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桃源

“下马车,我们走过去。”

慕岁宁指了指一栋三层的砖制房屋,“先去你们的宿舍看看。”

一群人只觉得整个人都是晕的,也有个意外,那是个不起眼的汉子,长得瘦巴巴的,皮肤也黑,脸上还爬上了皱纹,瞧着有四五十岁了,但据慕岁宁所知,他们这次带来的农事好手,皆是三十以下的。

那汉子紧盯着这新宿舍,红砖外是没有抹别的东西的。

乡下也不是没有砖房,但是是泥砖,而且即便是泥砖,也不多,这红砖,没见过的。

眼看公主带人进了宿舍,他抓住自己县的县丞,道,“咱们学这个。”

县丞瞧瞧那砖,再看汉子,“你的意思是……”

“咱们跟公主说,咱们学做这个。”汉子舔舔干涩的嘴唇,紧张道,“农事咱们也学,但咱们也学这个。回去后,建这红砖厂,县里的乡绅大老爷们肯定喜欢!隔壁县的,也一定喜欢。”

他们喜欢,县里就有钱挣。

有钱挣,就能买米买粮买棉衣,饿不死。

县丞想想,也一咬牙,“那我就厚着脸去问问!”

说着,上去了。

等见了一间间规整干净的宿舍,一群人才又被惊叹道。

这红砖瓦房每一间宿舍都不大,但都干净,最要紧的是暖和,不像他们的泥瓦茅草房子,下雨漏雨,刮风就透风,而且一间间宿舍的尽头,就是供集中洗漱方便的浴房,床铺虽然要自备铺盖,可床板是木头打的,库房里还有大批的干草可以自己去搬!

“食堂在学院里,一会儿会有人带你们去熟悉熟悉学习的地方。”

慕岁宁瞧着这群冻得手脚发红犹不自知的人,道,“距离这里不远,有我设立的几家工厂,你们下学后,若是觉得精力足够,可以自信过去做小工,工厂会按时按件给你们算工钱,工厂里的东西你们也都能以半价买下。”

一群人都已经快忘了这是今日第几次被震惊,只觉得晕乎乎的好像飘在云端上。

“公主,以后我们县,也能变成这个小镇的模样吗?”有一个汉子懵懂问。

慕岁宁看去,声音虽轻,却有着不容置疑的确定,“不止你们县,往后大晋每一个地方,都能变成如此。”

旁人说这话,或许有说大话的嫌疑,但眼前这位公主是谁,她父王是储君,两位兄长都是大晋的肱骨权臣,她自己更是一路封赏的祥瑞公主,她说的还能有假!

一群人欢呼起来,笑的笑,哭的哭。

很快夏韬便亲自来了,慕岁宁把人交给他,夏韬重复了一遍学院的规矩。

规矩也严、也很多,但没有一个人觉得不满。

甚至从食堂吃了晚膳回来,每个人摸着久违的饱腹的肚皮,躺在铺满干草的床上,听着窗外北风呼啸,眼眸晶亮的发誓,“我一定会好好学!夫子教的每一个字我都要背下来带回去!”

“我也是!”

“我也是!”

夜色渺渺,寒冷的夜似乎也不那么难熬了。

慕岁宁跟外祖母和几位舅母吃过饭,想连夜回去,结果夜里飘起了雪,根本看不清路。

“岁岁就留下住一晚上吧。”

大舅母道,“让人回去报个信就是,官道虽然平整,可两道不是没有猛兽,万一撞上,少不得死伤。”

慕岁宁点点头,叫人快马赶回去报信,便抱了被子,在庄子上暂时歇了下来。

夜里,紧张的大舅母还拿着厚厚一沓准备的教案来跟她商量该怎么教习。

“大舅母不用这样紧张的,来学的都是农事上的好手,他们能听懂的。”

“可我到底是女子……”

“女子?”慕岁宁笑起来,“大舅母觉得这段时间,夏先生、袁先生,或者那些跟你一道下地侍弄稻苗的人,有把你当女子特殊对待吗?”

或许一开始有,可后来他们因为育种的事争执起来,谁也没把她当个娇滴滴的夫人相让,吵得要多凶有多凶。

当然了,她气急了,吵回去的时候也没有半分世家夫人的矜持就是了。

大舅母讪讪,“说的也是。”

“所以大舅母面对他们,只有一个身份,不是女子,也不是夫人,只是夫子,仅此而已。”

慕岁宁道,“来入学的,品行也是考核标准之一,若有因为你是女子而语出不敬者,舅母只管处置了就是。天下人这样多,他不学,有的是人学。”

大舅母拧巴在脑袋里的一根筋,瞬间就顺畅了,温柔笑着走了。

慕岁宁理理被子,刚要躺下,二舅母又纠结着来了。

慕岁宁打起精神,“二舅母也遇上什么麻烦了吗?”

“倒也不是。”

二舅母眼神飘忽。

慕岁宁发觉不对,立马坐直身子,“那是有哪个男子不敬?”

二舅母登时急道,“小丫头说什么呢!”

有往日二舅母那泼辣样子了,慕岁宁松口气,询问道,“那时怎么了?”

“是有人想拜师,所以我想着、想着……”

二舅母见慕岁宁又要想歪,一咬牙道,“我想着,要不再开一门课。”

“教人做饭?”

“……嗯。”

二舅母有些心虚起来,的确,她承认自己有虚荣心,老夫人和大嫂都去给人当夫子了,那么多人敬重,她虽然也找到了自己的事,但那哪能比给人当夫子呢?

她纠结的揉吧着衣角,见慕岁宁久久不回答,叹口气,“不行也没关系,毕竟做饭谁不会呢。”

再说了,她厨艺虽然尚可,但也比不上那些酒楼里的大厨。

光是曾经莫府里的几个厨娘,她就远远不及。

“只教做饭的确不可。”

“那就算了……”

“不过可以开设一门教授各种技艺的课程。”

“嗯?”

“除了厨艺,还有木工、泥瓦工、狩猎打樵、纺织刺绣,像外祖母如今养猪养鸡,不也是技艺的一种么?”

“岁岁的意思是……”

二舅母的声音隐隐激动起来,慕岁宁笑道,“二舅母就替我把关,从明日开始,召集天下有技艺的人才来,不过技能这门课程不免费教授,学成者需与我签订传授的协议。”

她将这些学成者送往各府县教学,不就能教会更多的人了?

只不过刺绣这种,属于多年积累的精致技能,传授难度大,她让二舅母明日去找袁公商量,挑出一批简单易学、又能维持生计的技艺,并详细拟定入学以及学成后传授协议,以确保这个流程能运转且一直运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