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又来了,又来了

庞大的车队缓缓往城外挪去。

过城门时,北风呜咽呼号,吹动厚重的车帘,但不会有贵人掀开车帘去看的,车门口的越来越多的灾民们被赶得挤在墙根下,薄衫覆身,瑟瑟发抖,没人还能保有一双完整的手脚,孩子们冷的直哭,得到的却只有更加冷冽的冰雪。

慕岁宁放下车帘,金陵城门口还算好的,朝廷会每日放粥饭,遮风的草棚也在慢慢搭盖。

可怜的,是还在那漫长的路途上,光着脚,踩着雪,跋涉千里,带着饥肠辘辘的肠胃满怀希冀往金陵走来的灾民。

他们盼着金陵能给他们一口吃的,好熬过战乱,再回家乡去。

但朝廷没那么多粮米发给他们的,也不会允许他们长久停留在金陵城外。

他们甚至不似去年江南六郡县遭遇雪灾时,朝廷能全力救济,因为今年的朝廷,要把钱粮都花在节节败退的战场啊。

马车不能停,直到普济寺山脚下,昭明帝才带着众人下轿子,步行上山。

山上早已清空,方丈等候在殿门口,待昭明帝与慕岁宁上来,为他们递上香,守在店里的和尚们也开始诵经。

经文平和,檀香袅袅,一派和平之象。

祭祀的仪式大约持续了一个时辰,待结束,皇帝要去后山沐浴斋戒三日,以示此次祭祀的诚心。

宗亲和朝臣们就不必陪着了,否则朝廷都要停止运转了。

太子要代为监朝,从昭明帝处请安出来,就带着慕正则要往回去了,而祁云宴作为锦衣卫一把手,是要留下来护卫昭明帝安危的,并不能走。

“岁岁是跟我们回去,还是留下小住?”

太子问。

慕正则警惕看一眼祁云宴,“自然是回金陵。”

祁云宴并不气,回不回又如何,岁岁说了,今晚要与他睡觉的。

慕岁宁像是看穿他所想,轻咳一声,“我迟些回去。”

说罢,朝不远处看去,慕绍祖还殷切的等着呢。

慕正则知她心思,虽不满祁云宴不懂规矩,但也不好坏了她的计划,“那等天黑前,我来接你。”

慕岁宁点点头,他们这才放心走了。

他们一走,慕岁宁也赶祁云宴走,“你在这儿,他们怎么敢来找我的麻烦。”

他们不找麻烦,她怎么讹回去。

“荣福不对劲,你要小心些,别乱走,我让秦二跟着你,若有事让他们去办,别涉险。”

“我又不是小孩儿。”

祁云宴挑挑眉,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样。

慕岁宁生气了,在他手臂上狠狠拧了一把,奈何他却像是感觉不到疼一样,朝秦二看了眼。

秦二会意点点头,他这才放心离开。

“走吧,我们瞎转几圈。”

“公主钓鱼是不是钓的太明显?”

“不怕钓饵明显,就怕鱼儿不够馋。”

若是馋疯了,是不会在意这饵料明显不明显的,只会在饵料出现的那一刹那,欣喜若狂。

慕绍祖主动跟上来,充当一个合格的讲解员,把这普济寺内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趣闻八卦以夸张的语气说出来,慕岁宁觉得慕绍祖以后没了家业,去说书也饿不死。

秦二都听得津津有味,不然耳朵一动,低声在慕岁宁身边道,“有人快步往这边来。”

“鱼儿来了。”

“嘉和公主头上的海棠花发簪,我没记错,当初珍宝斋卖千两银吧。”

一道沧桑的男声传来。

慕绍祖认得来人,“四伯?”

说是四伯,却差不多是他们这群宗亲的领头人了。

慕岁宁也认得,当初跟着敬王死活不肯叫东宫翻案的老头子。

慕岁宁抚抚头上的发簪,轻轻一笑,“你记错了。”

“不可能,分明就是一千两……”

“是一千二百三十两,掌柜的给抹了零,一共一千二百两。”

当然,表面卖她一千二百两,背地里就花一千一百两买了个他好大儿入农学院的名额。

慕四伯气得指着她,“你可看到城墙下的灾民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奢靡无度,却看天下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你怎能安心!”

慕岁宁轻笑,“我如何不能安心?这些银子,都是我自己挣来的,每一笔都是干干净净的银子。”

她既不兼并土地,也不买卖人口,更不做皮肉生意,她的工厂都是有按劳算工钱,从不拖欠克扣。

慕绍祖赶忙打圆场,“今儿可是皇上祭天仪式的第一天呢,四伯,您在这儿吵,万一叫皇上知道了可怎么好?不

如算了。”

“就是要皇上听见才好!”

慕四伯冷笑,“最好再叫天上的菩萨知道,嘉和公主敛聚民财,挥霍无度,却放任百姓在她眼前饿死冻死,她根本不配皇上称呼她的‘祥瑞’之名!不过是个沽名钓誉的虚伪女子罢了,等那些灾民都冻死了,我看她还不能安睡在她那华丽的公主府里享用千金难求的珍馐!”

吵闹声,很快引来了山上停留的部分朝臣与大部分宗亲。

立马就有朝臣跟着附和起来。

“嘉和公主既为天下表率,就该以身作则,你每日吃喝穿戴的花费若是换成粥米,至少可以叫一百个灾民熬过这个冬天,何不慷慨一回?”

“听闻公主的铺子更是日进斗金,都这么挣钱了,捐出一部分怎么了?”

“国库只怕都不如公主的私库富裕,前线战场吃紧,郡主若是能捐出一半家财,战场上便能少死数千士兵,公主何乐而不为?”

“公主代表着东宫,公主这般吝啬,是否代表东宫也不顾天下百姓的生死安,只顾着自己的享乐!”

秦二的脸黑如铁,慕岁宁也心口冰冷。

她曾经从东宫去归德侯府后谨言慎行,每日如履薄冰,就是怕自己会给东宫招来麻烦,现在看来,不论她做的多好,想要拉东宫下马的人都能找到理由来污蔑。

她听着他们唇枪舌剑,话一句比一句更难听,都没有出声。

慕绍祖忐忑极了,这些朝臣们嘴巴真是毒死了,难怪时不时就有朝臣要当庭撞柱以示清白……

“当初东宫落难,你们便是这般逼死我外祖父与大舅舅的吧。”

慕岁宁看着那几个唾沫横飞穿着深蓝官服的朝臣,“时至今日,你们可曾为当初的言行后悔,可曾去他们坟头上过一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