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不反也得反
现在和奢、安两军对峙的大明官军虽然有十几万之众,但是除了万余石柱白杆兵,其余各部的表现实在让人叹息。
没办法朝廷的官军无精打采,而且空额太多,战兵太少,根本无力进攻。
别的不说,就那“十几万”大军,真实兵力够不够两万人,都很成问题!
至少秦良玉给崇祯皇帝的奏报中,他们是不足两万人的。
而四川、贵州、云南调来的土兵则大多出工不出力,甚至还有许多人暗通水西!
水西是土司,他们也是土司......谈不上唇亡齿寒,但是少不了有兔死狐悲之感啊!
其实这种兔死狐悲的情绪,早在播州杨氏灭亡的时候,就萦绕在西南各家土司心头了。
七百多年的杨氏土司政权,怎么说没就没了?
当年播州杨应龙的事情就是典型的地方搞事情连累明朝中央朝廷。
杨应龙不想反,明朝中央朝廷也不想杨应龙反,但是地方势力不管这些。
逼杨应龙造反的是地方势力,而不是中央。
举个例子啊,明末农民起义,起义军打下城后,搜刮粮食钱财,是不分地主和农民的。
朝廷大军到了,打跑了起义军,地主和农民回来,地主说今年的租子没有收到,让农民交。
农民的粮食都被起义军拿走了,地主不管,逼农民交粮食,交钱。
那么农民就得卖儿卖女,饿死在家或者也起义去抢。
朝廷当然不希望农民继续起义,农民没跟着义军走就说明农民也不想起义。
但是地主不管啊,地主只管自己不能损失,起义那是朝廷管的,朝廷的成本问题。
地主不知道这么干农民没活路嘛?知道啊!但是和地主有什么关系?
地主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行。
肯定有人会说,地主难道不怕农民反抗嘛?
地主不用怕啊,因为朝廷已经派兵在当地了,朝廷的武装在后面,地主怕什么呐?
而且地主没有违法啊,地主只是按合同收租子而已,你农民不守合同不交租子还要起义。
朝廷也不能治地主的罪啊,但农民要是起义抢东西,那就是违法,朝廷就是得镇压啊。
所以农民起义连绵不绝。
杨应龙这事是一样的,地方只管从杨应龙那搞钱。
杨应龙受不了又如何,造反又如何,自有朝廷大军威慑和镇压。
最终结果也是如此,朝廷承担镇压成本,杨应龙的资产被地方势力瓜分。
地方势力对杨应龙的压榨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了,抓杨应龙儿子讹钱也就算了。
杨应龙儿子都死了,地方势力还是要讹钱,拿尸体都得交钱的地步。
已经把杨应龙当做一盘菜了,完全不在乎杨应龙怎么想了。
都到这份上了,杨应龙和明末农民一样,只能起兵搏一搏,也许还能有生路。
杨应龙原本的打算是打疼明朝,然后明朝再次和谈招安,杨应龙就有了活路。
杨应龙低估了朝廷的决心,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明朝一开始,播州归四川管,后面贵州眼馋跳出来抢播州管理权。
到杨应龙时期四川抢到了播州税权,贵州抢到了播州兵备。
但是因为惯性嘛,杨应龙的私兵经常去帮四川打仗,所以还是和四川那边更好。
就是1590年告发杨应龙谋反的时候,杨应龙的私兵还在帮四川打松潘贼。
所以就特别搞笑。
播州本地的几个大姓和贵州官员一起告杨应龙要谋反,要图谋占据四川。
而四川官员却说不是这么回事。
然后四川和贵州官员开始角力,所以你就看到杨应龙来回反复横跳。
最终把杨应龙折腾到了不反也是反的地步了。
杨应龙和播州本地大族张家联姻,后面翻脸离婚原因不明,可能是绿帽子。
杨应龙哪能受这种气呐,就报复了妻子和张家,杀了妻子和岳母,记不清了,好像是。
张家哪哪能受这气啊,就联合其他几个大姓,想搞杨应龙,但是杀几个人的罪名根本不是事。
于是就报告贵州官方各种杨应龙的行为是模仿皇帝的待遇来说杨应龙要谋反。
像这种摆明了是挑事的话,贵州官员也未必信,但是
架不住贵州官员本来就想搞杨应龙啊。
大背景说了播州兵备归贵州管,杨应龙私兵却没事还是去帮四川打仗,贵州那管理权算怎么个事?
所以贵州巡抚叶梦熊
干脆就这这件事一并把杨应龙给告了,编了个罪名就是杨应龙图谋四川。
四川巡抚李化龙就替杨应龙解释,这杨应龙此时还在帮四川灭贼,请求暂时不查此事。
皇帝也没信贵州的话,批复是让杨应龙做事低调点,就没继续查了。
这就是1590年闹剧开幕的大致过程,按道理事情到此也就差不多了,但是贵州官员不死心啊。
第二年,就是1591年,估计是四川那边的贼剿灭的差不多了。
贵州巡抚叶梦熊又重提此事,要求继续查办,并且主议五司改土为流悉属重庆。
四川巡抚李化龙又出面反对此事,但是这次李化龙说话就不好使了。
然后就要查之前说谋反这事嘛,两省合查,让杨应龙选去哪个省受审,杨应龙肯定选四川嘛。
但是,原四川系说话不好使了,杨应龙注定要栽喽。
然后杨应龙被判斩首,杨应龙提出交罚款和出兵朝鲜来赎罪,当时审官们商量也是同意了。
继任的四川巡抚王继光
又对杨应龙整了一堆莫名奇妙的事。
杨应龙搞怕了啊,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都搞个斩首,王继光又在那没完没了。
是不是还想搞事,杨应龙搞不清楚啊,就不配合王继光。
王继光一看,你敢不听我的,就出兵打杨应龙。
然后杨应龙就把王继光打的大败而归,王继光被免职。
这时候已经到了1593年了。
王继光被免职后,新任的改变策略,安抚杨应龙。
杨应龙本来就没想反,就把儿子交去当了人质表示自己不反,还交出去一堆头领顶罪砍头了。
也答应增加缴纳的罚款,出兵打朝鲜依旧去。
但是杨应龙和朝廷已经动武是事实了,朝廷不能当没这回事啊。
还是免了杨应龙土司位置,那杨应龙花这么大代价,表这么大态有什么意义。
所以杨应龙想再讨价还价一下,起码不能把土司位置给免了啊。
架不住有一批人就是想搞杨应龙啊,杨应龙和朝廷的关系螺旋下滑。
人质儿子死了,没有安抚也就算了,还要逼交罚款。
至此,杨应龙已经明白妥协换不来他要的了。
然后1596年杨应龙还想学之前打王继光,打出来一个统战价值。
播州之战正式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