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明万岁

“大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同一时间,在汉城外面,超过四万已经换上了崭新的明军黑色制式军服的朝鲜壮丁们,也发出了最高昂的欢呼声音。

站在汉城城墙上的杨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而站在他身旁的尚可爱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里的四万朝鲜壮丁中的大部分,是从朝鲜役夫之中选拔出来的壮士,还有一些则是原来的三手军官兵,以及一些朝鲜当地的儒门弟子。

这些穿上了大明军服的儒门弟子,就是“中人”,或者说是两班贵族的私生子,没有什么继承权,在朝鲜原本的体制里面,他们都是没有任何前途的人。

但是《庶孽禁锢法》仅仅是朝鲜的“地方法”,不是大明的朝廷的法度。

所以杨镐可以无视这部法律,直接招募大量的朝鲜贵族私生子来当兵,甚至也不必管什么两班不两班的,可以一视同仁,论功晋升!

这些朝鲜壮丁之前跟着明军军官进行队列和火枪装弹训练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崇祯皇帝这里“不问出身、一视同仁、论功晋升”的规矩了,不过那时候他们还是有点将信将疑的。

毕竟崇祯皇帝的规矩是对汉人的,不管出身在汉人的哪个省份,只要肯为崇祯皇帝作战,就能得到这个待遇,而他们当中有许多还正在申请成为汉人。

而现在,杨镐向他们宣布了朝鲜撤藩国、行郡县的特大喜讯。

直接向所有的朝鲜籍明军颁发了汉人身份证,让他们都可以得到“不问出身、一视同仁、论功晋升”的待遇。

也就是说,自从他们被“一视同仁”之后,朝鲜籍明军的福利待遇,直接和正宗明军同一标准,没有任何折扣了。

现在明军野战部队的标准薪资是每月二两银子的正饷,一块银圆的菜金,一石大米白面,另外还有军服等各种军用物品发放,年底还有双饷,参加战斗还有额外的野战津贴,打了胜仗还有各种军功奖赏。

总之,这种福利待遇,就是朝鲜的小官都比不上这些野战部队的。

虽然朝鲜人素来不是以善战著称的,但带兵好些年的杨镐知道,只要钱给到位了,再加上相应的训练和组织,一样可以让这些朝鲜人扛着火枪去和满清对射。

排队枪毙虽然一直被吹的神乎其神,似乎只有视死如归的战士,加上拥有极高战术素养和大无畏精神的军官才能组织起来。

甚至还有一大堆大儒为他们辩经,说什么信仰之类的空话。

但其实排队枪毙压根不是什么技术活,不过是一种后排押着前排,军官和士官押着士兵,然后一排一排上阵去送死的寻常战术而已。

实际上,只要军队有一定的士气和组织度,就能打出这样的战术。

在封建时代,足粮足饷的精锐,配上合适的武器,都能打出这种战术。

实际上,从进入战国时代开始,准确的说是从孙子兵法开始,密集和整齐的队形就是所有汉人指挥官们的追求。

因为队形越是密集,队列越容易保持整齐,队列越整齐,军官指挥起来就越容易。

而且越是密集的队形,在交战过程中就越不容易溃散。因为大部分的士兵左右和身后都有人挤着,想转过身逃跑是很难的,而且位于后队的士兵还可以监督前队的士兵,这样就更难逃跑了。

而明军现在用的也不是燧发枪,但是因为有刺刀,也不用担心火绳,故而也能用来打一打排队枪毙。

虽然加了刺刀的火枪,在近战的时候肯定不如长枪好用,但是为了方便指挥和列队,长枪还是很快被淘汰。

按照李靖的设计,明军步兵应该以整个营的士兵使用同一种武器,排出简单、密集、整齐,易于指挥的队列,使用相当简单的战术动作进行作战,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威力。

毕竟过于复杂的兵种在战场上来回调度,轮流上前交战的过程中又非常易产生混乱,对于训练和指挥的要求比排队枪毙高得多。

除了少量精锐可以这么玩,绝大多数的普通明军军官是没有这种指挥能力的。

按照李靖的思路,普通的明军军官至少要经历十年以上

的军校生涯,培养成职业军官之后,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这种混合阵型的威力。

不过单一兵种、密集队形和密集火力所带来的优势叠加之后,已经对旧时代的火绳枪和相应的战术形成了降维打击。

所以这种混合阵型的战术,在战场上的实际意义很低。

而明军在战场上的绝对火力优势,又让他们几乎用不到太过于复杂的战术要求。

遇事不决,火力覆盖就可以了!

而满清遇到这样的对手就非常抓狂,历史上他们根本不重视火枪,当然不是不知道火枪厉害,而是害怕汉人拿着火枪去反清复明。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在旅顺被毛文龙击败之后,皇太极就想建立一支八旗的火枪部队。

结果还没有成功,就被崇祯皇帝给杀了。

豪格这里也没有研发出什么有用的火枪,只能仿制汉人的鸟枪,威力还不如满清的清弓,就把这些火枪交给了蒙古炮灰使用。

“万岁!万岁!”

听着一众蒙古炮灰和八旗兵的欢呼声,豪格心中不由得有些叹息。

现在被他带来的满蒙联军,比起当年皇太极带到朝鲜的第一代、第二代的八旗天兵,弱了何止一点啊!

可惜现在精锐死光了,只能用这些老弱病残来凑数,也就是八旗兵的悲哀了。

当年皇太极授出的巴图鲁勇号总共就十几个,而现在这些巴图鲁全部被崇祯皇帝歼灭了,一个活口都没有,从这里也能看出满清现在有多惨了。

好在朝鲜北部的朝鲜兵还是原来的废物,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面对满蒙联军,几乎是一触即溃,让豪格带兵追上去一顿骑马与砍杀。

在这些废物身上,八旗兵重新找回了在明军那里失去的勇气,也就是天兵的感觉。

而在豪格宣布了“三日不封刀”这个满清的经典命令之后,迎接他的就是狂热的呼喊声音。

豪格将拳头高高地举在头上,猛地向南而指:“大清的巴图鲁们,三日后,本汗就带你们去汉城,打下汉城,十日不封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