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二百三十三章 满清的火炮

原本浩浩荡荡列队而行的八旗兵看到明军的火力居然这么猛,顿时就有点怂了,行军的速度都缓了下来,有几处的队伍还出现了混乱。

其实他们不是害怕明军的火炮,而是害怕八旗郎中。

毕竟这些家伙可是拿着破伤风之刃来给八旗兵做手术,谁见了不害怕啊?

多少八旗兵挨了炮弹之后,就是被这群不专业的郎中给治死的?

被明军的炮弹炸死了还好,真要是遇到这些八旗郎中去截肢,可比死了惨的多!

而正在进行的明军看见这一幕,则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万岁!大明万岁!”

发出欢呼的明军步兵的脚步都轻快起来了,行军速度都快了不少!

而在满清的大营,这个时候满清贵族也发出了一阵惊呼。

“这,怎么可能?”

“不是,朝鲜兵怎么可能有这种火力?崇祯皇帝到底往这里放了多少大炮?”

这些满清贵族们早就知道明军的火力猛,但是现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还是感到了无比的震撼。

他们以为这些应该都是朝鲜人来着,现在看来还是有一部分正宗明军的。

不过豪格却是一脸的镇定,不镇定人心就散了,挥舞着马鞭道:“不要怕,就是一群朝鲜人,穿着明军的盔甲,拿着明军的武器而已,而且我们也已经安排好对策了,这会儿也不用再下什么命令,等着就是了。”

此时此刻,在昌陵川南岸八旗兵大营外面的一处开阔阵地上,满清的炮兵也已经准备支楞起来了。

豪格的心腹们正板着脸在阵地上到处巡视,时不时还大声催促底下的炮兵赶紧准备好炮击!

毕竟大炮这种东西,满清也是有的!

不过满清的大炮非常原始,还在用以前从萨尔浒缴获的明军火炮和他们自己铸造的垃圾火炮。

这萨尔浒之战缴获的火炮,威力方面,自然是懂的都懂。

这些偷工减料的火炮要是真的管用,明军也不至于兵败萨尔浒了!

而满清自己铸造的火炮,那质量方面自然是没的说(偷工减料的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杀了)。

只是在技术方面,他们就明显比汉人落后了太多。

所以满清的火炮射程进,威力小,精度差,和明军的火炮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但是豪格还是在自己直辖的两黄旗的直辖炮兵准备炮击,用来打击明军的士气。

随着豪格的一声令下,满清的炮弹们也呼啸着飞上了天空!

虽然满清的大炮有着种种缺点,但是一样是大炮,还是有点威力的。

看到那么多满清的炮弹呼啸着飞过天空的场面,还是很能鼓舞满清士气的。

战场上八旗兵步兵看到这一幕,心中的恐惧就消失了大半,也开始和对面的明军一样欢呼起来,继续大步向前。

而与此同时,位于两军之间的几个村子当中,已经开始响起持续的枪声、爆炸声和呐喊声了。

双方派出争夺战场中央这几处据点的先遣部队,已经开始交上火了!

可惜满清的火炮虽然打得好不热闹,却没打死多少人。

反倒是真正血腥的短兵相接,正在大炮轰鸣声的掩盖下悄然展开。

双方争夺的是位于战场中央的四个已经被废弃的村子,这四个村子的名字之中都一个“洞”字,分别叫高阳洞、水色洞、驿村洞、上岩洞。。

谁要是能夺下这四个村子,那就占住先机,掩护己方的军队或攻或守,都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豪格和杨镐两边都在第一时间拿出来差不多数量的队伍进行争夺。

而且由于这四个村子都

不大,无法投入太多兵力,只能开始互相绞肉。

另外,两边的指挥官也都想通过这四个村子的争夺战试一试对方的实力。

这其实又是一个杨镐给满清挖的天坑,因为明军可以早早的布防这里,但是他们并没有,毫无疑问就是为了把野猪皮骗进来杀。

真要是把这里经营的太好,就别指望能忽悠到多少八旗兵来送死了。

现在杨镐手上的整编明军战斗力极强,甲胄齐全,武器先进,士气高昂,根本不怕和满清打近战绞肉机。

和很多人影响中的不一样,满清的近战能力其实没有那么强,至少没有他们吹嘘的那么强。

满清的近战之所以能够给人留下很强的印象,毫无疑问就是为满清辩经的大儒,实在是太多了。

任何民族都有擅长近战的战士,只是比例不同,而满清在这个比例上并没有对汉人形成优势。

满蒙八旗兵的近战格斗,刀剑功夫并不显著。他们的特征是耐力好,性格狡猾,射术和骑术精英级,作战计谋很多。

无论是军事战报,还是诸如马芳等人的亲身回忆录,还是明末清初的县志作战记录。

满蒙八旗的勇士,在生死关头,往往更相信自己手里的弓箭而不是刀。

很多时候明军以为八旗兵近战是拔刀来对砍,其实是“诸贝勒挥进奋射”“遇壕下马步战,射死无数”。

近战也是射为主!

相反汉人不缺粮饷的部队往往企图依靠大刀长斧,想和满蒙八旗肉搏。

但是因为数量太少,最后多以失败告终。

历史上,在明清野外遭遇战中,明朝官兵处于人数下风的是大多数情况,甚至是绝大多数情况。

其次,通过浑河之战,还有后期的什么马家山,唐家庄战斗,新庄战斗来分析。

还有明军的装备和作战阵型来分析,一旦被破阵,的确很难形成有效的肉搏格斗机会,这倒不是因为勇气,军饷,贪污腐败这些乱七八糟的唯心主义理论,而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

满清在经常占据人数上风的情况下,野外遇到明军会立刻尽量延展侧翼,迅速实现四面包围,实现不了四面就三面。

其次,明朝官兵枪炮很多,尤其是小型野战炮太多。这导致阵型站位没有办法密集,必须隔得很开才能施展以及不会妨害队友,不会引发爆燃等问题。

一旦被迫形成圆形或方阵,基本上火力密度和阵型密度就会越发稀薄。清军一旦破阵,当然阵中人很难组织起有效反扑。外围阵型兵力密度尚且不够呢,清军一旦涌入破口,往往是十几个楔形阵上千名披甲骑兵,甚至数千名。

在这种绝对的兵力优势面前,明军的近战能力就被极大的限制了。

而没有这种劣势的明军,往往打的很不错,就像历史上皇太极严令禁止和关宁兵近战一样。

而经历了崇祯皇帝一系列换装和整编之后,明军的问题得到了全面的解决,很难再被击破阵型。

凭借全志愿兵的身体素质优势,明军对阵满清能在近战中打出非常不错的交换比,故而格外喜欢来和满清打肉搏战。

以往满清根本不会来这么做,但现在豪格把他们当成了朝鲜人,这反倒是给了明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