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这口黑锅砸下来,千古一帝是当不成了!
祖大寿再次看了看眼前的将士,随后大手一挥道:
“把城里的粮食全部搬出来,让大家吃饱喝足,然后集合大军,准备突围!”
将领们领命而去,随后各自忙碌起来。
祖大寿再次望向松山方向,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绝,随后也开始做最后的准备。
他深知,这场战斗将是一场生死较量,他必须全力以赴!
下午一点,阳光炽热地照射在大地上,明军刚用完午饭,集合大军之后正准备向前推进。
“呜..........”
突然,一声响亮的号角声划破长空,传遍整个营地。
这是敌军来袭的信号!
显然,热气球上的士兵已发现了建奴的踪迹!
事实上也是如此!
此刻,热气球上的士兵正惊愕地看着出现在十里之外的建奴大军。
借助热气球的高度优势,他们看得十分清楚。
然而,让他们惊讶的并非建奴的人数,而是这支军队中似乎混杂着一些不明身份的人。
由于距离较远,他们看不清这些人的具体情况,心中充满了惊愕和疑惑。
但出于本能,他们刚才还是第一时间把建奴来袭的消息传递给了下面的士兵。
然后再由下面的士兵传递到中军大帐,随后通报全军!
但没过多久,随着建奴军队逐渐靠近,他们终于看清,走在最前面的竟是数不清的大明百姓!
这些百姓衣衫褴褛,身形瘦弱,特征十分明显,一看便知是辽东当地的汉人百姓。
看清这一幕之后,热气球上的士兵顿时脸色大变,他深知事情的严重性,赶忙拉动了热气球上面的绳子,然后冲着下方不停地挥舞旗帜。
试图将这一紧急情况传达给下方的士兵!
“叮叮叮.....”
伴随着旁边的铃声响起,热气球下面的士兵好奇的抬起了头,满脸的疑惑。
刚才不是已经通报了敌军来袭的消息了吗?
这会儿消息都已经通报给全军了,怎么又有什么事儿?
可紧接着,他就更疑惑了。
因为距离太远,他压根听不到热气球上面士兵说的话、也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只能根据他手中挥动的旗帜来确定他想要传递的消息和信号。
分辨出旗帜传达的消息之后,他简直是彻底懵逼了!
因为这居然是停止进攻的信号!
不是......
敌人就在十里之外,你特么的告诉我停止进攻?
热气球下面的士兵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疑惑,不停地在心中揣测着热气球上的士兵到底看到了什么,才会传达出这样的信号?
还没等他弄清楚状况,热气球上的士兵又摇响铃铛,然后疯狂的挥动旗帜。
这次是要下来的信号!
很明显,他肯定是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想要亲自传达!
知道事态紧急,但下方的士兵又不敢擅自将热气球拉下来,赶忙派人向朱慈烺请示。
而此时,朱慈烺这边已收到多个消息,几个热气球上的士兵竟无一例外地全部请求降落,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亲自汇报。
朱慈烺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脸上满是疑惑之色。
要知道刚才传达了建奴来袭的消息之后,眼下大军都已经整备完毕,就等着他下达命令然后出发了。
结果现在这几个热气球上面的士兵突然如此反常,显然是他们看到了什么十分重要的事情,不然绝不会如此!
紧接着,一旁的崇祯原本沉稳的面容此刻也浮现出一丝不安。
他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也看出来了绝对是一件要命的大事儿。
洪承畴站在一旁,同样一脸疑惑。
因为他也猜不到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他本来正准备领命而去的将领们此刻也是一脸的疑惑。
就在这时,朱慈烺终于开口了。
“只让城墙上热气球上面的两个人下来禀报,其他人照旧。”
士兵听到命令,立刻拱手领命,随即便转身离开了。
不久,两个热气球缓缓降落在城墙之上,随着藤筐与地面的摩擦声,藤筐稳稳地停在了指定位置。
刚一落地,两名热气球士兵便像离弦之箭一般,急忙朝着朱慈烺所在的方向跑去。
他们脚步慌乱,气喘吁吁,眼神中充满了惊慌,一
看便知事情非同小可!
没过多久,他们便来到了崇祯和朱慈烺面前。
刚准备下跪行礼,朱慈烺就挥手拦住了他们,说道:
“不用跪了,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两名士兵对视一眼,又看了看眼前的众人,随即硬着头皮说道:
“陛下,请您先避退左右。”
他们心里清楚,此事干系重大,最好还是私下里禀报给皇帝和太子,看看皇帝有什么指示再说。
如果直接把这件事告诉所有人,万一皇帝因此怪罪下来,那他们两个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在场的其他人听到这话,顿时更是皱起了眉头。
直觉告诉他们,这件事情肯定至关重要,不然这两个士兵根本不敢说出这样的话。
随即,他们便打算回避一下。
可没等他们有所行动,只见朱慈烺却是眉头紧皱,厉声呵斥道:
“胡闹!现在站在这里的都是我大明的忠良之士,没有什么不能听的,快说!”
两个士兵顿时吓了一激灵,却又有些茫然。
不是.....
皇帝还没发话呢,这太子爷怎么先发话了?
那他们到底是要听皇帝的?
还是要听太子爷的?
随即,这两个士兵又偷偷看向了崇祯。
没办法,这不怪他们没眼色,实在是他们官职太低,根本不知道现在这支军队完全是由朱慈烺说了算。
崇祯这会儿也懒得多说什么废话,只是开口道:
“按太子说的办。”
得到允许之后,其中一名士兵这才说道: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臣刚才在热气球上看得清清楚楚,建奴的大军确实来了,不过这支军队很特别!”
“因为打头阵的,根本不是建奴!而是那些被建奴掳过去的大明百姓!”
另一名士兵也硬着头皮说道:
“臣刚才也看到了,情况确实如此!虽然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大明百姓,但粗略估算一下,最起码也有两三万之多!”
“这些大明百姓不止被驱赶到了军队的最前方,还被分散到了大军各处!”
“臣实在不知道该怎么传达这个消息,所以才想着亲自下来通报。”
........
他们的话刚说完,城墙之上突然就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盯着眼前这两个士兵,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任他们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建奴居然有这等诡计,这还真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而最震撼的就要属崇祯了。
此时此刻,崇祯只觉得浑身汗毛倒数、手脚冰凉!
他本来以为这场战争就是双方单方面的硬碰硬,结果没想到建奴居然会玩这样的计谋,用三万大明百姓当做肉盾来跟他们打!
这要是下令不顾这三万百姓的性命直接开炮,那等这场战打完之后,他这个皇帝绝对会被万人唾骂!
千古一帝肯定是跟他无缘了,但千古第一暴君他是当定了!
毕竟纵观史书,也找不出来一个下令屠杀自己的百姓的皇帝......
可要是不这么做的话,那又该怎么办?
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建奴用这三万大明百姓当盾牌,直挺挺的打过来吗?
一时间,崇祯的大脑完全宕机了!
建奴这一招,完全把他给打懵逼了!
与此同时,一旁的洪承畴也是深深的皱起了眉头,满脸的愁容。
说实话,洪承畴从来都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
之前在对付李自成的时候,他曾经下达过一个命令。
那就是只要攻破李自成占领的一座城池之后,就把里面的男人不分缘由全部杀掉!
因为他觉得李自成的部下只要脱了衣服就会和城里的百姓混在一起,导致他们无法分辨谁是百姓谁是乱军。
所以不如索性全部杀了,一了百了。
但是之前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不同,因为这些百姓是真的大明百姓,而且还是被建奴从大明劫掠过去的无辜百姓,怎么能把他们全杀了呢?
就算他们被建奴当做了肉盾,那也不是他们的错,而是建奴的错!
不过要是崇祯和朱慈烺不在这里,这里完全由他自己做主的话,那么洪承畴在一番犹豫之后,最终还是会下达直接炮击的命令!
因为他知道和这三万大明百姓比起来,大明将士的性命更加重要!
但现在,崇祯和朱慈烺都在这里,自然轮不到洪承畴来做主了。
当然,作为大明的忠臣良将,这个时候洪承畴其实也可以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然后‘代替’崇祯下令。
不顾这三万百姓的死活按照原本的计划继续进行。
但他不敢这么做!
因为他要是真的这么做了,等到这场战斗结束之后,等待他的最轻的处罚也是罢官夺职!
再严重一些,斩首示众、灭个九族都有可能。
所以此时此刻,洪承畴连一句话也不敢说。
但他又知道眼下的情况必须要尽快做出决断,不然等到对面的建奴大军真的过来的话,那什么都晚了。
至于其他人,心中想的其实也都跟洪承畴差不多。
虽然心中都暗自着急,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
唯恐一个不小心,就被崇祯给当成了替罪羊!
而就在这个时候,朱慈烺突然冷着脸,直接扯过一旁士兵手中的千里镜,然后来到了城墙的一角。
打开千里镜望去,只见此时已经依稀可以看到建奴大军模糊的身影了。
虽然还看不太清楚,但已经大概可以看到建奴大军的前方密密麻麻的都是一些衣衫褴褛之人。
而且这些人的打扮,根本不可能是建奴!
这一刻,朱慈烺的心里都在发寒!
果然!
他还是把战争想的太简单了!
原以为自己拥有燧发枪和热气球,就等于拥有了现代军队一般的实力,面对建奴大军完全可以直接横推过去。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建奴居然用这样的方法来对付他们。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是不顾这些百姓直接下令开炮,按照原计划执行,但这样可能会害死这三万百姓,他自己也会成为罪人!
第二条路,那就是放弃使用火炮和燧发枪,等到建奴逼近之时,绕过百姓和建奴进行面对面的拼杀。
可要是这样做的话,那么明军肯定会损失惨重!
甚至一个不小心,输掉这场战争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关于这场战争,朱慈烺投入的兵力和财力已经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
首先,在建奴后方,他投入了十五万的大明水师和一万关宁铁骑。
然后在辽东又投入了差不多六万兵马,加上辽东原本的守军和九边的援军,总共大概二十三万的兵马。
如果再加上阿布奈的三万蒙古大军和秦良玉的三万边军,那等于说是这场战争,他投入的总兵力超过了四十五万!
这还不算后勤,如果加上这些人的话,这场战争总兵力绝对超过了七十万!
按照古人喜欢夸大的习惯来说,号称百万兵马也不为过!
而这些军队每天消耗的粮草和银子,更是夸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光是粮草,每天都得消耗掉两百多万斤!
银子更是无数!
可以这么说,在明朝的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规模庞大的对外战争!
如此耗费心血的一场战争,他无论如何都不能输!
因为要是输了的话,那大明可就真的完了!
想到这里,朱慈烺的神情顿时冷了下来,他已然做好了最坏的决定!
随即,他直接将手中的千里镜扔给一旁的士兵,直接折返了回去。
而等他折返回去的时候,这些文臣武将们已经开始讨论了起来。
不过他们却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现在应该立刻分兵,派一支精锐骑兵绕到建奴后方进行突袭,或许可以解决当下的危机。
一派则认为应该以百姓的性命为重,放弃使用大炮和燧发枪,直接和建奴拼杀。
总而言之,说的都是大道理,却没有人敢提最直接的方法!
崇祯皱着眉头听着众人的讨论,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因为他既不想去伤害这三万大明百姓、也不想让大明的士兵放着火炮和燧发枪不用,非要去和建奴直接拼杀!
就在这时,朱慈烺回来了!
只见他怒目一睁,大声喝道:
“都给本宫闭嘴!”
这话一出口,犹如虎啸龙吟,瞬间震得所有人闭上了嘴,随后一脸诧异的看向了这位年轻的太子。
朱慈烺冷眼扫视众
人,冷声说道:
“现在你们都给本宫听好了,从来都没有什么三万大明百姓,有的只是建奴!”
“那三万人不是大明百姓,而是建奴伪装成大明百姓想要迷惑我军的招数而已!”
“谁要是再敢说他们是我大明的百姓,本宫现在就杀了他!”
说完这话,朱慈烺直接拔出腰间的长剑,横在众人面前。
剑锋寒芒闪烁,看得众人心惊不已。
洪承畴却是眼前一亮。
对啊,谁说那三万百姓一定非得是大明百姓了?
说不定是建奴假冒的呢?
毕竟建奴向来奸诈狡猾,用建奴冒充大明百姓也不是不可能啊!
虽然这有点自欺欺人的意思,但为了打赢这场战争,自欺欺人又怎么了?
崇祯这会儿也是一脸诧异的看向了朱慈烺。
他其实也明白朱慈烺的意思,但话说回来,这样真的可以吗?
毕竟说到底,那些始终都是大明的百姓啊!
眼看着众人反应不一,朱慈烺随即又再次说道:
“你们听着,只要遵命行事,等这场战争打完之后,所有的罪责皆由本宫一力承担!”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此战之后,你们只有功劳,没有过失!”
“就算有,那也是本宫的过失!”
“纵使之后面对史官的口诛笔伐,本宫也认了!”
这话一出口,现场瞬间又是一片寂静!
要知道干这种事儿,最怕的就是事后被当做替罪羊对待。
不管你现在有什么功劳,事后算后账的话,该杀还是要杀,该灭族还是要灭族。
但如果有人主动承担责任,那就万事大吉了!
特别是这个承担责任的还是当今太子,那么他们这些人就更没什么好怕的了!
毕竟谁敢去找当今太子的后账?
就在众人心情澎湃之时,朱慈烺突然喊道:
“黄得功、孙应元。”
人群中的黄得功和孙应元听到这话,身体不由得猛地一震,眼中闪过一丝紧张。
但随后还是赶忙站了出来,齐声应道:
“臣在!”
朱慈烺看着这两人,冷声道:
“你们各自带两千人前去督战,交战之时若有临阵退缩者、不敢攻击建奴者,立斩不赦!”
黄得功紧了紧手中的刀柄,脸上肌肉微微抽搐,沉声道:
“臣定不辱使命!”
孙应元则挺直了腰杆,目光坚定地的答应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随即,两人各自领兵而去。
要知道这次除了作战的军队之外,朱慈烺还带了一万五千人的亲兵。
这些亲兵基本上不会参战,只负责守卫崇祯和朱慈烺的安全。
而且论忠诚度和待遇,他们比京营还高!
这一万五千亲兵是由净军、锦衣卫、腾骧左卫、腾骧右卫、腾骧中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组成,其中骑兵一万、步兵五千,全员披重甲。
别人或许会对崇祯的命令有犹豫和质疑,但他们绝对不会!
朱慈烺继续喊道:
“郑成功、张世泽、李现、高子强、斐然......”
但凡被他喊到的武将,瞬间精神一振,然后自发的站了出来。
“臣在!”
“臣在!”
“臣在!”
.....
朱慈烺冷眼扫视众人,命令道:
“按照原计划行事,不得有误!”
众人听到这话不再多言,脸上带着严肃的神情,随即抱拳领命而去。
这些人都是京营军官,主管三万装备了燧发枪的京营和火炮营,算是这场战争的主力军!
紧接着,朱慈烺再次喊道:
“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马科、王廷臣、吴三桂。”
话音刚落,几位边军总兵随即各自站了出来。
纷纷抱拳道:
“臣在!”
“臣在!”
“臣在!”
...........
朱慈烺冷眼看向眼前这几人,继续道:
“诸位,多余的话本宫就不说了,继续按照原计划行事即可!”
众人听到这话,各自神情肃穆,
赶忙抱拳领命。
“臣遵命!”
此时此刻,这几位总兵的内心早已被彻底震撼到了。
因为他们实在无法想象,眼前这位只有十三四岁的太子殿下居然会有如此担当!
这还真是让他们不由得再次刮目相看!
正当他们准备领命而去的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崇祯突然开口了。
“等等.......”
众人听到这话,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崇祯,就连朱慈烺也是如此。
不过此时此刻,朱慈烺的眼神却异常冰凉,因为他觉得崇祯这是要阻止他之前的计划。
真要是这样的话,那他就只能做点什么‘父慈子孝’的事情了。
反正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崇祯阻止自己的计划!
然而紧接着,崇祯却是满脸正色的看向所有人道:
“你们听着,以朕的名义传令三军,就说建奴假冒大明百姓,意图欺骗我军!”
“让所有将士不管看到什么都不要在意,按照原计划行事。”
“如有抗命者,立斩不赦!”
众人听到这话,皆是神色一凛。
因为他们已经看明白了,崇祯这是要主动背锅啊!
就连朱慈烺心中也是颇为差异,似乎也没有想到崇祯这次居然会主动背锅。
就在这时,只听崇祯继续说道:
“太子还年轻,这大明迟早都是太子的,太子的身上不该有这样的污点。”
“所以这个命令还是朕来下吧!朕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在场的众人听到这话,纷纷拱手应声道:
“臣遵命!”
随即各自离去。
看着众人离去的背影,崇祯心中长叹一声。
因为他知道这口黑锅在身,这千古一帝他大概是当不成了。
从此以后,他大概只能当一个暴君了!
不过暴君就暴君吧!
和亡国比起来,当一个暴君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