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全部伤亡由跑得慢的承担

崇祯皇帝肯定不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但他非常听劝!

此刻在皇太极看不到的地方,就在他最担心的区域,正有超过十万汉人壮丁和数万明军在火把的照耀下,拼命的挖掘和构筑着工事。

这些汉人几乎全是被明军从满蒙联军手中解救出来的人,自然是恨极了毁灭了他们家园的皇太极。

听到要修建防线坑死皇太极,他们几乎是不要钱都肯帮着明军修工事。

在崇祯皇帝许诺帮他们免费重建家园,外加补偿他们的损失之后,他们的士气几乎是来到了最高,晚上都要拼命挥舞铁锹。

就这样,总数超过二十万汉人拿着铁锹的拼命挖掘下,壕沟不断的延伸,防护用的土墙和沙袋则逐渐升高。

辽东总督王在晋已经成功带着明军在这里修好了一个简易的要塞(沙袋构筑的),此刻的明军正在源源不绝地进驻到刚刚完成的工事里,而一众汉人壮丁们则把成堆的物资运送过来。

明军在这里拥有两万辽军野战步兵和两万大同步兵(还有一部分在喜峰口),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坚定守住这里,不让皇太极通过。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皇太极不走这里,他就必须绕很远的路。

考虑到明军和八旗兵在战马上的差距,一旦绕路,必定是要被明军追击到死。

他唯一的生机,就在于明军不要在这里布置军队,而是把步兵分散到漫长的长城防线上。

这样,每一个据点里最多几百明军,还是可以损失点人就逃出去的。

损失惨重的,肯定是骑着蒙古马的蒙古炮灰,而真正马好跑得快的,恰恰就是拥有满洲马的八旗兵。

这一场战役的全部伤亡,就只好让跑得慢的蒙古炮灰们承担了。

死蒙古炮灰,可以。

死满洲八旗,不行!

就像校长,如果损失了七万座山雕之类的废物和杂牌,只会多吃一顿饭庆祝。

如果损失了七万七十四师之类的精锐,这种损失只要两次,校长就只能去玩海岛奇兵了!

校长都能想明白的道理,皇太极也很清楚。

七万蒙古炮灰死了就死了,哪怕死了十七万的蒙古炮灰都不是什么大事。

但真要死了七万真满洲,明军就要犁庭扫穴去了!

而李靖的战略也不复杂,就是逼着皇太极来和明军的骑兵主力决战,或者硬着头皮拿蒙古炮灰去撞明军刚刚修好的防线,然后李靖带人去从背后爆他们的菊花。

皇太极必须在两者之间二选一,或者他还可以选择坚守,然后被明军围困到死。

考虑到皇太极的军事能力和明军的骑兵优势,皇太极选择抛弃蒙古炮灰几乎是必然的。

此刻,在这片不大的区域内,明军已经集结了接近四万野战步兵,并且构筑了让人头皮发麻的坚固工事,准备在这里再上演一次绞肉机战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正在修建越来越多的工事。

只要逼着满清打这样的攻坚战,哪怕满清各个都是超人附体,多赢几次他们也要死光了。

汉人有足够的人口,而满清却没有这一优势。所以在战争中持续失血的话,就意味着覆亡。

这是无解的阳谋。

站在明军防线的顶部,辽东总督王在晋俯瞰着整条防线。居高临下望去,可以看到整座防线以及周边地区火光点点,汉人壮丁和明军战士们都在抓紧一切时间修建工事。

为了弄死皇太极,战士和壮丁们立刻就变得极为卖力。满清的残暴已经被证实,这些工事就是他们能否活下来的保障。

此刻站在防线顶部的除了辽东总督王在晋,还有锦州总兵祖大寿。

锦州总兵祖大寿穿着一身黑色的盔甲,此刻倒是有几分威严。

他看着下方点点火光,慢慢地说:“督师,这次皇太极,应该跑不掉了吧?”

辽东总督王在晋没有收回目光,唇角勾出一个弧度:“大寿,你怎么知道?”

锦州总兵祖大寿笑了笑,说:“满清突袭北直隶,确实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可有众多可以选择的目标,而总参谋长李靖几乎是将所有可以野战的步兵都集中在了这里。

这几乎是倾巢而出,而且到了这里就开始拼命修建工事,摆明了要在这里决一死战的意思。

虽然下面的人还不太李靖的想法,但你我都知道那是怎么回事。

我想李靖再会打仗也绝对不会判断出满清一定会经过这里,那么原因应该就是,他有绝对的把握可以用骑兵的野战中碾碎皇太极,所以他就预先选择了这里作为战场。

赌的就是皇太极不敢去和他决战,而是要抛弃蒙古炮灰们跑路。

如果皇太极绕路,最多逃出去几千八旗兵,剩下的几万八旗兵就不要了?

如果不绕路,就必须击穿我们的防线!”

辽东总督王在晋微微一笑,说:“不错,不错,大寿,你真是很会打仗了。没错,李靖就是这么想的,

你我都知道陛下的王牌骑兵战斗力有多强,皇太极要是真去和他们打野战,那就死定了。

所以,只要他不傻,就一定会为了八旗兵的性命硬冲这里的!

不过这一战最终结果如何,我也没有任何把握,好几万拼死一战的八旗兵有多么强,我们还没有和他们打过。

但坚定守住防线,等待李靖的支援,他们就死定了。

反正我军马快,用不到多久就能到这里来。”

锦州总兵祖大寿沉默良久,忽然叹了口气,说:“督师,我打了一辈子仗,少年时代就随父征战,在万历朝鲜战争期间曾来过朝鲜抗击倭寇。也曾见证过高淮乱辽之后后辽军的残破,更见过萨尔浒之战后丧师辱国的绝望。

如今陛下励精图治,重建了辽镇,兵锋之盛,前所未有,现在就是我们报答国恩的时候了!”

“是啊,不确定的悠长寿命,和战死在这里之间,确实是让人痛苦的抉择。但老夫已决定抱有必死的信念,为汉人血战到最后一刻!我战死之后,若陛下真的让汉人站了起来,还请让我看一眼。”

辽东总督王在晋重重吐了口气,然后说:“好了,不说丧气话了,再巡视一遍吧,免得有什么纰漏。”

“报!督师大人,宣府援军已经赶到了!”

一个传令兵飞马而来,报告了一个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