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祯裁军会议
两天前,大同。
李靖带兵走进军营,在接管了指挥权后,李靖第一件事是把所有能够参战的战士集合起来,让他们按兵种列队,然后让他带来的军官拿着名册一个个点名核对。
李靖的动作很快,即使这样,几千多明军也花了不少时间。(一个军营)
然而李靖冷静的像个机器一样,在每一个战士身上用去的时间几乎都是一模一样,但更加重要的是,如此枯燥单调的过程对李靖来说似乎全无影响,他和最初一样的专注和认真,哪怕是问过了成百上千次的问题也绝不省略一个词。
在旁边看着的崇祯皇帝脸色终于变了,对他的这种本身非常佩服。
其他的明军将领,同样为李靖的细致,专注和耐心所震惊,没有人希望有李靖这样的敌人。
而李靖藉由核对姓名兵种这个过程,可以让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每名战士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了解。
点名的过程终于结束了。除了李靖之外,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所有军官出列!”李靖一声令下,百名大大小小的军官都站了出来。
然后,李靖收起了名册,冷冷地扫了一眼这些军官。
李靖停顿了片刻后才说:“现在,所有人全部重新编队!编队方法如下:......”
随着李靖的念叨,被他点到的士兵和军官就开始在其他军官的帮助下集结。
慢慢的,许多战士的脸色都变了。
李靖的声音就没有停过,整个过程中根本没有向名册看上一眼。难道就是刚刚点名的过程,他就把所有人都记住了?这怎么可能?
然而,当李靖把所有战士都重新编组过后,人们骇然发现,李靖真的就是记住了所有人,而且即时完成了几千人部队的整编!
但问题在于,还有许多军官没有被李靖采用,他们全部被分到了崇祯皇帝这里。
这些人,普遍就是李靖认为吃空饷较为严重,或者能力非常低下的军官了。
一连两天,李靖基本上完成了对于大同明军的整编,然后就弄出了四百多军官由崇祯皇帝处置。
对于这些人的安置,崇祯皇帝还是准备做好的。
真的要是搞出什么“哭陵”事件,崇祯皇帝就不好处理了。
“同是中山信徒,为什么有的人高官厚禄,有的人却衣食不周?尤可恨者,对曾经北伐、抗日流血流汗的未死者,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手段,过于残酷。”
当年哭陵的事件,崇祯皇帝可还记着呢,反正他是不肯去当校长的。
所以崇祯皇帝对于这四百多军官,拿出了自己的裁军方案。
第一条:此前确实对大明立过大功,但是因为受伤不能作战和服役的,退出现役,但职位和待遇一律不变,崇祯皇帝发一大笔抚慰金,再包他的养老,他的儿子可以无条件进大明少年军吃一份皇粮。
第二条:此前没有立过什么功劳,只是凭借祖宗的庇护当了军官的,崇祯皇帝发一大笔钱直接买断,然后裁撤。
第三条:关系户和花了买钱进来的,崇祯皇帝发一笔补偿款,然后裁撤。
第四条:有一定能力,但是贪污腐败严重的,作风不良的,崇祯皇帝发一笔补偿款,然后裁撤。
第五条:需要上军事法庭的,崇祯皇帝直接处决。
......
一众军官听完崇祯皇帝的补偿方案,再看看那些直接被拉出去砍了脑袋的军官,顿时就觉得崇祯皇帝简直是天下第一号的明君啊。
在拿崇祯皇帝的银子和被崇祯皇帝砍了脑袋之间,所有的被裁撤军官都选择了拿钱走人。
当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都知道把将军们放回家当富翁,校长收了这些旁系的兵权,连基本的温饱都不管。搞的几百名高级军官集体到先帝陵寝痛哭,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崇祯皇帝的裁军也就是赵匡胤式的,拿钱解决问题。
钱当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就足够了。
就像这样,一边动刀子,一边拿钱处理,崇祯皇帝的杯酒释兵权就完成的非常顺利。
那些为大明负过重伤,失去一条腿的军官,不会沿街乞讨,也不会被人用“有碍观瞻”加以驱逐,而是由崇祯皇帝发了一大笔钱。
那些比较清廉,积蓄用光,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的军官,得到了崇祯皇帝补发的军饷。
那些立过战功,需要裁撤,自己又患病,孩子又小的军官,不需要吞药自尽,而是由崇祯皇帝补助,他的儿子全部送去大明少年军吃皇粮。
这么一番裁军下来,不说人人满意吧,至少崇祯皇帝真的是尽心尽力,而且给予了足够的物质补偿。
不过他旁边的英国公等人是不在乎裁军的,他们是勋贵啊。
崇祯皇帝笑着看了英国公一眼:“英国公,你们这是前来干嘛?”
英国公在旁边笑道:“陛下,臣等前来护驾啊!”
崇祯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就只有你们几个来了?行吧,把所有来的勋贵,或者他们的儿子来了,哪怕是家丁来了的勋贵,都给朕列一个名单出来。
不在这个名单上面的勋贵,也不要紧,朕知道他们都是病了嘛。
朕是仁君,不会因为下面的人生病了就生气的。
不过他们既然病了,就一定要好好养病。
北京这地方,不适合养病。
这样,朕格外开恩,让这些勋贵都去南京养病好了!
刚好他们可以和有病的宗子做个伴,互相照应照应,朕也就放心了!
如今北京的御医都裁撤了(这种刺杀皇帝的衙门留在干嘛?),就让他们都去南京的御医那里治疗吧!”
英国公顿时整个人都麻了,不来护驾就得全部打发去南京?
实际上,是个人都清楚,真正留在北京城的勋贵,才是大明勋贵真正的核心。
至于南方的勋贵,都是一群废物和米虫。
而这几家不来护驾的勋贵,看样子就要全部被打发去南京了。
而只要看到崇祯皇帝这么年轻,就知道这些人,很可能几十年都回不来了。
几十年回不来,他们基本上也就没有回来的可能性了。
至于南京城的御医,听上去就吓人啊。
大明的御医连皇帝都能治死,更何况是勋贵呢?
看着英国公哀求的眼神,崇祯皇帝顿时一瞪眼:“他们有病就去治病,没病为何不跟着你们一同前来护驾?到底是不忠心,还是有病,可得搞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