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武双全杰克乐福

414、微微压抑的气氛

拿下樊城,真是很不容易的!

没想到,这丢樊城是被丢的这么容易。

难不成...

是关羽年纪大了?

关羽应该是160年出生的,算算年纪,现在也有五十五岁了。

当然了,和原本历史上六十岁死的时候还是年轻一点的,但五十五的年纪,在这个年头,也确实不大年轻的了。

话说回来,原本这时代,孙权还意气风发,刘备刚刚平定三巴(巴郡、巴西、巴东),连刘璋都没搞定呢!

这关羽还没到糊涂的时候才对!

咋这樊城,那是说丢就丢?

想来那曹丕也是用了什么杀招才是,邢道荣当下问鲍隆道:“你且好好说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是鲍隆哪里清楚到底是怎么搞的,便连忙道:“将军!这消息里头只写了这些,到底如何,我也不知道啊!”

邢道荣看鲍隆这表情,也知道自己是有点为难他了。

想了想,还是挥手叫鲍隆收了信报,只叫他随意先找个位子坐下。

旋即问陆逊:“今云长初战就丢了樊城,吾等该是如何?”

陆逊看邢道荣一脸担忧,连忙劝道:“此等军报,既然吾等得了,想来成都必也接了消息。”

“再说丢了樊城,问题也不大,今日若是北伐,已不靠着樊城一地,不必计较一城之得失。”

邢道荣倒是不咋计较。

只是苦于樊城百姓,连番易主,估计又得过一阵苦日子了。

而陆逊的相劝,总算也让邢道荣的心思是稍微稳了稳。

深吸了两口气才道:“只是荆州既然有所败,咱们的速度也要快一些了,周泰那边情况如何了?”

陆逊道:“周将军那头...眼下刚刚在上游之中设截流之处,然今是雨季,怕是没有那么容易叫那瓦埠湖能彻底干枯了。”

坏了!

没想到还有这一截!

这打仗,真是天文地理,无一不能差了啊!

要不然就会像是邢道荣这般,没有思量到眼下乃是雨季,便是能截断了源头,也是白搭。

只怕现在自己忙活半天,那曹军根本没有受到一点影响!

邢道荣听着就更是郁闷了。

却道:“如此说来,却是我先前思量错了,怎是伯言也不早说?”

陆逊听着苦笑道:“还以为将军还有其他思量,却不知道是未思量的这些。”

好家伙,纯粹的盲目崇拜啊!

邢道荣一听,便叹:“人无完人,以后伯言若是有其他思量,直说就是!”

陆逊点头相应,不过眼下的事情,还得找个解决的路径才行。

便听陆逊道:“这雨季也不过一月时间,这几年又是连年大旱,雨季一过,那曹军定有影响。”

“只是...这其中尚且有一月的时间...不知将军等不等得?”

陆逊的心思邢道荣听明白了。

就是等!

硬生生的等!

这想法倒是也不能说傻,有些计策,就是要天时地利来配合,你硬来也不行的。

再说邢道荣现在也没什么法子,手里倒是有诸葛亮上回送来的锦囊,然眼下还未到了十万火急或是一决胜负的时候,邢道荣还不想用这么一个底牌。

只是自己是能等,也不知道关羽那头能不能等得。

...

邢道荣对关羽还是“小瞧”了一点。

虽然败是败了一阵,但后头在襄阳,主打的却是一个固若金汤。

两方又变成了襄阳与樊城的相互对立。

不过曹丕挺狠的,这番亲自领了有十万大军!

这么算算...

襄樊的十万,加上曹真的五万,再加上长安那边也有五万,整整是二十万的兵马啊!

这简直就是有多少人上多少人,曹丕那是把他老爹给他的家底都给抖落出来了!

相比之下,刘备可就冷静多了。

关中守、襄樊守、江东也守!

以少打多,以守代攻,说是与曹丕打,其实说白了,是要与曹操留下来的家底打!

而这番之所以连邢道荣也感觉有些危险,也正是因为曹丕的气势。

先是迁都,再是三路出兵,俨然是一决胜负的架势!

想想也是,在这般的气势之下,关羽首战还敢出城,自然是会吃了一亏。

而后在首败的情况下,还能抗住曹丕裹挟了士气的十万大军,倒是也不容易了。

只是周仓死的倒是可惜了些,想来关羽定也是极为痛心疾首的...

...

如此便是过了一月,终于...随着雨季的过去,惨绝人寰的大旱时节又来了。

可以说从公元100年到公元220年这一百二十年间,东汉王朝经历了一波一波的天灾。

从在公元 106年到 121年的这十来年当中,东汉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天灾。

而这十余年呢,恰恰是东汉汉安帝在位的时期。

要是我们去查阅《后汉书》里汉安帝的本纪,就能发现:在这个本纪里头,超过一半的内容,全都是在讲述各种各样的天灾。

这些天灾直接就让原本处在极盛阶段的东汉王朝,一下子从盛转衰,为了应对各种天灾,虽说当时东汉政府已经用尽全力去救灾了,可还是没办法挽回那些损失。

在这十多年当中,东汉的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都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

很难想象,经历过“人相食”的一代就在十多年前,刚刚经历了东汉最辉煌的永元之隆,还亲眼见证了东汉的极盛期!

可短短十多年过去,国家因为各种天灾,就渐渐到了快要崩溃的那种地步!

众所周知,东汉时期,张衡入仕后才发明了地动仪。

为啥要发明地动仪啊?

那是因为在这年头里,地震实在太多了!

整个东汉的中后期,都是在各种天灾之中度过的,至于今日,依旧连年大旱。

这是有明确记载的。

【214年甲午建安十九年夏四月,旱。五月,雨水。】

【215年乙未建安二十年夏四月大旱。冬十月壬寅,夜,有赤气贯紫宫。】

【216年丙申建安二十一年五月己亥朔,日有食之。冬,有星孛于东北。是岁大疫。】

...

瞧瞧这些记录,很难想象这些年的老百姓过的都是多么艰难!

甚至连邢道荣都开始习惯了这些年头动不动就是大旱的架势,可见眼下这灾祸如何频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