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魏军的计策失效了
很快,一则消息便在汉军军营之中传开。
等刘能知道的时候,消息已经传扬得极广了。
刘能连忙找到诸葛亮,告诉了他这个消息。
哪想到诸葛亮对此却没有什么反应,而是淡定地告诉刘能,他可以放心,魏军是不会得到石弹的消息的,因为这些石弹全部都在工匠营的手里,并没有发下去,而工匠营的位置在后方,消息传不到他们的耳朵里。
“但是就怕有人会冒险一试啊!毕竟之前王将军的麾下是有人用过的,他们也知道底细。”刘能立刻反驳道。
诸葛亮还是摇摇头,说道:“此事我已经考虑到了,之前攻打长安城的那些人都已经被我调到了工匠营负责保护他们,而且已经奖赏过他们了,还是重奖,每个人都官升一级,成为了小头目,赏赐的钱财也会由成都直接发到他们家人的手里。”
自己升官,家人拿钱,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而且刘能还听出了一件诸葛亮没有明说的事儿,那就是这些人的家人全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如果这些人敢叛出汉军大营,那他们的家人肯定也得不到什么好处,诸葛亮随时可以处置他们的家人,例如流放南疆之类。
刘能这才放心下来。
石弹虽然是最基础的热武器,不过毕竟是可以破解的,这样会让魏国有所提防,平白增大了汉军的伤亡。
诸葛亮继续说道:“而且使君太过担心了,以我对魏军的了解,他们没那么快拿出破解之法的。”
“在他们破解石弹之前,我就会解决掉他们了,毕竟我军已经有了使君传授的热气球。”
刘能立刻抓住了重点,出声问道:“丞相是打算尽快发动进攻了?”
诸葛亮淡淡点头,回答道:“对,既然现在魏军对我军认识不足,我军拥有武器上的优势,若是不能尽快击败他们,那这些武器早晚要被魏军学去,和我汉军打平,当初的诸葛连弩就是个例子。”
“况且如今魏国的皇帝曹叡亲自统兵在此,魏国一大半精锐也都在此,只要能够一战消灭他们,那定鼎天下的目标就可以完成一半了。”
“的确。”刘能点点头说道:“魏国皇帝在此,只要干掉了他,那魏国必乱,到时候丞相再东进许都,彻底占据他们的国都,那魏国就算是灭掉了。”
诸葛亮顿时奇怪道:“东进许都?谁告诉你魏国的国都在许昌的?”
这次轮到刘能疑惑了,出声问道:“曹魏不是篡位的吗?孝愍皇帝是在许都的啊,难道他们迁都了?”
诸葛亮顿时笑道:“看来你对于此事还真不了解啊。”
“当初,曹操过世,曹丕在雒阳继位大汉丞相、魏王,不久之后又登受禅台称帝,定都于洛阳,所以曹魏的国都是在洛阳,不是在许昌。”
刘能这才恍然大悟道:“我还以为曹魏的国都一直在许昌呢!”
诸葛亮笑着摇头道:“不是,许昌只是曹操胁迫孝愍皇帝过去的,我大汉的国都一直在洛阳。”
“这么说来,只要咱们击败了曹叡,兵锋就可以直指洛阳城了?”刘能顿时惊喜道。
他们现在是在潼关,和洛阳相隔了一个函谷关,看起来还需要攻破函谷关才能打到洛阳。
不过实际上却是,函谷关的地势是西高东低,秦国当年能以函谷关抵挡住六国的百万联军,靠的也是这种地势。
但是现在的局势是,汉军会从西向东攻,占据地利优势的是汉军,魏军只能被动防守。
而且汉军可以直接乘船从黄河一路东进,然后从孟津登陆,南岸二十里就是洛阳城。
对于如今拥有十几万大军而且还气势如虹的汉军,二十里的距离完全可以一鼓而下。
诸葛亮也是笑着微微点头,显然很赞成刘能的想法。
不过这只是他的认同,毕竟这种事情但凡是懂点军事的人都能看出来。
刘能这时候却是提醒道:“丞相,我建议你此战最好不要使用热气球,这东西最好还是攻打洛阳城的时候再用才好。”
“你是说,我军在此战之后,到了洛阳还会有一场苦战?”诸葛亮眯起眼睛问道。
刘能点了点头,说道:“对。”
“如果咱们不能留下曹叡,那他逃回去之后肯定会重新集中兵力,在洛阳城与我军决战,到时候他们拥有坚城之险,肯定要消耗我军大部分实力。”
“即便咱们留下了他的性命,那曹魏国内肯定也会重新选出一个带头之人,曹魏宗室在洛阳城中肯定有人,有他们在的话,还是会坚守不出的。”
“但是如果咱们在那时用出热气球,给他们来一个立体式打击,估计他们的士气肯定没办法维持住,到时候解决他们就简单许多
了。”
诸葛亮微笑着点头,说道:“使君说的很对,这个建议我采纳了。”
刘能看着他那张淡定的笑容,突然有种感觉,出声问道:“丞相,我刚才的建议你不会已经考虑到了吧?”
诸葛亮顿时一滞,然后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使君,我提前想到,不会让你感觉到失落吧?”
刘能顿时垂头丧气,不过旋即便振作了起来,出声答道:“不瞒丞相,我的确有些失落,不过想到您是诸葛孔明,自然就不会感觉到失落了,反而如果您没考虑到这些问题的话,我会有些失望。”
“为何?”诸葛亮顿时有些奇怪问道。
刘能笑着解释道:“因为您是诸葛亮啊!”
“我之前可是说过的,您是将诸葛这个姓氏提升到聪明人的程度的人,后世提到谁聪明,都会被尊称为小诸葛。”
“呵呵,后世居然会如此推崇我?”诸葛亮有些惊喜。
刘能立刻点头道:“当然,即便是有人叫做诸葛大傻,那也会有人认为此人是大智若愚的,就像姓司马的,基本上都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即便他一样做到了丞相的位置。”
“呵呵,你不是说司马家已经登基称帝,统一三国了吗?后世的王朝还会允许他们掌权?就不怕他们再行篡位之事吗?”诸葛亮突然问道。
刘能摇了摇头,回答道:“王朝不同,官职也不同。”
“后世的确有一位大儒,做到了丞相的位置上,而且还是天下文人的领袖之一,不过那个时候的丞相和现在的完全不同,那个时候的丞相只是文官之首,手中没有兵权,而且还是数个丞相之一而已,压根没有能力篡位的。”
“此人已经掌握了天下文人,居然手中没有兵权?”诸葛亮奇怪道。
要知道,在如今的天下,但凡读书识字的,都算是文人士子,可以带兵的,他诸葛亮就是个例子。
刘能摇头道:“对,那个时代是天下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不禁不需要舞刀弄棒,还可以贪污腐败,朝廷对他们也不会太过苛求,最多就是发配风景秀丽冬暖夏凉的南疆为官,而且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调回来。”
“不过那个时代虽然是这片土地上最富裕的时代,却被我们称之为弱,从建国之初就被外族欺负,年年向北方草原上的人进贡,后来还被草原上的人灭国了,逃到长江以南苟延残喘,但是即便是这样,最终也没逃过灭国的命运,导致我汉人被断绝血脉几十年。”
“而这一切,都是从那位大儒反对皇帝革新自强导致的。”
刘能不禁想起了北宋那个年代。
许多人都说,宋朝疲弱是从赵光义开始的,不过刘能是见过赵光义的,知道这位皇帝没那么不堪,所以北宋疲弱不是因为他。
后来刘能自己分析,最终确定,宋朝的疲弱是从宋真宗开始的,这货在战胜了辽国之后还给人家三十万岁币,而且还恬不知耻地去泰山封禅,但是,他只是个开始。
后来的宋仁宗,登基前十几年都没有掌权,权力掌握在刘娥的手里,赵祯在位的几十年,基本上都是在弥补她的过错。
北宋最后一个机会就是王安石的改革,当时王安石养望三十年,一朝被宋神宗看重,开始熙宁变法,不过却被司马光带头反对了。
也是因为有了这位文人领袖的反对,王安石的改革才进行得磕磕绊绊,底下的保守派官僚才能够团结到一起反对他。
也就是说,没有司马光的话,保守派官员想要聚集到一起反对,肯定没那么容易,王安石对付起来也能更容易些,也许大宋皇室就不会落得个靖康之耻的下场了。
诸葛亮听完了这一切,终于还是颇为感慨地叹气道:“文武失衡,这就是一个皇帝的失误啊!”
刘能却是笑着摇头道:“只能说是矫枉过正。”
“在这个王朝之前,天下是分崩离析的,短短七十年之间,长江以北经历过五个朝代,长江以南更是分裂成了十国,彼此征战不休,而这些王朝的开创者无一例外都是武将。”
“当时的皇帝之所以会重文抑武,也是有这个原因在内的。”
诸葛亮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咱们还是不要讨论这种没发生的事情了,还是回去准备一下,明日和魏军的大战吧,时间不能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