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复杂和棘手

对于这一带的道路,我只是略知一二,但在这一刻,所有的交通规则都被抛诸脑后。

十几分钟后,医院终于到了。

就在我要熄火下车时,却听到了她微弱的声音:“不用去医院!”

“你醒了?”我惊讶地问道。

“嗯。”

她的声音轻如羽毛,但确实有了气息:“不用去医院……”

看到她微微睁开的眼睛,我松了一口气。

她显然还很虚弱,但我能感觉到她的生命力在慢慢回归。“你需要什么帮助?要不要吃点药?”

“不用,请送我回家吧。”

“确定你没事?”我再次确认。

“真的没事,谢谢你!”

既然她坚持,我便按照她的意愿行事,驾车前往她的住所。

一路上,我始终觉得事情并不简单,尤其是回想她在咖啡馆外的表情,那种不安的感觉愈发强烈。

到达黄敏昭位于市区高档小区的家后,我发现她似乎难以独自站立。

“需要帮忙吗?”我问。

“不用,我一个人住,我试试看能不能走?”

我小心翼翼地扶着她下了车,她仍然显得摇摇欲坠。为了确保安全,我最终还是陪她一起上楼,直到她平安到家。

黄敏昭似乎感到不太合适,但她确实无法自己走回家。

我扶着她进了电梯,一路到达八楼。把她送到家门口后,我礼貌地退后一步。

“谢谢你送我回来。”她轻声说道。

“早点休息吧,希望你感觉好些。”我回应道。

“嗯。”

黄敏昭打开门,在进门之前转身问我:“你能为我保密吗?别告诉别人这件事。”

“放心,我会守口如瓶的。”

“能留个联系方式吗?”她请求道。

我们互加了微信。

看着她安全进屋后,我才离开小区。回到车上,我不禁回想起刚才的一幕,越想越觉得事情不简单。

当黄敏昭昏倒时,她的状况看起来远不止是简单的晕厥——呼吸和脉搏都停了,就像进入了一种假死状态,持续了好几分钟。

从她的反应来看,她事先似乎有所预感,但没有选择常见的自救方式,比如叫救护车或让我帮忙。

这表明她有意隐瞒某些事情,并且特别叮嘱我要保密。

起初我以为黄敏昭是个单纯的女孩,但现在看来,她背后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回到家,洗漱完毕,夜色已深。

我的生物钟被打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着那个神秘的孩子会不会再次出现。

然而直到天亮,一切平静无事。看来上次的经历让那孩子变得谨慎起来,长时间未现身。

次日中午,我在睡梦中醒来,习惯性地查看手机。

发现黄敏昭上午发来的消息,表达了对昨天事件的歉意。

我回复说:“你现在好点了吗?是在休息还是已经去上班了?”

很快她回复说:“我已经恢复了,今天正常上班。”

“没事就好。”我松了一口气,心里想着。

“昨天的事情真是不好意思,今天你有空吗?如果有空,我想请你吃饭以表歉意。”

“好的,你说个时间和地点吧。”

“那我们晚上七点在昨天那个地方见如何?”

“行,到时候见。”

我不知道黄敏昭是否了解黄书道的日常,但多与她交流,或许能让我了解更多情况。这并不是坏事。

我在床上躺了一整个下午,直到天色渐暗才起身冲了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

出门时,一阵寒风刮过,仿佛刀割般刺痛脸颊。

算起来,新年已经近在眼前,而我似乎要独自一人度过这个节日了。

见到黄敏昭时,她看起来比之前轻松了许多。

我们在餐厅点了几个菜,边吃边聊。

昨天的事可能让她觉得我无意中窥探到了她的隐私。

人们往往如此,当私密之事被他人知晓后,反而不再那么在意隐瞒。

这次聊天变得更为深入,黄敏昭分享了很多关于她过去生活和学习的故事。

晚餐结束后,时间还早,大约八点多,她看着我问道:“你今晚有其他安排吗?”

“没什么特别的计划。”

“那要不要一起去喝杯咖啡呢?别担心,今天我带了药,不会有事的。”

餐馆到咖啡馆的距离不远,我们决定步行前往。

沿途我询问起她的健康状况,这个话题似乎有些敏感,黄敏昭显得有些犹豫。

“没关系,我只是好奇问问,如果你不愿意说,也没关系。”

“其实没什么不方便说的,只是感觉有点奇怪……”

黄敏昭确实患有某种疾病,自幼便开始困扰着她。

尽管多次就医,包括远赴外地的大医院,但始终未能确诊。

病症通常在夜晚十二点左右发作,届时她会陷入短暂的无意识状态,像是进入了假死的状态。

不过,除了这个定时的困扰外,日常生活中的她与常人无异。

黄敏昭的生活围绕着一种特殊的药丸展开,这药丸是她父亲特制的,市面上找不到。

每晚一次,她都得按时服用,但偶尔也会因为忙碌而忘记。

她的日子过得相当规律,下班后就沉浸在电影和书籍的世界里,朋友不多,社交生活也相对简单。

有一次我们聊得很晚,直到晚上十一点,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没吃药。

那一刻,我看到她从包里拿出一颗灰扑扑的、花生大小的药丸吞下,仿佛完成了一天中的最后一项任务。

在那次长谈中,黄敏昭不经意间透露了更多关于家庭的信息。

虽然她没有直接提到父亲的名字,但我能猜到她在说谁。

她的话语中带着对父母无条件爱的描述,尤其是父亲黄书道。

然而,这份爱似乎夹杂着一些不寻常的规定——比如不允许她回家住,即使节日也不例外。

黄敏昭被安排住在外地的一处公寓里,那是父亲为她准备的独立空间。

这种安排让她感到些许孤独,尤其是在缺乏朋友的情况下。

随着谈话的深入,我们回到了她童年时期的记忆。

那时候,他们一家经常搬家,甚至跨越城市,频繁的迁移让黄敏昭难以适应。

五岁那年,他们最终定居在平川,结束了漂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