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爷,这边走!
朝鲜,王宫。
如今东北亚局势的焦点,一在西征的明军主力,一在朝鲜战场。
而如今朝鲜国王的王宫,真的是个很不吉利的地方。
一开始的朝鲜王宫,在倭寇入侵的时候被烧了。
等到朝鲜林丹汗,也就是跑路王宣祖李昖回来后,整个国家都快被倭寇给打成废墟了,自然是没有多少钱修园子。
为了修一座像样一点的王宫,这家伙攒了十几年的钱,到万历三十七年,也就是他儿子光海君李珲即位后,才有力量重修昌德宫。
可修完之后没两年,就遇上仁祖反正,其实就是直接发动了政变,建立了一个和后世朝鲜的将军差不多一样残暴的政权。
当年为了政变,一不小心又把昌德宫给烧了,闹得朝鲜王又没房子住了。
一连三代朝鲜王,凑不出一座王宫。
幽默程度,和后世三代将军弄不到一晚肉汤一样幽默。
面对这种不当人的统治者(仁祖可比将军都残暴一些),明军在许多朝鲜人看来就是真天兵了。
这几乎是让朝鲜仁祖天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已知,朝鲜老百姓因为朝鲜仁祖横征暴敛不喜欢他。
朝鲜兵就是纯废物,而且欠饷比大明都严重,对他忠诚接近于没有。
两班贵族因为他是篡位的和他貌合神离,没有直接造反都是给他面子。
而明军的朝鲜的口碑不错,没发生什么劫掠事件,反倒是会在垃圾桶中刷新出“部队火锅”。
由于朝鲜这里补给困难,也弄不到什么吃的,崇祯皇帝为了不让在这里的明军挨饿,依仗自己掌握了制海权,直接让海运部队给他们运来的罐头充当给养。
由于是海运,所以遇到风浪是难免的,故而每次都会多运一些过来,免得让明军断了粮。
明军吃剩下丢进垃圾堆的罐头,主要是一些菜叶,肉汤,就成了无数朝鲜人争抢的美食,甚至经常为了这个爆发斗殴。
朝鲜仁祖觉得这实在是“有碍观瞻”,专门把朝鲜兵调来平乱,结果很多年没军饷的朝鲜兵直接上去哄抢明军丢进垃圾堆里的罐头,更加“有碍观瞻”了。
再加上崇祯皇帝对他连连签发圣旨,说是圣旨,其实就是恐吓令,不准他做这个,不准他做那个,还要他对满清抵抗到底。
崇祯皇帝主要是为了吓唬一下他,免得这小子真投奔了满清,变成运输大队长去给满清回血。
原因也不复杂,只要崇祯皇帝还想要西北汉人的命,只要他还想要长安城,就必须将明军的骑兵主力调来西北平叛。
而辽东地区又是大平原,只剩下步兵的辽镇没法主动进攻满清,而损失惨重的满清也无力进攻大明,双方斗争的焦点就会转移到朝鲜来。
对于满清来说,拿不到大明的粮食,满清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搞不下去了,再搞饿死的可就是满清八旗的家眷了,朝鲜的粮食,就是他们必须得到的东西。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满清想要的,那必须全部破坏掉他们的计划,决不能让满清开开心心的回血。
而朝鲜对于汉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战场,多山,海岸线长,能够同时发挥出汉人在步兵和制海权上面的绝对优势。
换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看这个满清的问题,一个被国内历史和思想学界长期不重视的角度。
汉人在历史上长期是世界上武力最强大的种族之一,甚至经常没有之一。
哪怕是如今,崇祯皇帝随便整编一下汉人的部队就有了推平全世界的力量,只是距离和海洋限制了明军。
满洲集团得国最为不正的核心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满清帝国的本质,是马吃人。它的统治核心是试图迫使东亚地区长期的停留在黑暗的骑兵时代。
满清八旗得天下正是欧亚大陆马群之主的最后荣光时代的尾声,是马群之主的一次回光返照。
随着技术的发展,全球经验技术碎片,理论碎片的传播,从陆上丝绸之路走向了海洋。
海运成本只有陆运的百分之五。
在这个基础之下,步兵大时代汹涌而来。
黑暗的骑兵时代即将落下帷幕。
步兵大时代下,步兵型文明将恢复古典时代的荣光,并且远远的超越它们。
而骑兵文明将停留在黑暗的中世纪不能自拔,直到被人打翻在地。
东亚地
区最古老最强大的定居民族,也就是汉族,是一个拥有三千年精锐步兵传统的文明。
在崇祯皇帝的领导下,汉人开始逐步走向大步兵文明时代,并且在中亚,在中南半岛,在印度次大陆,甚至是在美洲和西方殖民者拉锯,血战。
而满清帝国的骑兵文明底色,上限实在是太低了。
为了保障它对中华帝国的统治,将早已完成原子化改造,非常适合近代大爆发的汉族群体彻底压制,中华帝国的武德在清代滑落历史最低谷地。
满清帝国只有它的奴隶主骑兵武装才是真正的国民,其余的对象只不过是被分散压制的低技术力奴隶。
满洲集团从得国,到统治,从头到尾都是仰仗于它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骑兵。
而骑兵虽然在近代战争中仍然很重要,但已经不再是满清得国时的王者低位了。
仍然以骑兵为社会政治文化结构核心的帝国,就不可避免的停留在黑暗的半奴隶制中世纪。
而崇祯皇帝搞清楚了这个,就马上开始做出针对性的布置。
既然满清在骑兵上拥有优势,那么就发挥汉人在步兵上的优势来反制他们。
从拼骑兵变成了拼步兵,拼火炮,满清就是必输无疑的。
汉人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95%的军工产能,哪怕全世界一起来和汉人拼这个也是必输无疑。
而满清的优势在于平原,但是朝鲜是沿海的半岛,非常有助于发挥汉人掌握的制海权优势,源源不断的消耗满清的人命。
可以说,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在朝鲜和满清拼消耗,绝对比在辽东拼消耗更有优势。
满清使者也知道这个,所以急着逼朝鲜仁祖妥协,而杨镐已经带着明军杀气腾腾的赶了过来,前面还有许多朝鲜人在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