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逼人请叫我小九哥

第一百四十三章 这是要和崇祯抢钱啊!

只是朱慈烺一直没有获取到确切的税收数据,所以不敢贸然决定税收的分配比例。

也就是到底内帑占几成、户部又占几成?

定少了,内帑钱财不足,还得向户部借,未免太过难堪。

定多了,户部钱财短缺,到时候又得向内帑借,到时候也会难堪。

别说什么内帑可以和户部不分你我,这压根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朱慈烺可以保证,自己在位的时候,绝对不会随意动用内帑和户部的钱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但他可没法保证以后大明的皇帝个个都跟他一样。

万一以后大明要是再摊上一个嘉靖皇帝,沉迷修仙练道,把户部的钱当成自己的钱花,这不就乱套了吗?

因为考虑到这些原因,所以这件事情一直拖延至今,结果没料到倪元璐居然直接将此事拿到了朝堂之上来说。

这家伙,难道就不能私底下和自己商议吗?

紧接着就在这时,倪元璐继续朗声道:

“太子殿下,税收乃是国之根本,臣奏请太子殿下将昨日收取的所有商税全部移交户部。”

“并且以后大明所有的商税也都需由户部掌管!”

倪元璐这话一出口,周围的文武百官这才反应过来他之前上的是什么折子了。

感情闹了半天,这是要和崇祯抢钱啊!

不对.....

说抢有点过了,毕竟自古以来,天下的所有税收都是归户部掌管的,因为只有户部掌管税收,才能让天下安稳。

若是让皇帝将税收收入内帑的话,到时候皇帝随意取用天下税收,这天下岂不是就乱了?

意识到了这点,内阁大臣范景文随即站了出来,然后拱手道:

“太子殿下,臣想问一下,昨日的商税共收缴了多少?”

朱慈烺也不隐瞒,直言道:

“白银、银票、铜钱约五百万两,抵税的货物约一千三百万两。”

此话一出,在场的文武百官皆倒吸一口凉气。

因为这个数字真的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震惊之余,众人心中亦有些许隐痛,毕竟在这些税收之中,也有他们自己的一份贡献。

范景文也有些惊讶,难怪还是回过了神,随后再次开口道:

“既如此,老臣恳请太子殿下下旨,将这些税赋全部移交户部。”

伴随着范景文这一开口,朝堂上的一大半官员纷纷也都站了出来。

“臣复议!”

“臣也复议!”

................

没办法,毕竟此次涉及税收,要知道,自古以来税收都是归入国库,由户部统一掌管。

倘若税收纳入皇帝的私人金库,必然会致使家国界限混淆,这在过往的历朝历代中,皆是不可触犯的大忌。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发表了了意见。

薛国观、英国公、李邦华等一些大臣皆沉默不语,他们的目光纷纷聚焦于朱慈烺,都在静静等候这位太子表态。

在他们的认知里,国家的商税归入国库是理所当然之事,然而当下的情形却与往昔大不相同。

还是先看看太子爷是怎么想的吧!

眼见一大半的官员纷纷跪地,朱慈烺微微清了清嗓子,这才开口说道:

“诸位,你们方才所提及的事情,本宫心中已然有数。”

“但昨日父皇已然做出决断,往后京营、锦衣卫、腾骧五卫、关宁铁骑、大明税务军等这些核心军队的军饷,皆由内帑直接拨付,不再经由户部之手。”

“所以,这商税不能全部归于户部。”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如同炸开了锅一般,文武百官皆面露惊愕之色。

紧接着,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李邦华。

皇帝亲自用内帑给军队发饷,这显然是在收拢军权,虽说此前已有类似迹象,但这么光明正大的说出来还是第一次。

所以众人都想看看作为兵部尚书的李邦华会作何反应。

再看李邦华,此时却依旧镇定自若,面容毫无波澜,仿佛这件事情跟他没什么关系似的。

事实上李邦华现在的心态就如同他此前承诺的那般,如今的他已然无意于争权夺利,满心只想着为大明练就一支精锐之师,而后功成名就,退隐朝堂。

至于皇帝要不要夺兵权、军饷到底是由户部还是内帑发,他根本不在乎。

眼看着李

邦华不理会众人,最终,户部尚书倪元璐还是硬着头皮再次站了出来:

“太子殿下,老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啊!从古至今,兵部的军饷向来都是由户部直接发放的,从未有过由内帑发放的先例。”

“老臣恳请殿下劝诫陛下,收回成命。”

眼看着倪元璐率先表态,其余众人也纷纷跟着附和。

“太子殿下,此举有违祖制啊!”

“求陛下收回成命!”

.........

皇帝要夺军权,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这些大臣们也知道他们无力改变。

毕竟连兵部尚书李邦华都默认的事情,他们这些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官员又有什么能说的?

但是皇帝要把商税归于内帑,这是他们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哪怕这些钱是用来为军队发军饷也不行!

万一明明只有十万人的军队,结果皇帝非说有二十万人,然后自个吃十万人的空饷怎么办?

到时候钱都在皇帝哪里,多少还不是由皇帝说了算?

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导致国家税收混乱,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

看着眼前还在反对的大臣们,朱慈烺这会儿倒没有生气,因为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涉及到大明的未来。

但他却也依旧不肯妥协!

反正京营、锦衣卫、腾骧五卫、关宁铁骑、大明税务军等这些核心军队的军饷,必须由内帑直接拨付!

他甚至都想好了这个月要亲自给士兵们发军饷,以笼络人心!

怎么可能被人随随便便说几句就改变想法?

于是乎,朱慈烺不慌不忙地回应道:

“此事本宫已然劝过父皇,可父皇决心已定,诸位也就无需再多加劝说了。”

“接下来还是商讨一下商税究竟该如何分配吧。”

倪元璐一听这话,顿时心中一沉,知道这是无力回天了。

以往朝廷的商税虽说也有部分会分给皇帝,可那时的数额极少,每年至多不过三五百万两银子。

分给皇帝的不过也就几十万到一百万两,分了也就分了。

可如今却大不相同,粗略估算下来,等到商税改革完成之后,每年的商税至少有三四千万两,这要怎么分?

给少了,皇帝定然不悦。

给多了,万一户部资金短缺,日后还得向皇帝求援,户部的颜面又该置于何处?

与此同时,眼看着朱慈烺心意亦决,大臣们也开始各自议论了起来。

“依我之见,商税三成归入内帑,七成纳入国库,不知可否?”

有人率先提议。

“不妥,不妥,若三成的话,每年可就有一千万两了,这实在是太多了!”

立刻有人出声反驳。

“多?按陛下的意思,内帑每年光是拨出去的军饷就高达一千多万两,我倒还觉得少了呢!”

“那就四成,四成总该行了吧?”

“要不五成?”

“你们真是疯了,几千万的商税,户部与内帑各占一半,这天下岂不是要乱了套!”

一时间,众人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

就在此时,一直没有开口的薛国观突然站了出来:

“太子殿下,老臣有一主意,或许能解当下之事。”

他这一声呼喊,众人瞬间安静下来,眼神都看向了他。

听说这个老东西到底还是忍不住要出来说话了!

毕竟身为内阁首辅,薛国观虽然暗地里还是皇帝的狗腿子,在明面上还是大明文臣的最高领袖,这种事情他要是不表态的话都说不过去了。

朱慈烺先是打量了一下薛国观,随后这才朝他微微点头。

“薛阁老但说无妨!”

薛国观先是清了清嗓子,这才缓缓说道:

“眼下商税尚未全面推行,具体每年能收多少尚不清楚,此时急于商讨分配之事,未免有些太早了!”

“依老臣看,不妨先将商税全部归入户部,每月再由户部拨出一笔款项给内帑,以供内帑给军队发放军饷之用。”

“此外,每年再从商税中拨出十分之一给内帑,作为陛下的私人用度。”

“诸位觉得如何?”

在场的文武百官听闻此言,皆陷入了沉默,似乎在思量着其中的利弊。

将商税先归入户部,每月再由户部拨钱给内帑用来给军队发饷,这点大家尚可勉强接受。

可最后这条,每年拿出十分之一商税给皇帝当作私人用度,这实在是让他们感到心疼不已、无法接受。

眼瞅着现在一年商税预估有三四千万两银子,十分之一便是三四百万两,这要是年年如此,这得是多少银子啊?

况且,大明的皇帝还有其他诸多收入来源,每年也能有个几百万两银子。

甚至之前抄家得来的银子就已经有一亿四千万两之多了!

而这些钱户部只分到了三千万了,如今薛国观这老家伙居然还要从每年的商税中拿出三四百万两银子给皇帝当私房钱,这也太过分了!

这么多钱,皇帝花得完吗?

当然,这句话没人敢说,只能由身为户部尚书的倪元璐说了。

倪元璐先是咬了咬牙,随后再次开口道:

“太子殿下,老臣以为薛大人所言不妥,如今内帑富足,之前抄家就已入账一亿多两白银,足够陛下使用数十年了!”

“所以.....老臣建议,每年户部从商税中拨二十分之一给内帑即可,大致在一百五十万到二百万两银子,这些钱应够陛下花销了!”

倪元璐到底还是没有说一文钱都不给崇祯,毕竟改革商税这事儿是崇祯提的,事情也是崇祯推进的。

甚至还给文武百官加了一倍的俸禄,这要是真的不给崇祯分一点的话,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不过在他看来,十分之一实在是太多了,二十分之一勉强还能接受。

朱慈烺听完这些话之后,心中只觉得一阵好笑。

虽说他如今确实不缺钱,一年三四百万两银子于他而言不算什么。

光是内帑里的银子,就够他花几十年了了,他还真看不上这一年三四百万两的银子。

但是话说回来,他不缺钱,不代表大明的后世之君不缺钱啊!

毕竟系统这玩意儿可没法遗传给后代!

万一大明的后世之君缺钱了,那么他岂不是要和大臣们再争论商税分配的事情?

为了杜绝这个隐患,索性今天就把这件事定下!

想在这里,朱慈烺这才开口道:

“二十分之一确实是有点太少了,不如就依薛阁老所言,十分之一吧。”

“若是再少的话,父皇那边是不会同意的!”

倪元璐闻言,脸色一阵白一阵红,心中仍在纠结是否要答应下来。

毕竟一年三四百万两银子,十年便是三四千万两银子,这也太多了!

要是把这些钱都放在户部,那得干多少事儿啊?

就在他犹豫之时,旁边有人悄声劝道:

“倪大人,您就应了吧,此事说到底是陛下主张的,您要是连十分之一都不给陛下,万一陛下发怒,改成十分之二、十分之三,到时候可如何是好?”

倪元璐听到这话,心中一阵无奈。

随后拱手道:

“既如此,就依太子殿下所言。”

朱慈烺没有说话,眼神又看见了其他人。

众人即刻会意,纷纷连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臣等认为此事可行。”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眼见如此,朱慈烺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既如此,那此事就这般定了。”

“昨日收上来的商税,本宫会便派人送往户部,户部派人接管便是。”

“以后的所有商税,也都先入户部,再由户部调拨内帑!”

倪元璐赶忙再次拱手道:

“臣遵旨。”

就这样,商税分配一事便这般敲定了。

往后每月收缴的商税,先依内帑所需拨出一笔款项,用于给京营、关宁铁骑、锦衣卫等军队发放军饷,之后再拨十分之一归入内帑,专供皇帝个人使用。

当然,皇宫里的其他开销都和这笔钱没有关系。

比如户部每年都要给内帑拨一大笔银子,用来给皇宫里的太监和宫女发放俸禄,这笔银子就不在其中。

不得不说,朱慈烺对于这种结果还是颇为满意的。

这样也算是为大明的后世之君开辟出了一条新的财富之路。

商议完商税的分配之后,随着王承恩的一声“退朝”,早朝就这么结束了。

大臣们也纷纷散去。

朱慈烺走出宫殿,发现这会儿天色刚蒙蒙亮,约莫后世早上七点钟左右。

他略作思索,并未回去东宫,而是打算前往坤宁宫看看崇祯,顺便蹭顿早饭。

没办法,都怪古代皇帝上朝时间实在是太早了,所以他基本上都是醒来之后喝杯茶就来上朝了,然后等下朝再吃东西。

不一会儿,朱慈烺便来到了坤宁宫。

凑巧,崇祯正与周皇后正在用早膳。

因为最近大明各处都在闹饥荒,所以崇祯下旨后宫不得过于张扬和浪费,因此最近后宫的吃食都是比较简单的。

比如眼前,桌上就只摆放着一叠馒头、两碟炒菜和一碟腌咸菜,连一个肉菜都没有。

旁边还有两碗热气氤氲的清粥,米粒饱满,熬得极为软糯,一时间粥香四溢。

周皇后眼尖,瞧见朱慈烺前来,忙吩咐一旁的太监:

“去,给太子添一碗饭。”

太监听到这话,迅速盛了一碗粥端来。

朱慈烺也不拘谨,坦然坐下,慢慢喝起粥来。

时不时的夹上一筷子咸菜。

虽说是咸菜,但因为是专供皇宫,所以这味道自然也是一绝。

不一会功夫,朱慈烺就吃了两个馒头、一碗稀粥。

周皇后在一旁看得眉开眼笑,时不时给朱慈烺碗里夹菜。

崇祯这会儿却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依旧自顾的喝着稀粥。

他心中明白,朱慈烺这会儿前来肯定不止是为了吃顿早饭,应该还有别的事情要跟他说。

因此他也没有多说什么,打算等用完餐再详谈。

等到用完膳,周皇后寻了个由头出去散步,屋内便只剩朱慈烺与崇祯。

“说吧,这次又有何事?”

崇祯一边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一边问道。

朱慈烺微微一笑:

“其实并无大事,就是今日与户部商议了商税分配一事,想着来向父皇禀报一声。”

“从今日开始,京营、锦衣卫、腾骧五卫、关宁铁骑、大明税务军等这些核心军队的军饷,皆由内帑直接拨付,不再经由户部。”

“当然,所有的商税也都得归于户部,然后再由户部拨款至内帑,再由内帑发给将士们。”

“此外,户部每年还需拿出十分之一的商税,作为父皇的私人用度。”

崇祯听到这些话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此事办得不错,外面的军队或许我们不好掌控,但在京城周围的军队,一定要牢牢掌握在手中!”

“这样即便往后大明遭遇变故,我们也能泰然应对!”

作为一个皇帝,崇祯当然知道军权的重要性,也知道军饷如果用内帑发的话会对士兵们造成怎样的冲击。

朱慈烺点头应和,忽然想起一事,问道:

“父皇,听说你昨天去御马监了?”

崇祯一听这话,脸色一下子就黑了,有些恼怒的说道:

“怎地?朕在这皇宫之中憋闷,寻些消遣不行吗?又没出皇宫!”

朱慈烺笑着摇了摇头,随后这才说道:

“父皇误会了,儿臣并非此意,儿臣只是觉得这种事情没必要罢了,难不成父皇还想御驾亲征?”

崇祯眉毛一挑:

“这有何不可?”

朱慈烺听到这话,一直有一些语塞,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毕竟崇祯和御驾亲征这四个字可扯不上什么关系。

之前的宣府、山东之行,虽然表面上说的也是御驾亲征,但实际上也只是拉着崇祯走个过场而已,双方的军队根本就没有交战过。

难不成是那两次的行动,让崇祯有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正当朱慈烺心有所想之时,崇祯突然一脸愤怒的站起身来,喝道:

“逆子,你就那么看不起朕?罢了罢了!今日朕就给你露一手。”

紧接着,也不顾朱慈烺是否同意,崇祯就直接出了坤宁宫,大步向着御马监的方向而去。

朱慈烺一脸无奈,心想有没有搞错?我也没说什么过分的话啊?怎么这就生气了?

不过今日反正无事,去见识一下崇祯的本领也好。

这样想着,朱慈烺便跟了上去。

没过多久,父子二人就来到了御马监。

因为有小太监提前通报,所以御马监太监早已备好了两匹马和两副弓箭,一副给崇祯,一副给朱慈烺。

但朱慈烺兴致缺缺,压根就没有想要上手的意思。

崇祯却不管不顾,利落的翻身上马

,随后拉动缰绳,开始在场地众策马疾驰了起来。

吓的御马监的太监们一个个急的要死,唯恐崇祯会被摔下马背。

紧接着,只见崇祯突然在马背上张弓搭箭。

“嗖!”

一箭射出,竟直接命中靶心!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朱慈烺不禁大为感叹,他倒是没有想到崇祯这骑射技艺可比自己高明太多了。

正思索间,得到消息的方正化匆匆赶来。

眼看崇祯在场中纵马驰骋,他索性凑到朱慈烺跟前,满脸堆笑道:

“太子爷,陛下的骑射技艺实在精湛,怕是连奴婢也自愧不如!”

“陛下昨日还说,若不是当了这个皇帝,他一定会当个大将军,为我大明开疆拓土。”

朱慈烺听了这话,心中只觉好笑。

又过了一会儿,崇祯似乎是跑累了,索性停了下来,然后翻身下马。

旁边有太监赶忙递上热毛巾和茶水。

崇祯擦了擦手,又喝了口茶,心中不由得一阵感慨:

唉,到底是年纪大了,往昔未当皇帝之时,这般跑上几圈,连气都不带喘的。

现在倒好,没跑几圈呢,便出汗了。

就在朱慈烺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突然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跑了进来。

“太子爷,兵部尚书李邦华李大人求见。”

朱慈烺一听这话,心中不禁疑惑。

早朝的时候不是刚见过吗?这还不到半个时辰,怎么又来了?

难不成辽东那边有大事儿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