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东乱起

大明,山东。

得到了崇祯皇帝圣旨的毛文龙,将在旅顺战役中功劳不小的尚可爱派去山东征兵。

然而尚可爱到了山东之后,顿时眼前一黑。

最值得他注意的是:辽人和当地人之间的矛盾问题。

由于辽东战争频发,土地大片丢失,很多辽东汉人就被迫到内地迁徙,其中有很多人就跨海来到了山东的登州、莱州等地。但他们并不受欢迎,甚至还会遭到欺压。

崇祯元年(1628),毛文龙在奏疏中讲述了辽东难民逃往登莱之后遭受压迫的情况:逃往登莱的辽人被登莱总兵杨国栋对这些失去了家园的汉人以种种理由敲诈勒索,富有者每人交200两,贫困的每名交18两。

需知他们都是逃难而来,又哪有那么多银两呢?怪不得辽东汉人对他恨之入骨。

崇祯皇帝看到了奏章,又看了看登莱总兵杨国栋高达-50的好感度,直接下令将登莱总兵杨国栋夷灭三族,九族流放琼州府(海南岛)。

为此,崇祯皇帝专门给山东各地的官员下了圣旨:天下汉人是一家,不得恶意歧视和敌对其他地区的汉人!若有违,夷灭九族!

然而,哪怕是崇祯皇帝这么杀气腾腾的恐吓,对于山东官员来说,崇祯皇帝的圣旨,就是擦屁股都嫌太硬了!

如果只是普通的辽民受到欺凌,倒还不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一些辽东军人的到来,矛盾再次得到了激化,他们手中是有战斗力的,他们可不会完全接受遭受欺凌的事实。

这些辽东武人却与山东当地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

登莱两郡自辽阳之失,辽人避乱来奔者十余下万,士人多折辱之,或相残杀,辽人怨恨。——沈徵佺《江东志》

简单的说,就是这些山东的既得利益集团觉得,这些辽东汉人就是臭外地的,来山东要饭来了!

原因也不复杂,因为这种辽东汉人没有了土地和生机,除了出卖劳动力之外,还需要官府救济。

之前这个钱,一直都是山东的婆罗门在出,他们对此格外怨恨,一点都不把辽东汉人看成他们的同胞。

首先,辽东将士,长期处于军事斗争的一线,尚武刚毅,与关内社会风气大相径庭。大批善于骑射、强悍刚毅的辽东人突然到来,自然对内地社会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没办法,这些辽东汉人没了土地,可不就是得去给地主老财当长工,有口饭吃就肯干。

山东汉人平民大为不满,都是这些辽东汉人来了,让地主越发残暴的压榨他们。

以往需要五文钱的工作,辽东汉人三文钱就肯干,怎么可能不被人怨恨?

其次,当地人认为很多辽东人是奸细。

由于李永芳、佟养性、孙得功等众多辽东汉人降女真,进入内地的辽东人得不到信任,不少山东的婆罗门直接诱导底层山东汉人仇恨辽东汉人,不停的搞妖魔化宣传。

由于他们掌握了舆论,再加上山东一直都是孔教的核心地盘,这就更让辽东汉人不被待见。

尚可爱到山东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天气已经转凉。

虽然新招募的东江镇明军有崇祯皇帝下发的军服和武器,实现了穿的暖,但是他们在吃得饱这件事上遭遇了极大的麻烦。

之前明军主要的运力被用来往锦州城和旅顺运输物资,因为崇祯皇帝和李靖之前也没想到皇太极会来送人头,他们计划在锦州发起进攻。

结果皇太极这个傻瓜过来自己送了人头,让李靖的作战计划泡汤了。

其结果就是,锦州一带的明军拥有大量的军用物资和罐头,而不被重视的登州明军只得到了军服和武器。

崇祯皇帝让人运来了大量军饷和伙食费,让这些明军先从当地购买一些食物,等他打完了皇太极再给他们发罐头。

在崇祯皇帝看来,这些明军拥有1.5两的军饷,1两的伙食费,1两的养家粮,总计3.5两,相当于民国二十一块大洋,肯定能让一家人吃好。

在李靖之前的作战计划里,锦州一带是明军的主战场,后勤保障必须提高到最高优先级。

至于山东明军,反正崇祯皇帝发了足够的银子,他们就自己在山东买点粮食吃吧。

总不可能明军拿着白银都买不到粮食吧?

结果在山东,还真买不到!

尚可爱想让当地官府和驻军提供粮草,却遭到其蛮横拒绝。

一众明军顿时大眼瞪小眼,拿着崇祯皇帝发的大明银元,居然买不到吃的。

钱这种东西,只有能买到物资的时候,才有用。

银子这种东西,对于饿肚子的汉人来说说是没用的。

汉人又不是吃金属的民族,不像大和民族,吃草就能生存。

一大堆东江镇明军拿着银子去各大商铺,结果就是他们付现银都没有一家店铺肯接待他们的。

这其中既有明朝时期存在严重地域黑问题,这些身处大后方的河北老百姓一点儿都不待见这些辽东“土老帽”。

第二就是山东既得利益集团格外怨恨辽东汉人,再加上明朝后期,整个社会存在严重的重文轻武风气,让整个社会都很仇视和鄙视军人。

虽然在山东的辽东汉人肯卖粮食给这些东江镇明军,但毕竟杯水车薪,没法让所有的士兵都吃饱饭。

买不到粮食的明军,肚子饿的咕咕叫,只能把身子缩进崇祯皇帝发的三六式军服里面取暖。

然而今天晚上,有一批明军士兵实在是饿的受不了了,就呼喊他的战友:“弟兄们,这地主老财是真他娘的不当人啊。先帝没给我们发军饷的时候不肯卖粮食给我们。这陛下好不容易给我们发了军饷,结果他娘的地主老财还不肯把粮食卖给我们。

他妈的,我们都快饿死了!

饿死也是死,偷点粮食也是死!

一样都是死,我们还不如去偷点粮食呢!”

一个明军开口道:“他妈的,那王举人真不是个东西,大不了,我们给他丢点银子,就当买了他的粮食,怕个屁!”

原本听说要去偷粮食,一众明军还有些犹豫。

崇祯皇帝对军纪要求很严,严禁偷鸡摸狗。

直接放弃当兵这种高薪的工作,很多明军是舍不得的,他们还在等崇祯皇帝从别处运粮过来。

可现在听说不算偷,而是用银子强行买,一众明军就觉得道理在他们了。

反正他们给了银子不是吗?

至于地主老财肯不肯接受,那就不关他们的事情了!

而且他们已经饿了几天了,实在是受不了了。

这种空有银子买不到粮食的事情,连小说都不敢写,结果就是历史。

这能找谁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