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崛起时光抽奖

第一百二十二章 狗急跳墙

“武清侯,想好了吗?这一把火下去,我们可就没法回头了!”

皇城外的一间小屋里,一群被崇祯皇帝点名的勋贵(实际上他们是外戚)看着武清侯。

武清侯冷笑一声:“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就算现在收手,崇祯皇帝能放过我们?相反的,我们要是能给崇祯皇帝足够的教训,他才会有所收敛!”

那些外戚叹息了一口气:“那崇祯皇帝,也忒不念旧情。我们在北京过的好好的,为何非要把我们赶到南京去?”

武清侯耸了耸肩:“狗皇帝觉得我们无用,那么我们就得给狗皇帝看看,什么叫做有用?再找些宫女和宦官造谣,看狗皇帝能如何?反正大明的皇帝,一个比一个迷信,或者说,一个比一个怕死!

只有先烧死一个皇后和贵妃给他看看,他才会知道我们的厉害!”

一群外戚认同的点点了头,他们实际上和武将转职来的勋贵不一样。

那些武将勋贵虽然废物,但是他们会养家丁啊。

虽然这些勋贵手里的家丁不如辽镇,但也不是更没用的外戚勋贵可以碰瓷的。

两者虽然都是大明的贵族,但压根就不是一个东西,根本利益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那些武将勋贵来说,他们在万历皇帝的国本之争里面支持了崇祯皇帝的爸爸明光宗,所以他们万万不能让福王登基称帝,这是事关他们脑袋的大事。

故而,他们就七拼八凑的组织了一队骑兵来护驾,这不是爱崇祯皇帝,单纯就是怕福王登基要他们的性命。

而那些外戚勋贵就不一样了,他们在万历皇帝的国本之争里面没站队,初代武清侯还是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之父。

所以不管是明光宗一系上位,还是福王一系上位,对他们这些外戚勋贵来说压根就没区别。

而崇祯皇帝一动他们的蛋糕,他们马上就拼命反击。

之前崇祯皇帝就想对盐税下手,准备大规模征收盐税,还找人去考察报告,这对于外戚勋贵们来说又是致命一击。

没办法,现在老百姓已经过的很苦了,而且从万历四十六年开始,朝廷已经三次加派辽饷,农民的负担真的很重。

再加上西北连续几年不下雨,孙传庭给崇祯皇帝的奏章里面写了:“由于连年干旱和西北实际上的高税率,陕西的老百姓基本上已经没有粮食了,已经有人没有了口粮,如果继续加税,陕西就要遍地起义了!”

崇祯皇帝自然知道这件事,一方面下旨免除了受灾格外严重的关陇地区的辽饷和其他加派,一方面让原来西北驻军的粮饷不走户部,改由崇祯皇帝直接发放,这样没有部费和贪污。

但是免除了关陇地区的辽饷和其他加派,财政上就会有极大的缺口。

崇祯皇帝在“再苦一苦老百姓”和“再苦一苦外戚”之间,果断选择了“再苦一苦外戚”。

没办法,崇祯皇帝在关陇地区征收两百万两的税务,实际上老百姓因为层层腐败和层层佳码,他们至少要交两千万两,可能还要更多一些。

老百姓本来就没饭吃,再征收两千多万两,可不就是得造反?

为了不让老百姓造反,崇祯皇帝就只能“再苦一苦外戚”了。

再说了,崇祯皇帝又不是袁崇焕,根本不在乎什么五年平辽,哪怕十年平辽,他都是可以接受的。

天气控制仪已经在建造了,最多五年就能极大扭转干旱的局面,那时候,就算满清的末日了。

不过崇祯皇帝虽然有时间,但是也不准备纵容外戚们继续贪得无厌,胡作非为。

大明现在有两亿多接近三亿的实数汉人,虽然账面上只有七千多万,剩下一亿多都是黑户,但是不代表他们不存在。

就像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现在就是大明的黑户,但是谁能说他不是汉人呢?

郑成功就是汉人,而且是要吃食盐的汉人。

有了两亿多接近三亿要吃食盐的汉人,所以盐业的利润是不低的。

目前大明在盐业上面的纯利润,每年有六千多万两。

而这笔钱,在万历皇帝的时代,

最多给了万历皇帝六十八万两,什么电视剧里给皇帝三百万两的离谱剧情,纯纯是在给贪官洗地。

而在崇祯皇帝这里,每年只有四十多万两了。

平均税率不足1%,剩下的好处全部被贪官和外戚吃掉了。

崇祯皇帝,可不就得把钱从他们手里弄出来?

自从明孝宗废除了开中法,把盐业的利润给了外戚之后,明军的战斗力就开始暴跌。

明军确实缺饷,但是更缺粮!

就像辽镇前线的将士加上他们的家眷,足足有几十万到上百万人口,就那么点屯田,他们还得养马,粮食怎么可能够吃?

可不就是得依靠后方的转运?

许多辽镇前线的将士想要的不是朝廷的饷银,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朝廷的粮食。

因为辽西前线钱多粮少,所以粮价一直都很贵。

不打仗的时候一旦米粮都价值三两,开打的时候一旦粮食随随便便就能卖出十两银子,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辽东前线明军幸苦一个月,正常收入只够买三十公斤的粮食。

自己吃都不够,更别说养活家人了,要不是有屯田,他们早就饿死了。

而且这还是理论上的情况,实际上在各种克扣之后,辽东前线的明军更惨。

一个辽镇明军幸苦一个月,实际收入只够买十个馒头,可能还不太够。

一个面包(馒头)五十万马克的场景,就是辽镇一年前的真实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谈部队的忠心和战斗力,属实是有些过于幽默了。

只要懂一点粮食和经济学,就知道在如此高昂的粮价之下,辽军的“高饷”其实就贬值成了低薪。

就好比张三月薪三万,现在一个馒头三千,一瓶矿泉水六千,那么他的“高薪”在哪里?

江南士绅,权贵,外戚,贪官等多方势力联手,一年吞掉六千多万两的盐业利润,崇祯皇帝想拿走一部分充当军费,这叫“与民争利”。

辽镇明军一个月不够买十个馒头,这叫拿了军饷的丘八没有忠心。

只能说,江南士绅,外戚,权贵,贪官的歪理就是多啊。

但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