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猛攻猛打
现在张定决定尽快拿下虚弱的广东,每天都在查看着从前线八百里加急送回来的消息:
第一路,李大和郑义搭档。
大家都知道李大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寻常人根本不是对手,比如五个张定绑起来也打不过一个李大。
李大虽然如今身居高位,但是身先士卒的习惯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他手中的长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凛冽的寒光。他率领着数千名精锐有经验的老战士,从广西的北边边境出发,直插广东的西北部山区。
这里山峦起伏,地势险峻,但李大毫不畏惧,成功从来没有那么容易,付出都不一定有回报,不付出哪里来的回报。
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一路上披荆斩棘,饿了就吃点干巴巴的干粮配着鲜嫩多汁的野果。当遇到山间的小股守军时,李大总是身先士卒,距离远就开枪点射,距离近就长刀一挥,便冲入敌阵。
当然,有守军的地方是极少数,这些人普遍衣服穿的破破烂烂,吃的也是清汤寡水,工资更不用想,就这种情况还老老实实的守在这里纯属老实人,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多少人会老实呢?
有但是当然是很少,大部分的都是穿着官军的皮投身于一项现在十分有钱景的事业——土匪。
他的勇猛激励着身边的战士,将士们呐喊着,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人。那些羸弱无力的守军哪里见过如此凶猛的军队,往往在片刻之间便丢盔弃甲,四处逃窜。
虽然守军他们不善战,但是胜在足够了解这块地方,通常在李大带着人找到守军他们之前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李大他们也不会深入追击,他们的战略目标又不是尽可能多消灭抵任务,费那么多劲干嘛。
北路军在李大的带领下,迅速占领了广东东北部的几个山区县城。这些县城消息闭塞,人烟较外面的世界稀少,过惯了与世无争与人争与地争的日子。
官老爷们作为一方的土皇帝,升迁无望,于是改变志向专心搞钱。这些掌握了权力的人不想自己出面,选择和山里的土匪,县中的土豪士绅沆瀣一气,肆意的鱼肉百姓。
明面上不仅各种税收都收到了崇祯五十年,暗地里还时常表演一下土匪攻破县城,大肆抢劫县里百姓。最后地主的钱如数奉还,老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这些县城的百姓们,原本在官府的压迫和土匪的逼迫下过着困苦交加的生活,他们马上就要走投无路了。
这种时候,李大带着人如神兵天降,把这些人从头到尾都收拾了一遍,之后缺人看守这些虫豸的李大把他们当街砍了,苦于这几座大山的百姓们自然惊喜交加,李大的所做所为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李大虽然对于学习没有一点点兴趣,听见学习两个字都犯困。但是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将领,张定说话的时候,他还是会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听。
到了张定如今这个身份,说话往往都不会乱说,而是有的放矢。其中,李大就听见张定说过,如何快速的扩大自己的军队规模,裹挟着活不下去的人去抢食。
这不,李大感觉今天就十分好运,幸好自己认真听了,不然这会儿就得抓瞎。这不,理论实践的机会就来了。
第一步,李大严令士兵不得骚扰百姓,建立好第一印象,第一印象都不好大多数时候就没有了之后的故事。大家都很忙的,谁有空慢慢了解你啊,很多人都只希望快进快出。
第二步,开仓放粮,救济那些贫苦的民众,反正粮食不是自己的,也带不走,那为什么不借花献佛呢?这样,在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上又搭起了第二个好印象。
老百姓们之前是没有办法,只能任人宰割,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蠢啊。相反,这些人很多都有些小聪明。自己胳膊不粗,那就去抱大腿呗。
于是,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支持李大他们,不少适龄男子甚至主动加入队伍。
李大的军队本来就不是满员的,张定之前就是考虑到了这种问题,因此李大的做法没有任何手续问题,这些人为李大的北路军补充了新鲜血液,队伍迅速壮大,虽然打仗不行,干干后勤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第二路。三人行,李二,钱进,王雄。
崇祯十三年初,贺江口冰棱初解。
明军广东参将站在望楼里,看着对岸连绵十里的火把倒映在江面。那些火光不像寻常军营般整齐排列,而是如疥疮般错落分布——李二他们又在焚烧村庄取炭。
没办法,太冷了,自己人都要给冻麻了,哪里还有精力管老百姓怎么样啊!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是真的负责。
当然,主要是有王雄的存在,这种事情王雄没少做,做起来十分顺手,没有丝毫心理负担。
"报!贼军分三股沿封溪、大宁水、东安江袭来!"夜不收的甲胄上结着冰碴。广东参将握紧腰间祖传的龙泉剑,剑柄鲨鱼皮早被磨得发亮。
这把剑在万历朝鲜之役砍断过倭寇的胴丸,此刻却止不住地颤抖。没办法,剑还是那把剑,人却早已不是那个人了。
喜欢明末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