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太极:大明朝,你为什么不微操?
“你小子尽出馊主意。”一个明军新兵边跑边狠狠地瞪了阿伟一眼,扬了扬手中的铁锹,不满地说道:“别人都在休息,就我们拿着一大堆空罐头在这里搞事!”
“呵呵。”阿伟一边丢空罐头一边呵呵一笑道:“主意是我出的不错,但命令可是师长下的,这可不能全怪我啊你说是不?”
阿伟将这些空罐头撒在八旗兵夜袭的必经之路上,接着说道:“再说咯!你还别小瞧了这罐头,您等着瞧,咱用罐头立下的战功,可要比火枪立下的战功强得多?”
“切!”那明军新兵也在丢空罐头,对阿伟嗤笑了一声:“就……就凭丢点空罐头也能立战功?我不信!”
“我也不信。”
“没准……还真能立上个功。”一个老兵侧着耳朵细听着,地上隐隐约约地传来了一阵阵密集的脚步声。
“快,快撤退!八旗兵来了!”
老兵这么一提醒,大家很快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手上的动作,纷纷将手里的空罐头丢下,撤回了自己的防线。
有了这么多的空罐头充当预警,许多八旗兵就中招了。
虽然明军战士们看不见,走上前来的八旗兵也同样看不见,看不见就意味着无法避开脚下的瓶瓶罐罐,于是不一会儿,黑暗里就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
听到这声音的明军战士们哪里还会跟八旗兵客气,哪里有声音就往哪里打,时不时的还甩出几枚手榴弹,只打得黑暗中的八旗兵一片惨叫,始终也无法靠近明军战士们布下的防线,结果许多八旗兵都是还没打进去,自己就先嗝屁了。
“趴下,找隐护!”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明军军官大喊了一声,让大量的明军直接趴下。
而八旗兵因为听不懂汉话,不知道趴下,直接被明军用火枪一顿射击。
最后,死伤惨重却没有什么办法突破明军防线的八旗兵,只能恼怒的撤退了。
“哈哈哈!”明军老兵的大嘴里发出一阵阵怪笑,他狠狠一拍阿伟的肩膀道:“阿伟,还是你的馊主意强,你这一下,可比我这一辈子打的八旗兵都多了。”
“这回咱们师可露脸了!”一群明军新兵笑得嘴都合不上了。
“好!这是哪个师的?”
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英国公张维贤在几名家丁的保护下出现在了阿伟的面前。
“报告英国公,我们是京营六师的!”
一众老兵不约而同的挺身敬礼,阿伟这才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英国公张维贤。
“原来是京营六师的兵啊!不错,这回你们可是立了大功了。”英国公张维贤走上前来,很亲切地拍拍阿伟的肩膀。
“报告公爷!京营六师师长袁华前来报道。”
这时京营六师的师长袁华(原英国公府教头)跑了过来,站在英国公面前。
“好。”英国公张维贤看起来心情极好,他点头对袁华说道:“袁华,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这次如果不是你们师,我们可就损失大喽!”
“弟兄们。”英国公张维贤又摆正脸色道:“你们这一仗打得好,可是把八旗兵给害惨了,让八旗兵和傻子一样撞在了空罐头上,大大减小了我军的伤亡不说,还守住了阵地,打得好!我到陛下那给你们请功!”
“好!”众人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人人都为这意外的战果欢欣鼓舞。
“对了公爷。”师长好像想起了什么,一把把阿伟拖到英国公张维贤面前说道:“这次全是这小子的主意,要论功行赏,先赏他!”
“唔!”英国公张维贤先是意外地看了阿伟一眼,随后又上上下下地打量了阿伟一番,看得阿伟浑身不自在,看那神态看那眼神,怎么看都像是在选媳妇!
“我说。”英国公张维贤问道:“你在六师里做什么职务啊?”
“报告师长。我是……战士!”
“唔?”英国公张维贤不解地望向身旁的师长道:“我说,这么优秀的战士,怎么什么职务都没有呢?”
“这个……”袁师长被这一问倒是难住了。
“报告英国公。”阿伟替师长解围道:“我是前几天,才加入了京营六师。总共才当兵不到十天,师长不知道我也是应该的。”
“哦,原来是样。”英国公张维贤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大明队伍中敢打敢拼的战士多得是,但像阿伟这样有头脑的战士却不多,这样,你留下,战后,我把你推荐给陛下!”
......
“不是,这京营怎么不追击啊?大明的朝廷呢?为什么不微操?”
皇太极带人等了许久,也不见京营追击他们,这可把想打一次反击战的皇太极给气坏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大明的微操是非常严重的。
哪怕是击退了满清的进攻,那些文官也会要求明军不管不顾的直接追击!
这其实不算太蠢,因为明军到17世纪都可以说算是全球一流战斗力,就这个战斗力维持时间和实际战绩来说,可以说明廷在唐亡五百年后恢复了汉唐时代对周边的威慑力。
一个非常反常识的事情是,此时的亚洲,明军在一万人这个规模上就是不可匹敌的,两万人的明军足以打垮中央帝国此时除了满清之外,可能面对的一切对手。
这也是李靖整编明军的时候,非常强调两万人组成一个明军整编师的核心原因。
即,一个两万人的明军整编师,全亚洲除了满清之外就没有能够消灭他们的能力。
哪怕是八旗兵想要强行吃下一个完整的明军整编步兵师,不死伤一半的八旗兵也是在做梦。
哪怕是历史上的明军,无论是面对农民军、播州蛮军、蒙古军还是日军,明军都可以一得到充足补给的善战总兵捅穿对方——刘??在贵州就曾以一总兵所带兵力破杨朝栋五万人后又破杨应龙九万人。即使在天启崇祯年间的奢安之乱,明军总兵所领野战机动主力也在土司军前纵横驰骋、攻无不克。
又以明军在满清军之前遇到的最强的对手日军为例,碧蹄馆日军以5-10倍兵力优势尝试野战围歼明军1个总兵的核心部属数千人,但结果极其惨烈,不仅仅是两万日军野战打三千明军一整天没拿下,更是在该总兵其他部属到位后,四万日军本身都差点被打崩。
可以说在16-17世纪的亚洲,在李自成搞正规化建设之前,只有满清军一家可以野战歼灭以总兵一级兵力出战的明军。
故而这种得胜后命令明军无脑追击的文官,往往会因为明军和敌军之间强大的战斗力差距,再次取胜。
然后文官们就可以凭借“追击”这个命令,拿走绝大多数的好处了。
而满清军,它其实算是个总兵(旗)以上有良好战役配合,补足了明军本身缺点的明军。
这种武力碾压是明军的优势所在,可这种武力碾压以及背后因此而设计的体制,却也成为天启崇祯年间明军总崩溃的源泉。
即使到天启、崇祯年间,明军的训练强度仍然是过硬的,明军一线部队的单兵战斗力相对满清,并不显得逊色。
然而,由于长期欠饷导致士气低落,朝廷内部推诿扯皮和党争使得各部队协战能力差,矛盾重重,严重的贪腐和官僚主义则导致后勤补给效率十分捉鸡,这就严重影响了明朝末期军队的实际会战能力。
因此,晚明军队虽然拥有非常可观的火器装备量,精锐骑兵和少量精锐步兵也十分善战,能在一些小规模战斗和局部作战中挫败满清,但无法夺取任何一场大规模会战的胜利,反而让满清通过缴获大量明朝军事物资而越战越强。
只是现在,喜欢指责明军“怯战”的六科给事中,整个部门都被崇祯皇帝杀光了,一个漏网都没有。
而喜欢那钱粮说事的户部,喜欢瞎指挥的兵部,喜欢瞎搞捞钱的太监监军,也被崇祯皇帝送去了西厂追赃。
没有了这些不懂军事还要瞎指挥文官和太监,明军头上“喜欢后方微操”的负面效果,也就不复存在了。
没有了“喜欢后方微操”这个负面效果的明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如今,京营头上只有总参谋部和崇祯皇帝(内阁只有建议权,军权被崇祯皇帝剥离给了总参谋部)。
崇祯皇帝和李靖都知道京营是什么货色,也不催着他们出战,故而英国公张维贤坚定的执行了崇祯皇帝的命令“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而这种“抱成一团,死守工事,绝不出战”的京营,直接就让皇太极破防了。
白天蒙古人打不过他们,晚上八旗兵冲击又遇到了空罐头防线,简直就是恶心,真恶心!
那个喜欢微操的大明朝廷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