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祥瑞
洛阳的余晖洒入太常寺的一间官署,太常卿羊耽正欲下值回府,却见一个太常寺官吏拿着一卷册子走进署堂。
“羊公,扶风郡官员上奏,前日山中樵民发现有凤凰栖息,高鸣岐山,当地有许多人慕名而去,亲眼所见,直到日落才离去。”
“凤鸣岐山?”羊耽捋着短须,不咸不淡地说:“那可真是祥瑞啊。”
“是的。”官吏道,“扶风郡官员不敢怠慢,即刻向太常寺上报了此事。”
“嗯,你先下值吧。”羊耽一摆手。
“唯。”
早在秦汉时期就有设太史令负责观察星象、推算历法等工作和一些与天文相关的祥瑞。
魏朝不设,此类事由太常寺兼管,故而羊耽对此倒是司空见惯,而且在这个节骨眼出现祥瑞,不用想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离开太常寺,羊耽径直回到自已府邸,在婢女的服侍下换下官袍。
不一会儿,妻子辛宪英带着两个婢女来到府堂,带了些瓜果。
羊耽随口抓了个果子咬了两口,想开口跟妻子提及祥瑞之事,却是辛氏率先开了口:
“夫君近来可有听到些风声?”
羊耽露出笑容:“夫人消息比我这太常卿还要灵通。”
“那倒不是。”辛宪英道,“妾只是从琇儿那听得一些传闻。”
羊耽还以为妻子已然知道祥瑞之事,看样子还有别的异象。
他问道:“什么传闻?”
“最近琇儿在太学里听学子们在传一首诗。”
“诗?”
辛宪英吟诵道:“大河分双脉,魏土生梁台,九河育双龙,根同帝脉通。”
“大河分双脉....”羊耽捋着胡须复念着,第一反应便是想到战国时期的魏国。
魏都曾在大河之北的安邑,后迁都大河以南的大梁城,两城共饮一河之水,有血脉同源之喻。
后面几句言简意赅,几乎都不用多作分析。
妻子辛氏是聪明人,羊耽也不卖关子,直接问道:“梁王之事你怎么看?”
辛宪英抚着羊耽的手:“夫君是问梁王是否得天命?”
羊耽抿嘴道:“自奉明称公之日起,一切就早有定数,但我还是觉得时间早了点。”
“为何这么觉得?”
羊耽缓缓道:“近来之所以有那么多关于夏侯与曹血脉同源这样的传闻,甚至《曹瞒传》这种莫名其妙的书在大魏传播,却没有大规模禁止....”
“这说明梁王有意以夏侯代魏,而不是自立门户。”
辛宪英问:“这不正符合我羊氏的利益?”
羊耽“嗯”了一声,道:“以我个人角度来看,当然乐意为之的。”
“毕竟王朝更替势必要以新制换旧制,以新贵替旧臣。改国易帜对于目前的大魏朝堂来说,势必会伤了功勋老臣和大族们的心。”
“是啊。”辛宪英道,“所以梁王没有这么做。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宗族考虑,另一方面则是顾及大魏老臣,维持朝堂稳定。”
“确实如此。”羊耽道,“我羊氏与夏侯氏有亲,倒不必太过担忧。我即便致仕,后继之辈亦可辅助后继之君.....但那些大族就不一定了。”
“不如等高文惠、卢子家、司马叔达这批老臣们都走了,届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辛宪英闻言却是笑道:“高公、卢公和司马公皆身体康健,换作是夫君你会如何做?莫非要跟他们熬吗?”
妻子一言,如拨云见日,羊耽顿悟。
事实上无论改朝与否,羊氏日后的地位都不会差,毕竟这层姻亲关系在。
但其他大族跟梁王的关系就没那么紧密了,高、卢、司马三人只是最上位的几人,百官中还有许多大的家族,比如清河崔、晋阳王、祁县王、阳曲郭等等。
改国号与否其实都不关键,关键在于梁王得带他们上车啊!
说白了,只有利益绑定才能坐同一辆车的,梁王承继魏统,大家还在既有的体制里玩,如此更符合当下的局势。
至于新贵?
司马孚、高柔之辈就要说了:你贾充、钟会、裴秀这种二三十岁的新贵那么着急作甚?
老臣们有地位,新贵们有实权,彼此体面,等我们死了,未来都是你们的,急什么?
......
几日后,洛阳太学大门外。
学子们鱼贯而出。
住在洛阳的勋贵就是好,可以“走读”,而那些外地来洛修学的寒门子弟就不得不住学舍了。
“琇!”
司马炎冲着前
面几个学子唤了一声,竟是有两人同时回头看他。
“稚伯兄也在啊,呃..其实我是找他。”司马炎指了指秦秀身旁的羊琇。
秦秀心想也是,司马炎怎么会直呼他的名讳呢,也就羊琇这样跟他同岁还未行冠礼的,才会如此称呼。
羊琇看着司马炎:“怎么了?”
司马炎对课余时学子们讨论的那件事耿耿于怀,想让羊琇为他解惑。
“诸家学子们今日又在为那首诗的事吵了起来,虽说这次倒没动手,但也脸红脖子粗的。”
司马炎说着,便问两位:“二位觉得,梁王若是做了天子,会迁都吗?”
在太学学子这里,进度就是快。
庙堂里不好明说的事,他们这里却敢指点江山。
谶言初起,便开始讨论迁都了。
河南学子乐了花,他们自行脑补诗中寓意,言:战国时魏都迁大梁,而今天意就是让梁王位登九五,迁都梁国。
放眼整个梁国,最合适的就是许昌!
河北学子就不乐意了,放着好好的邺城不用,去什么许昌?
关中学子嗤之以鼻,凤鸣岐山,祥瑞在关中出现,这难道不是预示着帝气在长安?
争来争去最终被太学令及时阻止,严厉训斥了一顿,这才不再聚众谈论,但私底下还是会争个高下。
“应该不会。”
羊琇有自已的看法,“无论是正统性和天下局势来看,洛阳都是最合适的都城,他们争论那些完全没有意义,阿炎不必理会。”
“哦。”司马炎似懂非懂,过不多时他又说道:“我觉得洛阳挺好的,最好是不要迁都。”
三人结伴而行,司马炎又和羊琇聊起了祥瑞之事。
秦秀有些走神,比起祥瑞,阿父秦朗跟他说的一件密事更是令他诧异。
有可能他以后就不一定姓秦了。