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一百二十九章 陛下,您也不想让福王登基吧?

送走了工部尚书,内阁首辅黄立极就来求见崇祯皇帝。

“陛下,眼下周皇后新丧,您看这葬礼?”

“葬礼自然是一切从简!”崇祯皇帝哀伤道:“周皇后实乃一代贤后,朕失去了周皇后,悲伤的不能自己。本想自刎,与周皇后共赴黄泉。奈何天下苍生皆苦,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朕不得不肩负起汉人天下的责任!

而且,感情的深厚,不在于葬礼钱财的多寡,只在有情人是否有心。

万恶yin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

昨夜,周皇后给朕托梦,说自己怜惜世上没饭吃的老百姓,愿意将葬礼一切从简,省下来的钱去赈济灾民。

救汉人一命,胜过万千葬礼!

所以,朕准备遵从爱妻的遗愿,惟愿天下汉人不再有苦难!

朕会割下自己的头发,取代自己的脑袋,去陪伴爱妻!”

内阁首辅黄立极看着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崇祯皇帝,不由得感慨,还是崇祯皇帝会演戏啊。

实际上省不了几个钱,还弄到了好名声?

甚至可能会因为宣传这件事,导致花费更多?

就冲这份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崇祯皇帝就该当这个明君!

于是内阁首辅黄立极也开始和崇祯皇帝互飙演技:“陛下,臣知道您和周皇后感情深,只是现在皇后已死,您又没有留下子嗣,万一有个好歹,登基的可就是福王了。陛下,您也不想您辛苦打拼了一辈子,最后登基的福王吧?

若是鲜血与牺牲属于陛下,胜利与和平属于福王,那可就对您太不公平了!

何况,大明在陛下的领导下才刚刚开始中兴,一旦福王登基,万一开始打内战,那可该如何是好?

是故,臣以为,陛下新的皇后人选,还是要早作打算,陛下以为呢?”

崇祯皇帝一边点头一边流泪:“不错,不错,首辅说的在理,朕会认真考虑皇后人选的。只不过朕现在刚刚失去了爱妻,心中实在难过,就再过一年再来讨论皇后的人选吧。

至于宫殿,先暂时用京师外面的皇家宫殿用一用。

至于原来的紫禁城,朕唯恐看到那里就思念亡妻,所以,一年之后再作打算。”

崇祯皇帝说的大义凌然,他也会这么宣传的。

对于老百姓,他肯定就是这么一套说辞了。

至于什么花一年的时间去打仗,顺便规划和收购土地,方便建造新北京城来圈地卖房这种暗黑的事情,一定是谣言!

必须大力辟谣!

史书上只能记载,崇祯皇帝迁都是因为不愿意睹物思人,因为失去了皇后,悲伤的不能自已,天天以泪洗面,无法处理朝政才不得不迁都。

什么圈地卖房?全部都是谣言!

实际上,悲伤和圈地卖房都是真相,而且一起存在,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只是这么直白的说出来,很影响统治啊!

内阁首辅黄立极虽然奸诈,但是他根本没想到土地财政这回事,他是真的以为崇祯皇帝非常悲伤,这才推迟了宫殿的修复工作。

于是内阁首辅黄立极就道:“既然陛下已经有了想法,臣支持陛下。愿陛下保重龙体,健康,常胜!”

......

很快,崇祯皇帝的说法就开始传遍了北京城,老百姓一时间真的相信崇祯皇帝悲伤的不能自己,这才没有急于修复紫禁城。

老朱家里多情种嘛,这种事情对于大臣们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明孝宗,就是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再也不近女色,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一夫一妻的皇帝。

如果的崇祯皇帝虽然近女色,但是也足够深情,这还是属于一众大臣们的理解范畴的。

一众工部的贪官虽然对于崇祯皇帝没有急于修复紫禁城不满,但是也觉得一年之后,崇祯皇帝是一定会去修复紫禁城的。

有了这种预期,一众贪官纷纷开始早作准备。

崇祯皇帝自然知道这件事,可他对于这个丝毫不管。

没办法,西厂的牢房都被贪官塞满了,新的牢房还没有修好,抄家的人手都不太够,只能先让这些贪官多活几天了。

最近这几天,崇祯皇帝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中高级将官们放赏。

跟着崇祯皇帝,高官厚禄是真有啊

跟着他作战的将官,现在全部都加官进爵,一个红包顶不知道多少年工资,黄金做的勋章随便给,荣誉随便加,几个作战非常勇敢的军官,直接连升三级......

这种厚赏,瞬间就让崇祯皇帝的名声瞬间暴涨。

作为一个好领导,他是真的肯给手下的将官,分钱分功劳,有功劳不独享,有好处不忘了这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手下。

放在整个中国古代的皇帝里面,和崇祯皇帝对功臣一样大方的,也就是李世民和嬴政了。

比起动不动就卸磨杀驴的朱元璋,当真是强的太多了。

......

大明,锦州。

锦州总兵祖大寿正在观摩一群明军火枪兵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装备了神州初级火枪的明军火枪手,在标准野战状态下拥有三个基数的弹药,合计九十发子弹。

而神州初级火枪大威力,高精度,低射速的情况,现在所有的辽镇明军都很清楚。

考虑到他们实战中面对的是多马的满清骑兵,如果在野战当中,一个明军火枪手只有一次开枪的机会。

若是能在前排搭配上步兵和有利地形,那么倒是可以多开几枪。

然而这种情况很难发生,所以就要求明军火枪手在野战中必须对满清骑兵造成一枪命中。

以神州火枪的威力和满清的医疗水平,中枪就和死了差不多。

这就对士兵的射击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平时训练不够,枪法很烂的部队,上了战场就和送人头没有什么区别。

在抗战的时候,就连装备最好的中央军,每人每月也只配发15发子弹用于训练,上战场时再发20发子弹。

而杂牌军和壮丁,一年的训练都用不了十发子弹,上了战场基本上只能填线。

反观小鬼子,对于新兵训练在《步兵操典》中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新兵入伍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

在这种严格的训练下,倭寇每个中队都有三分之一的步兵可达到优秀射手的水平。

而崇祯皇帝坐拥华北平原和神州基地车,既不缺钱,也不缺子弹,对于士兵的射击要求自然是更高的。

直接按照《神州步兵操典》来,所有的明军精锐火枪兵,每人必须保持每天一个基数的子弹(30发)射击训练,早,中,晚三次射击,每次十发子弹,必须打光。

一个明军火枪兵,崇祯皇帝每个月发一两半的军饷,一两菜金,一石养家粮,堪称崇祯年间真正的高薪工作。

现在,一个华北地主家的长工,也就是管饭,再加每年二三两银子(普遍为二两)。

而崇祯皇帝给辽东明军发这么高的军饷,自然不是让他们来混日子的,必须严格训练。

平均每月超过七百发(崇祯皇帝的部队每七天放一天假期,每月只有二十多天训练)的实弹射击,自然换来了辽东明军火枪手超高的射击水平。

在锦州前线的明军火枪手,普遍拥有超过五千发子弹的实弹射击,说是用实弹射击喂出来的神枪手也不过分。

随着崇祯皇帝准备在锦州一带发起进攻,去和满清打大规模会战,这可把祖大寿吓坏了。

由于现在锦州物资充裕,祖大寿直接将每天的实弹射击提高到了,每人每天发两个基数的弹药,开始玩命的操练锦州的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