。

一旦皇帝对政务懈怠了,只想贪图享乐,不想再承担管理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了,那么轻则国势衰微,遗祸子孙;重则王朝覆灭,国破家亡。

如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一个最好的“前明后昏”的反面典型,他的悲剧就源于贪图享乐,不理朝政。

很多文青作者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笔下这些主人公,才会清一色的【不屑当皇帝】:

只想要皇帝生杀予夺所有人的权力,但不想承担任何管理国家的义务。

只想要皇帝任意支配世间财富的权力,但不想承担任何处理政务的责任。

而要做皇帝之上的〖皇上皇〗,骑在皇帝头上随心所欲,随时可以不讲道理、不顾情面、无视规则的掀桌子,更完全不受国家大势的约束。

看他们最后可笑的结局就知道了。

一个王朝被一个人用武力和人情关系给暗暗控制。

真尼玛离谱。

要知道,权力斗争不是请客吃饭,是你死我活。

那些文青作者但凡了解一些中央集权,他们就知道这个会导致权力极度不稳定,基本最后就有三个结果:

皇帝和皇帝后代给力,可以完成权力稳定交接以及不断剪除主角的党羽,等主角死后立刻翻案,主角后代被诛十族。

主角后代学习司马昭和司马炎,在主角老了以后,直接反叛,废除旧帝,自立为王。

主角势力和皇帝势力不断内斗,导致国家衰落,分崩离析。

就中国历史,凌驾皇权之上又不做皇帝的某个家族或某群体,最后的结局就是玩崩,小点的崩就是自家身死族灭。

大点就是拉全天下的百姓一起死,如北宋末年,明末,再久远点就是南朝士族和五胡乱华前那帮挺司马家的老菜梆子士族,也是最先死翘翘的。

中国的皇帝为啥叫天子,因为双重身份,既是世俗的领袖又是宗教的领袖。

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

这是数千年宗教法度与文化洗礼之下的共识。

所以哪怕崇祯皇帝贵为天子,他的婚姻大事也不是自己能做主的。

而是不得不用政治联姻来解决。

这叫权责对等!

是因为对汉人百姓有怜悯之心,而不是只会再苦一苦百姓!

好在秦良玉的孙女确实是两个肤白貌美的美人,也算是让崇祯皇帝龙颜大悦了。

而马祥麟、秦翼明、秦拱明、秦佐明、秦祚明等五个秦良玉的子侄儿子,看见崇祯皇帝围着自家的“熊大腿长”女孩子转了两圈,一副眉开眼笑的模样,全都是一个念头,大明朝终于出明君了!

什么?

好色也能是明君?

当然可以!

如果当年的万历皇帝要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好色荒淫的昏君,大明朝也不至于这么艰难啊!

杨应龙家的女儿可漂亮了,要是嫁给了万历皇帝当上了杨贵妃,就看这些地方官员敢不敢逼反杨应龙?

说白了,不就是杨应龙家在朝廷里面没人吗?

所以他想造反要造反,不想造反,也要“被造反”!

在慈父那里,h军的创建者托司机都能是反个命了,但凡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这是赤裸裸的政治报复,而不是所谓的公平审判!

那么杨应龙想不想造反,真的很重要吗?

如果当年明军把收拾杨应龙的资源早早的投入辽东战场去收拾还没发育起来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早就暴毙了!

可以说,大明之所以在辽东这么被动,完全是万历皇帝不够好色造成的!

崇祯皇帝既然带着几十万明军主力来西南,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很清楚,这到底是来杀谁的?

真要想杀蛮夷,十万明军就绰绰有余了。

但是崇祯皇帝依旧把明军主力都调来,显然是要杀汉奸了!

在崇祯皇帝这里,邵敏要杀,但是为了自己利益背刺汉人的汉奸,就更要杀了!

不把西南的官吏杀个九成以上,还想在西南谈解决问题这件事,纯属搞笑!

如果没有当初西南的官吏捣乱,把本该用于努尔哈赤身上的资源用在杨应龙身上,汉人的命运就不会这么倒霉。

所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本质就是把既得利益者杀一遍!

如果说的再明白一些,后世汉人想要站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把民宗萎那些汉奸先杀干净!

这些汉奸不死,汉人越是努力,帝国越是普世,汉人就越是走向灭亡!

在后世,这些汉奸是民宗萎!

在大明,这些汉奸是地方官!

此等贼人不死,崇祯皇帝可睡不着!

而崇祯皇帝这么英明,马祥麟、秦翼明、秦拱明、秦佐明、秦祚明他们五个大块头忠臣,心里当然是很高兴的。

他们两家那么忠心,为大明朝南征北战,而且还死了好多人——秦良玉的三个兄弟都已经死于阵前了!

所以他们被崇祯皇帝授予汉人勋贵的身份,是没有问题的。

当初,他们这些石柱白杆兵的战法,其实是秦良玉从一些卫所武官家中流传出来的“老书”中学来的,就是明初明军步兵的常用阵法而已。

但是这套在明初时打得蒙古骑兵没了脾气的长枪阵法,在如今却遇到了一个很难破解的难题,就是敌方的大炮。

组成密集阵形的长枪兵移动缓慢,简直就是个巨大的固定目标,很容易遭到敌方火炮的轰击。

如果敌人恰好还拥有优势骑兵,那么密集的长枪阵就是个没办法挪动的靶子,早晚给人轰得粉碎。

所以浑河血战就成了石柱白杆兵的一个重大挫折!

虽然石柱军在战后依然具有一定的实力,但还损失了精华,元气大伤,而且对白杆大阵的信心也猛打了个折扣,也不像过去那么重视了。

而崇祯皇帝的军事重心先是东北战场,又是西北战场,所以西南的武备供应等级都是最低的。

没办法,蒙古入侵,满清入关和不吃猪肉,对汉人的威胁明显是大于西南邵敏的,所以崇祯皇帝采用了集中力量先一个一个干掉的办法。

而现在崇祯皇帝将军事重心转向西南,显然是准备在西南大开杀戒,所以西南的明军这才开始普及了火枪,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