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逼人请叫我小九哥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分钟九万发子弹,就问你扛不扛得住!

但负责食物发放的士兵还是拦住了他们,然后让他们依次排队领取饭食。

每个人一碗肉、一碗菜、一碗饭、再加一碗酒。

除了酒是限量的之外,其他都不限量,能吃多少就看你有多大的肚子!

士兵们领取了饭食之后,立刻大快朵颐,尽情地享受着这丰盛的美食。

他们一边吃着,一边谈论着这次领取的赏银以及皇帝的恩德,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在这一刻,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朝廷的忠诚与感激。

吃完饭后,有不少人临走之时,还悄悄地捎带了一碗肉食。

而负责发放饭食的士兵并没有阻拦他们,任由他们离开。

另一边,因为来的只是第一批士兵,人数不过五千人左右,所以没过多久赏银便发完了。

发完了普通士兵的赏银,接下来便轮到军官的赏银发放了。

不过这次,小旗以上的军官,都将由朱慈烺和崇祯亲自发放。

别问为什么!

问就是为了收买人心!

当那些小旗、百户们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走到朱慈烺和崇祯面前时,他们的双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当他们从皇帝和太子手中亲手接过赏银的那一刻,眼中更是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几乎要哭了出来。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见到自己效命的皇帝,可是如今不仅见到了,还能亲手从皇帝和太子手中接过赏银。

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仿佛多年的付出与努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完美的回报!

在这一刻,他们的士气瞬间被点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心中亦是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仿佛现在即便是崇祯要他们去死,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去做!

接下来的几天里,这样激动人心的场景每天都在宁远城上演着。

每天都有换防的士兵前来领取赏银,而朱慈烺和崇祯的模样,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所有士兵的脑海之中。

特别是那些小旗以上的军官,他们对朱慈烺和崇祯的模样更是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当然,作为一个合格的未来君王,朱慈烺是不会厚此薄彼的。

跟着他们一起而来的京营、腾骧五卫、白杆兵、锦衣卫、净军、随行护卫,每人都再赏一次银子!

就连跟随一起而来的民夫,每人都有三两银子的赏银!

毫不夸张地说,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此时军队的忠诚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乎爆表。

毕竟,从古至今,又有几个皇帝愿意如此亲民,亲自为士兵们发放赏银?

除此之外,朱慈烺还代替崇祯下了一道圣旨,免除今年辽东一带的所有田赋!

此举更是得到了辽东百姓的热烈欢呼!

做完这些事情,已经是三天之后了。

整个辽东都知道了崇祯御驾亲征的事情,包括建奴那边。

而建奴也开始整合队伍,进入了防守状态,全部的队伍基本上都集中到了锦州附近!

很明显,他们还是不愿意放弃锦州,而且打算把锦州一带作为最后的主战场!

朱慈烺自然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情报,但他却毫不在意,因为事情的发展依旧在他的掌控之中!

就像他早已绘制好的一幅地图,每一步都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一天,朱慈烺以崇祯的名义,向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几大总兵以及洪承畴发出了召集令。

众人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纷纷快马加鞭,朝着总督府赶来。

当众人齐聚总督府大堂时,只见这里已经焕然一新。原本宽敞的大堂如今被修整为临时作战场所。

巨大的沙盘稳稳地摆在中央,上面简略而又清晰地呈现着辽东的地形。

山川、河流、城镇等都被一一标记在沙盘之上,仿佛将整个辽东大地都浓缩在了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

众人看到崇祯和朱慈烺,立刻单膝跪地行礼道:

“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崇祯端坐在主位之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复杂的神情。

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虽然身为皇帝,御驾亲征后名义上是军队的主帅,但实际上,此次出征真正的指挥权却是掌握在朱慈烺的手

中。

这是之前早就商量好的事情。

虽然心中还有那么点不太愿意,但一想到眼下不是闹别扭的时候,崇祯最终还是妥协了。

于是,他微微点头。

“众卿平身!”

等到众人起身之后,崇祯这才继续说道:

“诸位爱卿,朕已决定,此次战事全权交由太子做主,你们务必听从太子号令,不得违抗。”

崇祯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众人宣告着他的命令绝对不容违抗!

洪承畴听闻此言,神色平静,没有丝毫的惊讶。

似乎早就料到会是这般安排。

而在场的其他几位总兵听到崇祯的话后,却惊得合不拢嘴,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因为在他们眼中,朱慈烺不过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虽然身为太子,但如此年轻就指挥二十多万大军,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要知道战争可不是过家家啊!

怎么能把二十万大军交给一个小孩子指挥呢?

这不是开玩笑吗?

他们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甚至有人忍不住想要开口劝阻。

但就在这时,洪承畴瞬间察觉,随后他那锐利的眼神就像一道闪电,制止住了那些想要说话的人。

洪承畴心里明白,在这关键时刻,绝不能有人给站出来添乱,否则将会影响整个战局!

其他人见洪承畴如此举动,虽满心疑惑,但也只能暂时选择了沉默,决定先观望一番,看看这位年轻的太子到底有何能耐。

就在这时,朱慈烺缓缓站起身来,他的身姿挺拔,散发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和自信。

朱慈烺的目光在几位总兵脸上一一扫过,那眼神仿佛能看穿他们的内心想法。

随后嘴角含笑,缓缓说道:

“本宫知道诸位心中所想,无非是觉得本宫年纪尚小,难当一军主帅,是也不是?”

几位总兵一听这话,顿时心中一惊,急忙拱手告罪道:

“太子殿下,臣绝无此意!”

他们心里都清楚,这位太子可是未来的皇帝,若是得罪了他,日后哪还有他们的好日子过?

只是他们虽然表面上毕恭毕敬,但内心深处的疑虑却依然存在。

朱慈烺却并不在意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依旧神色淡然,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随后继续说道:

“实话告诉你们,让大明水师和福建水师共同剿灭建奴水师的计划,是本宫所出!”

“送一万关宁铁骑去建奴后方,迫使建奴分兵回援,亦是本宫的主意!”

“蛊惑阿布奈从蒙古袭击义州,迫使建奴再次分兵,同样出自本宫之手!”

“如今,诸位还有何话说?”

此言一出,简直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众人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几位总兵瞬间呆若木鸡,一脸的不可置信!

他们此前压根不知这些精妙的计谋皆出自于朱慈烺,而洪承畴一直守口如瓶,从未向他们透露过这些计划的幕后策划者。

他们之前还在想着,能想出如此精妙的计谋之人,必定是一位老谋深算的老将。

结果谁能想到?

如此周密复杂的谋略,竟出自这位看似稚嫩的太子之手!

显然,这位太子爷绝不能以寻常少年视之,他的智慧和谋略远超他们的想象!

一时间,众人再也不敢轻视眼前这位年幼的太子爷!

洪承畴适时开口,打破了此时有些尴尬的气氛。

“太子殿下,敢问这场仗该到底要如何打?”

洪承畴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丝期待。

朱慈烺走到沙盘边,看着上面原有的布阵和兵力分布,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意。

随后他伸手拿起一旁的竹竿,猛地一挥,将沙盘上的布置瞬间抹了个干干净净。

众人见状,皆是一脸疑惑与惊讶,他们不明白朱慈烺为何要这样做。

就在这时,朱慈烺朗声道:

“还能怎么打?当然是横推过去!”

声音坚定而豪迈,充满了绝对的自信!

要知道朱慈烺此次带来的五万多兵马,可谓是装备精良,全员配备燧发枪,骑兵、步兵皆有。

其中步兵的燧发枪为正常尺寸,约一米三。

而骑兵的燧发枪则经过改良,更为粗壮,枪身仅六十公分,这是为了方便骑兵在马

上使用。

他的战斗计划看似简单直接,但其中却蕴含着精妙的战术安排。

首先队伍最前端是盾牌兵,又称‘刀牌手’,他们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手持刀剑与盾牌,攻防兼备。

主要职责是在敌军冲杀过来时,用手中的盾牌为身后的同伴抵挡敌人的攻击,同时用刀剑给予敌人反击,保护身后同伴的安全。

其后是三万多步兵,他们都可以熟练掌握燧发枪,采用三段式射击法,一人在前射击,两人在后装弹药。

朱慈烺此前做过无数次实验,最终结果是采用三段式射击法,射击手一分钟最少能射击七发,快的话可达十二发,平均下来每分钟九发。

也就是说,这三万装备燧发枪的步兵采用三段式射击,一分钟可发射九万枚子弹!

对!

你没有听错!

就是一分钟九万枚子弹!

即便命中率仅为十分之一,一分钟内也能击中九千个敌人,这是何等恐怖的数字?

试问有哪个军队可以承受如此凶猛的火力?

步兵之后则是炮兵,他们配备最新式的火炮,这些火炮威力巨大,射程可达两公里以上。

能在远距离对敌人进行打击,为步兵的推进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援。

再往后便是朱慈烺亲自打造的“空军”了!

也就是载人热气球!

朱慈烺对现有的战车进行了精心改良,使其能拉着热气球一同前进。

届时配上望远镜,周围十公里范围内的动静皆能尽收眼底。

热气球上装有绳子,连接着战车上的巨大铃铛,热气球上的士兵发现敌情后,拉动铃铛传递消息,再用特殊旗帜传达敌人的方向、数量和距离。

这一创新的侦察方式,让明军在战场上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提前掌握敌人的动向,快速做出相应的战略部署。

至于骑兵,则是主要分布在队伍两侧,他们无需与敌人正面冲杀,只需在敌人逃窜时负责追杀即可。

至于其他兵马,皆为辅助兵种,主要为三万装备燧发枪的步兵服务。

他们负责提供后勤保障、医疗救助等,为步兵的战斗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总之,这三万装备燧发枪的步兵才是这场战争的主力军,就连威名赫赫的关宁铁骑都得退居二线。

正如朱慈烺所言,未来是火器的天下,他的军队已初具现代军队的雏形。

步兵、骑兵、空军协同作战,全方位出击,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但是此刻的众人压根就不知道朱慈烺的作战计划,只感觉难以置信。

毕竟在他们看来,虽说如今他们的兵力近二十万,而建奴只有六七万,但战争哪有这般简单,说横推就能横推?

若真如此容易,他们又何必一直坚守宁远,苦苦抵御建奴的进攻?

一时间,所有人心中充满了疑虑,脸上也露出了怀疑的神情。

就连洪承畴也是有些犹豫。

朱慈烺见众人满脸怀疑,便微微一笑,提议道:

“多说无益,不如先演练一番如何?”

“你们出动一千关宁铁骑,本宫出动一千京营,比比谁能获胜?”

说这话的时候,朱慈烺的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自信,仿佛根本没有把一千关宁铁骑放在眼里。

而其他几位总兵一听这话,心中都觉得好笑。

毕竟谁都知道关宁铁骑乃重骑兵,在辽东战场上威名远扬,能与建奴正面抗衡。

冲杀起来更是犹如一股钢铁洪流,势不可挡。

而京营......

不是他们看不起京营,而是京营真的没法和关宁铁骑相提并论。

若是三千京营对一千关宁铁骑还有的打,但一千京营对一千关宁铁骑,这还有打的必要吗?

怎么看都是京营必输无疑啊!

但很快还是有人反应了过来,要知道京营可是包含神机营的!

若是使用火炮,关宁铁骑恐怕难以招架。

毕竟说到底,关宁铁骑也是肉体凡胎,哪里承受得住火炮的攻击?

想到这里,蓟州总兵白广恩赶忙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太子殿下,敢问可是要使用火炮?若是如此,恐怕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其他人听到这话,顿时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深知火炮的威力巨大,一旦在演练中使用,可能会导致士兵受伤甚至死亡

朱慈烺则是笑道:

“放心,只是演练,怎会使用火炮?不过这次本宫会使用燧发枪,但你们也不用担心,因为子弹是泥丸烧制而成,打在身上只会疼痛,不会致命。”

“若关宁铁骑被泥丸击中,便代表阵亡。”

原来,朱慈烺早就料到可能需要向众人演示,所以出发之前,提前让人烧制了一批坚硬的泥丸子弹。

这些泥丸经过特殊处理,烧制后变得异常坚硬,虽然打不死人,但打在身上也会让人疼痛难忍。

用来演示再合适不过!

几位总兵听到这话,瞬间恍然大悟,原来太子爷打算用燧发枪进行演练。

他们此前也见过燧发枪,洪承畴从京城带回几百把时,他们就惊叹于其威力。

只是洪承畴将这些燧发枪视若珍宝,不肯分给他们,而是组建了一支火枪队伍,并且这支队伍还让建奴吃了不少苦头。

但即便如此,众人仍觉得仅凭燧发枪就想横推建奴,实在有些夸大其词。

在他们看来,战争是复杂的,不仅仅取决于武器的先进程度,还涉及到战术、士气、地形等诸多因素。

不过很明显,这位太子爷心意已决!

既然如此,那么在真正开战之前能演练一番总是好的。

到时候说不定可以改变这位太子爷的决定呢?

于是乎,吴三桂当即请命,声音中充满了无比的自信:

“太子殿下,臣愿意带领一千关宁铁骑和京营演练。”

吴三桂对关宁铁骑的实力充满信心,相信他们一定能在演练中取得胜利。

朱慈烺笑着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下去准备吧,一个时辰之后正式开始演练,地点就在宁远城外,你可埋伏、突袭,使用任何办法发动攻击,若能获胜,本宫无有不允。”

吴三桂自信满满,笑着答应道:

“臣遵命!”

随后转身大步走出大堂,同时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位年轻的太子爷见识一下关宁铁骑的厉害。

双方随即开始准备。

朱慈烺这边,连刀牌手和拒马桩都未安排,只部署了一千装备燧发枪的京营士兵和一台装备热气球的战车,由郑成功和张世泽带队。

郑成功和张世泽都是朱慈烺的亲信,他们对朱慈烺的战术充满信心,压根就没把那一千关宁铁骑放在眼里。

至于热气球上的‘空军’皆是从军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他们的选拔条件极为严苛。

首先不能恐高,因为在热气球上,他们将面对高空的恐惧和未知的危险,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冷静!

然后必须能承受高强度的晕眩,在热气球的摇晃和颠簸中,依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其次视力要好,以便能在高空中清晰地观察到远方的情况。

最后身手还要敏捷,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

而符合这些选拔条件的士兵简直堪称万里挑一,到目前为止,朱慈烺也才找到了三十个左右这样的人才。

他们待遇极为优厚,每月军饷高达三十两银子!

是普通士兵的七八倍甚至十倍!

而且每餐都有肉食,军队中的军官都没有他们吃的好!

没办法,毕竟他们都是特殊兵种,在战场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军队中的宝贵财富,自然是需要优待的!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队伍开始向前推进。

朱慈烺则是带着崇祯、洪承畴等人登上宁远城墙,观摩这场战斗。

站在城墙上,他们可以俯瞰整个战场,将双方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此时的宁远城外,阳光明媚,周遭却安静的可怕,仿佛在预示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

没过多久,热气球战车上突然传来急促的铃声。

这铃声就像一阵警报,打破了战场上的宁静。

几乎是瞬间,队伍停止了推进。

战车旁边的士兵迅速分辨出传达的消息,大声喊道:

“敌人正从两侧袭来,距离约十里左右!”

郑成功和张世泽听闻,当即下达命令:

“变换阵型,装填弹药!”

士兵们得到命令,快速根据指挥变换阵型,动作迅速而熟练。

仅仅片刻之间,一千把燧发枪便装填完毕。

由于采用三段式射击,这一千人被分成三百多个小队

,又依据敌人的方位分为两拨。

他们严阵以待,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

没过多久,两支骑兵从两侧迅猛冲击而来,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

果然如热气球上的士兵所传递的信息一样,这一千骑兵分兵了!

吴三桂首当其冲骑在一匹战马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和无奈。

其实早在他看到热气球的时候,心里就凉了大半,知道自己的突袭计划已然败露。

但此刻再想改变战术已来不及,因为无论他如何行动,热气球上的士兵都能察觉并传递给整支军队。

在这支军队面前,他仿佛被剥去了所有伪装,毫无战术和计谋可言!

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带领骑兵直接冲锋,同时心中暗自祈祷,希望关宁铁骑不要给他丢脸!

只要关宁铁骑能冲到那一千名京营士兵面前,且身上未被弹丸击中的士兵数量高于五成,那么关宁铁骑就算获胜!

毕竟只是演练,总不能真的让这一千重骑兵拼命冲杀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